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棟梁》第44章 利國
三月初三,上巳節,本該是舉行“祓除畔浴”的好時候,但從年初一直忙到現在的李笠,沒空搞什麽活動。

 此刻,他乘船來到‘彭城湖’東北畔某地,在岸上軍營營地一隅,看著地上攤開的煤樣,喜形於色。

 煤樣來自據此東北外數裡地區,那裡到處都能用“洛陽鏟”輕易挖出煤來。

 勘探人員的辛苦和努力,沒有白費。

 雖然之前一直在打仗,但李笠派出的勘探人員,冒著生命危險,一直在這片地區勘探。

 通過與當地人的交流,以及“洛陽鏟”這種工具協助勘探,勘探人員用了大半年時間,終於找到了煤礦礦脈。

 而這個時代對煤的稱呼是“石炭”。

 幾名男子在一旁介紹情況,因為口音嚴重,需要人轉述:“這裡以前,就有人撿到石炭,只是荒郊野嶺的,開采不易。”

 “若生火做飯,在周圍樵采即可,沒人會費力氣來此開采石炭再運回去。”

 “可如今,水泊就在不遠處,開采的石炭,用船運出去,很方便,只是不知能賣上什麽價錢,能賣多久。”

 “畢竟,自古以來,從沒聽說石炭能賺錢的。”

 李笠聽到這裡,抬頭看向那幾個男子。

 這幾位都是中年人,穿戴有別於一般的草民,為附近一些宗族的代表,簡而言之,就是地頭蛇。

 幾位中年男子見李笠看著他們,趕緊擠出笑臉,一副謙卑的模樣。

 李笠開口說道:“本官坐鎮徐州,為國分憂,既然來了,就不會走,有本官在此,齊國兵馬,休想肆虐!”

 這可不是說大話,事實證明,他就是有這個本事,當然,地頭蛇們也是知道這一點,才會試著‘合作’。

 結果沒想到居然是挖石炭,或稱“煤”。

 李笠盡可能用簡單的語句,向地頭蛇們描述一個美好的前景:“本官為長遠計,要大興煤礦,此處既然煤炭豐富,州廨會投入人力物力開采,煤絕不愁賣。”

 “諸位只要傾力相助,本官不會讓諸位百忙一場,開采出來的煤炭,就按方才說好的價格,有多少,州廨收多少。”

 “你們可能會問,官府要這麽多煤炭有何用?當然有用,彭城、寒山駐扎那麽多兵馬、青壯,還有公廨官吏,以及回遷百姓,每日消耗的燃料,可不少。”

 “其次,公廨要辦磚場,以煤為燃料,用量不會少。”

 “再有。”李笠說著說著,指著北面,“再往北數十裡,有鐵礦,公廨要辦鐵冶,以煤煉鐵,將利國鐵....咳咳咳”

 他差點說漏嘴,趕緊糾正:“將利國利民的大事,辦成。”

 空口無憑,在場的都是人精,不可能就憑李笠幾句話,便相信跟著公廨做事就能有好前途。

 但是,李笠接連擊敗了齊國大軍,還把禦駕親征的齊帝都打跑了,有如此戰績在,地頭蛇們,還是想試一試能否通過‘合作’,為自己和家族撈些好處。

 “使君,北面果然有鐵礦?”一人試探著問,李笠點點頭:“當然,據說從漢時起,那裡就有鐵冶了,不過礦脈小,所以不出名。”

 “現在不一樣,官府派人勘探,找到了新礦脈,州廨要在那裡辦鐵冶,需要大量燃料,煤,正合適。”

 一名年長者問:“使君,小人聽說,聽說用煤煉出的鐵,很脆,不能用啊。”

 “說得沒錯,但是,建康東冶已經有了新辦法,可以用煤,煉出上好的鐵料,這一點,你們不用擔心。”

