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棟梁》第115章 建功立業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最新章節!

 大丈夫生於世,當策馬沙場,建功立業,這是黃垣的志向,所以,當突厥人潰逃入大磧時,他想都沒想就帶人追了進去。

 一次次激戰,收獲不少人頭,不過往回走時才發現,情況不對:這什麽破地方,到處都是砂礫沒有水?

 等到黃垣和部下被人找到時,已經快要渴死,坐騎沒了,斬獲的首級倒是帶著,也沒有拋棄一個同伴。

 他們倒在一處枯樹林裡,仿佛乾涸水坑裡半乾的死魚那樣。

 一個個面色灰敗,兩眼無神,嘴唇乾裂,喉嚨仿佛著火,坐騎已經殺了喝血解渴,又連日走路,雙腳磨出水泡,走路都不利索。

 見友軍遞來水囊,黃垣和部下幾乎是不顧一切的奪過來,對著嘴,拚命灌。

 旁邊,帶隊搜尋突厥部落、順便搭救走失友軍的蕭摩訶,站在一棵枯樹邊,看著樹乾上刻著的幾個字:

 鄱陽黃垣,沒於此處。

 鄱陽,姓黃,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當今皇后家族,而“黃垣”這個名字,蕭摩訶很熟。

 他率部追擊北逃的突厥人,斬獲頗豐,結束追擊後,在大磧邊緣轉入搜索。

 然後聽獲救的傷兵提起,說所屬隊伍追擊突厥殘兵入大磧,不知所終。

 隊伍當中,有當今皇后之侄黃垣。

 “多虧蕭將軍找到此處。”黃垣低聲說著,因為喉嚨還沒恢復,所以說話聲音沙啞,“不然,這裡真就是黃某的葬身之處了。”

 蕭摩訶表示搜救失散友軍本就是應該的,黃垣看著枯樹乾上自己刻的“墓志銘”,笑起來:“這幾個字,總算是沒派上用場。”

 蕭摩訶看著黃垣用刀把樹乾上的字刮掉,看看周圍風沙大作,抬頭看天,只見一片灰蒙蒙。

 再看懷表,現在是中午十二點,但因為風沙大,看天色仿佛是傍晚一樣。

 身處大磧邊緣的蕭摩訶,回想著出擊以來的所見所聞,心中感慨:這地方要是沒有向導帶著走,真是會迷路的啊....

 黃垣刮乾淨了樹皮,又和蕭摩訶交談起來:“往日,我看書,說漢軍與匈奴交戰,許多將領經常迷路,導致錯失戰機,或者無功而返。”

 “當時我還納悶,怎麽那些將領如此容易迷路。”

 “現在,算是知道了,這鬼地方沒有當地向導帶路,不迷路才怪...”

 黃垣說到這裡,看看四周的風沙大作、再看看手中的指南針,心有余悸:

 “還好有這玩意,我們在風沙彌漫的大磧裡,光靠兩眼,根本就分不清方向,就看著指南針指向,硬撐著走回來。”

 蕭摩訶也有指南針,而且這種指向裝置廣泛配發給此次參戰的將士們。

 將士們又有走時準確的懷表,可以讓他們通過行軍時間,以“標準時速”估算行軍距離,估算方位。

 加上安排好的大量向導隨軍帶路、認路,確保他們這些衝入茫茫大草原的騎兵,才不會如同無頭蒼蠅那般四處亂竄。

 只有準備充分,才有如今輝煌的戰績,蕭摩訶想起己方這幾日的收獲,心中頗為振奮。

 此次朝廷集中騎兵,皇帝禦駕親征,以主力對突厥進行全力進攻,他所部兵馬,自桑乾城一戰之後,連日進攻,把敵人打得抱頭鼠竄。

 武州川之戰過後,他們開始了大追擊。

 追擊戰持續了十幾日,這十幾日來,楚軍各部分批次進行追擊,追得突厥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一次次地激戰,一次次地勝利,將士們晝夜疾馳雖然累得不行,但所有人都咬著牙硬撐,將突厥大軍徹底擊敗。

 朝廷此次集結大量騎兵出擊,算是狠狠地給了突厥人一刀,把對方砍成重傷,數年內肯定都恢復不過來。

 現在,身處大磧邊緣,舉目望去,雖然眼前一片灰蒙蒙,但是,蕭摩訶第一次切實感受到,當年漢軍遠征磧北,破匈奴、封狼居胥山的功績是如何的了不起。

 這是漢時冠軍侯、驃騎將軍霍去病立下的不世之功,“封狼居胥”,是無數武人心中最高的軍功目標。

 蕭摩訶自幼便有志向,想要建功立業,卻沒想到自己能夠來到遙遠的北方大草原,與草原上的遊牧大軍交戰。

 所以,什麽時候,官軍能穿越大磧,直奔磧北,尋到突厥王庭,打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決戰呢?

 一番休息之後,蕭摩訶帶著部下,以及獲救的友軍啟程南下,走著走著,與另一支隊伍匯合。

 那隻隊伍,也是在結束追擊之後,就地進行搜索,搜索己方失散人員。

 然後根據獲救人員的陳述,進入大磧,找到了一些友軍。

 而他們,有了個不得了的收獲:逃跑的突厥葉護阿史那庫頭,被己方一名兵卒擊殺。

 現在,阿史那庫頭的遺體,以及那立功的兵卒,被他們帶回來了。

 蕭摩訶和部下看著馬車裡載著的遺體,還有那奄奄一息、一頭辮發的兵卒,有些震驚:“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許多人看著那辮發兵卒的目光,都充滿了羨慕。

 黃垣看了看遺體,再看看那還能喘氣的兵卒,心中嘀咕:

 你也是好命,若這隊人起了心思,不管你死活,直接把那庫頭的屍體帶走,奪你功勞,你哭都沒地哭去。

 但轉念一想,想到軍中有軍士、軍司監督,冒功、奪功這種事雖然不敢說沒有,卻因為事後遮掩的難度大,所以一般將士不會“鋌而走險”。

 再說,他們救下了擊殺突厥葉護的立功兵卒,本身也是大功一件。

 黃垣想著想著,百感交集:我也玩命了,我也追進大磧了,怎麽就沒碰到什麽褲頭、羊頭、馬頭、牛頭的?

