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世棟梁》第19章 根本
台城北,樂遊苑內,皇子們正在騎馬,或漫步,或疾馳,或越障,或騎射。

 又有不少青少年伴隨左右,現場喧囂不已,十分熱鬧。

 一旁,李笠看著兒子們騎馬騎得起勁,很滿意。

 他攜家人抵達建康,要在建康過年,年後才會返回淮陰。

 目的是在建康露個臉,舉辦一次盛大的元日大朝會,以此彰顯新朝的“正統”。

 畢竟,建康是之前數代王朝的國都,政治意味很濃,也是楚國的正式國都,他不能總是不來建康。

 建康城該有的地位必須有,否則新王朝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如同傳統觀念下的結婚不擺酒。

 看了一會,李笠轉入旁邊臨時搭建的演武堂,開始試用新式武器——連發弓。

 或者稱連發弩?

 他看著手中像弓但結構又像弩的這種連發遠程兵器,覺得難以定性。

 此兵器,主體為弓,弓身中部為鐵製,中間開孔,弓臂為竹木製。

 又在弓中部加一長杆,上有箭槽,縱向對準弓身中間的開孔,槽內可放箭一支,而長杆下方有可以前後移動的小握把。

 使用時,人的左手握住弓身,右手握緊長杆握把,然後向後拉。

 握把向後移動時,勾著弓弦一起動,移動到長杆末端,此時,弓弦(接近滿弦)會被機括固定住,實現弩的特性:

 引而不發,卻不需要人力維持滿弦狀態,讓持兵器者可以從容瞄準。

 瞄好了,扣動握把前端的“扳機”,就能釋放弓弦,將箭射出去。

 箭是從鐵製弓身中部的圓孔離開箭槽,所以是直來直往,瞄準時可以實現“直瞄”,而不是“虛瞄”。

 這種弓/弩,之前就有了,適合新手使用。

 因為具備弓弦“定拉距”、瞄準方便且從容特性,對於上弦動作不講究,所以哪怕是剛學射箭才一個月的新手,都能用這種弓/弩在六十步靶距射出好成績。

 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將橫杆變成箭匣,縱向(垂直)供箭,備箭三支,就能實現連發三箭。

 接觸射箭一個月的新手,用這種兵器就能射出準頭不錯的連發三箭。

 或者,將箭匣變成橫向(水平)供箭,備箭五支,就能實現連發五箭。

 進一步改進,在一體化的長杆(包含了箭匣、上弦、定弦、放弦結構)裡,加入省力滑輪組,使得上弦(向後拉握把)所需力量明顯減弱。

 再將箭匣變成“可更換箭匣”,一如槍械的彈匣那樣。

 一個新手,用一張連發弓/弩,在能夠熟練使用的前提下,連續換箭匣,短時間可以打出爆發射速:

 每分鍾射箭二十支,六十步距離內,準頭不錯。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李笠決定將這種兵器定性為“弓”,用這種連發弓試射了一會,熟悉後,開始連續射擊:

 六十步靶的箭靶,很快就插滿了箭矢。

 短時間內,射出四十支箭,雖然右手發酸,但能活動自如。

 如果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弓箭手,在短時間內,用正常的弓,射出四十支箭,即便弓力不到一石,也足以讓弓箭手的右臂脫力,等同於暫時殘廢。

 但是,當機械的力量取代大部分人力,用機械的結構提升了射速和準頭,一個剛入門的新手,就能實現熟練弓箭手難以達到的爆發射速。

 李笠仔細看著手中的連發弓,很滿意。

 這是好兵器,若大規模裝備,可以保證軍隊的遠程攻勢極其犀利。

 無論是城池、堡壘攻防戰,還是野地浪戰,己方弓箭手短時間內投放的箭矢,可以數倍於敵軍。

 問題是太貴了。

 一張連發弓,弓本身不算貴,但關鍵就在橫杆和箭匣:

