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棟梁》第143章 南軍夜斫營
夜,蒙城外,獲水邊,滿載著糧草的船隻,靠泊在燈火昏暗的碼頭處,密密麻麻,如同聚集在水泊裡的魚群。

 漕運糧草的青壯在船上過夜,累了一日的他們入睡不久便打起鼾來,鼾聲此起彼伏,與河岸邊的蟲鳴蛙叫交織在一起,動靜不小。

 岸上,大量糧倉如同小山丘一般,一個挨著一個,夜幕下,糧倉黑色的背影,看上去就如同連綿群山。

 遠處,漏夜而來的李笠,用望遠鏡看著那船隻雲集的碼頭,以及宛若群山的糧倉,忽然覺得心跳加速:

 就要開始了,也不知順利與否。

 他帶人跑來這裡,當然不是來秋遊的,而是要直接捅敵軍命門,斷掉獲水糧道。

 獲水,源自梁郡蒙城,但並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其上遊河段,名為汳水,或稱丹水。

 其實就是汴水,“汴”音同“汳”(音“變”)。

 汳水(汴水)源自浚儀(開封附近),向東南流淌,過了蒙城後,稱為獲水。

 獲水繼續向東南流淌,過虞城、下邑、碭縣、蕭縣,在彭城東北角匯入泗水。

 因為汳水的“汳”字,是三點水加“反”,魏晉時期,被各地叛亂弄得焦頭爛額的統治者,對此極其反感,於是改為同音字的“汴”。

 但延續了千百年的地理名稱,不是說改就改的,於是“汳水”、“汴水”並用,又過了數百年,“汴水”之稱,漸漸取代“汳水”。

 李笠回想著典故,和隨行將士們一起,啃著方便麵,做著戰前準備,並讓馬匹適當休息一會。

 他們連日晝伏夜出,為了躲避齊軍斥候,不停在野地裡繞來繞去,十分疲憊。

 眼見著人和馬都奔波得夠嗆,終於平安抵達目的地:梁郡蒙城,齊軍的糧草中轉地。

 汴水橫跨河南地區,自西北向東南流淌,所以,對於南下進攻徐州的齊軍來說,用船運輸糧草順流而下,隨著大軍前進,省時省力。

 河南各地(主要是中西部地區)的糧食,經由汴水集中在蒙城,再向東南運輸,足以支持幾支齊軍對淮北徐州發動進攻,乃至渡淮入淮南燒殺搶掠。

 那麽,按照經典的兵法戰術,要想擊退敵軍,斷其糧道、燒掉其糧草囤積處,就有四兩撥千斤之效。

 數萬齊軍沒了糧草供應,士氣瞬間就會大降,若隨行攜帶的糧草不多,恐怕支撐不到撤回安全地區的那一天,軍隊就已經崩潰。

 所以,在梁郡郡治睢陽北面不遠處的蒙城,必然是齊軍重兵把守之處,想要偷襲成功,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梁郡地勢一片平坦,齊軍遊騎四處活動,警戒范圍很大,正常情況下,梁軍很難做到悄無聲息靠近蒙城。

 即便做到了,蒙城糧倉守軍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奇襲隊未必能縱火燒掉囤積此處的大量糧草。

 若耽擱了時間,南面睢陽的駐軍還會趕來增援,屆時奇襲隊不要說縱火,跑都未必跑得掉。

 所以,“火燒蒙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李笠下血本來誘騙敵軍注意力,以此創造機會。

 他用三千剛合格的新手騎兵,以及二萬新老結合的步兵做誘餌,沿獲水西進,過下邑,分別在虞城和下邑之間龍譙固、九裡柞地區,成功引來齊軍主力圍困。

 尤其那三千騎兵,成功吸引了齊軍騎兵的‘火力’,對方聚攏騎兵來圍追堵截這支梁軍,導致‘警戒網’有短時間的收縮,形成‘盲區’。

 於是李笠率領精銳騎兵,穿過‘盲區’,順利抵達蒙城外。

 此刻,齊軍步騎數萬人,大概已經聚集在九裡柞,準備把躲在樹林、水澤裡的梁兵一網打盡。

 於是,不僅虞城,就連蒙城的齊軍數量也明顯減少,因為主力已經傾巢而出,沿著獲水往九裡柞而去了。

 對於李笠而言,成年老虎們離開,虎穴裡就剩下虎崽以及囤積的糧草,不點一把火,真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想到被自己‘獻祭’在龍譙固的三千騎兵,想起那三千個剛‘畢業’的新手騎兵,以及三千匹好不容易湊起來的戰馬,李笠雖然心疼,卻不後悔。

 打仗就要死人,為了勝利,他可以不擇手段。

 新手騎兵沒了,還可以再練,三千匹戰馬被對方繳獲,事後還可以弄回來。

 只要蒙城糧草付之一炬,以其為後勤支撐的幾支齊軍,距離崩潰已為時不遠,在李笠眼中,這些齊軍就如同甕中之鱉,遲早要完。

 用三千騎兵、若乾輜重作為‘犧牲’,換來全殲數萬敵軍精銳的機會,這買賣很劃得來。

 將領們來報:“節下,我等已經休息完畢。”

 “好,很好!”李笠點點頭,將望遠鏡收起,下令:“進攻!”

