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9章 名號(續)
冬去春來,出使梁國的齊使劉逖,看著窗外被陽光映照的花草樹木,陷入沉思。

他奉命出使梁國,在淮陰經歷了一個難以置信的冬天。

招待國使的館邸,下榻處有“火炕”,睡覺時十分溫暖,所以劉逖就寢時不需要穿著臃腫的寒衣,能夠一覺睡到天亮。

夜裡,下榻處點起“煤氣燈”,燈火通明,使得室內如白晝,在燈下看書十分方便。

劉逖自幼苦讀,因為看書用眼過度,視力不是很好,尤其夜晚,看書時十分吃力,除非多點蠟燭。

但蠟燭很貴,劉逖平日不舍得多用,現在,因為有了明亮的“煤氣燈”,他晚上看書輕松得很。

所看的書,不是一卷,而是一“本”,為“線裝書”。

館邸提供的書籍,放滿整個書架,而書架佔據了書房裡三面牆壁,所以書的種類很多,許多都是劉逖有所耳聞卻沒完整看過的典籍。

至於大名鼎鼎的《華林遍略》,館邸就提供了幾套,所以作為使主的劉逖,以及幾位同僚,這段時間在館邸過的日子可謂“爽快”。

每個人,都是手不釋卷手不釋“本”,只要有空,就從早到晚看書,仿佛每一天過得都很快。

當然,正事不能耽擱:劉逖此來,是為了促成齊、梁兩國開“邊市”。

其實就是求和。

梁國已經全據河南(虎牢以東),而周國佔了洛州(洛陽),形勢對齊國十分不利。

尤其梁國,因為有李笠這頭猛虎一直蠢蠢欲動,對齊國的威脅極大。

若任由周、梁兩國攜手,齊國的處境只會越來越危險。

所以劉逖此來,是要盡可能促成齊、梁兩國開“邊市”,只要對方同意,那就意味著對方短期內不想興兵。

接下來,就能考慮握手言和了。

畢竟,梁國皇帝年初駕崩,國內局勢不穩,加上要在河南站穩腳跟,需要喘一口氣。

劉逖是在秋末抵達梁國,到了淮陰才知道,梁國的宗室諸王,不認同彭城公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起兵討伐“國賊”。

結果諸王很快兵敗被俘,討伐“國賊”的人,自己成了“國賊”。

梁國的宗室力量經過此次變故,已經虛弱不堪,再沒有人可以阻擋都督中外諸軍事的李笠,邁出那一步。

現在,在淮陰逗留的劉逖以及同僚,算是親眼目睹李笠一步一步向前走的過程。

之前,因為皇后、妃嬪未能給大行皇帝生下子嗣,於是以宗室子過繼先帝(蕭大器),作為大行皇帝的弟弟即位。

卻是個三歲小兒。

後續,李笠進爵楚公,朝廷以徐州及周邊地區數郡為楚國,楚國建台省、設置官吏。

不久,李笠進位楚王,進丞相為相國,總百揆,備九錫,加黃鉞、殊禮,讚拜不名。

以王妃黃氏為王后,世子為王太子。

接著,太尉王僧辯及不少大臣上表勸進。

於是,天子下詔,遜居別宮。

命太宰、江夏王蕭大款奉冊,大宗正廬陵王蕭應奉皇帝璽紱,禪位於楚。

楚王李笠不受,天子再讓,李笠再辭。

前後,三讓三辭。

此為禪讓之禮製,雖然有些無聊,但卻是必須要走的,接下來就會為正式的禪讓。

劉逖目睹了魏、齊換代,所以對這個路數並不陌生。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帳戶!微信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他看著窗外景色發呆,隻歎“維楨之臣”,始終避不了那個結局:要麽功高震主被殺,要麽取而代之。

維楨,是梁帝蕭綱給李笠賜的字,

有棟梁之意,劉逖知道這件事,此時感慨,並無諷刺之意。天下大亂,列國紛爭,數百年來,皇帝和權臣之間,已經勢同水火,權臣若不能做到取而代之,後果就只有身死族滅。

昔年,魏、梁二國北、南對峙,隨後,魏分東西,相繼為齊、周取而代之。

取代者,是魏末大亂之際崛起的豪傑。

南方的梁國,自侯景作亂之後,烽煙不休,現在,江山也要易主了。

當年,侯景作亂時,趁勢而起的那個年輕將領,歷經數帝,立下赫赫戰功,甚至成為國丈,卻因為女婿之死,想做忠臣而不得。

走到今天這一步,孰對孰錯?

劉逖不知道,對何李笠選擇“楚”為國號有些疑惑。

對方或許因為不通典故,所以不知道南朝的“楚”封號有什麽別樣意味,但佐官們不可能不懂。

晉時,權臣桓溫妄圖代晉,未能如願便去世。

其子桓玄,倒是如願了,受晉禪,建立楚國。

桓玄的楚國,存在了三年便滅亡,於是桓楚被視作偽朝。

所以,對於南朝而言,“楚”這個國號,一如兩漢之際王莽的“新”,名聲不好。

但是,李笠居然還以“楚”為國號,劉逖覺得,要麽此人狂妄自大,要麽就是不在乎。

雄心勃勃,不在乎國號是否有微瑕。

不在乎這國號曾經被人用過,且國祚不長。

一如當年,明知道南朝已經有過齊國,國祚不過二十來年,但渤海王(高澄)依舊選中了“齊”作為封爵,進位齊王。

這也是齊國國號的由來。

以李笠這二十年的表現,觀其赫赫戰功,劉逖覺得,選擇“楚”為國號的原因,應該是後者,且與李笠之出身有關。

李笠家鄉在江州鄱陽,此為楚地;李笠坐鎮淮北徐州,並以此為根基,勢力漸長,此為楚地;

梁國全境,一如戰國時之楚國,無論荊襄、江沔,還是洞庭、彭蠡,亦或是兩淮南北、東西,以及江左,全都是楚地。

南朝江左,三吳之人,蔑稱其他地區之人為傖楚,李笠以楚為國號,劉逖覺得,或許比起“吳”這個國號,更能代表“南方”。

而漢末三國,孫吳偏居一隅,或許,雄心勃勃的李笠,不甘於偏安,而是要

想到這裡,劉逖不住歎息。

他的使命,或許可以完成,但其實已經沒有太多意義了。

即便兩國能夠握手言和,但這樣的“和”,又能持續多久?

改朝換代的李笠,必然銳意進取,勵精圖治,用統一天下的不世之功,洗刷自己名為受禪、實為篡位的行為。

“維楨”二字,不為蕭梁,而為天下。

此人能做到麽?

劉逖根據對方這二十年來的表現進行判斷,認為“能”。

而齊國國內,天子親小人、佞臣,疏遠朝臣,成日裡酗酒,不理事務。

去年,周、梁兩國大舉入侵,天子應對失當,明顯手足無措,還借酒澆愁。

今年甚至讓位皇太子,自己做了上皇,依舊醉生夢死,任由佞臣禍亂朝綱。

如此所作所為,對比氣勢咄咄逼人的李笠,怎麽看,都讓人覺得不太樂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