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世棟梁》第251章 天明寺
蘭州治所金城,出巡至此的李笠,登上南郊皋蘭山,舉目遠眺。

 卻見黃河自西向東流淌,穿梭於群山之間,依山傍水的金城,不愧為“金城湯池”之名。

 然而世間並無攻不破的“金城”,眼前這座金城,在數百年亂世之中,也逃不過兵災的反覆衝擊。

 他轉到旁邊臨時搭起來的涼棚內坐下,給同行的兒子們,講金城的歷史。

 後漢末年,天下三分,後來三國歸晉,戰亂結束,太平降臨。

 但是,這太平沒持續多久,中原再次大亂、晉室東遷。

 河西、隴右地區,再次亂起來。

 期間,經歷了三秦(前秦、後秦、西秦)、五涼(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時期。

 當中,西秦、南涼的國都就定在金城。

 這麽多個朝代(國家),國祚都不算長,所以包括金城在內的河西、隴右地區,長期處於動蕩、戰亂之中。

 之後,河西、隴右地區又為魏國所有,暫時太平了。

 卻在元魏末年,爆發了大規模叛亂,這場叛亂席卷關、隴,聲勢浩大。

 之後,魏國變成了周國,現在,河西、隴右地區又歸楚國。

 對於當地百姓來說,朝廷換來換去,好像一個個戲班在輪流登台表演,對於他們來說,其實都沒什麽區別。

 所以,李氏楚國,在當地人看來,和三秦、五涼、魏、周,又有什麽區別?

 或許,過得二三十年,又換了個朝廷也說不一定。

 年少的皇子們聽到這裡,嚷嚷起來:“不會,我們家才不會!”

 “到底會不會,那就看你們將來,努不努力了。”李笠笑了笑,繼續說:

 “你們這一路過來也看到了,隴右地區,有許多堡寨,也就是塢堡,或者莊園。”

 “這些塢堡,在亂世時,就是一個個保命的地方,塢堡,大多是宗族聚居支持,擁有大量部曲、私兵,抵禦各類敵人,其中包括流寇、強盜、潰兵。”

 “塢堡主要養活部曲私兵,就得有人種地,於是又雇傭莊客,附近百姓無法自保,紛紛投奔這些塢堡主、寨主,求得庇護。”

 “但這是要付出代價的,投奔塢堡的百姓,要麽給塢堡主賣命,要麽給塢堡主乾活,不然,塢堡主憑什麽保護他們?”

 “天長日久,這些塢堡主在地方百姓心中的威望越來越高,而朝廷派來的地方官,想要治理好地方,就得依靠這些塢堡主,即當地強宗著姓。”

 李笠說的事情,對於八九歲的少年來說,有些“超綱”了,但李笠還是堅持念叨,確保兒子們從小就有基本的概念:

 中樞對地方的治理,可不是看起來的那麽容易,並不是往一個地方派了刺史、郡守、縣令,就能把當地管得妥妥當當。

 長期的戰亂,使得各地百姓只能抱團取暖才能活下去,而不是依靠不靠譜的官府。

 於是,出現了各種強宗著姓,成為一個個地頭蛇。

 所以,地方上的一些大事,沒有地頭蛇們的認可和配合,地方官可是做不好的。

 那麽,常說的“民心”,其中的“民”是指各地的塢堡主、莊園主,而不是指布衣草民。

 皇子們大概聽懂了,李笠沒有繼續說,讓小家夥們去玩。

 小孩子的精力有限,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更何況他說的是枯燥乏味(對於小孩子而言)的政治,說的時間長了,沒有效果。

 皇子們確實對父親說的事情難以理解,得了允許,如鳥獸散,跑去別處玩耍,李笠聽著不遠處寺廟傳來的鍾聲,往寺廟走去。

 此寺名為“天明寺”,位於皋蘭山北麓,距離金城很近,所以常有香客來上香,人氣還是不錯的。

 而天明寺一帶地勢較高,位於山中,相對城裡較為涼爽,故而多有大戶人家在天明寺附近建別院,夏天來避暑。

 所以上山的道路較為寬敞、好走。

 李笠來到金城,沒有入城中暫住,以免擾民,而是將行轅設在城外山下,然後帶著家眷上山小住,以天明寺為行宮,度過愈發炎熱的夜晚。

 順便等吐谷渾那邊的消息。

 現在,消息來了。

 李笠轉入小院,和中書令張鋌交談起來。

 吐谷渾的使者,前不久抵達金城,帶來不少禮物,送給出巡至此的楚國皇帝,以及轉達吐谷渾可汗慕容誇呂的歉意:

 如今是春、夏之際,汗國各部忙著放牧,要接羊羔(繁殖牲畜),要給牛羊貼膘(飼養牲畜),所以需要四處尋找水草豐美之地。

 可汗率眾放牧,遠在西海極西之地,無法及時趕來隴右覲見楚國皇帝。

 還請皇帝恕罪。

 “他是不敢來見陛下,甚至不敢逗留西海畔,生怕官軍突襲。”張鋌說著說著,笑起來:“畢竟騎兵從金城去西海,走湟水河谷也不算遠。”

 李笠哼了一聲:“這是做賊心虛麽?”