 話都說到這份上,地頭蛇們大概了解李笠的想法。

 徐州地界,已經歸北朝上百年,不過對於地頭蛇們來說,朝廷是誰,無所謂,反正不管是南邊還是北邊,控制彭城的朝廷,都需要他們這些當地人幫忙。

 如今,這位‘李使君’就需要他們幫忙,說“合作”,說要“一起發財”。

 辦法就是開采煤礦,而這片地區,土層下就有石炭(煤),不是很深,開采起來不難。

 官府要辦煤礦,但一下子沒那麽多人力物力大規模開采,所以需要各家幫忙,也開煤礦,增加產量。

 只要“李使君”信守諾言,按照說好的價格,收購開采出來的煤,那麽各家收入會很可觀。

 這收入,不是梁國的破爛鐵錢,也不是什麽布帛,而是鹽。

 他們有了鹽,再轉賣各地,利潤可不低,因為自古以來,販鹽都是暴利的買賣。

 更別說,和官府合作,還有其他便利。

 李笠說了一通,讓吏員帶著這幾位去辦相關事宜,自己彎下腰,撿起一段煤樣,仔細端詳起來。

 那一世,他去過微山湖旅遊,所以在徐州逗留過。

 因為很留意旅遊區簡介裡的各種歷史介紹,所以知道了徐州的一些發展歷史。

 近代洋務運動,徐州是個有煤有鐵的好地方,煤、鐵礦較為集中,其位置就在徐州以北數十裡外的利國驛附近。

 利國驛中的“利國”,是歷史上留下的地名,據說北宋時,利國鐵冶就很出名了。

 到了近代洋務運動,因為官府在利國驛附近發現新的大型煤礦、大型鐵礦,便辦起了煤、鐵廠礦產業。

 徐州各地還有不少煤礦,所以曾經有煤都之稱。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瑣碎、不起眼的知識,李笠才敢打徐州(彭城)的主意。

 這個地方,為四戰之地,雖然重要,但目前以梁國的國力來說,不好守,又不好屯田。

 在其他人看來,如同雞肋。

 但在李笠看來,是寶地。

 前提是盡快把煤礦、鐵礦辦起來。

 近代徐州附近率先發現的大型露天煤田,在利國驛和徐州之間,所以當第二支齊國援軍被淹、段韶兵敗身亡後,李笠就派出人手,到彭城以北地區勘察。

 結合當地人所知的一些情況,花了大半年時間,找到了一處淺層礦脈。

 這裡,是不是歷史上近代率先發現的露天煤礦?不得而知,反正有煤就行。

 地方找到了,煤炭的大規模開采,勢在必行。

 有了高熱值(相對木炭而言)的燃料,大規模煉鐵才能鋪開,有了充足的鐵料,局面就活了。

 李笠放下煤樣,拍拍手,向外走去。

 鐵冶將來開工,名字他已經想好了,就叫“利國鐵冶”,雖然彭城依舊是湖中島,但是水運變得方便起來。

 而寒山堰,攔截了獲水、泗水,擁有源源不斷且充沛的水力資源,正是別處無法提供的。

 煤、鐵、水動力加在一起,其組合爆發出來的威力,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以理解的。

 所以,在別人看來宛若絕地的彭城-寒山組合,在他手中,卻是大有可為的地方。

 待得時機成熟,再加上鄱陽樂安的超級銅礦,那真是...

 。。。。。。

 寒山堰,排水渠旁,此刻已經變成巨大的水力作場,許多水輪不斷轉動,提供充沛的動力。

 作場一隅,煤磨機旁,身著工作服的趙孟娘,看著正在運轉的機器,以及‘質檢’剛送來的煤樣,眉頭緊鎖。

 新式燒磚工藝,以煤粉為燃料,而煤粉要磨得夠細,達到一定的目數(篩網的孔數),才能作為合格的燒磚燃料。

 煤粉目數的要求,是鄱陽磚窯多年實踐而得的結果,必須做到,否則就是不合格產品。

 她放下瓶裝煤樣,問:“還不夠細,沒到達規格,怎麽回事?”

 工長趕緊回答:“我們還在調,最遲後日,就能完成。”

 “時間節點不能出錯,出錯了,後續工期都會受影響。”趙孟娘一邊說,一邊向外走去,隨員亦步亦趨。

 “如今官府要大興土木,需要很多磚,磚窯能否如期投產,需要各工段協作,若遇到什麽問題,要及早匯報,不要存著僥幸心理....”

