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棟梁》第31章 志向(續)
雨後初晴,鄱陽城裡熙熙攘攘,郡廨旁,貼告示的牆前圍滿了人,吏員不厭其煩的向圍觀人群講解告示內容。

 “從下月起,我們鄱陽郡,就不是江州的鄱陽郡了,如今單獨成州,名為饒州,物產豐饒的饒...”

 “所以,鄱陽郡如今是饒州鄱陽郡,城裡要多一處公廨,那就是饒州州廨...”

 這個消息,其實之前就已經傳得滿城皆知,今日郡廨張榜,算是正式公布。

 不僅如此,大夥還知道現任鄱陽內史李三郎(鄱陽百姓都稱李笠為李三郎),因為屢立戰功,朝廷另有任用。

 如今已入秋,新任饒州刺史即將到任,不過朝廷還特別發公文到鄱陽,反覆申明李三郎任上定下的規矩,因為實行有效,所以不會變更。

 這才是最讓人關心的事情,自從李三郎上任以來,定下許多規矩,實行了三年多,許多人獲益匪淺,現在大夥最關心的就是這些規矩會不會變。

 “變?怎麽會變?誰敢變?”

 郡廨裡,忙裡偷閑的吏員議論紛紛,說到‘蕭規曹隨’,那是信心百倍。

 “我們鄱陽,不說鄱陽王府,如今有一個公爵,四個侯爵,一個子爵,還有那麽多大戶的產業在此生根發芽,誰敢亂來?”

 “對,我們鄱陽去年給朝廷上繳銅一百萬斤,又銷售銅一百萬斤,往後年年都會漲,誰敢亂來?萬一影響了收入,誰擔當得起喲。”

 議論紛紛間,滿是對鄱陽的自豪之情。

 當然自豪,自從李三郎做了父母官,鄱陽這幾年來變化很大,大規模屯田開始初見成效,糧食產量大幅增加,到鄱陽各地定居的人多了很多。

 人氣旺,自然就吸引大量商賈來做買賣,如今鄱陽不僅樂安銅有名,新平瓷更有名。

 每天,都有大量瓷器從新平運抵鄱陽,再從鄱陽分銷各地,鄱陽城裡的瓷器店數量,比起幾年前翻了十幾倍,繁華的商業帶動了各行各業發展。

 譬如航運,而飲食業也是其中之一,隨著鐵鍋的大規模使用,“炒菜”這種烹飪方式,也伴隨著鄱陽的飲食業一起發展起來。

 因為鐵鍋的需求量大漲,鄱陽各地在李三郎任內轉正的私爐,生意也火爆起來,鐵產量大幅增加,連帶著各種鐵製品的價格也明顯下跌。

 越來越多的屯田百姓用上了鐵製農具,開荒的速度加快,一片片開墾出來的農田,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鄱陽各地,使得鄱陽乃至彭蠡湖區周邊糧價明顯下降。

 由此,愈發吸引外地百姓來鄱陽定居、開荒。

 人氣聚集,日常生活裡對於水產的需求也持續增加,所以彭蠡湖區的捕魚業、養魚業也快速發展。

 人人都憧憬著美好未來,對於家鄉的自豪和對李三郎的敬仰,愈發強烈。

 吏員們正議論紛紛,見幾人走來,頓時如鳥獸散。

 走在前面的,是郡主簿張鋌,他一邊走,一邊交代吏員各項事務。

 如今新官即將上任,但‘現任’不在,所以交接事宜,得他們這些佐官操心。

 李笠在外征戰,張鋌留在鄱陽協助處理事務,一直都很忙,如今張鋌不僅要負責交接,還得幫李笠搬家。

 不一會,張鋌轉到郡齋,卻見前院裡,李昕和梁淼在指揮仆人們收拾各類用具。

 搬家很繁瑣,讓年輕人來操心最合適不過,但得成年人來把關,所以李昕的娘林氏,以及李笠的側室趙孟娘也不能閑著。

 但趙孟娘還得看管二女一子,無暇分心,於是,一直住在李家、陪伴吳氏的張鋌外甥女,同樣也挑起大梁。

 張鋌帶著外甥女來到鄱陽後,雖然後來成了家,有了子女,但外甥女頗得吳氏喜歡,於是一直住在李家,如同吳氏外孫女。

 眼見著郡齋裡裡外外忙而不亂,張鋌放了心,又見李昕和梁淼身邊的幾個年輕人有些面生,便問梁淼:“怎麽換了一撥手下?”

 “他們去幫忙招兵了,忙得很。”梁淼回答,張鋌點點頭:“既如此,你們忙歸忙,莫要亂了章法。”

 “知道了張叔。”

 張鋌被李昕和梁淼稱為‘張叔’,當然這是私下裡的稱呼,既然談到了招兵,張鋌便繼續問:“如何,應募的人多麽?”

