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鋼鐵城市》四十八章 爐外精煉
  工段長孟水枝主動承擔責任,秦所長寬容大度表示理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老孟也不必太過責怪工人兄弟,10噸廢品鋼可作為廢鋼原材料繼續發揮作用,物盡其用嘛,千萬不要因為偶爾的大意,而打擊一線工人的生產積極性。”

  孟水枝緊緊握住秦所長的手:“秦所長說的太對了,理解萬歲!我保證,同樣的錯誤我們絕不犯第二次!”

  “葉主任、小趙,各位同事,你們和二煉鋼保持密切合作,煉好軍工鋼,不負人民子弟兵的重托。”

  秦所長交待完畢,這便離去。

  葉國立手頭還真有一堆破事兒,他分管兩個研究室,一百多號人,下屬職工分房申請、評職稱、不在本次幹部招聘范圍內的常規人事晉升等等,這些雜務他放在心上,丟不下。

  但秦所長的指示又不能不執行,葉國立留在了煉鋼車間,監督945鋼的冶煉。

  鐵水、廢鋼送進煉鋼爐,新一爐的945鋼冶煉中。

  孟水枝用人不疑,即便威子犯過錯誤,孟水枝仍堅持讓威子注錠。

  知恥而後勇的威子一頓操作猛如虎,孟水枝全程監視威子的注錠作業。

  這一爐945鋼水的氧壓、碳溫保持平穩,取樣化驗的數據沒有異常。

  葉國立問到:“小趙,你感覺如何?”

  趙青山答道:“感覺良好,上RH精煉吧。”

  945鋼水初煉出爐,泄入鋼包車後輸送至RH設備。

  爐外精煉是將轉爐或電爐初煉的鋼水轉移到另一反應容器進行精煉,也稱二次精煉。

  RH真空精煉技術產生於50年代末期,在爐外精煉中佔主導地位。

  在真空、惰性氣體的條件下,945鋼水深脫碳、脫氧、去夾雜物和夾雜物變性處理,調整成分,控制鋼水溫度。

  江鋼唯一的一套RH設備采用的是RH-OB法,這種方法最早出現於1972年,由新日鐵開發成功並投入工業生產,江鋼獲得了其專利技術使用權。

  寶鋼在1985年11月投產的RH設備也是運用的RH-OB法,兩位好兄弟的技術路線相似度較高。

  比RH-OB法更先進的是RH-IJ法,發明者是我國著名的鋼鐵專家徐匡迪教授。

  1982年,時任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系副主任的徐教授發表了RH-IJ法的論文,構築了一套完善的RH-IJ法精煉理論。

  如何將RH-IJ的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工業應用技術?

  我國的鋼廠在五年前不具備足夠強大的工業轉化實力。

  通過合理合法的商業交易,新日鐵在1985年開始了RH-IJ法的工業性實驗,並於1986年底在該株式會社下屬的名古屋廠正式運用於工業生產。

  “RH-OB的脫碳速度快,但缺點也不少,比如說效率低下、噴濺嚴重、RH真空室容易結瘤等等,對比之下,徐校長發明的徐氏RH-IJ法更為高效可靠。”葉國立盯著RH爐監控儀表,時不時看手表。

  出生於抗戰年代的徐教授原名徐抗敵,這跟林破敵如出一轍。

  科研戰果顯著的徐教授現已升任上海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葉國立是他的粉絲。

  “RH-IJ、RH-KTB都很先進,可我們的RH設備一時半會兒改不了,鮑主任他們的技改組,哎,小打小鬧。”劉亞輝顯然渴望出成績,卻總是愛在別人背後小聲嗶嗶抱怨兩句。

  “時間緊任務重風險大,技改方面不能埋怨鮑主任,他做的沒錯。”趙青山替鮑主任說了句公道話。

  RH操作室裡的操作人員大部分是本科生和大專生,在他們的精確控制下,真空泵將蒸汽的壓力能轉為動能,高速蒸汽與爐氣混合,兩股氣流進行劇烈的能量交換,被抽氣體一邊繼續與高速蒸汽混合,一邊逐漸壓縮,速度達到音速,壓力持續上升。

  所有的化學反應都在真空室裡發生,頂槍吹氧強製脫碳至20ppm,加入了鋁合金的化學反應熱明顯提高了鋼液溫度,但鋁的反應產物可能汙染鋼液,操作人員的精妙微操使得升溫范圍不超過20攝氏度,從而保證了鋼液精煉質量。

  垂直皮帶機將各種冶金材料裝入高位料倉,喂絲機給鋼包喂入各種絲,氬氣充分攪拌,氧、硫被進一步脫去,合金成分的微調可至0.001%以下的微量。

  “一切順利,可以喂硼絲了。”葉國立下達指令,他已在二煉鋼蹲了一整個白天。

  葉國立頻繁看手表,平均10分鍾看一次表。

  他的這塊上海表是好表,金光閃閃,奪目璀璨。

  葉國立絕非炫富, 他不停的看表是因為心裡有事。

  趙青山說到:“葉主任你先回所裡吧,這爐鋼連鑄下線得到深夜了。”

  “實不相瞞,所裡有幾份重要文件,需要我簽字。那你們繼續跟進,我回去處理文件。各位辛苦了,你們該吃飯吃飯,該休息休息,也不必疲勞作戰,應該勞逸結合,有什麽情況及時向我匯報。”葉國立大步流星離開操作室,忙他的行政業務去了。

  劉亞輝感觸頗深的說:“葉主任可真夠忙的,當領導真累。”

  梁敏芳問:“你不也應聘了幹部崗位嗎,你不怕累?”

  “怕苦怕累就不當領導幹部了?”劉亞輝反問,又道:“梁工、張工,我們三個同年,今年都是30歲,就算組織部不搞這次幹部招聘,我們也該提科長了。不給科長職務,也該給我們括號---正科級待遇是不是?”

  “是你個鬼,想當官想瘋了?”梁敏芳嗤之以鼻,她說:“人的精力有限,當了官就很難集中精力做技術研究,我們國家從來不缺聰明絕頂的學者,缺的是持之以恆。”

  “梁工你高尚偉岸,我就一俗人。留兩人守著吧,其余兩人去打飯。”

  鋼研所四位工程師也蠻辛苦的,操作室換班了,四位工程師無人可換,只能輪換著去吃晚飯。

  剛換班的操作室兄弟說:“這裡有我們守著呢,你們四位一起去吃飯唄。”

  “我不餓,梁工、張工、劉工,你們先去吃飯吧。”趙青山拍拍操作室兄弟的肩膀,提醒道:“兄弟,趕緊喂硼絲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