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棟梁》第55章 燃料
寒山南,州廨內一處官署,角落裡,幾名小吏正在鼓搞煤爐。

 因為這種爐子剛開始推廣,許多人不太會用,所以弄了許久,都沒能成功生火。

 煤爐燒的是煤,而且是圓柱狀、如同蜂窩般有孔的‘蜂窩煤’,這種爐子和燃料,在別處可是沒有的。

 不,在鄱陽就有,所以,這種爐子又被稱為“鄱陽爐”,蜂窩煤又被稱為“鄱陽柴”。

 煤爐的結構簡單,據說生火也容易,一學就會,但對於新手而言,如何生火真是不得要領。

 還好,有負責指導煤爐使用事宜的火工在公廨值守,吏員們便將其找來。

 火工見怪不怪,一邊操作,一邊耐心講解。

 煤爐,是一個桶狀爐子,如同竹子一樣中空,只是壁厚許多。

 爐子高約三尺,下方有帶蓋開口,為通風口,上方可架燒水壺等炊具,不過得先點火,才能燒水、做飯。

 點火時,得先把爐子下端通風口打開,然後找來一些乾草、細木材或者廢紙,點然後放入爐膛。

 加一塊蜂窩煤在點著的柴火上,讓蜂窩煤能夠徹底被點燃。

 等第一塊蜂窩煤徹底被點燃後,再用鉗子加入第二塊,加入第二塊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與第一塊的所有蜂窩眼要對齊,不然過不了一會火就會滅了。

 標準尺寸的煤爐,最多能加三塊蜂窩煤,第三塊加進去的時候,蜂窩眼同樣要與第二塊對齊,加好後就可以燒水了。

 火工很快就把火生起來,最後架起加了茶葉和水的茶壺煮茶,小吏們見爐火燒得旺盛,不由得笑逐顏開。

 “如今有了煤爐,哪怕是天寒地凍,公廨裡每日也能煮茶,可好了。”

 “可不是,回到宿舍,還能打一桶熱水泡腳,哎喲,再乏再累,熱水泡了腳,都舒坦了。”

 議論中,小吏們繼續做事,火工隨後轉到開水房,檢查起煤爐來。

 燒蜂窩煤的煤爐很小巧,如同水桶一般,拎著就能帶走,而開水房的煤爐尺寸較大,燒的是碎煤,水鍋也很大。

 自從露天煤礦開始開采,向寒山大量供應煤炭,徐州公廨就開辦了開水房,每天,各署吏員都可以來打水。

 但為防止浪費,打水時要登記,每日天各署的‘編號水壺’都有打水次數限制。

 管理開水房的小吏,不僅要負責登記,還得負責燒水,如今是冬天,房裡卻溫暖如春,愜意得很。

 不過到了夏天,那就是受罪了。

 火工在幾個煤爐旁轉了轉,沒發現什麽問題,便坐在一旁歇息,順便取暖。

 管理開水房的幾個小吏,是從淮南調來的,對於之前從沒見過的煤爐頗為感興趣,便問這位來自鄱陽的火工

 “老胡,鄱陽那裡,已經用上煤爐了?”

 “是呀,因為陸續有煤礦開采,所以城裡的煤炭供應充足,燒煤不比燒柴貴多少,許多人家用上了蜂窩煤。”

 “這蜂窩煤的主意,到底是誰想出來的?用起來可方便了。”

 “那是我們李使君得人指點,琢磨出來的。”火工說著說著,笑起來“可不是許真君指點,許真君管水,不管火。”

 眾人笑起來,笑著笑著,暢想著夜幕降臨後宿舍內的光景。

 因為宿舍裡砌了一種名為“火炕”的取暖臥具(坐具)。

 “那熱炕可真是神奇,據說晚上躺在炕上很暖,身著單衣、蓋個尋常絮被,就能暖和的一覺睡到天亮。”

 “不是據說,那就是。”火工笑起來,“如今宿舍的火炕都已經弄好了,今晚第一次生火,你們可得注意,莫要睡在炕頭。”

 “這有什麽說法?”小吏們來了興趣。

 “炕頭很熱,熱得睡在那裡的人都會冒汗,一晚上翻來覆去,如同砧板上翻滾的魚。”

 “哈哈,老胡你莫要糊弄我們,天寒地凍的,誰會嫌熱?我倒要睡上一睡,看看能把我熱出汗來!”

