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人卻沒有像薑零染這般想,在不知道皇上派去的人能否追到燕柒的情況下,都是不約而同的寫了信去報喜。
故而,除了薑零染,知情的人全都往蜀中去了信。
而如薑零染所想,兩個侍衛並未追到燕柒。
等他們到了蜀中地界,燕柒早已經到了七日之久。
不過侍衛在商行中等了足一日,也沒瞧見燕柒的影子。
諭旨在身,他們不敢怠慢,再一次的詢問商行中值守的管事:“荀管事,柒公子究竟去了何處?何時才會回城?”
荀管事聞言微皺眉道:“已經接連派人出去找尋了。”
“只是,這...這眼下仍舊是沒有消息傳回。”
“在下等實在不知公子的去處。”
兩名侍衛對於這種不知所蹤的情況,心中止不住的惶恐。
甚至於他們已經想到了最壞的結果。
按說他們該立刻往京中去信,亦或者是持著令牌找當地的知州尋求幫助,但他們唯恐是自己想多了,不敢貿然的鬧的沸沸揚揚,少不得再讓商行繼續找。
荀管事在兩名侍衛的一再催促下,忍不住的想他們所想,一時嚇得心都是顫的。
商行的事情也無暇打理了,把能抽調的人手全都用在找尋燕柒的行蹤上了。
擔驚受怕的又過了一日,方才有燕柒的消息傳了回來。
侍衛和荀管事都是大松了一口氣。
不敢耽擱,兩名侍衛立刻往燕柒所在之處找了過去。
是城外一處不顯眼的別院,府門前與一老一少兩個道士走了個碰面。
引起侍衛注意的不是他們的裝束,而是他們滿臉的淤青和一走一坡的步子。
這是被人打了?
小道士攙扶著一走三晃的老道士,隱約聽到那老道士中氣不足的說著:“...天機,以後還不知...不宜久留,你且自尋出路去吧。”
小道士登時就哭了出來,抹著淚不言語。
旁邊角門外結伴走出三五個小廝,看到那兩個道士,低聲議論道:“咦,這不是被任知州暴打了一頓的那個鄭真人嗎?怎麽來咱們府上了?”
另一個小廝嗤笑道:“他前幾日那般當街大放狂詞,怎怪知州打他?”
有一小廝道:“聽說是他自己找了來,執意要求見咱們家主的。”
“怎麽?還想讓咱們家主給他撐腰不成?”
幾人聞言搖頭笑著走遠了。
兩位侍衛聽了這些對視了一眼,都覺有些怪異。
他們找了兩日方才找到燕柒的行蹤,這道士是怎麽知道燕柒在此處的?
不等他們多想、多看,百香就從府裡走了出來。
二人瞧見百香,這才是徹底的放了心,忙上前道:“柒公子可在府中?皇上有口諭!”
百香引著二人往府裡走,一路到了書房外。
書房門窗緊閉著,百香上前敲了敲門,恭聲道:“公子,皇上傳了口諭過來。”
書房中的語聲頓時停了下來,窸窸窣窣一陣,房門打開,七八名男子走了出來,與百香拱了拱手,交頭接耳著離開了。
書房中傳來燕柒的聲音:“進來吧。”
二人忙跟著百香走了進去,衝著書桌後的燕柒行了禮。
燕柒埋首案牘中,沒抬頭,隻道:“什麽口諭?”
負責傳口諭的侍衛抬起了頭,模糊看到燕柒手邊壓著的似乎是一張輿圖?他心中犯起了嘀咕,卻沒敢多看,垂眼恭聲道:“皇上傳話,讓公子您盡快回京去。”
燕柒頓了下,抬頭看過去:“京中出事了?”
“京中一片祥和。”侍衛道:“是文靖侯她...。”
燕柒眸子倏的一縮,蹭的站起了身,緊張追問道:“她怎麽了?”
侍衛被燕柒這一吼嚇得噤了聲,余下的話卡在嗓子眼裡,他伸長著脖子咽了咽口水,接著道:“公子寬心,是大喜事。”
“文靖侯她懷孕了。”
燕柒眸光一恍,整個人都怔住了。
侍衛還在繼續說著,可燕柒卻聽不見了,他低頭看著鋪了滿桌的輿圖,覆蓋的手掌慢慢的攏了起來。
侍衛說完,瞧燕柒不言不語的站著,不免心生疑惑,可他卻不敢發問,只是拿眼睛去看百香。
百香近前兩步,低聲喚道:“公子?”
燕柒回神,若有所思的點了下頭:“我知道了。”
說完他在書桌後坐了下來,盯著桌上雜亂的紙張看了會兒,恍惚的神色漸漸變得鮮明起來。
“你們來的正好,我有消息要送回京中去。”
他說著捏起了筆,開始寫著什麽。
侍衛稱是等著。
瞧燕柒洋洋灑灑寫了三五張紙,才撂了筆。
燕柒一邊將信封漆一邊道:“快馬加鞭的送回京,這信延誤不得!”
侍衛接了信,遲疑的問著:“那公子您何時回京?”
燕柒頓了下,道:“我盡快。”
因是皇上只是傳口諭讓燕柒盡快的回京,並不曾強製性的讓燕柒即刻回京,所以侍衛聽了這“盡快”二字,只能應下,並不敢違逆。
拿了信,快馬的回京。
八月初,二人回到了京城。
皇上看了燕柒的信,立刻找了太子來。
待到太子看完了信,皇上道:“太子覺得這信是否可信?”
太子皺著眉,一臉的深思,聞言輕搖了搖頭道:“兒臣不知。”
“這信上所寫,太過匪夷所思了...不過,子安他不是糊塗的人,他能寫這樣的一封信,必然是有所依仗的。”
皇上和太子是一個心思。
太子看皇上眉眼間滿是糾結,不免問道:“父皇打算怎麽辦?”
皇上沉吟了會兒,道:“可有蜀中的折子送來?”
這月余,皇上批改折子的時間越來越少,大多的政事都給了太子打理。
太子搖頭:“並不曾收到。”
說著又低頭看了眼手裡的信,皺眉道:“這信上所寫,是否有可能是真的呢?”
這種大災之上,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皇上擰眉片刻,道:“信中所寫暫且不要張揚。但你立刻派個妥當的人去蜀中一趟。”
若是無自然是最好,若是有,也能第一時間攜著他的禦命,召集地方官員展開營救。
太子點頭應下,立刻去吩咐了。
當日便有一隊人從京中出發,趕往了蜀中。
可兩日後蜀中卻又來了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