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棟梁》第74章 1切如故
上午,秦淮河畔,朱雀航旁,書市一如既往,熱鬧非凡。

 書市邊上,熙熙攘攘的街道旁,許多小販擺開食攤,不時吆喝,招攬生意。

 一身布衣的胡煒,此時坐在一處食攤旁,一邊吃著小食“涼蝦”,一邊和攤主聊天。

 攤主姓趙,家中排行第三,人稱“趙三”,是個中年男子,瘸了左腳,走路時一瘸一拐,靠著擺食攤賺些收入,養家糊口。

 “老趙,涼蝦做得不錯呀,生意還好麽?”胡煒問,他也是做涼蝦的好手,所以吃得出這涼蝦用料不錯。

 “也就勉勉強強吧,如今買賣可不好做。”趙三說完,搖搖頭“和當年一樣。”

 胡煒明知故問“我記著,你不是在東冶食堂有個攤位麽?怎麽,租金太高了?”

 “嗨,不止是高,還得先使錢打點打點,才有資格繳租金。”趙三緩緩說著,面色平靜,仿佛是說著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情。

 “自從李東冶高升哎喲,如今是新平公了,唉,他定下的規矩,慢慢就被人改了,好好的食堂,也漸漸不像樣了。”

 胡煒一邊吃,一邊聽趙三抱怨。

 當年,李笠管著東冶,因為建康剛經歷侯景之亂,民生凋零,於是李笠對外招工,讓建康百姓有機會靠做工養家糊口。

 與此同時,還辦“食堂”,地方,讓小販們可以擺食攤,服務東冶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養家糊口。

 這食堂辦得不錯,無論是小商販還是工人,以及附近百姓,都獲得了實惠。

 許多人正是靠著東冶食堂裡便宜實惠的兩餐,得以和家人渡過那段艱難的日子。

 但隨著李笠離任,人氣興旺的食堂成了胥吏們眼中的肥肉,越來越多的人向東冶食堂伸手。

 先是提高攤位租金,然後增加各種檢查,以此為由頭對攤販進行‘處罰’,漸漸地,開始有人向攤販勒索,或者索要‘茶水錢’。

 人的貪欲是無窮無盡的,租金繼續提高,而想要租攤位的人,還得給主管的吏員‘意思意思’。

 收“意思意思”的吏員,也越來越多。

 這些人,未必能讓攤販租到攤位,卻一定能讓商販租不到攤位,所以,不堪重負的小販們,漸漸被迫離開食堂。

 新入駐的攤販,為了有個攤位,花了不少錢,這些花出去的錢,當然要在顧客身上找回來。

 食物漲價,或者不漲價但偷工減料。

 不僅如此,在東冶做工的人,經常被吏員找借口克扣工錢,甚至被迫誤差加班,還被調去給人做私活卻沒有分文收入。

 李笠任上制定的許多規定,譬如各種激勵工人乾活的制度也形同虛設,到東冶做工的百姓,形同苦工,一如以前那樣。

 所以這些百姓只能離開東冶,另謀生路,沒了客源,失去“便宜、實惠”特色的東冶食堂,漸漸也沒了人氣。

 於是,當年“李東冶”留下的惠民政績——東冶食堂,辦不下去了,最近關門,即將改做他用。

 變成一座佛寺。

 “如今朝廷可不缺銅,至少,不缺鑄佛像的銅。”

 趙三說著說著,面露憤憤之色“在東冶食堂舊址新建的佛寺,據說要用十萬斤銅鑄佛像,氣派著呢。”

 “和以前一樣,又和以前一樣了。”

 趙三抱怨著,胡煒面色平靜,卻腹誹起來。

 建佛寺有什麽用?百姓到佛寺燒香拜佛,肚子就不餓了?冬天就不冷了?

 好好的東冶食堂,讓多少窮苦百姓受惠,結果不好好經營,建佛寺?

 百姓到寺裡燒香,買香的錢都靠省吃儉用省出來。

 二十萬斤銅鑄佛像,拿來鑄錢賑濟百姓不好麽?