 宿舍區,主簿張鋌抽空來看吏員宿舍大通鋪的情況,今晚是火炕的第一次生火,若效果好,那麽整個冬天,公廨吏員的取暖就不再是問題。

 新建成的宿舍,都是磚瓦房,一排排,十分整齊,每間房子裡都有磚砌的取暖磚台“火炕”,因為可以同時讓十來個人一起睡在上面,又稱“通鋪”。

 火炕燒煤,熱氣經由火道,從貫穿火炕頭尾將其加熱,而熱氣最後由室外的磚砌煙囪排出去。

 睡在火炕上的人,就如同在鐺裡煎的魚,不過磚台很厚,蓄熱能力強,睡在炕上的人,只會覺得暖,不會覺得燙。

 但睡在炕頭的人可能會覺得不舒服這裡是熱氣的入口,炕上最熱的位置。

 張鋌仔細看了幾處宿舍,至少從外觀看,沒發現什麽問題,交代隨行人員一些事情,轉身離去。

 火炕質量好壞與否,自然由實際使用來檢驗,發現問題就改,改到合格為止。

 他家中已經裝有火炕,所以知道火炕是禦寒利器,前提是燒得起燃料,譬如柴禾,或者煤。

 因為露天煤礦的開發,所以寒山城裡有充足的便宜煤炭替代木炭、木材,作為取暖燃料,協助軍民渡過寒冬。

 而公廨為了改善吏員的住宿條件,在宿舍建火炕,並且供應燃煤,這是不用吏員付錢的。

 與此同時,軍營裡,營房內也砌了火炕,將士們取暖燒的煤,同樣不需要他們付錢。

 煤來自官、民煤礦,其中民辦煤礦的煤,是州廨用鹽或銅錢購買,相應開支,都由州廨、軍府承擔。

 這樣的負擔不輕,州廨和軍府其實是靠著從商號借來的錢,維持各項開支,其中就包括購買取暖的燃料。

 還有公廨、軍營裡日常生火做飯燒水的燃料開支。

 張鋌走向自己的官署,看著天空飄落的雪花,想著徐州州廨的‘萬事開頭難’,鬥志昂揚。

 只要熬過最艱難的頭兩年,接下來的路就好走了。

 煤礦的大規模開采,意味著煤的價格會越來越便宜,那麽,取代木炭、木柴,成為尋常百姓家中常用燃料,指日可待。

 徐州煤礦開采出來的煤,要作為商品,大規模外運、銷售,沿著泗水銷往下邳、宿豫等沿河地區。

 甚至順著泗水入淮水,銷往淮南各地。

 屆時,這些黑乎乎的石炭,便會成為徐州的重要礦產,大規模外銷的利潤,會成為徐州州廨的重要收入。

 前提是,熬過頭兩年的艱辛。

 所以,州廨舉債都要買民辦煤礦的煤,有多少買多少,讓礦主們嘗到甜頭,增加開采規模。

 想著想著,張鋌想到了在外征戰的李笠。

 李笠總是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所以秋後就帶兵四處出擊,‘搶劫’臨近齊國州郡的地頭蛇,索要糧食。

