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244章 殺雞嚇猴
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這是決策的原則,李笠一直堅持這個原則。
  所以,動用水師到南海,為利益受損的中原海商,向南海某些國家“要個說法”,這件事僅限於國務會議討論。
  與會人員,是三高官官以及六部尚書,加上“參議”。
  李笠的意圖很明確,老虎不發威,就會被別人當做病貓。
  朝廷必須派出水師去教訓一下某些南海國家,維護楚國海商的利益,維護正常的海貿秩序。
  那麽,為何會發生這種事呢?
  南海某些小國,以為自己距離中原天遠地遠,所以做些小動作,也不會受到實質性懲罰。
  這樣的觀念,已經持續了多年,畢竟漢時故地——日南郡,中原朝廷都保不住,被小小林邑國佔據到現在。
  雖然中原朝廷在劉宋時,也曾派兵擊退過襲擾交州地區的林邑軍隊,但林邑國始終好好地佔著日南故地,這就難免讓其他國家心存僥幸。
  所以,與會的諸位宰輔們認為,既然要動手,不如順便收復日南故地。
  殺了林邑國這隻雞,震懾其他國家,是為“殺雞嚇猴”。
  既收復了日南故地,也能讓其他國家老實下來,又不會讓王師南征的行為,被人詬病為“興師爭利”。
  李笠覺得這方案其實是不錯的,是傳統官僚政治思維下做出的“最優解”。
  但是,他想換個方式,讓南海諸國有“全新的體驗”,並牢牢記住,時代已經不同了。
  既然是“全新的體驗”,那就必然有“熟悉的體驗”,那麽,對於南海各國來說,他們心目中中原給自己“熟悉的體驗”是什麽?
  一,中原的勢力范圍,止步於日南以北、交州南境。
  二,中原朝廷在交州的根基不穩,自保有余,進取不足。
  三,中原朝廷在交州有駐軍,但數量不多,畢竟從外地調來交州戍守的兵卒,很容易水土不服。
  四,一旦交州出事,中原朝廷只能從外地調兵來打仗,打完仗就草草收場,大軍北返,而不會長期駐扎當地。
  基於這四點認知,南海諸國就會有一種固定思維:中原朝廷,無力在交州以南地區,長期維持一支強大的軍隊。
  所以,“適當”的“得罪一下”中原朝廷,其實也沒什麽。
  殺幾個海商,搶幾船貨物,把香藥、當地特產的售價翻個幾倍,中原朝廷不至於為此派大軍南下。
  那麽,這種觀點對不對呢?
  非常對,因為中原朝廷確實無力在交州維持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以此震懾南海諸國。
  這不僅僅是財政問題,也是很現實的人心問題:
  嶺表被視作煙瘴之地,許多人到了嶺表都會因為水土不服而病倒、病死,遑論去比廣州更南、更熱的交州長期駐防。
  三十多年前,交州豪強李賁造反,當時的梁國朝廷調兵平叛,強令平叛各部於春天瘴氣漸起時去交州,導致過半兵卒病倒、病死。
  隨後還引起嘩變,嘩變的軍隊圍攻廣州番禺城。
  由此可見,對於許多人來說,嶺表煙瘴之地就是死地,軍人都視之為凶險之地,若朝廷強製大量兵卒在交州長期駐守,遲早要出事。
  所以,李笠要給南海諸國的“全新體驗”,是水師在南海轉了一圈後,朝廷必須在交州一帶,設立新的機構,維持海貿秩序。
  這機構可以代表朝廷,擁有武裝力量,“就近”和各國解決各類貿易糾紛,順便清剿海寇,保證貿易航線的通暢。
  但機構本身,又不是官署,而更像是一個商號,所以一旦和南海諸國爆發武裝衝突,這些國家派使者到京城哭訴時,朝廷可以派人去“居中調解”。
  諸位與會的宰輔,一聽就明白皇帝打的什麽主意。
  就像許多人家裡一樣,派心腹去經營商號、產業,利潤歸主家,一旦出了什麽事,立刻撇清關系。
  而這種亦官亦商的機構,是個怪胎,不倫不類。
  不是官?卻可以招募軍隊;不是商?卻可以主導海貿。
  而且,這機構莫不是又要掛在少府寺名下?
