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棟梁》第27章 耕馬
豔陽高照,大地一片炙熱,知了在樹上尖叫,讓人煩躁不已。。

 黃垣現在心很煩,不過不是因為旁邊樹上知了叫,也不是因為天氣炎熱,而是因為昨日在賽馬場下注,賭了十場,先贏後輸,輸了十貫。

 “誰曾想,這直線衝刺速度最快的‘卷毛虎’,居然在直道輸給了‘一丈蟲’!明明‘一丈蟲’繞圈快,跑直線的速度不行啊!”

 黃垣抱怨著,旁邊幾名侍衛也唉聲歎氣:他們昨日跟著黃垣下注,自然也是先贏後輸。

 “莫不是有人搞假吧?”一名侍衛抱怨著,被黃垣敲了一下腦門:“搞你個頭,誰敢搞假,怕不是要倒大霉。”

 “那怎麽會輸呢?”那名侍衛揉著被敲的腦門,一臉不解,“明明‘卷毛虎’的勝率是最高的。”

 “我覺得吧,和賽道有關系。”黃垣說完,左顧右盼,見姨父和大臣們在遠處田邊琢磨著什麽玩意,四周也沒什麽可疑情況,便蹲下來,用樹枝在地上畫賽馬場的賽道示意圖。

 其他幾個侍衛也蹲下來,聽黃垣分析。

 淮陰賽馬場,有多個賽道,賽道地面分為泥地和草地。

 不過平日裡賽馬訓練、參賽主要賽道,大多是泥地賽道,原因是草地經不起馬匹經常踩踏,保養時間較長,使用頻率較低。

 既然主要賽道是泥地賽道,那麽,賽道地面狀態,就會影響賽馬的發揮。

 確切的說,泥土的濕潤程度很關鍵,而這和天氣有關。

 “泥地有幾種特性。”黃垣侃侃而談,“連日晴天,泥土乾燥,地面較硬,所以馬在上面疾馳,跑得很快,這時的泥地賽道,對於賽馬來說是快地。”

 “若有零星降雨,使得泥地有些濕潤,地面軟硬適中,為好地。”

 “若連日降雨,使得泥地過於濕潤,地面偏軟偏滑,就是濕地,馬匹在賽道為濕地狀態時跑彎道,相對比較費力,畢竟容易摔倒,要發力維持平衡。”

 “賽馬在不同地面狀況的賽道上奔跑,無論是轉圈還是跑直線,速度都是受影響的,或快或慢...”

 黃垣說到這裡,從懷中掏出一張紙,紙上密密麻麻寫著許多字,還畫著幾個示意圖。

 “我琢磨了一晚,算是琢磨出來了...這幾日,降雨較多,所以即便賽道排水不錯,可賽道是泥地,所以,變成了濕地。”

 “於是,擅長繞彎的賽馬,在這種地面狀態下,跑直道和連環彎道都有的複合賽,優勢就上來了...”

 “‘一丈蟲’為何得名‘一丈蟲’?它擅長繞彎啊!繞彎的時候,能夠從容不迫,所以省力,尤其那連環彎...到了最後的直線賽道,衝刺起來,力氣夠!”

 “‘卷毛虎’呢?卷毛這諢號,是因為它身上的毛都是卷毛,直線衝刺猛得像老虎撲食...”

 “但‘卷毛虎’在地面潮濕的時候跑連環彎道,因為相對不擅長繞彎,所以體力消耗較大,到了最後的直線衝刺,體力不支,當然就跑不過‘一丈蟲’!”

 黃垣這麽一分析,其他幾個侍衛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賽馬會的賽馬制度,和以往大有不同,而各參賽賽馬的“能力”,也會對外公布。