 結構頗為複雜,又對精密度有要求,所以造價不菲,即便量產,一套下來(含三個箭匣)就要二十貫。

 二十貫,已經是一套中等布面甲的價格,且這種連發弓在日常使用中,要經常保養,且耐不得水浸、揚塵、摔打,所以故障率較高。

 貴、故障率較高,破甲能力不如弩,這就意味著連發弓無法大規模裝備全軍。

 但是,可以針對性的裝備某些隊伍,譬如攻堅的精銳,亦或是侍衛。

 連發弓的爆發射速,在六十步左右距離具備一定準頭,可以瞬間壓製敵軍,亦或是伏擊的刺客。

 這才是連發弓的合適用法,至於野戰的大威力遠程兵器,其實早就有了,沒必要花冤枉錢。

 在李笠琢磨連發弓的時候,侍衛們清理場地,備好許多布面甲,以及連發弓和大量裝好箭的箭匣。

 不一會,諸皇子以及同伴們紛紛入內,向李笠行禮。

 比賽隨後開始,內容頗為刺激:

 比賽分為紅、藍兩方,紅方站立不動,藍方在六十步外,向紅方快速接近。

 紅方用連發弓射箭,射特製的箭,目標是藍方戴在臉上的白色鐵面。

 藍方身著鎧甲和特製頭盔,帶著特製鐵面,赤手空拳,不許用手(胳膊)擋臉,不許臉朝下,只能想辦法躲閃飛來箭矢,一邊躲閃一邊接近。

 若藍方在被紅方射中鐵面之前,衝過紅方面前的橫線,藍方贏,反之,紅方贏。

 這種比賽,對藍方不利,但比賽目的是磨煉人對來襲箭矢的忍耐力,讓人不會因為箭矢橫飛導致心驚膽戰。

 一如步兵要接受騎兵衝擊訓練那樣。

 與此同時,也是為了磨煉弓箭手的心境,讓其能夠以較為冷靜的心態,直面快速逼近的敵人。

 比賽開始,同樣身著鎧甲、戴頭盔和鐵面的李笠,在場邊旁觀,旁觀的其他人同樣如此穿著。

 之所以這身打扮,是為了防止意外,避免被亂飛的流矢射中。

 李笠見皇太子李昕一上來就接連躲過連續五箭,以蛇形走位向前衝,很高興: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不錯嘛!

 做人不能忘本,他能有今天,靠的是赫赫戰功,所以,他的兒子們,就要武德充沛,不能變成文弱書生。

 因為在這個時代,不知兵的文弱書生,坐不穩江山。

 南朝的士族,以騎馬、能開強弓為粗鄙武夫的行為,所以歷代皇室,為了融入士族圈,成為其中一份子,都會極力避免和“武”走得太近。

 不僅如此,開國武勳們,為了融入士族圈,讓家族成為士族的“同類”,子弟大多棄武從文,諱言出身“將門”。

 這種“重文輕武”、對武人的歧視,自魏晉以來,因為九品中正製的實施、門閥政治的崛起,愈演愈烈。

 所以,歷史上,出身北朝的隋國統一天下,也是理所當然:江山是用刀砍下來的,不是用筆寫出來的。

 有鑒於此,李笠才不管清流們的風評如何,他的兒子們就要武德充沛。

 到了年紀就去軍中摸爬滾打,他要讓兒子們親近、熟悉軍隊,而不是和士族子弟成日裡遊山玩水、舞文弄墨。

 所以,陪伴皇太子以及諸皇子騎馬、射箭、習武的青少年,全都是將門子弟。

 當中,既有表親(黃家、彭家諸子),也有世交(梁森、武祥的兒子們),還有出身兩淮、饒州、江州的武勳子弟。

 當然,重武不等於輕文,文化學習不能落下,字要練,書要讀,但陪伴皇太子、皇子讀書的青少年,依舊是以將門子弟為主。

 李笠想清楚了,皇太子和皇子們將來要娶的正室,也會以勳貴女為首選目標。

 況且,那些極其講究出身的士族,根本就看不起他一家。

 李笠不在乎士族對自家的態度,也不打算和士族結親:你們看不起我?我還看不起你們!

 而且,李笠認為兒子們和士族子弟談笑風生沒什麽用,將來能掌握軍隊,能帶兵打仗、打勝仗,才是根本。

 不然,天下豪傑無數,憑什麽聽李家父子的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