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是歷史上的作用很大。
但是紅磚並不是華夏人燒製而出,在華夏古時候,最多見的反而是青石塊,最後是青磚。
融合了李康記憶的嬴政自然是清楚,紅磚造價低,更利於推廣,青磚造價太高,不適合在民間大規模推廣。
所以,明知道青磚性能更加的優越,但是嬴政還是選擇了燒製紅磚。
“以黏土燒製成青石塊狀,大小由爾等試驗確定,朕稱之為磚,這類磚,分別為紅磚以及青磚。”
“將黏土燒製的過程中,溫度達到九百到一千,現如今,雁門郡之中產出煤炭,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紅磚是以粘土,高嶺石,煤矸石等為原料,經粉碎,混合捏練後以人工或者機械壓製成型,經乾燥後在九百到一千左右的溫度下燒製而成。”
“煤矸石在雁門郡應該有好多,所以,這件事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對大秦有大用!”
“諾。”
說到這裡,嬴政沉默了一會兒,在心裡思考許久,道:“還有一種,朕稱之為水泥。”
“是以石灰石和粘土為主要原料,經破碎、配料、磨細製成生料,然後喂入窯中煆燒成熟料,再將熟料加適量石膏磨細而成。”
“水泥燒製而成,可以砂石以及水混合,凝固之後,猶如石塊一般堅固。”
說到這裡,嬴政深深的看了一眼公輸術以及尚工坊的官吏,道:“這些都是朕的一時想法,而尚工坊存在的使命,便是將這種想法變為現實。”
“水泥與紅磚青磚對於大秦帝國有大用,沒有得到朕的許可,不可以外泄。”
“至於未來必然會普及整個帝國,對外售出將由大秦皇家商會接手,至於對諸位,只要是做出了功績,朕不會虧待。”
“諾。”
嬴政看了一眼天色,他可是記得還要接見陳平,便朝著公輸術等人,道:“朕說的都記下了麽?”
“稟陛下,臣等都記下了,將會對於此,立即開工研究!”公輸術以及在場的官吏,連忙朝著嬴政肅然一躬,道。
“嗯。”
對於公輸術而言,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個向大秦帝國,亦或者向嬴政證明自己有用的機會。
秦法昭昭,唯才是舉!
不能上戰場殺敵,又不能創造價值,這樣的人,在大秦帝國之中根本活不長。
幾乎在第一時間,公輸術就在心裡決定,他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讓公輸家族在大秦立足。
在鹹陽城中生存下去!
作為一家之主,公輸術自然是有卓絕的眼光的,他心裡清楚,一旦大秦帝國長治久安,未來的鹹陽將會是人口以及人才集聚的地方。
這個時候還好,在未來想要在鹹陽城中立足,將會是難上加難。
所以,臣服大秦帝國未必是壞事,只不過,未來的工匠之中,頂尖大匠就不一定是出自公輸家族了。
有得就有失!
對於這一點,公輸術還是能夠理解的。
……
“陛下,這公輸術等人可用麽?”在半路上,韓談忍不住朝著嬴政,道。
“應該可用,公輸術是一個聰明人,他應該清楚此刻我大秦勢大,只有低頭才是唯一的選擇!”
嬴政望著燈火通明的鹹陽大街,語氣幽幽,道:“更何況,公輸仇南下會稽,短時間之內根本趕不來,除了公輸術等人,我大秦無才可用。”
“少府以及尚工坊的工匠,他們手藝不錯,但是想要創造發明,這個需要天賦!”
“陛下,臣多嘴問一句,這水泥和紅磚能夠創造出來麽?”韓談一直跟隨著嬴政,自然是清楚何為水泥,何為紅磚。
他心裡清楚,這兩樣東西一旦創造出來,可以說是一種寶物,不管是修路,還是修建堤壩,城池,都將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當然能夠創造出來!”
這一刻,嬴政語氣有些斬釘截鐵,朝著韓談語氣肅然,道:“等蒙恬攻下匈奴汗庭,朕打算在那裡修建一座巨大無比的城池,就叫龍城如何?”
“陛下,這個名字好,臣相信我大秦一定會建立龍城,在北方匈奴的汗庭之上飄揚大秦帝國黑龍旗,以及大秦皇族玄鳥旗。”
韓談語氣堅定,在他看來,只要是始皇帝想要做的事情,就沒有做不到的。
只要是始皇帝想做,必然會成功。這便是當下大秦帝國朝野上下,對於嬴政的信心。
特別是這一段時間以來,始皇帝大有越活越年輕的節奏。
夜風吹來,不知不覺間已經有了涼意,始皇帝三十年,已經只剩下了三個月時間。
接下來便是始皇帝三十一年,他相信,在下一年之中,靈渠必然會竣工,同樣的直道,馳道都會竣工。
大秦帝國的騰飛,就在這一次了。
“韓談, 有李斯以及鄭國的消息麽?”嬴政望著夜空,突然想到了李斯以及鄭國,大秦帝國最後的土地改革地區,尚未結束。
對李斯以及鄭國,嬴政心中充滿了期待,畢竟有了農家的加入,土地改革這一事進展必將會快捷很多。
已經耽擱了一年的收成,自然不能繼續耽擱第二年,嬴政心裡清楚,每一年的耽擱,都會有無數的庶民餓死。
作為大秦帝國的皇帝,他自然是不願意自己的國人百姓,因為這種事餓死。
天災無法避免,但是這種事可以避免,也應該避免。
“稟陛下,臣所知不多,只知道不管是燕以及齊地還是楚地的土地改革進展都很快。”
“特別是在楚地由於項梁率先支持,再加上殺了一批人,推行速度反而很快。”
“大秦帝國在山東之地的名聲也在不斷地變好,國人百姓逐漸表現出了臣服之意。”
“嗯。”
點了點頭,嬴政在心裡思考了許久,他心裡清楚,這只是一個開始,六國遺民對於秦法依舊還在抵觸。
普法,又將會是一場漫長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不能夠避免,必須要持之以恆。
只有天下人知曉秦法,才不會對於秦法抱有巨大的惡意,也只有這樣,大秦帝國才能夠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