 百年來,騎兵較弱的南軍在和有騎兵優勢的北軍交戰時,常使用“夜斫營”戰術,即夜襲。

 能夠執行‘夜斫營’戰術的兵,都是精兵,至少沒有夜盲症,靠著夜幕掩護,能夠以較大幾率摸到敵營外,發動突然襲擊。

 襲擊得手後,又以夜幕作為掩護進行撤退,敵騎不好追擊。

 而李笠的麾下將士,個個都是精銳,此時化身群狼,亮出獠牙,向目標撲去。

 不一會,糧倉所在地喧囂起來,火光大作,漸漸連成火海。

 。。。。。。

 午後,九裡柞,樹林外沿濃煙大作,齊兵不停縱火,想要點燃樹林,將躲藏在林中的梁兵燒成‘人炭’。

 樹林外的蘆葦蕩邊,也有齊兵在縱火,要把躲在水澤裡的梁兵燒成“炙肉”。

 然而梁兵使出各種手段防禦,昨天和齊兵耗了一日,硬是沒讓火燒起來。

 今日是開始縱火的第二日,本來準備就緒的齊兵,要繼續往火堆裡添加易燃之物,但獲水上發生的異狀,讓齊軍將士惴惴不安起來。

 河面上,有殘破的船板、零星浮屍順流而下,讓人見了隻覺心中不安:上遊發生了什麽事?

 河邊,主帥可朱混元和部將們看著打撈起來的浮屍,眉頭緊鎖。

 看樣子,這些人已經死去至少一日,衣著各異,但可以看得出,其中既有軍人,也有百姓。

 那些殘破的船板,多有焚燒的痕跡,自上遊而來,說明...

 上遊虞城出事了。

 或許是航行在獲水上的糧船遇襲,被人縱火燒毀,殘骸漂到下遊九裡柞。

 但隨後趕到的使者,給可朱混元帶來了噩耗:獲水上遊蒙城被梁軍襲擊,囤積在岸邊糧倉的無數糧草,已經被燒成灰。

 可朱混元隻覺難以置信,脫口而出:“梁軍從何處冒出來的!!!”

 “東邊,是東邊!他們在凌晨,從東邊攻過來,我們、我們猝不及防,沒能擋住。”

 “賊兵四處縱火,到處殺人,火勢一起,救也救不急。”

 “許多人四散奔逃,被賊兵衝撞、砍殺,傷亡慘重,死人到處都是,有的人跳水逃生,但人擠人,許多軍、民落水溺亡...”

 “河裡的糧船都被燒了,火光衝天,連南邊的睢陽城守軍,都能看見....”

 使者訴說著當時情景,可朱混元聽著聽著隻覺後背發涼:囤積在蒙城的糧草不計其數,供應者各支大軍的軍需。

 現在全都沒了,他們的攻勢必須停止,且得趕緊回師,因為軍中存儲的糧草,頂不了多久。

 若不及時後撤,趕在軍中斷糧前撤退到梁郡睢陽附近,必然軍心大亂。

 可以說,蒙城的糧草就是他們的要害,如今被人擊中,再不情願也必須收兵。

 因為官軍兵馬眾多,每日消耗的糧草不是一個小數目,靠就地搜刮,根本就不能自給自足,必須靠後方輸送過來。

 如今糧草供應不上,仗已經沒法打下去了。

 他看著眼前綿延數裡的樹林,再看看河面上漂浮的浮屍、船板,沒有糾結太久,便下令撤軍。

 九裡柞距離上遊虞城,不過四五十裡路,再到蒙城,也不算遠。

 事已至此,全身而退是最重要的,可朱混元不打算浪費時間。

 一番布置之後,齊軍停止縱火,收兵回營,開始準備撤退。

 可朱混元忽然想到了什麽,讓人把幾名梁軍俘虜叫來。

 他看著這些兵敗被俘的騎兵,問:“你們騎馬打仗,打了多少年?”

 幾個梁兵遲疑片刻,回答:“一年。”

 “一年!!!”可朱混元十分驚訝,“一年能把馬騎好?”

 “就是一年,一邊練習,一邊打仗。 ”

 可朱混元看看左右,見左右都是一臉難以置信的樣子,他忽然想明白了。

 這是誘餌,在龍譙固被圍殲的三千梁軍騎兵,都是誘敵的新兵,難怪騎戰能力那麽弱。

 而九裡柞的步兵,恐怕也是誘餌,明明餓了十來日,居然還能組織起有效的防禦。

 所以李笠居然用將近三萬步騎作為誘餌,引誘他們全力出擊。

 可朱混元越想思路越清晰:為了圍殲三千騎兵,他把大部分騎兵都調過來,於是,對於外圍的偵察變得無力,或許,李笠就是趁機偷偷迂回,往蒙城而去。

 齊軍步騎聚集在九裡柞,縱火燒樹林,而李笠的精銳,偷襲蒙城,縱火燒糧草。

 想通這一點的可朱混元,對李笠居然拿將近三萬步騎做誘餌,感到震驚。

 幾乎要脫口而出:為了燒蒙城糧草,你可真是舍得下血本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