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棟梁》第61章 不1樣(續)
午後,寒山上忽然響起笛聲,笛聲悠揚,匯聚成樂曲,回蕩在城池上空,街道上過往行人不由得駐足細聽。

 夏侯琦就是其中之一,他來寒山已有一段時間,很快就被每日午後定時響起的樂曲所吸引。

 這樂曲為笛子吹奏,聲音特別響亮,所以夏侯琦認為非人力能夠吹響。

 果不其然,仔細一打聽,得知山上有名為“風笛”的大型樂器,雖然也是笛子,但風來自水力推動的風箱,再由人來操縱各笛的風門。

 據說當初齊軍圍城時,就是被風笛吹奏的北地樂曲激起將士思鄉之情,以至於軍無戰心。

 樂曲聲中,夏侯琦繼續向前進,一名僮仆緊隨其後,走著走著,夏侯琦忽然覺得天空一暗。

 抬頭看去,卻是一道高架水渠擋住了陽光。

 夏侯琦看著這幾乎和城牆等高的石砌高架水渠,有些失神。

 寒山城規模越來越大,雖然就在寒山堰旁,但擴大的城區裡,居民取水頗為不便,打井不好打,所以需要水渠供水。

 一開始是在地面開鑿水渠,卻容易因為下雨或者各種原因,雜物、泥沙進入水渠,導致水質變差。

 於是,徐州州廨調集人力物力,修建了這一道長長的高架水渠,以寒山(山腰)為,橫貫寒山城南北,為城中居民乾淨的飲用水。

 這道高架水渠為石砌、拱橋樣式,上有水渠,據說渠寬一丈,必要時可以走人。

 遠遠看去,就像一道有無數拱門的橫梁,橫在寒山城上空。

 別處城池,可沒有如此景觀,甚至建康也看不到,所以高架水渠可視為寒山城(北城也有一道)的標志建築之一。

 夏侯琦繼續向前走,街邊是一處空地,方圓大概四百步,地面為鵝卵石所砌,中心有一個水池,池邊有石砌圍欄。

 池中間有一眼井,井口高於水面,內有泉水不斷噴湧而出,然後流入池中。

 他第一次看到這池子時,以為真是地下泉水噴湧,後來得人介紹,知道正是高架水渠向這井供水,所以才會有水冒出來。

 也就是說,這眼井,就是城中供水點之一,居民只要提著桶來到水池邊打水即可。

 而溢出來的井水會沿著溝渠向外流去,和其他流水一道,流入一個“排汙渠網”,將居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排泄物及廢棄物帶走。

 寒山城的排汙渠網很密、很大,各排水渠定期清理,並有頂蓋,即便遇到連日暴雨,也能把城內雨水排出城外,不怕產生內澇。

 夏侯琦站在水池邊,看著居民打水,看著潺潺流水,覺得這裡比壽陽城好多了。

 只要一下雨,壽陽城裡街道便泥濘難行,出行的人若無車輛、肩輿代步,只能光腳穿著木屐,挽起褲腿,在一片泥濘之中行進。

 這些泥濘之中,還夾雜著人、畜的便溺,卻避無可避。

 到了目的地,還得洗腳、換上趕緊的鞋子,才能登堂入室。

 在寒山就不一樣,夏侯琦住了一段日子,發現下雨、雨後的寒山城,街道頗為乾淨,因為地面為鵝卵石鋪成,也沒有太多積水。

 雖然許多人也是光腳踩著木屐出行,但到了目的地,腳上只是有水以及些許泥沙,擦一擦就行,不像在壽陽那樣。

 想到壽陽,就想到了家族目前的窘境,夏侯琦抖起精神,繼續向前走。

 當年梁國開國時,譙郡夏侯氏出了勳臣夏侯祥,其子夏侯亶、夏侯夔,連任南豫州、豫州刺史。

 當時豫州州治壽陽,於是夏侯氏族人在壽陽聚居,廣置田產,家族興盛。

 但誰也沒想到,六七年前的侯景作亂,夏侯氏居然出了附逆之人。

 此人名為夏侯譒,為夏侯夔子,帶著夏侯氏子弟投奔侯景,奪了壽陽城不說,還助紂為虐,隨著叛軍攻打建康。

 後來夏侯譒兵敗身亡,侯景沒過多久也敗亡,朝廷當然要清算附逆之人,當時附逆的淮南豪強,基本都被斬草除根。

 壽陽的夏侯氏同樣也大禍臨頭。

 所幸,夏侯譒的兄弟、堂兄弟,在侯景之亂中,也有為朝廷效命甚至捐軀者,所以聚居在壽陽的夏侯氏族人,總算是逃過一劫。

 卻從此一蹶不振,夏侯氏在壽陽的大量田產、族產,因為夏侯譒一夥被清算,於是被罰沒。

 且夏侯氏因為出了夏侯譒這個附逆勳貴子弟,導致朝廷對聚居在壽陽的夏侯氏族人愈發提防。

 相比同為開國勳臣家族、寓居淮南的河東裴氏,譙郡夏侯氏前途一片黯淡,族人之中,除了當初奮力抵抗侯景叛軍的幾個有官位者,近年再無人能入仕。

 如此窘境之下,夏侯氏族人只能自謀生路,因為大量田地被沒收,許多人不得已只能去經商,以養家糊口。

 夏侯琦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現在似乎機會來了,朝廷收復彭城,重立徐州,鎮守徐州的新平公李笠,居然站穩了腳跟。

