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棟梁》第106章 決心(續)
新亭西,江上蔡洲,南郡王蕭大連的船隊靠泊於此。

之所以不是靠泊岸邊,是因為他們不受歡迎,靠泊岸邊很容易被襲擊。

座艦上,蕭大連一臉鐵青,看著近在咫尺的江岸,以及東北方向,不發一言。

建康在蔡洲東北方向約二十余裡,可謂近在咫尺,但他卻在建康的南大門附近止步,因為城裡沒多少人歡迎他。

他提前派人到建康“活動”,聯系文武官員,且將他來到建康城外的事實,在建康城內傳開。

蕭大連認為自己勝券在握,因為皇太子一旦去世,其子年幼難當大任,所以按著兄終弟及的規矩,身為嫡出弟弟的他就該即位。

那麽,必然有平日裡不得志,或者想要再進一步的文武官員,選擇“下注”,支持他進京,主持大局。

結果..

結果他暗地裡聯系的文武官員,許多人不表明態度,反正一個個都精得很,虛與委蛇,不願和他‘奮力一搏’。

即便是表兄、吏部尚書王褒,也勸他返回荊鎮,莫要授人以柄。

這簡直是笑話,蕭大連知道自己未得詔令離開江陵、前往建康,事後追究起來,他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還什麽“莫要授人以柄”?

嫡兄、皇太子蕭大器的消息,已經中斷多日,不知生死。

蕭大連按照之前收到的消息判斷,之前高燒不退的蕭大器,現在恐怕已經病逝。

按說該嫡子繼位,然而一個小孩子坐上皇位,擔得了什麽事?

主少國疑的後果,朝堂諸公不可能不知道,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福,他作為皇太子的嫡親弟弟,理所當然兄終弟及,結果...

以毫無實據的“皇太子為怪猴所傷當晚,南郡王府有猴子出沒”謠言,就把他擋在建康之外,用意再明顯不過。

這幫人要立幼帝,然後分權,把持朝政!

兩朝重臣留戀權位,東宮佐官舍不得即將到手的權力,所以選擇立幼帝,他們就能理所當然輔政。

皇子們看熱鬧,樂得少不經事的侄兒即位,他們好為所欲為。

宗室們大概也是這個心態。

至於文武百官,大概覺得他南郡王兄終弟及的希望渺茫,所以也不打算下注。

於是,他成了不受歡迎的人,雖然抵達建康郊外,卻入不得城,因為城中沒有任何掌兵將領明確表示支持他。

他若帶兵硬闖,恐怕還是會被擋在城外,因為已經有官軍兵馬聚集新亭,一副嚴陣以待的樣子,明擺著是讓他知難而退。

怎麽辦?

蕭大連心中除了憤怒,還有後怕。

他未經許可擅離方鎮,本來就是授人以柄,如果回去,新君即位後,那幫掌權的有了現成的借口,能輕易收拾他。

即便保全性命,恐怕也會被剪去羽翼,軟禁在建康,再無出頭之日。

若不回江陵,待在這裡,進不去建康城,又沒有糧食供應,隨行這麽多人能待多久?

要麽強闖建康,然而他在建康沒有內應,就算突破外籬,也進不得台城。

出發前,蕭大連信心滿滿,覺得建康城內,一定會有不少有分量的文武官員願意孤注一擲,支持他即位。

現在看來,是他太樂觀了。

或者,在他離開江陵、抵達建康的時間裡,建康城中發生了一些事情,導致皇位歸屬一事再無疑問,所以,沒人願意冒險支持他。

難道兄長熬過來了?

蕭大連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若兄長熬過來,就不是表兄勸他盡早返回江陵,而是兄長手書一封,命他入宮。

所以你們一個個都想著擁立幼帝,

好佔便宜!父親是如何對待你們的?兄長是如何對待你們的?關鍵時刻,就想著佔便宜,一點擔當都沒有!

他越想越氣,卻無計可施,進退兩難的處境,實在是想不出辦法破局。

但走是絕對不能走的,留下來,再堅持一陣子,說不定會有人做出選擇。

忽然有人來報,說有客求見。

不速之客,來自建康。

並帶來書信一封。

蕭大連先看了信,隨後大喜:這是有人暗中聯系他。

因為在場之人均為心腹,蕭大連便問:“來人何在?寡人要見他。”

左右聞言趕緊勸:“殿下!如今時局微妙,可得提防刺客。”

“無妨,寡人自有分寸。”蕭大連笑道,好不容易有人主動聯系他,他如何能將來者拒之門外?

