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93章 位置
“亂世棟梁 ()”查找最新章節!

汴州,開封,沿汴水南歸的禦駕及軍隊在此停留,河南道行台尚書令彭均,登上禦舟,覲見皇帝李笠。

場面話不多說,李笠直接切入正題:“今年秋天,河北肯定不得安寧,搞不好突厥人要來。”

彭均回答:“王公坐鎮幽州,想來是有驚無險。”

“但有備方能無患。”李笠補充。

王琳拿下幽州,李笠便任命王琳為幽燕道行台尚書令、幽州刺史,都督幽燕諸軍事,坐鎮北境,扛起長城防線。

該有的布置已經有了,李笠之所以現在提起,是要讓彭均明白一個事情:河南既要對河北進行糧食上的支持,又要注意地提防西面的周國(洛州地區)。

雖然河北戰事並未“擴大化”,但是今年河北各地的糧食收成難免受到影響,加上外部威脅一直存在,所以各地駐軍不能少,便需要外地調糧進行支援。

而周國那邊,不可能什麽事情都不做,或許會鋌而走險,由洛陽向東進攻,攻入河南地區,將河北“隔離”。

雖然這可能性不高,但該防還是要防。

尤其河南道行台駐地在汴州開封,這裡和楚、周兩國邊境的虎牢只有兩百裡距離,一旦周軍施展騎兵奔襲,理論上一晝夜就能衝到開封城外。

“虎牢雖然有關隘,又有長牆,不至於瞬間被周軍騎兵突破,但該小心還是要小心。”李笠再次強調。

“我們可以偷襲別人,別人,同樣可以偷襲我們。”

彭均明白事情的嚴重性:“放心,既然把行台治所放在開封,那就是要就近防禦,該做的布置都做了,不怕他們搞奇襲。”

說了一會,彭均打聽起來:“行在還設在淮陰麽?如今北伐河北成功,行在是不是要適當北移?”

李笠點點頭:“這是個問題,畢竟淮陰行在,是為了北伐而設立的。”

“現在河北已經納入朝廷治下,要考慮到河北那邊的心理,淮陰太偏南了...”

“不要說河北,就是荊、襄地區,也會覺得淮陰好遠,雖然從上遊順流而下倒是方便...”

“行在是該動一動,但是...”李笠話鋒一轉,“能省則省,行在要挪位置,挪去哪裡呢?”

“建康台城有完整的宮殿群,每年都要花許多錢維護,而鄴城,皇宮富麗堂皇,每年的維護開支,也不是小數目。”

“一想到每年要多花錢維持體面,朕就覺得心疼,這錢,拿來練兵、養兵,不好麽?”

彭均聽李笠話裡的意思,好像是要拆掉鄴城皇宮,便直接問了,李笠不否認:

“拆掉鄴城皇宮,首先是省錢,朕不打算把行在放在鄴城,也不打算遷都到鄴城,畢竟將來,天下一統,國都最好是在洛陽。”

“那麽留著鄴城皇宮就是浪費錢。”

“其二,拆掉皇宮,就是從心理上打擊河北地方勢力,讓鄴城這個河北權力中心,去權力化。”

“但是,為了體現朝廷對南北一視同仁,都同等對待,行在是該往北挪,朕打算把行在設於開封。”

彭均下意識表示反對:“開封?這..這太近了,距離虎牢太近了!”

“太靠近邊境,且開封四周無險可守,只要西邊有風吹草動,行在很容易一日數驚。”

李笠笑起來:“行在是軍事行動的前線指揮所在,本就有不少軍隊,怕什麽?再說開封周邊有火炮堡壘群,誰敢來呢?哈哈。”

說的也是,彭均是擔心行在過於靠近前線容易出問題,而不是擔心河南道行台因此取消。

不過,

開封周圍的防禦堡壘群今年剛好完善,這些堡壘可是裝備有火炮的,所以軍事上來說,開封的安全並不是什麽問題。但政治上可能受到的影響,是要考慮的。

畢竟中樞也位於行在,一旦行在出狀況,和各地暫時失去聯系,會導致舉國恐慌,如同人的頭腦發昏,整個人如同廢人。

李笠當然考慮過開封的安全問題,一如歷史上的北宋,開封無險可守,很容易被騎兵威脅。

但有了火炮作為防禦手段,這就不是問題,而且,開封只是作為行在,不是正式的國都。

天下統一之後,洛陽才是國都的第一選擇,其位置,也是傳統意義上統一王朝的中心位置。

他詳細講解:“從開封去鄴城,不過三百裡路,去沔北穰城,七百裡,去漢水南岸的襄陽,不到千裡,這距離,和從開封去廣陵差不多。”

