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1章 心得
白雪皚皚的小黃城,城頭飄揚著梁國旗幟,這裡本是齊國南兗州的治所,前不久被梁軍攻佔。

 小黃東面二百裡外,就是徐州彭城,梁軍拿下小黃,及其西面數百裡外的懸瓠,意味著淮北盡在控制之中。

 相對完好的北面城牆上,路過小黃的李笠,和率軍攻下小黃的王琳漫步城頭,他們扶著牆垛,看著北面一片蒼茫大地,說著時局。

 “我率軍過黃河時,聽說,冬天黃河河面會結冰,騎兵可以踏冰過河,如履平地。”

 李笠說著自己知道的,。

 “齊國國力雄厚,所以輸得起,折了數萬兵馬,依舊能再湊大軍,如果齊軍再次南下,對方的騎兵輕松渡河後,可以在數日之內,衝到淮水北岸。”

 “我軍的淮北城池,屆時就只能變成一個個孤島。”

 “若無援軍來救,就會被對方逐個擊破,而他們可以圍城打援,先把援軍乾掉,再攻城。”

 “所以,我軍拿下淮北全境,並不是結束,只是新一輪挑戰的開始。”

 王琳點點頭:“對,河南、淮北,易攻難守,劉宋時,幾乎全據河南之地,可那又如何?”

 “元嘉年間,魏軍騎兵渡河南下,直抵長江北岸,沿途村落十室九空,各地駐軍自身難保,只能蜷縮在大城裡,無能為力。”

 李笠用力一揮右手:“所以,我認為最佳的選擇,不是取淮北,而是攻青州,讓右臂強壯起來,必要時,一個右勾拳,就能沿著黃河西進,橫掃河南各地。”

 “青州東北、東南為海包圍,西面又是群山阻擋,朝廷若取青州,要守住青州,只需守住西北角,付出的代價會少很多,只需數年經營,就能牢牢控制住。”

 “可淮北就難了,若齊軍每年臨近豐收時來犯,足以讓淮北各地農田顆粒無收,那麽,朝廷就得從淮南調集大量糧食,供養淮北各地駐軍。”

 “至於再取河南,那簡直是往火坑裡跳,除非朝廷兵馬,有了和齊軍全面野戰的能力,不然,河南州郡拿在手中,就是一個個無底洞,會把朝廷財政弄垮的。”

 “還好,朝廷只是想想罷了,畢竟糧草也撐不住對河南用兵。”王琳笑起來,看著身著布面甲的李笠,說:

 “你的提醒,我會放在心上,小黃的防禦,絕不會出問題。”

 “真要被圍,只要還有一兵一卒,我都會守下去。”

 “有戰無不勝的李三郎在,大夥會有足夠信心堅守城池,等到援軍趕來。”

 李笠笑著搖搖頭:“你這麽說,我隻覺肩上的擔子很重呀。”

 兩人一邊走,一邊說,不知不覺,從城牆東端走到西端。

 李笠擊敗齊軍主力後,徐州軍很快拿下蒙城以及梁郡治所睢陽。

 睢陽在小黃北面二百余裡處,此舉等同於斷了小黃齊軍的後路,而小黃則成了孤城。

 駐扎在淮南鍾離的王琳,奉命揮師渡淮北上,沿著渦水進攻,拿下渦陽城,又攻到小黃城外。

 全軍將士用命,晝夜攻城,終於拿下小黃,如此一來,徐州西面便有了屏障。

 齊國南兗州治下包含梁郡,於是佔據睢陽的徐州軍,與北上友軍交接後,撤回徐州,李笠卻特地拐了個彎,到小黃來會會老友。

 如無意外,湘東王的妾弟王琳,會作為新任刺史鎮守小黃,如此一來,便和李笠成了‘鄰居’。

 李笠對時局發展,保持謹慎樂觀,作為朋友,以及‘鄰居’,他特地提醒王琳多加注意,並不是杞人憂天。

 打下來的地盤,守不守得住,不在於城防有多堅固、守軍有多意志堅定,在於能否野戰取勝。

 梁軍若能確保在淮北野戰不懼齊軍,那麽齊軍自然不會輕易來犯,然而在大平原地區野戰,騎兵數量很關鍵。

 即便徐州軍再能打,可要撐起整個淮北防線是不夠的,這種時候要發揮集體的力量,而不是把野戰決勝的希望,寄托在徐州軍這支軍隊上。

 畢竟,一句‘老話’說得好,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

 李笠不是不相信王琳,而是信不過王琳麾下兵馬。

 王琳麾下兵馬,除了王家部曲、破落兵戶,多為江湖好漢,說白了,就是一群亡命之徒,其中多有山賊、水寇、打家劫舍的強盜。

 戰鬥力有保障,但軍紀敗壞,紀律性、組織性很差。

 想也知道,一群‘社會人’、車匪路霸組成的軍隊,紀律能好到哪裡去?

