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迷霧之夢》二百七十三.礙著你了?
10閱讀下面一組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自然缺失症”離你有多遠?【“自然缺失症”正蔓延】

“自然缺失症”這一概念,由美國記者兼兒童權益倡導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間最後的小孩》一書中提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種需要醫生診斷或需要服藥治療的病症,而是當今社會的一種危險的現象,即兒童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了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

《城市中的孩子與自然親密度調研報告》顯示,在我國每周戶外活動時間少於3小時的孩子則達到48.5%。

“宅”這種生活方式正在兒童中蔓延。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狹小范圍內,以保證安全和衛生。另一方面,父母正試圖讓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城市裡的孩子往往見多識廣、能說會道。但由於被割裂了與自然的聯系,會失去感知能力。這種情況下,他們感受不到花鳥魚蟲的細節之美,體會不到新發現的快樂,可能無法靜下心來觀察某個事物,之後就會表現出缺乏注意力等問題。

電視、電腦、手機的普及,更是給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內的“理由”。2012年,廈門學生張欣窈研究的課題《“自然缺失症”現象調查與對策研究》,獲得第2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課題研究調查中問到:“有一項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你到哪裡完成這項作業?”對此,88%的同學回答“上網找”。眼下,孩子們能夠輕而易舉地獲得知識,看似變得“聰明”,但這只是一些“成品知識”。當孩子們習慣接受“成品”時,他們的創造力就遭到了極大削弱。

缺乏在自然中的學習、探索和體驗,不僅可能帶來孩子的智力、體質上的缺陷,還可能讓孩子變得孤獨、焦躁,對自然缺乏尊重。

據《新聞晚報》報道,不少人開始呼籲社會各界關注“自然缺失症”這一現象。一些環保、教育專業人士和家長集體發出倡議:家庭和學校共同保證每個孩子每天能有1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家長不要因為省事,把孩子過度暴露在電子產品前,接觸電子產品平均每天不宜超過1小時;節假日,請家長盡可能帶孩子去公園和自然地域遊覽體驗……

綠洲生態保護交流中心還建議學校開設戶外課程,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教學。教育學者陳建翔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雖對這種教育方式表示讚賞,但他卻把解決問題的矛頭指向了家長。他指出:“每一個孩子都是大自然的產物,具有極大的潛能。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視大自然的力量。在學習抽象知識之前,首先要讓孩子的潛力和天性,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顯現。”

【健康知識勤調查】

影響家長忽視孩子走進自然、參加鍛煉的因素分析。

表1家長對健康知識了解程度調查統計
項目非常了解很了解一般不了解沒必要了解總人數人數1223932315166百分比7.23%13.86%56.02%13.86%9.03%

表2家長對健康三維觀的認識程度調查統計表
項目人數百分比心理健康127.23%生理健康9255.42%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95.42%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1810.84%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106.02%生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1710.24%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84.82%

【典型個案試剖析】

申甲是一名8歲的女孩,父親是在長沙工作的一名會計師,一年前,申甲被父親從邵陽農村的老家接到了長沙。為讓女兒習慣城市生活,父親給申甲報了培訓班,其余時間就是在家看電視,戶外活動很少。慢慢地,女兒的變化讓父親申先生不知所措,“以前女兒很乖,到了城裡後,慢慢地沒以前聽話了,她看電視的時候跟她說話,得說兩遍她才會給你反應,甚至還不耐煩衝我發脾氣。”申先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他決定帶女兒去長沙最好的醫院看看。

(1)【“自然缺失症”正蔓延】專欄,從哪些方面對“自然缺失症”進行了說明?

(2)教育學者陳建翔為什麽把解決問題的矛頭指向了家長?請結合【健康知識勤調查】中的兩個統計表中的數據說說其中的原因。

(3)請你根據閱讀選文後獲得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

【典型個案試剖析】中的申先生帶女兒去醫院後,①申先生的煩惱能解決嗎?為什麽?②如果不能解決煩惱,那麽申先生又該怎麽辦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