“所以,從地理位置而言,開封,算是楚國目前主要國土的中心位置,兼顧河北、河南、青齊、兩淮、沔北、荊襄。”

“把行在挪到這裡,算是體現朝廷對各地一視同仁的態度。”

“反正開封周圍本來就要駐扎大量軍隊,也是下一次進攻的前線據點,且開封城如今煥然一新,住戶急劇增加,行在設在這裡,正合適。”

“河南各地的農業生產已經恢復,而屯田效果也不錯,行在的日常生活物物資,由河南、淮北供應綽綽有余,加上汴水航運便利,物質基礎是不錯的。”

李笠說著說著,眯起眼睛:“拆了鄴城皇宮,把名貴建材、物資拍賣,換來的錢,用來在開封擴建新城,簡單修個行宮,以及各部的官署,也夠了。”

彭均好奇的問:“那鄴城皇宮拆了,空出來的地...”

李笠回答:“宮牆不拆,舊址上建學校,做州學,這會是河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州學。”

“還會有河北最大的圖書館,以及科舉考試考場,然後,留一塊小地方做行宮即可。”

彭均又問:“禦苑呢?鄴城西邊的華林苑,我家那小子寫信說,華林苑大得離譜,裡面還有用土堆出來的三山五嶽,還有許多大海...”

彭均的次子作為禦前侍衛,隨皇帝去了鄴城,有不少見識,尤其驚歎齊國禦苑——華林苑的龐大規模和優美的人造山川、河流以及“大海”。

李笠笑起來:“養魚唄,那麽多池子,面積大,水又深,魚過冬也不怕,養出來的鯇魚供應城中,能賺一大筆錢。”

“呃....”彭均覺得這個回答過於奇特,他都不知該怎麽接著說。

都當皇帝好幾年了,還念念不忘養魚麽?

“你一定想說,北方人不吃魚,或者少吃魚,對吧?”李笠依舊笑眯眯,“那是之前做魚的花樣太少,烹飪技術不行!”

“現在,有幾道菜,在鄴城反響不錯,其一,酸菜魚,其二,爆炒脆鯇,其三,用脆鯇做火鍋的魚片。”

“脆鯇?”彭均眼睛一亮,“這..這魚在北方也能養活?”

李笠有些小得意:“能,脆鯇也是鯇魚,北方能養鯇魚,那就能養脆鯇,大冷天的吃火鍋,燙羊肉片,燙脆鯇魚片,嘖嘖。”

“朕用華林苑的大池子養脆鯇, 養特色水產,獨霸鄴城水產市場沒問題!”

他有理由得意,因為“脆鯇”這種魚正常情況下是根本養不出來的,但飼養原理卻很簡單。

彭均愈發好奇,又不好問。

脆鯇,是只有李笠才能養出來的一種鯇魚,這種鯇魚的肉很脆,卻不容易煮爛,所以無論是蒸煮、爆炒還是“下火鍋”,都很合適。

正是因為這種特質,所以脆鯇能比尋常鯇魚賣出更好的價錢,在市面上廣受人們歡迎,在鄱陽供不應求,在寒山、淮陰也是如此。

而無論別人怎麽想辦法,就是養不出這種鯇魚。

從徐州寒山運來的鮮活脆鯇,在開封也很搶手,彭均也很喜歡吃,一如李笠所說,無論是爆炒、蒸煮還是“下火鍋”,都不錯。

所以,李笠是從哪裡弄來的魚種?

彭均決定哪天跟武祥套一套口風。

為何要跟武祥套口風呢?

因為武家女郎就要成為皇太子妃,武祥就要成為李昉的丈人了。

當然,梁森和彭均的女兒,過兩年到了適婚年紀,也要嫁李笠的兒子。

“等我兒子成親,你得來喝酒,不許找借口不來!”李笠說到兒子的婚事,高興得連自稱都忘了用“朕”。

“哎呀,萬一西邊不老實..”彭均先給李笠提個醒,李笠不以為然:“他們敢在我兒子結婚的時候搞事,我馬上弄死他們!!”

又說了一會,彭均告退,李笠忽然想起一件事。

我兒子姓李,將來是皇帝,媳婦姓武,將來就是皇后...

還好還好,未來兒媳,不叫武媚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