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打攪南宋》第四百零六章兵工廠(一)
“打攪南宋 ()”

“官家英明!”竇默等人恭敬地朝趙竑拱手。

趙竑直接走了,走到一戶農戶的田裡,他拿起鋤頭也想操作一番。

農戶以為這是一個官員,並沒有將鋤頭遞給趙竑,而且臉上局促不安。

竇默擔心趙竑會出現意外,但老而彌堅的胡太醫的臉上卻沒有任何神情,這種的事情在當年很習以為常。

“我只是很久沒除草了。”趙竑對那個農戶說。

農戶這才將鋤頭遞給趙竑。

見到趙竑熟練的除草動作,竇默等人都有些驚歎。

……

這段時間,台灣的雨水開始多了起來,天氣也變得異常炎熱,山脈都被籠罩在了熱氣當中。

趙竑視察的時候不得不脫去了外面的衣服,穿著短衫。

竇默也是穿了短衫,但一路下來之後渾身上下都是汗水,沾在背後有些黏黏糊糊的,所有人的情況都和竇默差不多。

下面的官吏也開始記述視察中看到的一切。

這樣的天氣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來自兩浙路的苔心、矮黃、大白頭、小白頭,江南東路徽州的蘆菔、百合、芋、牛蒡等,福建路的菘、芥、萊菔、烏葵、白豆、萵苣都在地裡生長起來,還有朝廷提供的秘密種子,如辣椒、土豆、玉米、花生、向日葵等物也在地裡生長著。

到了晚上的時候,趙竑在燈下看報。

這是《臨安時報》上刊印的討論農業的文字。

“經濟是基礎,在古代社會,農業就是根本……而人口就是生產力。

以農業養活人口是農耕大國的強國方式,對農業大國來說,農業越是發展就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

……

一篇文章被用兩種記錄方式寫成,一種是文言文,一種是白話文。這種叫法是剛剛流行起來的,以前還沒有這種叫法。

用了兩種文體,雖然有些費紙,但白話文百姓更加看得懂,也能讓老百姓更加清楚朝廷正在施行的政策,然後輔以其他口傳,比如戲劇等方式;而文言文很簡練,主要為了照顧那些士大夫,畢竟朝廷開科取士以及一些重大的朝廷活動,如登基、大婚、祭祀、外交等,主要還是采用文言文的方式,畢竟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

兩種並行也是為了兼顧當前宋國國內的形式。

因此他覺得這種刊印方式非常不錯。

除了形式之外,實際上吸引他的是內容。

這篇關於農業與人口的文章他看了不下百遍,從泉州的時候就開始看了。

但每讀一次就覺得有不同的體會。

在趙竑看來台北的耕地也比較肥沃,給植物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在氣候上長夏無冬,只有熱季與涼季之分。

水光熱十分充分,因此台北的農業條件非常好。

而農業好了,也極大促進人口的發展。

除了農業之外,台灣府的商業發展的相當不錯,台北商號在李由的打理下逐漸發展起來,整個台灣地區的商業也開始繁華起來。

畢竟趙竑以商業起家,這點他還是非常自信的。

趙竑這次來台灣主要還是看看軍政這塊發展的如何了。

在軍隊與武器這方面宋國還是稍顯落後。

這次從澎湖帶了八千士兵也想讓台北的人見見世面,相互之間切磋切磋、交流交流練兵的心得。

三月底的一大早他們一行人來到了大屯山附近,這邊就有一個兵工廠,兵工廠四周都築起了高高的牆體,將內外兩個世界分隔開去。

在這圍牆裡面,有軍營、演武場、將作監、軍器監(神機營、炮彈營、弓弩營等)、牧場等。

這些當中大部分是泉州的工匠,還有一些是趙竑登基之後從全國各地征調來的工匠。

除了工匠之外,還有五萬士兵。

這些士兵才是趙竑最重視的,他們現在是守衛台灣府的邊軍,維護地方的穩定,將來會充當北伐的後備軍力。

士兵們在平時的時候主要從事屯田、建造、訓練等,他們是來自兩淮、川蜀、荊襄等地的流民。

軍屯以士兵屯日,五十人人為一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

在收成與國家分成上: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

這個政策是借鑒當年曹操屯兵的制度。

從寶祐六年開始,趙竑在此實行屯田,安置流民,開墾荒地,不但糧草供應有了保障,而且大大減輕了農民運糧的沉重勞役負擔,為恢復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趙竑來了大屯山之後,直奔軍器監後院的研究處。

剛到研究處的地方,官吏李希見到趙竑正要拱手,趙竑製止了他。

李希站在邊上,在趙竑耳邊說了一陣。

趙竑聽了甚是高興並拍了拍他的肩膀,讓他先下去了。

李希有些受寵若驚。

此時研究處,孫公亮、孫拱穿著半袖衣衫正在全神貫注地盯著工匠們在鍛造武器。

工匠們正在鍛造的是一把軍刺,這把軍刀是安插在軍器上。

目前軍中有雙刃刺刀與三棱刺刀兩種。

不過現在孫家父子盯著看的是這種三棱軍刺。

據說刺入敵人的皮膚之後,再轉一圈,可以加快放血速度,傷口很難愈合且不易縫合,可以更有效殺死敵人。

不過這種武器適合近距離的肉搏。

掌握大馬士革鋼鍛造技術的工匠正在對一塊鋼反覆鍛打。

這種鍛造方式非常考驗工匠的技巧,要反覆打磨、鍛燒、鍛造、折疊、再打磨……整個過程要重複很多次。

……末了,一把三棱軍刺就出現了。

孫公亮等了很長時間才看到這把武器,上面有一些花紋,在光下寒光閃閃的樣子。

不過孫公亮卻覺得鑄造這麽一把三棱軍刺實在有些費時了。

因為將來必然要大規模使用。

所以他覺得還是要采用其他的方式。

他們並不知道趙竑就站在他們的身後,而且也不知道那是趙官家。

趙竑過去了,拿起那把三棱軍刺看了起來。

在臨安的武器庫房內,有不少製作精良的武器,在他看來這把三棱軍刺的品質是極好的了。

孫公亮父子這才注意到身後的人,邊上有工匠認出了趙竑。

孫家父子這才知道面前的老翁是趙官家,忙行禮。

趙竑在與他們聊起軍器監這塊的時候,才知道孫家父子他們除了研究更輕薄、防禦性更好的甲胄、射程更遠的弓弩、更加鋒利、殺傷能力更強的武器之外,也在課余之外研究當年趙誦帶給他們的一把手槍。

孫公亮父子二人已經上上下下將這把手槍拆了個遍,對裡面的構造已經相當熟悉。

手槍的圖紙也有了,不過手槍的研究進行的相當緩慢,因為裡面的部件鑄造的難度、精確度等等還是非常有難度的,在現在還不能鑄造出來。

趙竑道:“現在看來在軍器製造上,我大宋還是比蒙古要強,這也多虧了先生你們。”

孫拱道:“官家謬讚了。”

孫公亮卻道:“這世上的武器還沒有到一個極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一模一樣地造出來。”孫公亮指著是那把手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