 其中包括賽馬的身高(肩高)、體重,馬蹄尺寸,“父母”的身高、體重,也包含在內。

 又有直線衝刺、彎道速度的最好成績,以及最近十場訓練賽的直線、彎道成績。

 也就是將速度,以直觀的方式展示給外界,讓參與賽馬博彩的“彩民”了解各匹賽馬的身體素質和能力。

 當然,這多虧有了精確計量時間的機械——“鍾表”,人們才可以將馬的速度量化,而不是用形容詞來形容。

 一匹馬跑得有多快?若用形容詞來形容,就是“快如閃電”。

 那麽,好幾匹馬在一起,都是“快如閃電”,只會讓“彩民”一頭霧水。

 現在好了,每一匹賽馬,都有直觀的數字來表明其直道、彎道速度以及耐力,於是,大量“彩民”就可以根據這些資料,來規劃自己的下注策略。

 但是,賽馬的結果,不止取決於賽馬本身的能力。

 在保證賽事公平的情況下,騎手的臨場發揮、騎手和賽馬的配合,以及騎手之間的鬥智、比賽策略,都會影響比賽結果,給比賽結果增加變數。

 所以,賽馬會的博彩十分刺激,一匹平日裡表現很好、勝率很高的賽馬,在比賽時是“熱門”,卻很可能會因為一些意外,導致落敗。

 而那些事前不被看好的“冷門”賽馬,卻有可能因為臨場發揮出色(包括騎手),獲得優勝。

 然後因為賠率的原因,這種冷門賽馬一旦獲勝,投了注的“彩民”,收益會很大,一百文賺幾千文,這樣的事自開賽以來,已經發生很多次了。

 正是因為這種以小博大的事情經常發生,所以賽馬場的生意十分火爆,每到“賽會日”,賽馬場都是人滿為患。

 與此同時,許多地下賭檔,也以賽馬場的每次比賽結果來下注:每次一比賽結果,賽馬場都會立刻張榜公布。

 所以,進一步帶動了賽馬的人氣。

 因為賽馬的“血統”、身體素質、訓練賽成績、勝率,以及騎手的勝率都被賽馬會做成資料對外公布,所以很快便有“賽馬經”出現。

 無數“彩民”根據賽馬會提供的賽馬資料,加上自己的“經驗”,不斷總結著自己的“賽馬經”,試圖增加自己博彩獲勝的勝率。

 黃垣自己就根據賽道地面狀況,總結出了心得:如果連續下雨,賽道濕潤,那麽複合賽的時候,擅長跑彎的賽馬,最終獲勝的幾率會增加。

 他和同伴分享了這一心得,幾個年輕人激動不已,摩拳擦掌,要在下一次“賽會日”有所作為。

 “咳咳咳咳!!”

 忽然響起的幾聲咳嗽,讓幾個蹲在地上研究賽馬的年輕侍衛一個激靈,趕緊站了起來。

 黃垣定睛一看,卻見不遠處,另一個姨父駐足而立,看著他,臉上似笑非笑。

 “討論賽馬?怎麽,昨日輸了多少?”彭均問,黃垣有些尷尬的摸摸頭:“輸了十貫。”

 “輸了十貫?”彭均想了想,又問:“你們買的,莫非是卷毛虎?”

 “哎喲,就是‘卷毛虎’啊,沒曾想直道跑不過‘一丈蟲’...”黃垣嬉皮笑臉的湊上去,彭均和左右對視,然後看著黃?笑起來:

 “這幾日雨水足,泥地賽道濕,自然是擅長跑圈的賽馬,容易在複合賽跑出好成績,你們呐,還是不懂馬!”

 “誰說不是呢,日後還得姨父多指點指點...”黃垣要拉近乎,彭均擺擺手:“行了行了,令尊就很懂馬,你在執勤,就不閑聊了...”

 彭均和隨從往遠處田邊走去,那幾個和黃垣研究賽馬的侍衛,見黃垣和有名的“大鯰彭”如此熟稔,真是羨慕。

 沒辦法,誰讓黃垣的姨父是天子,另一個姨父“大鯰彭”是封疆大吏呢?

 黃垣之父黃?,如今接任徐州刺史,也是封疆大吏。

 但最關鍵的一點,黃垣的表弟是皇太子。

 這樣的皇親國戚,他們只有仰望的份。

 黃垣經提醒,沒敢再和同伴蹲下來,不過,依舊琢磨著“賽馬經”。

 彭均來到田邊,見一身常服的李笠,和梁森等幾個文武官員,正在琢磨“耕馬用輪犁”。

 用馬耕地,需要專門的耕犁,譬如,眼前這“輪犁”。

 淮北、河南地區,已經開始嘗試用馬來耕地(旱地),以增加耕地效率,所以彭均對馬耕、輪犁很熟悉。

 耕馬借助輪犁,相對耕牛,可以快速犁開大量平地(旱地),這是優點。

 河南、淮北地區是大平原,大量田地種植的都是麥子而不是水稻,所以都是旱田,開展馬耕,收益不錯。

 但要開展馬耕,卻不容易,因為要解決不少問題。

 蹲在輪犁面前的李笠,見彭均來了,站起身,說:“馬耕的優缺點都很突出啊。”

 “是,誠如陛下所言...”彭均接過話茬,講述自己對馬耕的看法。

 馬耕,古來有之,但千百年來,未見大規模普及,各地用於耕地的牲畜都是牛。

 原因有幾個,彭均仔細調查過。

 一,水田不適合馬耕,所以,只有種植粟、麥的旱地,有用馬耕的可能。

 二,用馬來耕地,馬蹄極易磨損,所以必須釘鐵馬掌,並需要定期更換磨損的鐵馬掌,相對牛耕來說,比較麻煩,而且打馬掌、釘馬掌要花錢。

 三,養馬的開支比養牛貴,前漢時有名的《鹽鐵論》,對於馬耕和牛耕的優劣,就有過論述

 養馬一匹,當中家六口之食,亡丁男一人之事。

 意思是養一匹馬,消耗的糧食,頂得上中等人家六口的口糧,還得一個勞動力來伺候。

 四,馬比牛較貴,一旦照顧不好,容易生病甚至死亡。

 五,這是一個百姓不會明說的理由:民間養馬,一旦遇到戰事,民馬必然被征發,有去無回。

 即便官府征馬時說會有賠償,但這種賠償,按照官府的‘傳統’,基本上是不用指望的。

 飼養成本、使用成本較高, 導致百姓養馬耕地的積極性不高,擔心自己養耕馬卻被官府事實上的無償征用,則是另一個主要原因。

 李笠聽彭均這麽一說,覺得有些尷尬:沒錯,我打算在河南、淮北旱田區域推廣馬耕,就是想增加民間養馬量,必要時,可以征用民間馬匹..

 但我征用民馬是給錢的,沒想過白嫖啊...

 “沒道理讓百姓來體諒朝廷的難處。”李笠拍了拍手,將手上的泥土排掉,“馬耕的推廣,不能讓小家小戶的百姓承擔風險。”

 “馬耕再好,對於百姓來說,耕馬和輪犁,也養不起,造不了。”

 “正所謂‘養不如買’,‘買不如租’,應該組織“馬耕隊”,以合理的價錢,在農耕時,對各地百姓提供馬耕服務...”

 “用集體的力量,在大平原地區,實現旱田的大規模馬耕作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