 然後不斷地‘遊擊’,在齊國境內到處煽風點火,營造出大舉進攻的假象,迫使齊國州郡收兵守城,無暇集中兵力南下進犯。

 效果還是不錯的,數月以來,未有齊兵入寇,也不知是對方本來就無意南下,還是因為李笠攪得各地雞飛狗跳,所以顧不過來。

 如今李笠率軍回寒山,不日便到,卻不知接下來,齊國會有何種打算。

 張鋌回到自己官署,繼續處理事務,梁國的徐州治下只有幾座孤城,以及一座寒山堰,和煤礦、鐵礦,所以不像是公廨,更像是作場的管理機構。

 那麽,他這個為東主管理作場的管理者,就得為整個作場的正常運行而努力。

 只要熬過最艱難的頭兩年,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下午,率軍返回寒山的李笠,來到蜂窩煤作場,看蜂窩煤的生產情況。

 燃料,是很重要的物資,無論是取暖還是燒水做飯煮菜,都需要點火,點火就需要燃料。

 常見的燃料是草、枯枝、木柴,而現在,李笠‘發明’了蜂窩煤,要將蜂窩煤作為物美價廉的燃料,大規模推廣。

 若做到了,既能讓州廨有了穩定的財政收入,也能造福百姓,一舉多得。

 但蜂窩煤的製作,也是有講究的,多少都有些技術含量。

 從‘彭城湖’東北畔煤礦運來的煤,經由水力破碎機破碎,磨成粒徑合適煤粉,再摻入黃泥及水,由機器壓製成蜂窩煤。

 晾乾後便可使用。

 煤和泥的比例是八比二,之所以要摻黃泥,不是為了偷工減料,而是為了塑形煤粉的粘合性很差,需要黃泥作為粘合劑。

 而且,這樣製作出來的蜂窩煤,有了‘黃泥骨架’,在煤爐裡燒過之後依舊能保持原樣,方便完整的取出來。

 不過,煤燃燒時會發出某種氣味,不是很好聞,所以,在製作蜂窩煤時適當摻入一些生石灰,做出的蜂窩煤在燃燒時,就不會有氣味。

 李笠問陪同視察的張鋌“蜂窩煤在城裡推廣以後,關於氣味的抱怨,多麽?”

 “不是很多,畢竟有比沒有好。”張鋌看著轟鳴的機器,隻覺心曠神怡“燒得起木炭的人,不需要燒煤,燒不起木炭的人,有煤燒就心滿意足。”

 李笠點點頭,往一邊走去“一定要推廣蜂窩煤,至少在水運便捷的地方,要做到煤不比柴貴多少,如此,煤才有銷路。”

 “百姓能夠以較低成本生火燒水做飯,就不用成日裡吃冷食喝涼水,夏天也就算了,可冬天,吃冷食喝涼水容易鬧肚子,極易病倒。”

 “當然,前提是蜂窩煤的價格便宜,也就是煤價低,而要煤價低,就得靠增加產量和銷路,來個薄利多銷。”

 “煤有了銷路,州廨的收入就上來了,而礦老板礦主才會想辦法擴大煤炭開采量,他們必然會用各種辦法弄人進礦山挖煤。”

 “其實就是擄人做黑工,人口拐賣的案件會增多,這得注意,不能縱容。”

 “人販子罪大惡極, 官府決不能坐視不理。”

 張鋌當然知道要打擊拐賣人口這種惡性犯罪,李笠的態度,是父母官應有的態度。

 然而要增加煤礦產煤量,就得投入大量勞動力,按地頭蛇們的品性,拐賣人口充做黑工是必然的。

 這種事情古來有之,漢時,漢文帝竇皇后的弟弟竇廣國,四五歲時就被人拐走,轉賣了十余家,淪為奴工,在深山裡燒炭。

 後來出了事故,燒炭工死了上百人,竇廣國僥幸不死,好不容易與時為皇后的姊姊相認,才脫離苦海。

 對於李笠而言,他自己都被人拐賣過,所以不會為虎作倀,但煤礦缺勞動力是必然要面對的現實問題,該怎麽解決?

 “我們隻管打擊轄境內的拐賣人口行為。”李笠看著張鋌,又看看宏偉的寒山堰,“我是梁國的徐州刺史,齊國的民,管不到。”

 “只要州廨嚴厲打擊拐賣國人的行為,地頭蛇們,自然會知道該怎麽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