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有一座武學數據庫》第170章 陰謀詭計
  面對老楊的設置好的圈套,顧望想了想,很快就在心中有了對策。
  ………………
  醜正二刻,四更天。
  這時候夜還很靜,萬物都睡著,但是龍淵之前卻是一片殺氣彌漫的景象。
  鐵騎呈一字排開在龍淵的入口之前,準備為步卒開路,弓箭手已經拉滿了弓弦,炮手也已經將炮彈上膛,八十萬大軍已經擺開了衝鋒的架勢,只等李熙堯一聲令下,就會化作一股所向披靡的鋼鐵洪流,摧毀阻擋在他們眼前的一切事物。
  “三軍將士已經全部就位,隨時都可以朝龍淵發起衝鋒!”
  前將軍賀舟簾向李熙堯傳達了萬事都已經俱備,只差他下達衝鋒的命令,八十萬大軍就可以衝進龍淵的消息。
  李熙堯立在馬上,望著漆黑的不能見物的龍淵之內,道:“再等一等,傳令下去,在朕頒布衝鋒的命令之前,任何人不可輕舉妄動,違令者,立斬無赦!”
  “末將領命!”
  賀舟簾將李熙堯的聖意層層傳達了下去,八十萬大軍人人都是口銜枚,馬裹蹄,沒有發出一聲響動。
  此時八十萬大軍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卻寂靜得如同一片久被廢棄的墓地,這不得不說也是一種奇跡了。
  而李熙堯很享受這樣寂靜的奇跡,因為他知道八十萬大軍此時之所以會盡數肅立,不敢發出一聲響動,皆是因為有他在這裡坐鎮。
  既然是有他坐鎮,那一場戰鬥,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輸的,因為他是皇帝,皇帝隻可以輸給他自己。
  這次在夜間奇襲龍淵的決策,是他一個人定下來的,雖然眾文臣武將都知道龍淵是天險,八十萬大軍想要強行通過龍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對於李熙堯定下的決策,他們也無一人敢表示反對。
  因為他們知道反對皇帝決策的人,最後都不會有什麽好的下場,甚至最後的下場往往都是特別慘淡的。
  李熙堯做八十萬大軍在夜間奇襲龍淵的決策時,也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他有八成的把握可以率大軍在一個時辰之內通過龍淵,並且把龍淵拿下。
  他在做這個決策之前,手頭已經有了充分的情報,他知道李義廷在龍淵一共隻布置了五萬兵力,也知道離龍淵最近的援兵趕到,至少也要一個時辰。
  因此他完全有把握率大軍在一個時辰之內快速通過龍淵,然後直取應天,拿下李義廷,平息掉這一場叛亂。
  所以他早已經做好了一切部署,只是在等待一個衝鋒的絕好時機而已。
  那個絕好時機指的是龍淵完全黑下來,龍淵中的守軍絕大部分都休息了的時候,在這個時候衝進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傷亡。
  過了小半個時辰,到了太陽即將升起的前夕,正是一天中最黑的時候。
  此時夜襲和衝鋒的最好時機都已經到了,李熙堯驅馬至於騎兵陣列之後,拔出腰間的天子劍,天子劍在黑夜中也是如皇帝的寶座一樣奪目,讓人不敢直視。
  “三軍將士聽朕號令,衝鋒!在一個時辰之內為朕拿下龍淵!”
