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29章 虛實
冬去春來,長安,大塚宰官署,周國執政(大塚宰)、晉國公宇文護,接見楚國使主劉師知,賓主相談甚歡,談的都是楚國風物。

 宇文護拿著幾份去年的楚國“報紙”,針對其中的一些“新聞”,向劉師知了解具體情況。

 其一,檢寺;其二,將行科舉考試選拔官員制度;其三,增設官署,專管吏員。

 目的,當然是要探聽楚國的虛實。

 周國權貴普遍信佛,宇文護也不例外,所以對楚國的檢寺行為十分關注。

 他當然知道李笠這麽做,不是仇佛,而是向佛寺要土地和勞動力,但作為一個信徒,宇文護想知道楚國的佛家子弟,如今是個什麽處境。

 想知道那些被迫還俗的僧尼,楚國官府到底是如何安置的。

 雖然“報紙”上簡要介紹過還俗僧尼的去向,不過宇文護還是想聽聽劉師知的說法。

 劉師知出使前,得皇帝叮囑,到了周國,要多宣傳宣傳楚國的一些政策,見宇文護果然問起檢寺,便回答:

 “許多百姓,之前是生計所迫才循入空門,還俗後,無依無靠,官府的安置辦法,一為屯田,二是入作場做工。”

 “屯田,是在兩淮以及河南耕作;入作場做工,主要是印刷作場、玻璃作場等手工業作場。”

 “不會種地,有人教,不會作工,同樣有培訓,官府加強監督,避免有不法之徒將這些還俗僧尼拐賣”

 “至於真心向佛並有慧根的人,得了度牒,自然就能安心念經”

 劉師知說著說著,還特意舉例:“少府寺的作場,包括玻璃作場,雇傭還俗僧尼五千余人,包吃包住,讓他們自食其力。”

 “由官媒牽線,組織男女工相親,讓他們成家,相互有個依靠。”

 “銷往貴國的玻璃器,大部分都是這些還俗僧尼所在作場製作。”

 說到這裡,劉師知笑起來:“晉公可得讓貴國商賈多買些玻璃器,如此一來,也算是幫助鄙國還俗僧尼了。”

 這笑話一點也不好笑,宇文護卻笑了笑,因為從對方的隻言片語中,聽出了有價值的消息。

 楚國國君把檢寺過程中,被迫還俗的僧尼都組織起來,為自己效力,而不是任由世家豪族瓜分這些人。

 可見,李笠即位後,對國內那些世家豪族的壓製很得力。

 至於已經在周國引起關注的“科舉考試選拔官員”一事,劉師知也做了介紹:今年,楚國就要正式實行科舉考試選拔官員制度,簡稱“科舉”。

 而參加科舉考試的門檻很低。

 想要參加考試的讀書人,不需要獲得地方官的舉薦,不需要獲得世家大族的推薦,不論門第,只要通過了初級考試“鄉試”,就具備了參加正式考試的資格。

 接下來,通過了“州試”,就能前往京城行在,參加尚書省舉辦的“省試”。

 這個“省試”,其實就等同於過去梁國時的國子學考試(射策),上榜者,譬如“射策甲科”,就能入仕做官。

 而故梁的國子學入學資格可不好拿,首先是名額少,其次要看門第、出身,寒族子弟很難獲得入學資格,最多只能旁聽。

 旁聽者,是沒有資格參加射策的。

 所以,楚國如今實行的“科舉考試”,其實是故梁國子學考試的改進,將參加考試的資格放寬。

 想要獲取這個考試資格,得先通過鄉試、州試,卻不需要入國子學讀書。

 這就讓大量寒族子弟,乃至出身微寒的讀書人,繞過九品中正製,有了一條相對寬敞、穩定的入仕渠道。

 科舉考試還分士、庶雙榜,這就確保寒族子弟能避免和學識淵博的士族子弟同場競技,讓憑著學識入仕的難度有所降低。

 宇文護通過看報紙,知道了楚國“科舉考試選官”制度的大概情況,現在則問劉師知,這考試的考題,誰來出。

 如果是士族官員來出,那如同讓狼來牧羊一樣:

 士、庶有別,士族看不起庶(寒)族,出題的士族考官,哪裡會讓庶族考生那麽容易通過考試。

 “考試分三級,難度遞增,但無論哪一級考試,考卷都要糊名。”劉師知侃侃而談,所說內容,都是皇帝事前交代的。

 “為了避免出題者惡意為難考生,考卷題目分主觀題和客觀題”

 “客觀題,就是答案固定,不會有爭議,譬如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鄉試考卷,基本上都是客觀題。”

 “州試、省試,適當增加主觀題的比例”

 這些題型的意思,宇文護從報紙上了解過,所以關心的是“出題的人是誰”。

 劉師知的回答,是皇帝召集有識之士,根據考試的難度,各自出題,這些題目收集起來,形成“題庫”,考試時,隨機從題庫裡抽題目來構成考卷。

 題庫內題目的數量會不斷增加、更新,盡可能保證考卷的難度,符合當前級別考試所要達到的水準。

 考試成績,以數字給出“分數”,所有考生的成績,按照分數,從高到低排列。

 至於省試,主觀題由皇帝從備選的題目中選擇,考卷,由皇帝任命的文臣來進行初步閱卷,再上呈皇帝審閱、最後定分。

 所以,省試的主考官是皇帝,士、庶榜上榜的考生,等於是皇帝的門生。

 劉師知這麽一說,宇文護心中的猜想,得到證實:

 李笠行科舉考試選官,目的就是加強皇權,撇開世家大族把持的入仕渠道(九品中正製),直接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才為自己效命。

 “可是,靠考試入仕的官,處理事務,怕是力有未逮吧。”

 宇文護又問,劉師知回答:“所以,需要治吏,讓良吏來協助官,處理各類事務。”

 “所以,貴國專設官署來管理吏?”宇文護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正是,治國先治吏,這吏,包含官、吏,而只有吏的考核、升降、調轉自成體系,才不會依附於官、變成某官的故吏,不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畢竟,吏是朝廷的吏,可能是某官的吏。”

 宇文護再問:“可如此一來,官如何管吏?一如戰場上,將、兵可以不管對方生死。”

 這種問題,按說一個國使不該向外國宰輔細說,不過,劉師知得皇帝“授權”,此來長安,就是要來宣傳的。

 他回答:“我國天子治軍,軍法森嚴,若主帥遇險,部下坐視不理,主帥死,所部皆斬!”

 這是間接回答,宇文護聽明白了。

 心中長歎一聲:果然如此。

 毫無疑問,李笠這頭猛虎,正在為戰爭做準備。

 不僅厲兵秣馬,還在整頓國內事務,積蓄錢糧、布帛。

 宇文護知道,李笠在全國范圍內檢寺,真實目的,是要將大量被佛寺佔有的土地和勞動力,抓在手中。

 同理,在三吳地區檢籍、檢地,是要向世家、豪族手中要租賦,要勞動力。

 李笠做這些事,居然能壓製反對者,較為順暢的將各類新政執行下去,宇文護由此看出其對國內的掌握,超出自己的預料。

 這不是個根基不穩的篡位者,而是言出必行的強勢開國君主!

 宇文護將心比心,假設自己若要在周國執行檢寺、檢籍、檢地,那是根本就執行不下去的,因為顧慮、掣肘太多了。

 周國雖然沒有南國那世家大族的頑疾,也不實行九品中正製選官,且以府兵製凝聚豪強力量,又得了蜀地,國力日增。

 但比起如今的楚國來,落了下風。

 李笠篡位後,大刀闊斧清理弊政,宇文護由此看出此人的野心不小:吞並天下,而不是偏安一隅。

 如果是別人,譬如高家的酒徒,他倒是不怕。

 問題是李笠這頭猛虎,能力和想法明顯遠超高家的酒徒,如今潛伏在巢穴裡,並不是在打盹,而是在增強實力。

 待得這頭猛虎再次出擊的時候,周國,扛得住麽?

 宇文護愈發擔心起來,他覺得,或許,聯楚攻齊的策略行不通了,反倒是應該

 可那也行不通,源自東西魏對峙的兩國恩怨,哪裡是說放下就放下的?

亂世棟梁 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