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220章 如火如荼(續)
一人高的紅珊瑚樹,枝條勻稱,幾無破損,寬度如同一扇門板,矗立在偏殿中央。

 午後的陽光通過窗戶,漏入殿內,愈發映襯出紅珊瑚樹的奪目璀璨。

 李笠背著手,站在珊瑚面前仔細端詳,看來看去,愈發覺得這玩意拿來當炫富盆景十分合適。

 這麽大的珊瑚,在海裡應該很常見,但紅珊瑚可能相對少一些,畢竟光是從海裡撈上來,就很不容易。

 而要把這樣尺寸的珊瑚完好無損的運到數千裡外,期間免不了車船顛簸,可真是不容易。

 所以,近乎完美的這一株珊瑚樹,價值可不低,拿來當炫富盆景,再合適不過。

 隨著海貿進行得“如火如荼”,更多的奇珍異寶湧入中原,將來,或許會有更大的珊瑚樹運來。

 李笠轉念一想:這珊瑚樹擺起來真是漂亮,可如此一來,就顯得皇室用度日益奢靡。

 “這是海商上貢的貢品,用作室內陳設,似乎太過奢侈了,祖卿覺得該如何處置?”

 李笠問,在一旁陪看的祖珽立刻回答:“臣以為,陛下應當收下,並放在日常召見臣子之處,也好讓朝士們都一飽眼福。”

 李笠聞言看向祖珽,祖珽繼續說:“如此一來,臣等寒舍,才能擺上小一些的珊瑚樹。”

 “你這是拿朕開路啊。”

 “微臣不敢,但聞陛下帶兵多年,講的是主將身先士卒,不如此,不能讓三軍用命...”

 “讓朕帶頭,帶著文武官員搞奢靡無度?”

 “微臣鬥膽,請問陛下,用煤氣燈,算不算奢靡無度?”

 “......”

 不得不承認,祖珽這種人精奉承起來真是“潤物細無聲”,李笠再次看向眼前這紅珊瑚,笑道:“既如此,朕就笑納了。”

 “陛下英明!”

 “少來這套,今年朝廷要對關隴用兵,糧草物資的準備,各地人力的征調,水路轉運的籌備,你要督促各部抓緊。”

 “是,微臣明白。”

 “還有,仗要打,買賣不能停,無論是北邊的邊貿,還是南邊的海貿,都不能耽擱。”

 “是,微臣明白....陛下,微臣有一個好消息稟報。”

 “講。”

 “去年秋末至今年春末,海貿帶給國庫的收入,雖然最後結果還沒統計出來,但預計同比去年,增長約五成。”

 “五成,不錯嘛,不過,銅錢外流的情況如何?”

 “同比去年,初步統計,是翻了一倍。”

 “....”

 雖然銅錢外流對於朝廷來說是盈利,但如此驚悚的增長速度,還是讓李笠沉默了一會。

 片刻,他問:“這些銅錢流入海外,大概是用來做什麽的?”

 這是明知故問了,祖珽回答:“南海諸國多信佛,據說,許多國主將中原的銅錢熔了,鑄佛像。”

 “是麽?”李笠摸了摸下巴,“不要緊,饒州銅礦撐得住。”