  隨著李熙堯的聖令一下,騎兵首先發起了衝鋒,雖然騎兵胯下的每一匹馬都已經用厚實的白布裹住了馬蹄,但是它們的馬蹄踐踏在地面上,還是發出了山崩地裂般的響動。
  伴隨這種響動,騎兵飛速湧入了龍淵,弓箭手隨即跟在了騎兵背後,對著龍淵兩側的山崖之頂亂射,以壓製住從那裡放出來的箭雨。
  而炮手早在騎兵發起衝鋒之前,就已經點燃了引線,數百門大炮已經輪流對準了龍淵兩側的山崖發起了轟擊。
  相信在炮群結束掉這輪炮擊之前,山崖兩側的守軍是不會有人膽敢探出頭來的。
  而這時沒有了山崖兩側守軍的干擾,騎兵可以說是毫無任何阻礙就長驅直入進了龍淵,龍淵內半數以上的守軍還沒有來得及擺開陣勢,就在馬蹄下喪命了。
  而那些匆忙豎起長槍,展開盾牌,擺好陣勢的守軍,也隻頂住了騎兵三輪衝鋒,就被騎兵給衝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了。
  在李熙堯親臨戰場的情況下,三軍將士無不奮勇爭先,最終隻付出了萬余人的傷亡,就打通了龍淵。
  這時龍淵兩側山崖上的守軍見龍淵已經絕無有守住的可能了,都迅速從山崖上退了下來,準備逃離龍淵,退往向臨近的城池。
  但是等到他們退下龍淵兩側山崖時,才發現已經為時已晚,完全沒有逃出生天的希望了。
  因為最早通過龍淵的大隊騎兵在通過龍淵之後,就馬不停蹄地朝兩側山崖包抄了過來。
  所以在兩側山崖上的守軍退下山崖時,迎來的就是避無可避的騎兵的衝鋒,全都葬身在了這場衝鋒裡。
  當大軍完全佔領龍淵時,天色已經微微發亮,李熙堯命令所有將士放棄清理戰場,直接以最快的速度往應天開去。
  如此李熙堯親自率領的第一隊騎兵到達應天城下時,才剛剛黃昏,血紅的夕照鋪灑在應天四面高大雄偉的城門上,預示著城門下將會展開一場數十萬人的廝殺。
  李熙堯帶兵趕到應天城下時,應天城四面城門都緊閉了,李熙堯在余下的大軍都趕到時,並沒有命令大軍直接攻城,而是讓大軍就地駐扎在應天城四周,將整個應天城給圍的水泄不通。
  待營寨安好之後,李熙堯在中軍大帳中召來所有將軍,下令道:“傳令三軍,沒有朕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攻城,違令者,立斬無赦!”
  所有將軍一齊大喊道:“末將得令!”
  李熙堯看向賀舟簾,又下令道:“前將軍賀舟簾聽旨!”
  賀舟簾單膝跪地,沉聲道:“末將在!”
  李熙堯下令道:“朕命你領兵二十萬,埋伏於營寨十裡之外,待得盤踞在中陸各州的叛軍前來救援應天之時,與朕內外夾擊,盡殲來援應天之敵!若你到時督戰不力,放跑了一個叛賊,軍法處置!”
  賀舟簾正色道:“末將領命!到時如若有一名叛賊在末將的手上得以逃脫,請陛下斬下末將的腦袋!”
  李熙堯滿意地看了賀舟簾一眼,道:“好!你能有如此覺悟,說明朕沒有看錯你,你領軍前去設伏吧。”
  “是!末將告退!”
  賀舟簾正要領命而去,這時中將軍燕郊古忽然出列道:“賀將軍且慢!末將還有話要與陛下說,請賀將軍稍等片刻,再領軍前去設伏。”
  賀舟簾於是身形一滯,立在了一旁。
  李熙堯微微皺起龍眉,看向燕郊古,道:“燕將軍有什麽高見?”
  燕郊古對李熙堯行禮道:“末將不敢!只是末將覺得陛下讓賀將軍對來馳援應天的敵軍趕盡殺絕的做法,有……有一些不妥當。”
  “哦?”李熙堯瞳孔有些收縮,在龍椅上坐的筆挺,“燕將軍,不知道朕的做法,有哪裡不妥當了?”
  燕郊古深吸了一口氣,道:“那些來馳援應天的敵軍,幾乎全是我大暠朝之前的兵將,陛下要將他們趕盡殺絕,這……這消耗的實在是我大暠朝自己的軍力啊!還請陛下三思!”
  他冒著埋葬自己的前程和生命的危險,鬥膽向李熙堯進言,是因為他是個帶兵帶了好幾十年的老將了,他帶過的兵遍布大暠五陸三都二十一州,所以那些叛亂了的兵將,他大多都相識。
  正因為相識,他覺得那些兵將因為李熙堯和李義廷之間的爭鬥而死,實在是死的毫無價值。
  他覺得那些兵將與其毫無價值的死於內亂,實在還不如死於邊疆的戰場上,為保衛大暠朝的每一寸疆土而死。
  但李熙堯並不覺得那些兵將死於內亂是毫無價值的,他對燕郊古冷冷地道:“沒有什麽好三思的,從那些兵將決定幫助李義廷反叛朝廷開始,他們就不再是我大暠朝的兵將,只是危害我大暠朝江山社稷的逆賊罷了。對於這些逆賊,不趕盡殺絕,留著有什麽用?難道留著他們,等到讓他們下次再起來叛亂不成?”
