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棟梁》第106章 手段
“亂世棟梁 ()”查找最新章節!

夜,李笠正挑燈夜讀,不過他點的是煤氣燈,所以不需要“挑燈芯”。

燈不用“挑”,讀的也不是書,而是看資料。

他在周國安插有細作,調查周國的各類情報,這當中,就有周國的佛教發展現狀。

收集的情報,現在已經匯集成資料,就在他手中。

仔細看了看,李笠覺得周國佛教的發展,已經影響到國家的發展。

換句話說,佛教大興並不是一國才有的現象,當今天下,到處都在崇佛,甚至到了佞佛的地步。

南邊,李笠印象最深的是梁武帝佞佛,建康城裡佛寺有五六百家,大量男女出家為僧尼,寺廟佔據許多田地,卻不用繳納一粒米,無一人服勞役。

但不止南方,北方兩國也是如此。

齊國的國都鄴城,內外佛寺也有數百家,河北各地的寺廟同樣很多,也有大量男女出家為僧尼,南方存在的問題,北方同樣存在。

而西邊的周國,這個問題同樣明顯,長安城裡的佛寺,相比當初的鄴城、建康要少些,但也有數百家。

其中,還有大量權貴舍宅為寺,供養自己中意的法師,以作“私人訂製”,導致大量小型寺廟存在。

此外,權貴們還熱衷於造像,隴右地區的秦州,就有大量依山雕刻出來的佛像和石窟。

這基本上都是權貴們帶頭搞起來的。

周國也缺銅,但是,大量的銅,被拿來鑄造佛像,供奉在寺廟裡。

大量勞動力被寺廟莊園吸收,成為不繳納賦稅、不服兵役勞役的隱戶。

對於這些百姓來說,給寺廟當寺戶,可比當府兵好多了,畢竟不用上戰場打仗,沒有生命危險。

李笠越看眉頭越擰。

將來滅了周國,還得在關中、隴右地區進行“檢寺”,不這麽做不行。

他放下資料,回想這幾年,在楚國以及新收復河北地區實行的“檢寺”政策。

李笠沒有用“滅佛”這種極端手段來處理宗教事務,而是用檢寺這種相對溫和的手段“徐圖之”。

效果還是不錯的,但隱患依舊有。

南北朝亂世,持續了兩百多年,亂了人心,曾經被大一統王朝當做社會穩定劑的儒學,明顯衰落,知識傳家的士族,沉迷於談玄。

中原傳統宗教道教,因為南朝的孫恩、盧循之亂,被朝廷視為威脅,大力壓製,人們開始迷茫。

亂世中,朝代輪替頻繁,無數的殺戮,讓貴賤分明的各階層,都對現狀和未來惶恐不安。

他們需要精神上的寄托,既然道教不行了,儒學也無法協助各國統治者結束亂世...

於是,漢時就傳入中原、但發展緩慢的佛教,迎來了爆發期,發展得很快。

富貴人家,苦人家,都如同繳納保護費那樣,向佛寺捐獻財物,日夜焚香禱告,祈求佛祖保佑他們和家人平平安安。

保佑他們今世富貴,來世也富貴。

若今世貧苦,那麽就求佛祖保佑,保佑他們來世發達,過好日子。

這樣的需求是明確存在的,存在於各個社會階層。

所以,即便朝廷檢寺後,把寺廟數量削減了七八成,讓大量僧尼還俗,但人們對於拜佛求保佑的需求,持續不減。

而佛教發展上百年後,“根系”愈發細密,佛寺只是根系之中較大的那一部分,而細分的根系,譬如各種造像組織,念經、講法組織,數量也很多。

這些組織,十分親民,或者本身就產生自民間,以造佛像、講經為由頭,將信徒組織起來,集體活動。

在活動過程中,

又發展新信徒,於是,形成了事實上的宗教結社。這些基層宗教組織,有的依附於寺廟,為寺廟的下級組織。

有的卻獨立於寺廟,和寺廟是“夥伴關系”。

那麽,當官府檢寺之後,大量佛寺消失、僧尼還俗,這些宗教結社基層組織的情況怎麽樣了呢?

有司一直關注著這些“殘余”,按照這幾年的觀察結果來看,不容樂觀。

雖然佛寺消失了,僧尼還俗了,但人們對於佛教的熱情絲毫不減,那些最初以造像、念經、講經為由頭建立起來的組織,其實還頑強生存著。

一如大火過後的草地,雖然地表部分的葉子(寺廟)消失大半,但是地下的根系依舊保持完好,待得春風起...

就是“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局面。

不僅如此,因為各地寺廟的大量消失,那些基層宗教組織的頭頭,開始蠢蠢欲動,試圖取而代之。

他們沒有具體的寺廟為活動據點,流動性很大,隱秘性更強,解決起來更麻煩,但動員能力不弱。

這幾年來,無論南北,零星卻持續爆發的民變,其中多有這種基層宗教組織的身影。

所以,現在還不是高枕無憂的時候。

僅僅是檢寺,並不能治本,李笠想著想著,想到了以後。

他去世了,新君能堅持原有的宗教政策麽?第三代呢?