 但即便如此,這位年輕的刺史想要有所作為、朝廷想要在淮北有進一步的收獲,就得壯大徐州軍府,不斷募兵以編練更多的軍隊。

 募兵,自然是就近募兵,那麽兩淮子弟就有了從軍報國、立功受賞的機會。

 這個機會,對於夏侯氏族人而言,也是一樣的。

 而徐州產業興盛,煤、鐵製品暢銷,哪怕不從軍而是經商,對於夏侯氏族人來說,也是不錯的。

 出身夏侯氏(寓居壽陽)的商賈,並沒有被徐州州廨排斥,只要財力達到要求,就能拿到不少專營‘牌照’。

 這說明,至少徐州刺史李笠,對於夏侯氏族人並不排斥。

 又因為李笠戰功卓越,能攻能守,人們在徐州軍內效力,立功、活下來的機會很大。

 如今徐州軍府正在操練軍隊,對於有志投軍的青壯,來者不拒,所以,機會就在眼前,能否抓住,得看自己努不努力了。

 悠揚的笛聲消失,風笛今日的演奏結束,夏侯琦來到一處邸店,走了進去。

 前來購買新式銅鏡的商賈很多,之前已經繳納訂金,如今是來提貨的,見店主夏侯琦來了,一擁而上“夏侯東主,我的貨到了沒有?”

 夏侯琦不慌不忙“諸位稍安勿躁,小店備貨充足,一定會如約交貨,還請各位排隊”

 寒山上,望台,閣內,李笠坐在窗邊榻上,拿著一面鏡子仔細端詳。

 鏡子當然是銅鏡,為李笠自家作場的產品,為銅錫(鏡面)、銅鉛(鏡體)以水力驅動機器壓製而成。

 這樣的鏡子,在確保鏡面清晰的前提下,又比較耐摔,且成本低,所以銷量很不錯,是李家的搖錢樹之一。

 現在在寒山,銅鏡作場全力開工,生產出來的銅鏡銷往各地,供不應求。

 當然,這是黃姈的娘杜氏之產業,不過將來必然傳給黃姈,再傳給黃姈的子女,而黃姈的子女就是李笠的子女,所以說是李家的產業也沒錯。

 李笠舉起鏡子,就著西斜的陽光,琢磨著背面花紋,腦海裡浮現出生產過程。

 大量銅錢被倒入熔爐,化作銅水,然後分成兩鍋,各自投入定量的鉛和錫,然後進入模具成形,被水力驅動的機器壓在一起,成品經過包裝,外銷。

 外銷所得銅錢,又進入同樣的循環,於是,銅鏡越來越多,錢越來越多。

 卻被一匹匹戰馬吞進肚子裡。

 馬當然消化不了銅錢,這是比喻,比喻養馬的開支。

 養馬的開支極大,李笠一直在想辦法賺錢,才養著馬群和部曲,所以李家的收入高,開支也高。

 還好,有寒山堰這樣的大壩在,水力資源豐富,所以各類水力作場的生產能力極強。

 譬如,全自動製針(鉤)機“雷迪奇”就能全力生產。

 因為有充足的鐵料供應,所以鐵針、魚鉤的產量極其驚人,銷售起來卻不引人注意,以至於針、鉤的銷售利潤到底有多少,外界猜都猜不出來。

 加上製鏡的機器晝夜開動、工人三班倒,產生驚人的利潤。

 除此之外,李家又有各種‘合作經營’,加上鄱陽原有的產業,以及正在快速發展的造紙業,所以即便不再銷售環鎖鎧,家裡的收入也有保障,養兵養馬沒問題。

 忽然有人從後背輕輕摟著李笠,李笠不用看,也知道是段玉英起來了。

 李笠問道“不再休息一會?”

 “不了,還得回府呢。”段玉英把臉靠著李笠的背,輕輕說著。

 前不久,李笠納段玉英為妾,兩人夜夜笙歌,欲罷不能。

 方才段玉英奏響風笛,履行樂師的職責,隨後履行侍妾的職責,不知不覺,竟然折騰了將近一個時辰。

 李笠對美人的表現很滿意,卻不知段玉英如此主動是因為動了情,還是迫不得已取悅他,不過米已成炊,糾結這個沒必要。

 他把對方摟在懷裡,指著窗外景色“這裡風景好,不多看一會麽?”

 段玉英看著窗外山腳下寒山城內街道,看著更遠處的城外曠野,忽然眼睛一花。

 一年前,那裡是齊軍大營所在地,她是齊國皇帝的寵妃,就在大營之中。

 某晚,聽到寒山這邊傳來悠揚的笛聲,當時她還覺得驚奇,因為沒有人能把笛子吹得這麽響。

 現在,她知道原因了,身處此處,驚覺當初李笠一定是在這裡,俯視著齊軍大營。

 而她的身份也不一樣了。

 木已成舟,她再也回不去了。

 “一會,我背你下山吧。”李笠忽然說,段玉英一愣,隨即臉微紅確實,雙腿已經無力,路都走不穩。

 想到夫人的交代,不能讓李笠受傷,段玉英急忙說“君侯,這可使不得”

 “沒有什麽使不得,既然是一家人,我照顧你,是應該的。”

 李笠笑道,用手指刮了刮對方堅挺的鼻子“機會合適,我帶你回鄱陽,看看秀美的彭蠡湖,那湖景可美了。”

 段玉英看著李笠,覺得眼眶發熱,點點頭“嗯”

 “來,我幫你梳頭髮。”

 “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