 “多,多得很!”李昕聽到這個話題,來了精神:“郡廨張榜公告,五日,就有六千多人登記報名了。”

 梁淼聞言趕緊補充:“那是之前的數字,截止昨日,有八千多人了,足夠細細挑選了。”

 “八千多人?”張鋌有些驚訝,雖然他對李笠在家鄉的號召力很有信心,但這個數字確實出乎他意料之外。

 鄱陽到處都在大規模屯田,許多宗族都組織青壯去開荒,商賈們則到處雇人屯田。

 按說有了盼頭的百姓,會更傾向於開荒或者做小買賣,沒想到當兵吃糧的人這麽多。

 張鋌見兩個年輕人說招兵事務說得眉飛色舞,便聽起來。

 如今鄱陽城裡常說,鄱陽城除了王府外,出了一個‘公’,四個侯,和一個‘子’。

 公,指的是李笠,李笠如今憑借軍功,由新平縣侯進爵為新平縣公。

 四個侯,是李笠的同鄉,梁森、武祥、彭均、黃?,這四人跟隨李笠作戰,立下不少軍功,如今均已封為縣侯。

 又有一‘子’,指的是爵位‘縣子’,李笠去年立下不少戰功,所以皇帝要封其長子以縣子爵位。

 但李笠卻把這爵位讓給了唯一的侄子,因為叔侄讓爵已有先例,且被傳為美談,所以,李笠的侄兒李昕,如今得了縣子爵位。

 李昕如今很年輕,雖有爵位,並無一官半職,也未成家有後,所以李笠沒有帶著侄子一起打仗,而是留在鄱陽。

 李昕即要看顧李家家業、莊園,又孝順娘親、祖母,如今參與招兵事宜,處事頗為幹練。

 梁淼是梁森的弟弟,梁森屢立戰功,看樣子,梁淼遲早是要得兄長恩蔭,也有個爵位,所以和李昕一樣乾勁十足,要向別人證明,自己受之無愧。

 至於招兵,卻是因為一個任命。

 此次李笠攻破徐州彭城,擊殺齊國名將段韶,立下不小功勞,隨後天子任命李笠為徐州刺史,可自辟僚佐。

 既然設立徐州州廨,軍府當然也要設,然而沒有營兵,只能靠招募。

 就近招募兩淮百姓從軍,是最佳選擇,但李笠又上表請求陛下禦準,在鄱陽招兵。

 說法當然有,那就是讓鄱陽百姓有機會報效國家,且鄱陽兵到了淮北,身在異鄉,沒有退路,不會輕易投降、逃亡。

 所以,陛下允許李笠在家鄉鄱陽正式招兵(募兵),充實徐州軍府營兵,在鄱陽招兵的兵額為四千人。

 兵仗由鄱陽郡廨出,至於費用,鄱陽郡廨承擔一部分,另一部分,李笠得自己解決。

 這是公開招兵,而依據慣例,將領們是可以自行招募部曲的,只是費用得自理,且不能置辦甲胄、弩。

 所以,李笠這一‘公’,還有四侯,在鄱陽招兵買馬的員額肯定不止四千,如今響應者無數,看來不成問題。

 這是李笠等人的戰功赫赫,引得許多青年響應招兵,許多人也想跟著李三郎披荊斬棘,戰場立功,如同四侯一般,有一番作為。

 雖然公廨張榜招兵,應者是編為徐州軍府營兵,是給朝廷賣命,但在一公、四侯帳下打仗,等同於跟著家鄉人,將士們都是同鄉,再合適不過。

 想到此次招兵應者如雲,一個念頭從張鋌腦海裡閃過:有如此民心,又有日漸富饒的鄱陽為根基,何愁大事不成!!

 齊國大軍反擊在即,靠招募新兵來救急,如同遠水解不了近火,所以,張鋌知道李笠此舉是為長遠打算。

 他能猜出李笠的意圖,知道徐州刺史的任命,一定是李笠主動請求的結果,而這個機會,雖然風險極大,但收益更大。

 張鋌覺得,若李笠一門心思守著鄱陽,雖然穩,但進取不足。

 而如今,李笠得了徐州刺史的任命,只要守住彭城,之後,就有一個全新的局面。

 張鋌由此認為,李笠的心思有了變化。

 他是李笠的僚佐,如今府主在彭城上任,當然要到彭城去。

 官職已經定好了:徐州主簿。

 張鋌親眼目睹一隻雛鷹不斷練習飛翔,等了多年,終於等到這雛鷹展開雙翅,向狂風暴雨衝去。

 狂風暴雨中,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可即便如此,雛鷹依舊展翅翱翔。

 何以搏風雨?為有凌雲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