 趙孟娘在鄱陽多年,為李笠打點產業,管理水力作場,帶出了不少技術、管理人員。

 如今,李笠要在徐州大乾一場,趙孟娘帶著子女到徐州與李笠團聚的同時,也把鄱陽的技術、管理骨乾抽調一部分帶來。

 一如當年辦河畔水力作場一樣,在這裡,辦起規模更大的水力作場。

 不僅如此,許多鄱陽大戶也派來隊伍,跟著“李三郎”、“大鯰彭”一起,在這裡開拓新天地。

 李笠在鄱陽經營多年,積攢下來的人力資源,在‘新徐州’如魚得水。

 所以彭城、寒山兩地,到處都是說鄱陽話的鄱陽人,給人的感覺,好像這裡就是鄱陽一般。

 鄱陽有彭蠡湖,這裡有‘彭城湖’,鄱陽有大河——鄱水,這裡有大河——泗水。

 巨大的寒山堰,提供了充沛的水動力,所以,這裡所安裝水力機械的威力,可比鄱陽地界各處的水力機械厲害。

 轉到另一側的辦公區,趙孟娘沒見李笠的身影。

 今日李笠來作場視察,還帶著薛氏姊妹中的妹妹——薛月娥,既然兩人此刻不在,趙孟娘大概知道怎麽回事,便到自己辦公室所在小院去。

 小院門口有人把守,趙孟娘徑直而入,來到辦公室門前,卻聽得裡面果然有‘咯吱咯吱’的床榻晃動聲。

 果然如此。

 趙孟娘心中一歎,不過想想這段日子來,李笠對她的疼愛,也就釋然了。

 她來到寒山時,驚覺之前聽聞的薛氏姊妹居然還是完璧,不由得對李笠的自製力佩服不已,隨後覺得心裡暖暖的。

 李笠心裡還是有她的位置,這就夠了,反正男人都是要納妾的,正室都不說什麽,她又何必往心裡去。

 等了一會,‘咯吱咯吱’聲不見停,趙孟娘覺得不對,便敲了敲門。

 “進來。”

 這是李笠的聲音,趙孟娘推門而入,卻見李笠坐在‘搖椅’上,不停的搖,手裡拿著一些資料。

 而薛月娥坐在一旁,衣裙完好,正給李笠磨墨。

 “回來了,來...”

 李笠起身,坐到榻上,讓趙孟娘坐在旁邊:“說說,進度如何?”

 趙孟娘為自己方才的想法感到羞愧,趕緊回答:“正在按進度走,磚場月底就能進行第二輪試生產。”

 “可得抓緊,我的目標,是修築堅固的要塞和建築物,靠夯土牆可不行,得用石砌,搭配磚砌。”

 “如此一來,就不存在夯土牆被水泡塌、被雨淋垮的問題,也不會有箭樓、營房被火矢點燃的問題。”

 “不止要塞,還有許多地方的建築,得用磚砌,用磚量很大,所以製磚成本必須降下來,若用傳統工藝燒磚,成本還是高,用不起。”

 “用煤做燃料燒磚,這工藝成熟之後,能夠明顯降低製磚成本,稱得上利國利民,磚房住起來,可不比夯土房好?”

 趙孟娘見李笠絮絮叨叨, 仿佛總有操不完的心,不由得心疼:“三郎,不是有許多佐官麽?讓佐官去做事,莫要太勞累了。”

 “這幫家夥欠歷練,忙起來時如同無頭蒼蠅,張主簿看不過來,可不得我親自盯著?”

 李笠說著說著,發起牢騷,薛月娥在一旁看著,看著看著,忽然覺得心裡有些暖。

 她和姊姊跟在李笠身邊已經有不短時間,雖然截止今日,還沒被對方收入房中,卻經過長期相處,發現這位的品性很不錯。

 別的不說,就說對待下人:從沒有打罵奴婢,即便奴婢做錯事,也只是按規矩處罰。

 她覺得李笠既然都能把奴婢當人,那麽就壞不到哪裡去。

 而這位‘趙娘子’,給李笠做妾據說已經有十年,李笠依舊對她這麽好。

 所以將來對我和姊姊,應該也會如此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