  燕郊古歎了口氣,跪地道:“末將願用項上人頭擔保,那些兵將只是一時受了賊人的蠱惑,之後決不會再反叛朝廷!”
  李熙堯龍目大睜,微微發怒道:“你用項上人頭擔保?朕看你是太高估了你項上人頭的價值了,這次叛亂幾乎使得整個中陸失陷,你的腦袋擔保得起麽!”
  眾將見狀連忙跪伏在地上,道:“陛下息怒!”
  李熙堯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對燕郊古道:“朕看你已經老是糊塗了,不能再為朝廷帶兵,念在你年老的份上,交出兵符,朕賜你白銀萬兩,解甲歸田去吧。”
  “末將叩謝陛下如天之德,陛下萬歲萬萬歲!”
  燕郊古站了起來,低垂著頭,又道:“不過末將雖然老糊塗了,少年時習得的木匠手藝卻還沒有丟,還可以靠做木匠活來養活自己,那一萬兩銀子,還請陛下拿去犒軍吧。”
  李熙堯坐回龍椅,笑道:“好!燕將軍如此體恤將士,真是讓朕汗顏啊!”
  他這些話雖然是笑著說出來的,但是在場眾將無一人不感覺如臨深淵,戰戰兢兢,不敢稍有一絲言語。
  “來人!替燕將軍解下兵符,送燕將軍出營!”
  李熙堯靠在龍椅上,看著蔣忠走進大帳,為燕郊古解下兵符,把兵符呈了上來。
  “陛下請保障龍體,草民先行告退了。”
  燕郊古摘去了頭上的鐵盔,露出了一頭花發,快步走出了大帳。
  他現在沒有了兵符,已經是一個尋常的布衣百姓了。
  李熙堯捏著手上的兵符,對賀舟簾道:“還站在這裡幹什麽?快領軍前去設伏!”
  “末將遵旨!”
  賀舟簾急步走出大帳,領了二十萬精兵前去設伏了。
  “都各自退下,去幹自己該乾的事情吧。”
  李熙堯用手支撐著頭,感覺忽然有些累了。
  “末將告退。”
  眾將徐徐退出大帳,感覺都松了一口氣,好像逃過了一劫一般。
  翌日辰時,從中陸各州趕來的三十萬為應天解圍的大軍,按照李熙堯所設想好的,步入了他設計好的圈套,被他和賀舟簾前後夾擊,三十萬人盡數死於營寨中和營寨前的空地上,無有一人幸免。
  這一場戰鬥從辰時一直打到了子時,喊殺聲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上百萬人在這裡展開了廝殺,應天城中的守軍想要出城來與那三十萬大軍夾擊李熙堯,卻被李熙堯布置的二十萬人逼得不能跨出城門一步。
  到得這場殺得所有人都紅了眼的廝殺停止時,天地都已經無比的昏暗了,鮮血傾瀉在了應天四周的平地上不能快速散去,連鐵質的盾牌都可以漂浮在上面。
  濃烈的血腥味吸引來了成群的烏鴉,這樣烏鴉因為地面上的幾十萬大軍,不敢俯衝下來啄食屍體,只能在低空中不斷地盤旋,發出刺耳的仿佛是從地獄裡傳來的叫聲。
  有的將士因為受不了這叫聲,拈弓搭箭,朝著成群的烏鴉射去,但這只能使得烏鴉驚慌散亂,不能使得它們退去。
  李熙堯為了驅趕烏鴉和避免爆發瘟疫,下令就地掩埋屍體,從此以後,應天周邊的土地都特別肥沃,因為這些土地都飲足了人血,是飽含了血肉的。
  接下來的三天,陸陸續續還有小股小股的軍隊前來救援應天,但他們就像是滴進大海裡的一滴水,根本沒有在應天城下掀起任何波瀾,就從這一片天地永遠地消失了。
  三天過後,沒有任何軍隊來救援應天了,李熙堯派四十萬大軍繼續圍住應天城,讓剩下的軍隊前去收復陷落的各州,隻用了不到三日,就將除了應天城之外的整個中陸都盡數收復了。
  收復完各州之後,李熙堯還不打算強攻應天城,因為應天畢竟是古都,也將還會是他以後的都城,他不想應天受到太大的損害,所以他才一直對應天圍而不攻,只是把前來救援應天的各路軍隊給消滅乾淨,以此來逼迫李義廷開門請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