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慕紅裳》第一百六十六章:當差
  後來的日子,穆征衣在儀王府的差事,當得是又認真,又不認真。

  認真在於,他只要去儀王府值守,就絕不肯敷衍,六品雲騎校尉和普通的侍衛一起當差,別人做什麽,他就做什麽,他甚至還在儀王府大門前站過明崗。

  儀王鄭瑾當然不想這樣使喚穆征衣,他對待穆征衣態度極好,每次見到穆征衣來儀王府上差,他總能找各種各樣的借口請穆征衣喝茶、下棋,甚至閑聊。

  但穆征衣似乎有些油鹽不進,他對待鄭瑾的態度從來沒有變化,恭謹有禮,但卻疏遠,這態度像是屬下對待長官,卻不像侍衛對待主子。

  穆征衣會聽從鄭瑾的命令,陪他喝茶,陪他下棋。鄭瑾能感覺到,穆征衣在儀王府時,做任何事都很認真,認真到連在他面前喝一杯茶,都一板一眼像是對待公事。

  鄭瑾其實心裡明白,穆征衣這是在告訴他,他這位邊將,並不打算與鄭瑾這位王爺培養任何私下裡的交情,一切都是公事公辦,穆征衣在儀王府當差期間聽命行事而已。

  鄭瑾清楚,但他卻並不介意穆征衣的態度。他一如既往,每次看到穆征衣來上差,都態度溫和的請他喝杯茶,聊幾句。

  當然了,鄭瑾和穆征衣“聊天”大多是鄭瑾在說話,穆征衣只是聽聽而已。鄭瑾明白穆征衣不願在他面前多言,也從不勉強。

  大多數時候,鄭瑾在穆征衣面前都只是隨便閑聊,態度輕松寫意。他有時會談起宮中的瑣碎事,像個孝順的好兒子一樣,念叨自己的母后,有時也會像是個知慕少艾的尋常少年郎一樣,談起他喜愛的謝家小姐。

  他偶爾會主動說起朝中之事,不過次數不多。他主動向穆征衣提起的朝政,大多都與兵部和北境相關,他偶爾也會就兵部或者北境的事,問問穆征衣的意見。

  事關朝政,穆征衣從不主動開口,但鄭瑾若有問,他一般都會認真答。但其實鄭瑾和穆征衣都清楚,這些所謂“看法和建議”,穆征衣說不說都一樣。穆征衣的態度,就是安國公府的態度,穆征衣對於北境事務的看法,就是所有穆氏將軍對於北境的看法。

  這些都寫在安國公和穆經略給皇上的奏疏中,並不是秘密。

  一個多此一問,一個多此一答。但這樣的喝茶“閑聊”與毫無意義的問答對於鄭瑾來說,像是個有趣的遊戲,他倒是樂此不疲。

  這一切,穆征衣當然不會瞞著家裡人,對此,穆老夫人的看法始終如一:“隨他折騰去,不理他就是。”

  而穆紅裳則一如既往的能操心,大約是真的受了謝淑柔的影響,穆征衣到儀王府上差之後,穆紅裳對鄭瑾似乎更警惕了,隔三差五就在穆征衣面前嘮叨幾遍,要他凡事小心。

  而安國公夫人和其余幾位穆氏夫人這些日子則無比忙碌。畢竟穆征衣眼下在宵金衛掛職,夫人們大約是怕皇后娘娘又找借口將宗室女送到穆征衣面前,因此這些日子,都在忙著四處相看姑娘。

  所以才說,穆征衣在儀王府的差事,當得又認真又不認真。他上差的時候是挺認真的沒錯,但他請假也是真的多,隔三差五就要請假出門相個親。

  穆征衣在儀王府當差已經快兩個月,然而扳著手指數一數,正經上差的日子,也不過十來日而已,大半時間都在請假。

  這些日子,朝中倒是沒什麽大事。八月二十日,勞軍欽差秦主事終於回京了,只是安國公的奏疏早在三日前已經擺在了皇上的禦案上,欽差告狀喊冤的奏疏果然沒翻起什麽大浪。

  安國公穆承毅和北境經略使穆承芳聯合起來扣押欽差,藐視天子,皇上也只是下旨不疼不癢地申斥了幾句,又各自罰了一個月的俸祿而已,處理得簡直不能更敷衍。

  而那位秦主事卻倒了大霉,沒過多久就被免了職,還帶累兵部堂官周尚書挨了皇上一頓申斥。

  周尚書這次稱得上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他是世故,而不是糊塗,此事誰是誰非他自然是心裡有數的,因此他並不敢怨恨安國公不管不顧扣押欽差撕破臉,反而親自寫了封信送去北境,給安國公和穆經略道歉。

  當然啦,周尚書在信裡也著重說明了,他對於秦主事在北境做的事並不知情,也被蒙在了鼓裡。總之除了識人不明、用人不善這個鍋甩不掉以外,其他的罪責,周尚書十分有本事的推得一乾二淨。

  周尚書當然也不敢怨恨幫著安國公遞奏疏的謝相。 他很清楚,如果換了他是謝相,也會幫忙將奏疏遞上去。身為相爺,若是拿到北境軍情急報壓在手裡,那才是真的瀆職呢。若是李相還好商量,可他這個兵部尚書與謝相沒那個交情,謝相是絕不可能替他擔這個責任的。

  他只是沒想到,安國公做事居然一點不留余地,一口氣捎了這麽多份奏疏,四處托人向上遞。周尚書現在只是慶幸,慶幸兵部收到穆征衣按照程序遞送兵部的奏疏時,他雖然已經決定壓下,但第二日上朝時,還是多了個心眼將奏疏帶在了身上。

  因此一看到謝相拿出奏疏,周尚書緊接著也迅速將穆征衣從兵部遞送的奏疏也遞了上去,因此並沒有擔上瀆職的罪名,而是僅僅因為用人不善而遭皇上申斥,丟了些面子而已。

  皇上幾句申斥,畢竟不痛不癢沒有傷筋動骨。眼下朝局微妙,周尚書的處事態度也還是沒改,依舊是能拖就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做事自然少擔責任。

  直到現在,周尚書還覺得自己沒錯。因為果然如他所料,北境事務極其麻煩,安國公和穆經略在奏疏裡的每一道建議,都需要白花花的銀子支持。周尚書不是戶部堂官,但他也大略算了算,若是全部按照安國公的意思辦,那國庫怕不是得一下子被掏空一半?戶部和林相能願意才見鬼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