 “這是他們的生存方式,遇強則走,遇弱則欺。”張鋌收起笑容,“陛下,吐谷渾這個膿瘡,雖然目前不至於致命,但始終是要處置的,否則河西、隴右不得安生。”

 “是啊,但不是現在。”李笠翻看著有司上呈的資料,“要打,就得把他腰椎打斷,否則還不如不打。”

 “朝廷先在隴右、河西站穩腳跟,控制住湟水河谷,把他們堵在西邊,以後,再慢慢收拾。”

 見左右無旁人,李笠低聲說:“朕還以為,吐谷渾會殺害朕的使節,沒想到,那慕容誇呂還是知道分寸的。”

 “周國剛滅,若吐谷渾挑釁朝廷,那真是自尋死路,臣以為,吐谷渾那邊再狂妄,也不敢於此時,傷害朝廷使者。”

 兩人說的事,其實是和一件往事有關:

 蕭齊時,建康朝廷遣使吐谷渾,吊唁去世的吐谷渾首領(那時還沒有稱可汗),並按慣例,加封新首領為鎮西將軍、領護羌校尉,接任西秦州、河州刺史。

 之所以叫“慣例”,是因為吐谷渾一向和建康朝廷交好,接受建康朝廷的封爵、官職,當然,這些官職都是虛職。

 吐谷渾的新首領,名叫慕容伏連籌,為前首領之子,見了齊國使節丘冠先,讓丘冠先當著眾多貴族的面,向他跪拜。

 丘冠先作為天子使者,哪裡會叩拜藩臣,當然不肯,伏連籌覺得大失臉面,便將丘冠先殺害。

 這位如此囂張行事,無非是仗著天高地遠,同時向魏國、齊國稱臣,兩頭靠,齊國不能把他怎麽樣。

 伏連籌弄死齊國使節,對魏國使節也不是很恭敬,拒絕魏帝讓他入朝覲見的要求。

 甚至模仿中原王朝的官製,自己也建百官,發給鄰邦小國的公文,行文用是皇帝才用的“製”。

 只是由於魏國控制著河西、隴右,真的有能力發兵攻打吐谷渾,所以伏連籌的無禮,也就只是鬧鬧別扭而已。

 從伏連籌繼位以來,這數十年以來吐谷渾趁火打劫的行為來看,漸漸在西海地區做大的吐谷渾,野心不小。

 只要有機會,就一定會向河西、隴右地區伸手。

 一如張鋌所說,這就是個膿瘡,如今還不成氣候,可若放任不管,遲早是個禍害。

 如今的吐谷渾可汗慕容誇呂,是伏連籌的兒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必然也有野心。

 現在,對方心裡有鬼,當然不敢來金城見楚國皇帝,也怕楚軍忽然突襲,所以肯定西遁。

 李笠抬頭,看著藍天:“朝廷先把金城經營好,再慢慢西進,推進到西海,溫水煮青蛙,看他還怎麽跳。”

 “說到西海,那是個不錯的地方,風景好,而且,西海裡有一種魚,很特別,你來看看。”

 他來到院內魚池邊,從池裡撈起一條魚,張鋌仔細看了看,發現這魚看上去像是鯉魚,卻無鱗。

 李笠介紹起來:“這是湟魚,長在青海...也就是西海,湟魚春夏之際有洄遊的習性,所以在湟水裡能撈到,這是昨日送來的。”

 “陛下,這鯉魚..為何無鱗?還有洄遊是為何?”張鋌對魚沒什麽了解,有些好奇,李笠回答:“因為環境原因,青海湖是鹹的,湟魚可以在鹹水生活,但繁殖得在淡水水域。”

 淡水、鹹水,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江河與大海的區別,張鋌是建康人,知道長江河口定期會有海水魚洄遊入江,變成“淡水魚”。

 卻沒想到在這裡,也有如此奇特的魚類。

 “其實,吐谷渾的生存法則,和這湟魚一般,為了適應環境,改變了自己的習性。”李笠把魚放回魚池。

 “南北對峙,吐谷渾就兩頭稱臣,在夾縫中生存,一旦有機會撈一把,就毫不猶豫趁火打劫,一旦苦主興師問罪,又能立刻服軟。”

 “但最大的原因,是因為西海地區的特殊性,中原朝廷無法在這荒蕪之地實現長期有效控制,就只能對身材柔軟的吐谷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所以,他這一支慕容氏存活到現在,還能保有個國家,而在中原的慕容氏,其燕國已經滅亡許久了。”

 張鋌見話題說得差不多,便問:“陛下,既然這魚兒果然不咬鉤,那麽,還要不要繼續釣下去?”

