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112章 燈會
元月十五日,上午,官邸,李笠和妻妾、子女們一起做花燈,為今晚的元宵節賞燈做準備。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這個時代已經流行賞燈,而建康城每年元宵的‘燈會’十分出名。

 寒山這裡,也會舉辦元宵燈會,今晚李笠會如前兩年那樣,先在家與家人賞燈,然後作為刺史,參加城內公共場合的燈會。

 與家人一起做花燈,辦自家小燈會,就是他每年元宵節必定要做的事情。

 五顏六色的紙張,一把把細竹篾、一捆捆細繩,以及一罐罐江湖,加上大大小小十來號人,把房間佔了大半。

 中間位置的案上,擺著一個花燈模型,李笠和家人們,要按照這個‘微縮’模型,扎出真實大小的花燈——“鯉魚燈”。

 到了晚上,庭院裡點起花燈,這鯉魚燈就會放在中間位置,為群燈環繞,宛若眾星拱月那樣。

 其構型,為“鯉魚出水”,大致模樣,為波濤之中,前後(高低)兩尾大鯉魚躍出水面,周圍又有一些小鯉魚環繞。

 大小鯉魚,本身就是燈籠,而層層波濤,同樣是一盞盞燈籠。

 大鯉魚之中,位置較高那尾口吐明珠,即小燈籠,其下那尾頭頂蓮花,即一盞蓮花燈。

 整個尺寸大概是長一丈、寬七尺、高一丈四尺,細節不複雜,只是小部件多,需要獨立製作,然後‘拚裝’起來。

 按著這幾年來全家一起製燈的經驗,李笠作為“工頭”,把‘員工’分組,再將工作‘分包’下去。

 成年組:李笠負責製作最複雜的波濤底座,以及各燈籠支架,段玉英打下手。

 黃姈和趙孟娘負責製作兩尾大鯉魚,大鯉魚顏色為紅,薛月嫦、薛月娥分別打下手。

 少年組:最年長的李平安、李安寧姊妹,帶著弟弟妹妹做那幾尾小鯉魚,顏色隨意,一人選一種顏色。

 嬰幼兒組:在奶娘帶領下旁觀,由李笠的妻母杜氏,以及趙孟娘的母親負責‘安撫’。

 旁邊又有樂伎彈奏鋼琴,房間裡大人小孩說著話,歡聲笑語烘托出闔家團圓的喜慶氣氛。

 唯一不足,就是李笠的母親吳氏遠在鄱陽,不過有李昕母子陪伴,倒也不至於形單影隻。

 按道理,李笠作為吳氏唯一在世的兒子,得把母親接來奉養,亦或是留正室黃姈在家鄉,孝順姑婆(婆婆)。

 但他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將母親接來身邊,只能讓侄兒代勞,順便讓李昕管著李家在家鄉的產業、莊園。

 好歹留個‘根’在鄱陽。

 當然,李昕作為成年長孫,奉養祖母也是應有之意。

 但李笠終究是虧欠侄兒,李昕已經過了二十歲,卻得留在鄱陽孝順祖母,無法為朝廷效力,仕途等同於暫停。

 所以當初李笠把長子的封爵讓給李昕,也算是彌補。

 不知不覺間,波濤底座初具雛形,段玉英見李笠如此手巧,頗為佩服。

 雖然她這兩年來就見識了李笠的‘手工’,但還是難以想象,李笠這個身材高大魁梧的壯漢,做起手工活來,如此細致。

 李笠扎著竹篾,說道:“建康每年的元宵節燈會都很熱鬧,有機會,我帶你們去見識見識。”

 “若是正好碰到魚龍曼衍表演,可得好好看看,那場面十分壯觀。”

 段玉英點點頭:“嗯,真想看看。”

 魚龍曼衍,指的是各種雜戲同時演出,場面十分壯觀,且雜亂。

 段玉英在鄴城時,作為皇帝妃子,當然觀賞過魚龍曼衍,李笠提到魚龍曼衍,她不覺得是什麽暗諷。

 因為她知道李笠純粹就是聊天提起來而已。

 李笠說著說著,問:“你們北方過元宵節,據說還有‘打簇戲’,如同燈會一般,十分熱鬧,這是怎麽個玩法?”

 “妾一下子也說不清。”段玉英笑著搖搖頭,因為光靠說,確實說不清楚。

 李笠拿起剪刀剪紙,說:“無妨,若有機會,我到了鄴城,定要見識一下。”

 段玉英聞言一愣,點點頭。

 李笠所說,別無深意,純粹是對這個時代的節日習俗感興趣。

 元宵燈會,無論南北都很流行,而他知道北方流行的元宵節活動‘打簇戲’,是因為聽人提起一件謀反未遂事件。

 大概是十二年前,當時還是東西魏對峙,正月十五日夜,東魏國都鄴城,一如往年那樣,舉辦盛大的元宵燈會,以及‘打簇戲’。

 無論貴賤,都來到大街上,夜賞花燈、打簇戲,結果有人意圖趁機謀反,刺殺權臣高歡,並且奪權。

 即發動政變。

 這場陰謀因為有人告密,走漏了風聲,沒能實行就胎死腹中,主謀及黨羽被一網打盡,最後“伏誅”。

 之所以會選擇元宵節發動刺殺、政變,是因為這一晚,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會離開自家,來到街上,參加熱鬧的燈會活動。