 。。。。。。

 傍晚,風沙過後,草原一處湖泊旁,楚軍大營裡,一臉疲憊的王琳,看著眼前一具遺體,又看看幾個突厥俘虜,用突厥語問:

 “這個人,真是阿史那庫頭?”

 那幾個人木然的點點頭,王琳見狀,看向旁邊幾個助戰的契丹酋長,用契丹語問:“你們認得出麽?”

 “認得出,這人,是庫頭。”那幾個契丹酋長回答,他們看著這昔日高高在上的突厥葉護,想著自己當初在對方面前卑微的模樣,心中震驚。

 可不得了!突厥可汗的弟弟庫頭,還有侄子攝圖,都被楚軍擊殺了!!

 “既如此,你們處理一下。”王琳交代左右,又讓人帶突厥俘虜下去。

 那幾個契丹酋長,恭敬地向王琳道賀:“王使君,這可是一場大勝仗啊!”

 “吾皇禦駕親征,必然是會打勝仗的。”王琳先定了個調,然後說:“當然,也少不了將士們用命,以及諸位大力協助。”

 這話讓人聽了後心裡十分舒服,出戰前本來只是打算應付了事的契丹酋長們,笑逐顏開。

 王琳繼續說:“此次大捷,諸位立下大功,陛下必有賞賜,接下來,草原上的事情該怎辦,諸位可要向陛下多提建議呀。”

 幾位契丹酋長聞言不住稱是,眼睛笑得都眯起來。

 幾乎要拍著胸膛發誓,要為楚國皇帝做牛做馬。

 本來,他們被楚國皇帝叫來助戰時,心不甘情不願,但舍不掉參與營州邊市的甜頭,便硬著頭皮帶兵助戰。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眼前這位“王使君”是個好人,值得信任。

 王使君是幽州刺史,還管著邊市事宜,又專門學了契丹語,並給他們送了不少寶貴的鐵器、食鹽。

 還派出醫師隨商隊到各部落給病人看病,他們看在王使君這麽熱情的份上,願意出兵給楚軍作戰。

 當然,王使君讓人施展的“妖術”,也是契丹酋長們帶兵助戰的原因:誰不聽話,就要倒霉。

 但是,信賴歸信賴,契丹酋長們前幾年還被突厥大軍的威壓嚇得不輕,哪裡敢真的為楚國效力,和突厥人作對。

 所以,他們想好了,兩邊打起來後,哪邊勝了就幫哪邊。

 如果楚軍被突厥大軍擊敗,他們當然要“知錯就改”,為突厥可汗追擊楚軍殘兵,如果楚軍勝了,他們就跟著楚軍追突厥人。

 反正硬仗是不能打的,只打順風仗。

 卻沒想到,凶猛如狼的突厥大軍,被楚軍打得傷亡慘重,死了許多人,投降、被俘的人更是多得數不過來。

 連可汗的弟弟和侄子都完蛋了。

 如此一來,他們當然要極力表現自己對楚國的“忠心”。

 畢竟,楚國皇帝說了,等解決了突厥大軍,草原上的規矩,要改一改了。

 王琳和幾位契丹酋長說一會話,待其告退,慢慢走出帳外。

 他看著眼前此起彼伏的營帳,以及遠處的天野蒼茫,不由得想起北地的一首民歌《敕勒川》: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舉目遠眺,看著南方地平線上,遠處那道如同牆壁一般的隱約黑影,王琳長舒一口氣。

 那裡,就是陰山山脈,而他已經率軍越過陰山山脈,進入大草原,和突厥軍隊交戰。

 王琳年少時,有個志向,那就是做個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但具體怎麽成為大英雄,小腦袋想不清,反正要結識許多朋友,做好大一番事業。

 長大了,志向進一步明確,那就是建功立業。

 只是他沒想到,有生之年,能有如此機遇來建功立業。

 王琳坐鎮幽燕,要提防遼西契丹各部襲擾,又要提防突厥入侵,於是想了個方案,要主動出擊,改變北地形勢。

 籠絡契丹各部,以其為仆從,又收買草原部落,為將來的作戰準備向導。

 並從齊國降卒中,精選有作戰經驗的將士,分到各部,作為“草原作戰指導”。

 花了許多時間, 為一次大規模的主動出擊做準備。

 他的構想,得到李笠支持,李笠還帶著最精銳的禦前親軍出征,親自作為誘餌,入恆州,引誘突厥大軍來攻。

 而王琳率領另一支大軍,聚集在懷荒附近,伺機而動,給崩潰北逃的突厥人以致命一擊。

 這次進攻,朝廷集中了大量騎兵,可以說把河北的家當都拿出來了,就是要趁突厥沒反應過來,還不熟悉楚軍的戰鬥能力,給予重擊。

 現在,楚軍大獲全勝,突厥這邊傷亡不小,死了很多人,被俘的人更多,還折了不少有分量的人物。

 如此一來,那些搖擺不定的遼西契丹各部,以及草原上的小部落,就能為朝廷所用。

 解決了突厥的威脅(一定士氣內),朝廷才能騰出手,專心收拾退守河東的齊軍。

 有數人過來,帶著一個面色蒼白、留著辮發的年輕人,王琳看著那人,問:“你就是於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