再說他內穿環鎖鎧,可防刺客。

對方派使者來見,自己若連使者的面都不見,對方恐怕就斷了心思。

機會難得,稍縱即逝,蕭大連下定決心,要抓住這次機會。

若有此人做幫手,問題迎刃而解。

“快,請使者進來!”

。。。。。。

白雪皚皚,北風呼嘯,徐州公廨,徐州刺史李笠、長史王衝,以及徐州的主要文武官員,迎來了台使,以及最新的消息。

皇帝駕崩,皇太子病逝,皇太孫即位。

新君年幼,自然需要大臣來輔佐,而輔政大臣的名單也確定下來。

其中有兩朝重臣、東宮佐官,也有宗室藩王。

湘東王作為宗室領袖、幼帝親叔祖,赫然在列。

至於擅離職守、赴京奔喪的南郡王蕭大連,其罪當誅但其情可憫,因為蕭大連身著喪服孤身入城、哭拜父兄梓宮之後,率部返回江陵。

一場刺殺引發的風雲激蕩,眼見著就要變成狂風暴雨,結果突然風消雲散,這讓李笠聽到消息後覺得有些茫然。

這種感覺,就像偷偷下載了“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不得不說的故事”文件,滿懷期待打開一看,發現是水滸傳時那一瞬間的心情。

我都準備好了,你給我看這個?

預期中的諸皇子奪位、血流成河呢?

預期中的血腥宮變、諸王內訌呢?

李笠收回思緒,看著和藹可親的長史王衝,看著一臉淡定的台使,看著一臉輕松的文武官員,忽然有電影即將開始前抓緊時間上廁所的衝動。

風消雲散?不可能的,現在還只是熱身,好戲還在後頭。

第一,幼帝登基,必然出現主少國疑的局面,這一點,朝堂諸公不是不知道,卻促成了這一事實出現,說明什麽?

說明各方勢力想趁機撈好處,立一個小孩子當皇帝,最方便不過。

於是先把成年的皇位‘熱門人選’南郡王排除在外,來個父死子繼,而不是兄終弟及。這“排排坐、分果果”的奪權遊戲才能繼續玩下去。

接下來,圍繞幼帝的控制權,輔政大臣之間必然較勁,只是事發突然,各方需要時間積蓄力量。

所以,暫時達成妥協,選擇最大公約數:立幼帝。

第二,自古以來,輔政大臣們內訌再正常不過,勝出的人,就能完全控制幼帝,接下來,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戲上演。

勝利者清除異己之後,就會篡位,也必然篡位。

第三,擅自離任帶兵前往建康的南郡王蕭大連,止步於建康城外,忽然放下軍隊不管,孤身入城奔喪,這說明了什麽?

說明他的冒險沒有獲得權貴們有力支持, 進退兩難之際,建康城裡有實力派和他達成共識。

保他孤身入城能夠平安抽身,保他平安返回荊州,不會被秋後算帳。

蕭大連冒險失敗,其實已經沒有退路,但他敢這麽做,說明偷偷與他合作的實力派,一定承諾了什麽。

那麽,承諾了什麽呢?

李笠想著想著,覺得心情有些低落。

對於國家來說,當前局勢下,皇位來個兄終弟及、又嫡出皇子蕭大連即位最合適,因為國有長君,社稷之福。

這一點,權貴們不可能不知道。

然而對於權貴們來說,立幼兒為帝,皇權旁落,才是他們大肆抓權、撈好處的最佳選擇。

所以,事情必然會往最壞的方向發展。

決定王朝命運的關鍵時刻,那些皇親國戚、兩朝重臣、東宮佐官們,集體選擇了一條有利於自己卻會毀滅王朝的絕路。

李笠抬頭看天,看著滿天白雲,忽然覺得蕭衍、蕭綱父子真是可憐。

蕭衍因為劉宋、蕭齊兩代血腥殘殺宗室導致大權旁落的教訓,選擇善待甚至寵溺宗室,結果換來的是什麽?

蕭綱秉承父親的執政思路,也善待宗室,可自己不幸遇刺身亡、兒子也不治去世後,這些宗室們,到底在幹什麽?

讓平日裡表現、品行還不錯的蕭大連即位,明明是最優解,卻立一個小孩子做皇帝。

李笠在建康城裡有耳目,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按照他聽到的風聲來判斷,一連串大戲就要上演了。

所以,這幫權貴的選擇,極大概率應了一句話: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