 胡煒腹誹著,不一會,放下碗,又放下幾枚銅錢“涼蝦不錯,下次我再來。”

 “哎喲胡老弟,多了,多了。”趙三將胡煒多給的三枚銅錢拿起,胡煒笑著擺擺手“這就算我給侄子的零花錢,好一陣子沒見了。”

 趙三拿著錢,有些為難,胡煒又說“你們若是有什麽困難,隻管來找我,我還在老地方住。”

 趙三不知該說什麽,默默點點頭。

 見胡煒離去,趙三忽然覺得有些後悔。

 早知道早知道這樣,當初還不如跟著李東冶去鄱陽

 當年,東冶令李笠安排不少東冶雇工、囚徒,以及跟著他一起和叛軍作戰的建康百姓,到鄱陽定居。

 後來陸續有消息傳回來,說在鄱陽定居的這些人,日子過得都不錯。

 當時,在東冶食堂有了攤位的趙三,因為收入不錯,加上故土難離,便留在建康。

 沒想到,這些年來,日子越過越差,越活越回去了。

 一切,又和以前一樣,日子過得艱難。

 街道上,一輛牛車緩緩前進,旁邊跟著十余隨從。

 車裡,胡煒看著一籃子香藥,有些心不在焉。

 香藥,是他買給蕭氏(曾經的柳夫人)的,但心卻在想著其他事。

 按照他打聽的‘物價’,如今建康城裡,窮苦百姓自賣為奴的價格,和侯景之亂發生前的價格相比,差不多。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一切如故。

 侯景叛亂,叛軍入建康城後,奴婢們蜂擁響應的情形,權貴們似乎都忘了。

 想想也是,如今官軍驍勇善戰,權貴們哪裡會擔心有人作亂、攻入建康?

 哪裡會擔心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又跟著什麽人一起鬧事?

 胡煒為新平公李笠辦事,因為新平公一家都在徐州,所以京城裡的府邸雖然依舊在,卻沒了主人居住。

 但有耳目在。

 胡煒便是耳目之一,他為新平公打點京城這邊的產業,又為其收集、打聽消息,仔細看著、聽著建康城裡發生的事情。

 根據他觀察的結果,建康城裡確實是一切如故。

 富貴人家依舊醉生夢死,窮苦百姓依舊食不果腹,佛寺香火鼎盛。

 毀於侯景之亂的許多佛寺,這些年逐漸重建,煥然一新,已然恢復當年盛況。

 因為饒州樂安的銅產量逐年增加,所以,朝廷有銅來修繕建康佛寺的佛像。

 當然,樂安每年上繳的銅,並不是都用來鑄佛像,且一些佛寺鑄佛像所需銅料,為檀越(施主)捐獻,不是朝廷調撥。

 但是,這些檀越都是富貴人家,平日裡鋪張浪費,花天酒地,錢多得很,慷慨捐給佛寺,佛寺拿來購置田產,不繳納一文錢賦稅。

 富貴人家平日裡大量食物寧可丟棄,也不施舍給饑腸轆轆的百姓。

 一如新平公所感慨的那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大同十一年,有一位名叫賀琛的大臣,上書先帝,指出時弊,

 如今十年過去,胡煒仔細看過賀琛當年上書的內容,發現這些現象(弊病),如今依舊存在。

 或者說,一切如故。

 正思索間,牛車突然一停,停得頗為突然。

 胡煒沒有發問,因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路,因為前方是丁字路口,有隊伍橫過街道,他們得停下。

 果不其然,前方傳來馬蹄聲,以及喝罵聲,那是開路騎兵在清路。

 不一會,前方又有馬蹄聲大作,聽起來,是不少人策馬疾馳而過。

 建康城裡,無論宗室貴胄、世家大族還是官宦人家子弟,出行都以牛車代步,以騎馬代步為恥。

 那麽這幫人騎馬在城裡招搖過市,什麽來歷?

 又過了一會,牛車繼續前進。

 胡煒拉開窗簾, 示意隨從近前,問“方才是那家的隊伍?”

 “郎主,方才是山陽王經過。”

 “山陽王?原來如此。”胡煒點點頭,放下窗簾,坐好。

 山陽王蕭大成為皇子,和其他喜文的皇子不同,這位喜武,弓馬嫻熟,又能使槊,據說性情凶悍,一如當年先帝皇子廬陵王蕭續那樣。

 也只有這位,才會著甲騎馬在建康城裡疾馳,一副武人風范,全然不顧清流議論。

 想著想著,胡煒忽然想到自己聽到的一些風聲。

 最近,有人私下裡購買環鎖鎧,這可不尋常。

 雖然東冶已經能大量製作環鎖鎧,所以環鎖鎧不再如當年那樣,為有錢也買不到的鎧甲,但因為這鎧甲的“軟甲”特性,所以朝廷管得很嚴。

 所以胡煒很好奇也不知,是哪個野心勃勃之輩起了心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