 如此一來,平日裡難以接近的目標人物,就變得容易接近。

 且因為沒有了宵禁、晚上城裡到處都是人,各處要地的戒備不那麽森嚴,參與的政變隊伍可以混跡在人群之中,直撲目標所在之處。

 一旦發動,城防兵馬想要救援,卻會因為街道上人滿為患,無法及時趕赴目的地,或者相互照應。

 所以城防、宮禁變相被削弱,極易為準備充分的政變軍隊實施‘逐個擊破’。

 也正是因為如此,元宵節當晚,官府的防備也會加強,若是在國都,無論是禁軍還是巡城兵馬,也會對此作出相應的部署。

 在寒山,公廨也做了相應布置,在不影響元宵節燈會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加強防禦,提防有人搞事。

 李笠看著即將完工的底座,很滿意,對段玉英說:“放心,今晚我不會拖延太久,一定早些回來陪你。”

 “嗯。”段玉英低聲應著,心中頗為期盼。

 今晚輪到她侍奉李笠,恐怕,明日得中午才起床了。

 。。。。。。

 夜,建康,秦淮河兩岸燈火通明,道路兩旁張燈結彩、行人如織。

 盛大的元宵燈會正在進行,現場熱鬧非凡,百姓們攜家帶口夜觀花燈,各處街道熙熙攘攘,可謂萬人空巷。

 朱雀航南,特地騰空的書市空地上,又有許多雜戲表演,引得無數男女駐足觀看,現場叫好聲如潮,熱鬧非凡。

 城內一隅,桂陽王府後宅庭院,宴席上,桂陽王蕭大成看著漂亮的花燈、興高采烈的兒女,有些心不在焉。

 往年元宵節,在京的兄弟們,會攜帶家眷入宮,與父親一道觀賞花燈,然後吟詩作賦。

 可今年...

 父親遇刺身亡,兄長傷重去世,凶手迄今逍遙法外,也不知何時能夠將其緝拿歸案,遊街之後臠割千萬刀,再挫骨揚灰。

 每逢佳節倍思親,蕭大成還沒有從父兄去世的悲痛中完全恢復過來,時值元宵節賞燈之際,有些黯然神傷。

 忽然想起了那一年元宵節,父親所做《列燈賦》。

 何解凍之嘉月,值蓂莢之盡開。

 草含春而動色,雲飛釆而輕來。

 南油俱滿,西漆爭然。

 蘇征安息,蠟出龍川。

 斜暉交映,倒影澄鮮。

 九微間吐,百枝交布。

 聚類炎洲,跡同大樹。

 競紅蕊之晨舒,荗丹螢之昏鶩。

 蘭膏酸氣,芳炷擎心。

 寒生色淺,露染光沈。

 《列燈賦》的每一個字,蕭大成都記得清清楚楚,父親的音容笑貌,依舊難以忘懷。

 看著兒女們在花燈前追逐、嬉戲,聽著遠處秦淮河方向的喧囂聲,蕭大成依舊高興不起來。

 一想到害死父兄的凶手,今晚正逍遙快活,甚至可能就在城中秦淮河兩岸夜觀花燈,蕭大成就氣得手都有些發抖。

 畜生,若落在寡人手上,寡人定讓爾等生不如死!

 忽然,他覺得外面的喧囂聲有些變化,仿佛另一個方向有許多人呼喊,側耳傾聽,感覺是台城方向喧囂起來。

 或許,宮中也在舉辦盛大的燈會,讓小皇帝高興高興,所以宮人們載歌載舞,弄出動靜也不足為奇。

 蕭大成如是想,沒有放在心上。

 不一會,有值夜的侍衛趕來稟報,說在望樓上看見台城內有火光閃爍。

 好像是失火了,看火光情形,感覺火勢不小。

 蕭大成聞言一愣:“失火了?怎麽這麽不小心!”

 隨後有些惱火:元宵燈會,那麽多花燈,那麽多遊人,難免失火,但台城失火,就有些過分...

 想著想著,蕭大成心中一驚:莫非...莫非逆賊動手了!!

 這念頭一冒出來,他就坐不住了,為了不驚擾兒女,吩咐王妃幾句後,自己轉到前院。

 然後一邊著甲, 一邊傳令侍衛集結,以防萬一。

 然而哪怕今晚元宵節沒有宵禁,台城也不是任人夜闖的。

 如今幼帝登基,他作為皇叔,更不能在未獲許可的情況下,率兵夜闖台城。

 但一想到逆賊乘著元宵燈會發動宮變,恐怕已經提前做了不少準備,萬一求援的人在半路被截殺,而他還傻傻在王府等...

 怎麽辦?

 著甲完畢的蕭大成如坐針氈,手按佩刀,站在屋簷下,看著台城方向。

 不一會,侍衛來報,說有宮中來人抵達王府外,據此所稱,有逆賊侵入台城,攻打皇宮,特來求援。

 “求援?果然是逆賊動手了!”

 蕭大成聞言精神一振,向左右下令:“傳令,一部分人留守王府,其他人,隨寡人入宮救駕,剿滅逆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