 對話暫時告一段落,李笠看著眼前的紅珊瑚樹,想著典故。

 那年,三國歸晉,天下統一,於是晉國朝野內外歌舞升平,皇帝司馬炎罷州郡兵,和世家大族們開始了奢靡的“新生活”。

 在司馬炎的帶頭提倡下,權貴們鬥富、炫富成風。

 最有名的就是石崇、王愷鬥富。

 王愷是外戚,論權勢壓過石崇,但石崇的家財卻更勝一籌。

 從地方任上入京的石崇,聽說王愷的“富”很出名,便有心比一比。

 譬如,據說王愷家裡洗炊具用飴糖水,石崇就讓自家廚房用蠟燭當柴火燒。這件事一傳開,人家都說石崇家比王愷家闊氣。

 王愷不服,在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裡,用紫絲編成屏障。

 誰要去王愷家,都要經過這四十裡紫絲屏障。

 如此奢華的裝飾,轟動洛陽城。

 結果石崇用比紫絲貴重的彩緞,鋪設了五十裡屏障,比王愷的屏障更長,更豪華。

 王愷咽不下這口氣,找外甥、皇帝司馬炎借了一株兩尺多高的紅珊瑚樹,放在家中,邀請賓客觀賞,其中就包括石崇。

 眾人見了,嘖嘖稱奇,石崇卻冷笑一聲,上前,將珊瑚樹打爛。

 王愷當時是又驚又怒,賓客們臉色大變,而石崇卻說“我賠”,隨後讓人從家中拿來好幾株珊瑚樹,任由王愷選。

 這些珊瑚樹,都比王愷借來的珊瑚樹更好、更大,王愷炫富不成,慘遭當眾打臉。

 石崇、王愷鬥富的故事,流傳後世,不說家喻戶曉,但“知名度”還是很高的。

 西晉統一天下沒多久(相對一個王朝的壽命而言),天下大亂,中原墜入深淵,以石崇、王愷鬥富為縮影的西晉君臣奢靡生活,成了許多人抨擊的靶子。

 現在,李笠看著眼前這大概有七尺高的紅珊瑚樹,想著“前車之鑒”,再想想祖珽說的“點煤氣燈算不算奢靡無度”,百感交集。

 道理,他懂,海貿帶回來的各類奇珍異寶,如果不能名正言順形成一個奢侈品市場,那要如何驅動海商揚帆起航?

 皇帝不帶頭搞“奢靡無度”,底下的文武官員如何好放開手腳消費這些奢侈品?

 不說煤氣燈,就說鋼琴、管風琴、“彈子音樂盒”等貴重的樂器,他帶頭搞“推廣”,在旁人看來,難道就不是“奢靡無度”?

 一架高檔鋼琴的價錢,抵得上多少戶人家的口糧?

 楚國還有多少百姓掙扎在饑寒交迫之中,皇帝帶頭鼓動富貴人家購置大量貴重樂器,良心不疼的麽?

 然而帳不是這麽算的。

 李笠看著一直沉默的祖珽,說:

 “海貿要抓緊,銅錢外流也無所謂,但目的不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奢侈品,目的是帶動外貿,帶動國內實業發展。”

 他轉入正題,祖珽側耳恭聽。

 “東南風大作,舶來品乘風北上,湧入中原。”

 “海外番商,用各類香藥,以及奇珍異寶,換取中原的茶葉、絲綢、瓷器、美酒、紙張等各類製品。”

 “而這些製品,產自中原各地茶園、瓷窯、作場等等,無數百姓,靠著在這些地方務工掙得的錢,養家糊口,補貼家用。”

 “外貿帶動實業,實業帶動就業,無地可耕的百姓,可以靠著實業找一碗飯吃,所以,海貿大興,利國利民。”

 說到這裡, 李笠問:“如此前景,有司能實現麽?”

 這裡所說的有司,當然是尚書省各部,身為尚書省實際主官的尚書左仆射祖珽回答:

 “士農工商,自古以來,從未有‘工’、‘商’興國之事。”

 “而且,外貿換不回足夠的糧食,暴富的海商,卻會在國內大量購置地產,兼並土地,畢竟海貿的利潤,比起經營莊園、辦作場高得多。”

 李笠回答:“辦法總比問題多,你不能閑著,多想想,為朕分憂。”

 “是,臣明白!”祖珽回答得乾淨利落,他的尚書左仆射任期已經過了四年,剩下三年,可得為之後的“發展”做好鋪墊。

 他不認為工、商可以興國,不過既然皇帝有這念頭,他當然要識相,做個馬前卒。

 至於將來,這事情能不能成...

 將來再說唄,先把皇帝哄高興了,這才是首要之務。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