或者,他在位期間,即便統一了天下,但大規模的檢寺,必然導致各地的怨氣慢慢積累。

加上亡國之恨,以及別有用心之人的挑唆,這些怨氣,遲早會借助宗教的形式爆發出來..

很快,他又想到了周國。

宇文護執政十余載,周國國內佞佛的情況並未得到遏製,對方不該意識不到這點,卻無動於衷,或許是因為現實不允許他動手。

換而言之,周國的權貴,或者地方官員以及百姓,信佛的規模大到不能輕易去“動”。

那麽,當楚國滅了周國,繼續實行檢寺政策,由此導致的矛盾,可不會小。

所以,一個強力的宗教事務管理機構有設立的必要,以最高主管部門的姿態,主導宗教事務(包括佛教)。

管理各佛教派系,樹立為“正朔”。

以“佛門自行清理門戶”為名義,對各地佛寺、僧尼進行整頓。

要讓普通百姓明白,朝廷檢寺,不是滅佛,而是清理敗類,免得大夥被不學無術別有用心的假和尚誤導。

信徒們辛辛苦苦燒香拜佛,可不能拜錯了地方。

李笠認為,這才是比較合適的手段,暴力滅佛引起的民意反彈,加上天下統一帶來的不適應,合在一起引發的後果如何,無法預料。

正琢磨間,他聞到了食物的香味。

抬頭一看,卻是夜宵端來了,放在外間。

再看時鍾,已然是晚上十點。

放在後世,這時候夜生活才開始,各種高檔會所、酒吧、KTV裡氣氛開始灼熱,夜市燒烤攤裡,老少爺們忙著擼串。

若乾啤酒,各類烤串,一邊擼串喝酒,一邊聊天,可帶勁了。

李笠放下資料,收拾好書案,走了出去。

中年人,工作、生活壓力大,若天天吃宵夜,借酒澆愁到半夜,遲早啤酒肚、謝頂。

李笠摸了摸頭頂,確定自己頭髮濃密,又摸摸腹部,確定那裡不是大腹便便。

他並不是經常吃宵夜,今夜吃了,明天的鍛煉量得加。

來到案邊,見今晚“輪值”的段玉英笑眯眯的看著自己,於是有些好奇,伸頭一看:原來罐子裡盛的是蠔乾干貝蝦仁粥。

他看到了蠔乾,立刻聯想到了中毒身亡的周國皇帝宇文邕。

“是蠔乾干貝蝦粥啊...”李笠坐下,等著段玉英給他盛一碗出來。

然後眼前一花...

各自摻有無毒化合物的幾種食物,在胃部相遇後,產生有毒的新化合物...

譬如,無毒的蠔乾,無毒的“江南春”,當中,含有無毒的砷化合物,以及另外的化合物。

它們在胃裡相遇,就會變成有毒的砷化合物——砒霜,以及另外的有毒物質,“藥效”就是中毒、吐血。

這種“分頭行事”的投毒方法,若對食物試毒的人,是分類試毒的話,就防不住了。

很遺憾,周國宮內試毒制度,是對食物分類然後分人來試毒的,這一點,楚國的細作確定無誤。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內侍試毒的同時,還要試味道,於是,食物和酒水,不能混在一起試。

皇帝喜歡吃蠔乾炒雞蛋,這香噴噴的蠔乾炒雞蛋,內侍甲嘗過,沒事;

皇帝也喜歡喝好酒, 那麽,入口後“燒”喉嚨的“江南春”,內侍乙嘗過,沒事。

既然都試過了,沒問題,自然要呈上去,結果...

但為了讓烈酒有機會被宇文邕喝到,可不容易,因為宇文護對宇文邕的飲食盯得很緊。

通常情況下,“反常規”入宮的食材、食物、飲料,都會被剔除。

但是,忠心保衛大塚宰的皇弟宇文直,孝敬太后的烈酒,是不會受懷疑的。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付出代價。

此次行動付出的代價,就是潛伏長安多年的幾位資深特工,用自己“行刺未遂”後的自行了斷,換得那加了“料”的烈酒,被得意洋洋的宇文直帶入宮。

幾條人命,換取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刺殺成功率,作為決策者的李笠,給出的承諾可不能少,不然會寒了“一線員工”的心。

“三郎?”段玉英的輕聲呼喚,讓李笠回過神來:“嗯?啊..好,好,我吃。”

他吃了幾口粥,感覺味道不錯,不過呢...

“我說,這粥裡放的蠔乾,也太多了吧...”

李笠說著說著,覺得不對勁,看著段玉英:“你...哎喲,我是說過蠔乾壯..壯...咳咳,可不能...”

“沒呀,妾只是想三郎補鋅...”

段玉英笑起來,笑容帶著別樣意味,“蠔乾或者生蠔,富含鋅,多吃能補鋅,對身體好,這可是三郎說的。”

“呃...”李笠覺得今晚怕是不得消停,段玉英勸他多吃粥的表情,感覺有點像某個場景...

三郎,該吃藥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