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棟梁》第119章 現狀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最新章節!

 冀州,信都遠郊,一座圍屋式的屯田聚落邊上,李笠站在魚塘邊,聽住戶講養魚心得。

 “冬天這地方的魚塘水面會結冰,很冷,所以水深至少得有一丈三、四尺,魚兒才能在水底平安過冬。”

 一個左耳缺失大半的中年男子,向李笠講解著塘養鯇魚如何過冬。

 “而且,隔三差五得破冰,開幾個口子,不然水面凍上了,魚悶在水裡時間一長,就會死。”

 “天氣好的時候,尤其出太陽時,魚兒有時候會浮上來,投一些草料,它們會吃一些,但是不能投太多,魚吃太多了,反倒容易出事。”

 李笠仔細聽了一會,從確保塘魚過冬的各種細節介紹,聽出這位老兵對養魚是真的用心了。

 老兵姓馬名樂,楚國攻河北之役,馬樂左耳缺失,立下軍功,在河北分地,於是轉為衛所兵,管著這個聚落。

 一如最初的徐州屯田聚落那樣,這裡的“圍屋”邊上也有魚塘,養殖鯇魚。

 養鯇魚的門檻低,成本相對較低(鯇魚吃草),飼料易得。

 而且,魚塘裡還套養了鯉魚、鯽魚和鱅魚。

 魚塘套養技術,在後世很常見,現在,也逐漸推廣開,尤其鯇魚塘,只要放入適量的鯉魚、鯽魚和鱅魚,就能構成一個完成的“水中生態鏈”。

 馬樂就介紹起來:“魚塘的主魚是鯇魚,喂草料即可,鯇魚的排泄物,鯉魚處理掉,鯉魚的排泄物,鯽魚處理掉。”

 “而鱅魚,就如同掃地的人,能確保魚塘水質清潔。”

 “如此一來,這種套養的鯇魚塘平日裡只需要投草料即可,養殖成本低,因為附近有灌溉農田的溝渠,所以魚塘能有活水,魚能養好。”

 道理李笠當然懂,並且是這套理論的“發明人”,馬樂不知道,所以李笠也不說破,認真的聽介紹。

 “每個圍屋旁邊,都有若乾魚塘,主要目的其實是作為屏障,不讓人輕易接近圍屋,平日裡又用作蓄水池,到了天旱的時候,可以救急。”

 “所以,養魚是順帶的,雖然羊羊也要準備草料,但養魚比養羊方便。”

 李笠聽到這裡,明知故問:“魚苗呢?怎麽解決?”

 “陛下,魚苗是從鄴城那邊買的,因為我們這邊落戶的衛所聚落多,都在養魚,所以商社定期運過來大量魚苗,只要提前訂購即可。”

 李笠又問:“雖說從鄴城運魚苗到這裡,中間可以走水路,但少不了陸地轉運,這魚苗轉運起來,損耗總是有的,價格如何?”

 “陛下,反正這兩年的魚苗價格還行,只是比河南那邊略高。”

 李笠當然知道魚苗價格,這麽問,是要確定一下。

 這個時代,無法人工繁殖鯇魚苗,只能靠野外捕撈魚苗、小魚,然後放入塘中飼養,所以南方的魚苗產地,在長江中遊的湓城。

 但是,他能做到。

 河北各地的屯田聚落,都以水塘為防禦設施、蓄水池,順便養魚,確保居民的肉類供應,哪怕供應的是魚肉而不是羊肉。

 養羊需要大量草場,養魚需要魚塘,額對於軍民結合的屯田聚落來說,魚塘在戰時還能當做有效障礙,護得堡壘安全,可比草地好太多。

 所以李笠將“魚苗孵化基地”設在鄴城西側、曾經的禦苑——華林苑,確保河北各地有充足的鯇魚苗供應。

 而在河北落戶的衛所兵多為南方人,吃魚更符合生活習慣,當然,羊肉也不是不能吃。

 “羊肉還吃得慣麽?”李笠問,馬樂和幾位鄰居笑起來:“羊肉太膻了,吃不慣,要做的好吃,得多用佐料,有那功夫,還不如煮魚。”

 李笠又問:“煮魚得用薑去腥,這裡方便弄到薑麽?”

 “方便,方便,各聚落分工協作,種植經濟作物,互補,譬如薑,供應充足,很方便就能弄到。”

 李笠看著四周,看著一望無際的平原,再問:“想家麽?”

 “說不想,那是假的。”馬樂笑起來,露出一口爛牙:“可是這裡,我們大夥有田地,是自己的田地,一家幾口,日子過得好,也就不那麽想吳興了。”

 衛所屯田聚落,是軍民一體的據點,此處圍屋,骨乾居民為立功兵卒,過半來自江南吳興,旁邊一位補充:

 “陛下,我們這裡和家鄉通郵了,郵吏定期來收信、送信,我們和吳興通信,一來一回兩個多月,很方便。”

 “家鄉都知道我們在這裡的情況,過陣子,有不少後生要過來。”

 李笠好奇:“過來?三吳那邊正大規模開荒,他們不在家鄉就近開荒種地,來河北?”