 管也不好管。

 作為這樣一支軍隊的主將,王琳更像是一個幫派大哥,各部將領就是自帶馬仔的堂口大哥,馬仔們聽各自堂口大哥的吩咐,只是名義上,為幫派大哥王琳的部下。

 王琳無法用嚴格的軍紀來管束部下,之所以部下聽他指揮,一靠王琳個人魅力和與各位‘堂口大哥’的私交,二靠江湖義氣,三靠適當放縱部下。

 譬如攻打小黃時,王琳麾下許多部將就準備破城後屠城,燒殺搶掠,為所欲為。

 雖然被王琳製止,大屠殺沒有發生,但兵卒們依舊打家劫舍,搜刮錢財、搶奪民女。

 不是王琳不想管,實在是力有未逮,‘兄弟們’為他賣命,刀頭舔血,攻破城池後適當放縱一下都不行,下一次,誰還衝鋒陷陣、奮勇先登?

 李笠認為,這樣的軍隊,有戰鬥力不假,卻打不得硬仗,因為紀律性、組織性太差,作戰主要靠個人勇武。

 在破碎地形(水澤、丘陵、山地等),數千人規模的戰鬥,這種軍隊的勝率會很高。

 可平原地區,萬人級別的正規軍決戰,這種軍隊很容易崩。

 別的不說,就說以步製騎,步兵必須結陣,靠著紀律和組織性來維持軍陣的完整,以及對同袍的絕對信任,才能扛住騎兵的不斷襲擾。

 江湖好漢們,能做到麽?

 李笠認為不能,且這種構成的軍隊,會有一個很明顯的弱點,就是極易中詐敗之計。

 侯景作亂,叛軍經常用一個套路:正面交鋒佔不了便宜,於是詐敗,誘使梁軍追擊。

 梁軍將士必然傾巢而出,奮力追擊潰兵,結果追著追著陣型大亂,然後被伏兵一打,瞬間崩潰。

 如此套路,用一次成功一次,說明什麽?

 說明許多梁軍的通病,就是兵卒勇猛有余,‘智力不足’,組織、紀律不行。

 順風仗一打起來,個個腦袋充血,嗷嗷叫著提刀追砍,督將喊都喊不住。

 一旦遇伏,驚慌失措之下,根本就組織不起有效防禦,各自為戰,瞬間傷亡慘重。

 面對逆境,充血的腦袋瞬間缺氧、一片空白,扔下刀掉頭就跑,督將擋也擋不住。

 如此毛病,江湖好漢必然全有,這就是李笠對王琳麾下兵馬的評價:勇則勇矣,卻扛不住高強度的攻堅、防禦重任。

 在平原地區,一旦碰上強勁對手,極大概率完蛋。

 “徐州軍的騎兵,其實個人技藝不怎麽樣。”李笠提起自己的部下,王琳側耳傾聽。

 “相比齊國,那些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的騎兵,徐州軍騎兵在個人能力上的差距太大了,但仗還是得打,怎麽辦?”

 李笠自問自答,將自己的看家本領說出來:“就是列陣衝鋒,用紀律和組織度,凝聚群體的力量, 和敵人交鋒。”

 “所列陣型,就是最簡單的橫陣,馬和馬之間,間隔僅容一人通過,各騎不躲不避,如牆一般,向敵人衝去,對方若隊形松散,必然一觸即潰。”

 王琳問:“如此一來,難免出現較多傷亡?畢竟不能左右躲避。”

 “對,傷亡肯定有,但是,為了勝利,這樣的傷亡是值得付出的。”李笠看著王琳,認真說道:

 “騎兵練習橫隊衝鋒,對於騎兵的技藝要求不算高,訓練時間也不長,但能盡快形成可觀的作戰能力,所以很不錯的。”

 “當然,具體怎麽用,得看具體情況,橫隊衝鋒並不能一招鮮吃遍天。”

 “我認為,兵卒技藝不夠,那就紀律來湊,用集體的力量,彌補個人技藝不足的缺點,效果很好,我打勝仗,就靠這個。”

 王琳聽得出來,這是李笠掏心窩子的話,鄭重行禮:“這些話,王某謹記在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