  主要是給皇帝撈錢用的?
  但隨後發放的資料,仔細看過後,諸位宰輔愣了一下:這是在變什麽戲法?
  。。。。。。
  私第,入京述職的武祥,和回家省親的女兒聊起家常。
  見女兒一臉憂心忡忡的模樣,武祥問:“怎麽了,太子那裡?”
  “太子對女兒很好。”武氏回答,見左右無人,將心裡話說出來:“父親,陛下,陛下怎麽老是讓太子弄一些不正經的事情。”
  “不正經?怎麽個不正經法?”武祥拿起茶杯,慢悠悠喝起茶來。
  接下來的話有些那什麽,武氏隻敢和父親說:“父親,陛下又不缺錢,朝廷也不缺錢,為何陛下總是一門心思弄錢呢?還讓太子去負責那件事。”
  武祥能猜到女兒糾結的是什麽事:“你是說,南海那邊的事?”
  “嗯。”
  “因為海貿確實賺錢,許多年後,你良人當政後,或許,海貿收入就會是國庫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收入來源。”
  “這件事,交給他去辦,是為了方便日後管起來得心應手,也算是提前交接,有什麽好擔心的?”
  大道理,武氏當然懂,可就是過不了心裡的那道坎:皇帝怎麽這麽沉迷於弄錢,還讓太子也跟著學。
  武祥看出女兒所想,放下茶杯:“你在東宮,管著財簿了把?”
  “嗯,女兒管家呢。”
  “不當家,不知當家之苦,不過,我想你並不知道當家有多苦。”武祥笑了笑,“因為你不缺錢。”
  “就算你不發工錢,底下的侍女、宦者,也不敢有怨言,就算你不經營產業,東宮也絕不對缺錢,因為你夫家很有錢。”
  “可是,你知不知道,軍中拖欠軍餉的後果是什麽?”
  “大部分人當兵,也就是圖那軍餉而已,發不出軍餉,誰聽你的?”
  “你要記住,你丈人,還有你父親我,和你梁叔,當年不過是個小漁村的窮小子,沒有能打硬仗的軍隊,就不會有今天的尊貴身份。”
  “皇帝喜歡弄錢怎麽了?沒有錢,拖欠軍餉的後果...你丈人在世時,沒人敢不服,他走了,你以為你良人即位,真有多少人服啊?”
  “想要人服, 就得抓住軍隊,只要握著兵權,就不怕別人不服,而想要軍隊效命,好歹不要欠餉。”
  女兒沒有經歷過饑寒交迫,根本就體會不到缺錢是什麽樣的滋味,武祥不想把話說得太複雜,所以說得簡單直白:
  “不欠餉,只是第一步,讓各級將領有甜頭,讓勳貴們跟你一條心,也很重要,這得軟硬兼施,硬就不說了,軟是什麽?”
  “好處,很大的好處!”
  “加勳官,不過是虛名,田地才是實惠,可國內能分的田地,遲早會分光。”
  “你不拿海貿的巨額利潤去籠絡勳貴,用可以傳給子孫的搖錢樹拿捏他們,他們為何跟你一條路走到黑?”
  “你丈人可以白手起家,你良人呢?當然了,他只需要守家業,但守家業的郎君,也得時常給下人們打賞,下人們才感激你,才用心為你辦事,對不對”
  武氏默默點頭,適當的對下人施以小恩小惠,有事半功倍之效。
  “你丈人是很有錢,這一生都花不完,他之所以還變著法子弄錢,還不是為了子孫後代能安逸些?需要花錢的時候,能拿出錢來。”
  說著說著,武祥的語氣平複許多:“談錢,確實市儈,可你別忘了,我們家,李家,梁家,在那些士族、高官眼中,不過是低賤出身,在乎他們的看法作甚?”
  “談錢,並不可恥,你一定要記住,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