 “釣,當然要釣。”李笠看著魚池裡的魚兒,笑起來:“朕慣會釣魚,沒有魚,能例外!!”

 。。。。。。

 夜,天明寺裡閃爍著些許微弱的燈光,寂靜無聲。

 不過,某個地方,還是有些許動靜。

 作為行宮的一個小院內,寢室裡那隱隱約約的風雨聲戛然而止後,幾位在外間值守的宮女,看看時鍾,心中祈禱:

 阿彌陀佛,這下要消停了吧?

 主陛下和兩位娘子沒入睡,就可能隨時搖鈴,所以她們不能打盹。

 側耳聆聽,裡面似乎有說話聲,看來,陛下和兩位娘子還“有得談”。

 寢室內,李笠摟著兩尾湟魚..馮小憐和張麗華,意猶未盡。

 之所以形容美人為湟魚,當然是因為身無鱗又光滑,只是再這麽下去,今晚就別想睡了。

 “三郎,突厥的兵馬會不會偷襲呀?”馮小憐輕聲問,李笠還沒說話,張麗華先說:

 “想都別想,突厥人要來,從瓜州開始,這一路上,河西各地都有烽燧,他們如何偷襲?”

 “麗華說得對,突厥人要偷襲,是遮掩不住行蹤的。”李笠同時摟了一下左右,“那突厥使者鬼鬼祟祟,肯定是在計劃什麽,你們猜猜,他們想幹什麽?”

 “他們想行刺!”馮小憐說,張麗華也覺得是這樣。

 “行刺的話,要如何動手?”李笠又問,“送美人行刺?我又沒那麽傻,派刺客行刺?這禁衛森嚴,刺客又沒有翅膀,如何近身?”

 “所以他們更可能派騎兵偷襲。”馮小憐又提起那個說法。

 李笠看向這位進取心極強的小美人:“哦?那你說說,他們要如何偷襲?畢竟一路過來無法掩人耳目。”

 “呃....”馮小憐沉吟起來,其實她不懂打仗,但為了討李笠歡心,還是絞盡腦汁找一些話題。

 “他們可以...走大漠,對,走大漠繞行!”馮小憐想到了一個主意:“河西東面,不是茫茫大漠麽?突厥以輕騎繞行大漠,從東邊迂回,就可以跑來蘭州了。”

 “大漠裡住不了人,官軍不可能布設太多烽燧,那就無法預警。”

 “我們住在這裡,皋蘭山的天明寺,和金城有一段距離,突厥騎兵如果夠多,就能截斷中間,直奔天明寺而來!”

 這戰術不錯,不過欠考慮。

 李笠說:“繞行大漠,也不是不行,但中途無補給的長途突襲,對人力和畜力的消耗極大,等他們穿過大漠、靠近金城,已經人疲馬乏。”

 “面對裝備精良的禁衛,能衝得起來?”

 “啊?”馮小憐被駁得啞口無言,張麗華便問:“三郎,那如果突厥人真的要偷襲,還能如何過來?”

 “不知道呀。”李笠說完,笑起來。

 張麗華見狀, 心中一動,“翻身上馬”,然後用雙手扼著李笠的脖子,目露寒光:“說!把秘密說出來!否則....”

 又到了十分刺激的“搜查官入室...”系列,李笠瞬間來了興致。

 馮小憐見張麗華偷襲得手,身體開始搖曳,心裡不快,卻只能乾看著。

 忽然,外面傳來刺耳的嘯叫聲,隨後,爆炸聲起,窗戶有光芒閃爍。

 那是焰火施放的動靜,兩眼漸漸迷離的張麗華,看到了窗外夜空中綻放的火花,面色一變:這是布防禁軍釋放焰火示警。

 有敵人來了!!

 很快,外面響起號角聲,以及呼喊聲,整個天明寺區域,如同滾水般漸漸沸騰起來。

 馮小憐坐起,有些驚慌的看著窗外,張麗華呆住,想要停,卻停不下來。

 “不要停,搜查官。”李笠笑起來,仿佛沒聽到外面的動靜,“不然,今夜就不刺激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