 那人回答:“家鄉娶親,如今聘禮看漲,畢竟到處都在開荒、屯田,年輕人都等著娶親,女子不愁嫁...”

 說著說著尷尬的笑笑:“這裡就不同了,屯田的軍民,家底有保障,那些當地百姓,願意嫁女兒,聘禮什麽的好說...”

 原來如此,李笠點點頭,他班師回朝,經過冀州,順便走訪當地,體察民情。

 既和當地百姓了解情況,也和屯田軍民座談。

 楚國拿下河北後,給立功將士們在河北分田地,其中,冀州因為處於地理上的中心,位置十分重要,有大量將士和南方百姓到此落戶。

 李笠要把冀州,變成河北“小江南”,讓在這裡大規模落戶的軍民,成為官府控制地方的有力助手。

 衛所體系,就是地方的治安維持體系,一個個衛所聚落,就是治安體系的根基,即是“觀察哨”,又是“派出所”。

 必要時,冀州及鄰近地區內大大小小的圍屋式衛所屯田聚落,就是一個大型堡壘群,為當地駐軍的軍事行動,提供有力支援。

 一旦河北某處爆發戰事,冀州駐軍可以依托這堡壘群,從容應對。

 冀州的位置很重要,所以,李笠任命梁森之弟梁淼為冀州刺史,率軍駐防河北中部。

 與駐防黎陽的李昕,南北呼應,盯著河北地區。

 李笠此次現場視察,對於屯田的現狀很滿意,兩年時間過去,這些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堡壘,已經取代那些被暴力鏟除的地頭蛇,協助官府維持基層秩序。

 圍屋另一邊,曬谷場處已經擺好筵席,陪同巡視的冀州刺史梁淼,引李笠入座。

 聚落的居民,以及幾位皇子,還有陪同官員們也陸續入座。

 “朕前些日子,在西邊,好好教訓了一下突厥人,他們不敢再來襲擾幽州,往後幾年,河北算是太平了。”

 李笠說完舉杯,看著在座的人們:“等到中原統一,天下真的太平了,朕再來這裡,和大夥,一起喝酒!!”

 眾人舉杯,然後“一口悶”,李笠放下酒杯,看著眼前的一碟炒魷魚,驚訝:“魷魚乾?這地方有海味?”

 然後看向梁淼:“梁使君,雖說這餐飯是州廨出錢置辦,也不能為了朕的排場,把海味也弄來吧?”

 梁淼趕緊回答:“陛下,如今信都城裡,賣海味的商家很多,魷魚、蠔乾,可不是稀罕之物了。”

 “城裡還有海外香藥出售,雖然價格較貴,但終究能買到。”

 其他居民也點頭稱是:“陛下,如今信都不僅和南方通郵,大量海產乾活也被商隊運來,雖然不便宜,但想要嘗嘗鮮,也是可以的。”

 “聽說,南方來的大海船,乘風北上,直入黃河入海口,在那附近卸貨,把許多海外的稀奇玩意運往河北。”

 “又有許多商賈,在黃河口乘船南下,前往江南做買賣,只要順風,只需十余日就到,比走陸路快多了。”

 李笠恍然大悟:“謔,是朕忘記了,海貿如今漸漸熱鬧了...”

 他這陣子滿腦子是草原,忘了大海。

 關注草原、西域,是傳統中原王朝的戰略,但是李笠作為“現代人”,明白大海方向同樣有光明的前途。

 不說大航海時代,就說解決遼東問題,要乾掉“小霸”高句麗,繞過遼東,直接跨海遠征撲向其國都的戰術就有效而致命。

 但不能急,李笠認為一代人有一代人該做的事,領先時代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就是瘋子。

 一邊吃,一邊聊天,聊著聊著,李笠又說到了草原:“朝廷準備擴大邊市規模,到時候,北邊的皮貨,就會大量南下。”

 “什麽貂皮、鹿皮甚至虎皮,會越來越多,羊皮襖的價格會持續走低,大夥可得沉住氣,莫要花冤枉錢。”

 這下,居民們來了精神:“陛下,草原上的部落,會老老實實做買賣麽?”

 “不會,對他們來說,直接搶,最劃算,畢竟是無本生意。”

 李笠說完,笑起來:“但他們搶不過,就只能老老實實拿東西來換。”

 “草原上的日子可不好過,什麽都缺,所以,中原的貨物不愁賣,而那些部落能穩穩拿出手的值錢之物,除了皮貨,就只有馬。”

 “草原就是個大牧場,馬當然多,官軍騎兵和突厥騎兵交鋒,能夠一人雙馬已經不錯了,而對方能做到一人三馬,跑得很快。”

 “所以,朝廷靠邊市從他們手中換馬,換好馬或母馬,很劃算。”

 說到馬,李笠愈發來勁:“等到大局定了,冀州這邊,也辦賽馬會!”

 “把冀州,變得熱熱鬧鬧的,讓子孫們也過上安穩的好日子!”

 如果是別人這麽說,或許在場的居民會認為很“空”,但李笠這麽說,沒有人質疑。

 因為他們都看得到,時局正在起變化,打了二十多年仗、號稱“不敗”的皇帝,正在統一天下。

 等到天下統一,近三百年亂世結束,中原不再有戰亂,那時候,好日子就真的來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