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100章 打仗,你們不行!
太極殿東堂,大將軍李笠正舌戰群儒..群尚書,對自己擬定北伐方略進行詳細講解。

 太后和皇帝坐在上首,默默聽著。

 之前,皇帝夢到先帝說“蘭陵、蘭陵”,李笠提議皇帝到淮北蘭陵故地走一趟。

 對這一提議,以江夏王蕭大款為首的宰輔們強烈反對。

 於是,李笠開門見山,將真正意圖說出來:借著巡狩淮北之際,皇帝禦駕親征,收復青州地區。

 以江夏王蕭大款為首的宰輔們依舊強烈反對。

 李笠的回答很直接:朝廷收復青州,勢在必行,但絕不能出第二個劉裕。

 所以,皇帝必須禦駕親征,將這唾手可得的大功勞(首功)拿下。

 如此就是一舉多得:朝廷收復青州地區,將河南側翼完全拿下,將來收復河南,把握更大。

 皇帝禦駕親征,收復故土(雖然不是梁國故土),聲望大增。

 且皇帝禦駕親征,對於穩定兩淮地區人心很有幫助,官軍收復青州地區後,新附的官員、將領以及當地士族、豪族,得皇帝接見,更有利於穩定青州人心。

 話都說到這份上,蕭大款和其他宰輔們不好直接反對。

 畢竟百余年前,宋武帝劉裕尚為晉臣時,就靠著攻滅南燕(位於青州地區)的滅國之功,聲望大增。

 他們也不好說“我就是懷疑你意圖挾持天子”,便只能針對李笠的北伐方略提出質疑。

 質疑李笠所說“青州唾手可得”。

 如此反擊,正中李笠下懷,因為說到打仗,他完全可以對在場諸公說一句“打仗,你們不行!”

 “夏秋季節,泗水、沂水水位大漲,船隻滿載,暢通無阻,北伐官軍糧草輜重由水路運輸,絕無問題。”

 “但是,兵貴神速,我軍要在齊國反應過來前,攻入青州地區,正好趕上秋收,就食於敵。”

 “所以前軍要輕裝前進,分別出擊,來個南北夾擊...”

 李笠指著輿圖上,兗州東北方向黃河附近。

 正面,北伐官軍從淮東地區東北翻越大峴山,經由官軍控制的穆陵關進入青州地區,這一進軍路線,和數年前李笠入青州路線一致。

 這也是當年劉裕滅南燕的進軍路線。

 側面,徐州軍由兗州出擊,繞到青州西北面,拿下黃河要津碻磝,斬斷青州與河北的聯系。

 徐州軍與翻越大峴山的北伐主力一道,對青州地區齊軍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拿下碻磝的徐州軍,要立刻築壘,準備迎接齊軍的全力反撲。

 這一反擊,在冬季黃河冰封之後會來得愈發凶猛。

 “齊主必然禦駕親征,事關青州得失,恐怕兵力不下二十萬,騎兵呼嘯而來,鋪天蓋地,若應對不當,兩淮極易化作焦土。”

 李笠不等蕭大款說“一旦戰局惡化、後果嚴重”,主動把後果會如何嚴重說出來。

 然後話鋒一轉:“收復青州,關鍵不在如何攻下青州各要地,而在於之後如何擋住齊軍反撲。”

 “碻磝是關鍵,徐州軍在此築壘,堵住齊軍反撲青州的唯一通道。”

 “只要堵住了,南路官軍就能從容招降納叛,殲滅殘余青州齊軍,將青州地區完全吃下。”

 “齊軍不會隻攻碻磝地區,定會分兵來攻徐州,徐州屯田軍民,會憑借屯田堡壘群擋住對方攻勢,確保北伐官軍後路安全。”

 “即便禦駕進入青州,也不會有後路被斷的顧慮,官軍以投石機攻城,青州各城不可能抵擋多久。”

 “守,守不久,援軍也來不了,各城齊國文武官員得知陛下親臨,除了投降,別無他法。”

 “齊軍攻不破碻磝,攻不入徐州,救不了青州,縱然兵力再多,也無計可施,最後,必然撤軍。”

 “朝廷拿下青州,接下來,只要繼續守住碻磝地區,就不怕齊軍入青州,青州局勢定矣。”

 這就是李笠北伐青州的方略,關鍵點有四個:

 第一,南路官軍快速翻越大峴山,主力進入青州地區展開攻勢,而不是被人堵在大峴山區,施展不開。

 第二,北路官軍(徐州軍為主)快速出擊,拿下兗州東北的黃河要津——碻磝,並立刻築壘布防。

 第三,碻磝守軍擋住河北齊軍反撲,只要碻磝不失,齊軍主力就無法抄近路入青州地區。

 第四,徐州必須擋住來襲齊軍攻勢,並確保入青州官軍不被齊軍騎兵迂回、斷後路。

 這四點都必須做到,才能確保北伐青州成功。

 蕭大款及其他宰輔,要針對這四點提出質疑,然而面對李笠,根本就說不出話。

 第一點,數年前李笠就做到了。

 第二點,擅攻的李笠,沒有拿不下的城,沒有打輸的野戰,蕭大款當年率軍收復荊襄,可是受益於李笠的快速攻城。

 況且,李笠連千裡突襲、攻入鄴城都做到了,誰還能質疑?

 第三、第四點,說到防,李笠同樣擅長防禦,無論是守寒山,還是抵擋齊軍對徐州的屢次進攻,都取得勝利。

 李笠本人,兩次面對齊主禦駕親征,無論是守城還是野戰斷後,都做到了成功防守,能力同樣無人可以質疑。

 所以,蕭大款等人無法對李笠的北伐方略提出有效質疑,但是蕭大款依舊不想讓李笠得逞。

 因為他懷疑李笠居心叵測,意圖挾持皇帝。

 其他宰輔也有此疑慮,但明面上又不好說出來。

 現在,李笠對北伐事宜說得頭頭是道,表明禦駕親征根本就沒什麽危險,皇帝真可以舒舒服服拿首功,立威望。

 且對青州用兵,在朝為官的泰山羊氏子弟,必然擔當重任,戰後安撫青州各地,也少不了這些人出力,所以李笠是能有人幫說話的。

 宰輔們不好正面反對,怎麽辦?

 希望在太后,因為太后可以決定皇帝的“決定”。

 這幾日,蕭大款等宰輔都陸續求見太后,對李笠的提議,向太后當面表達反對意見。

 並委婉的表達了擔心:淮北新定,皇帝前往淮北,可能會出意外。

 雖然沒有直接點破,但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明顯了,但太后不知是怎麽回事,當做沒聽懂。

 現在,一直默默聽講的太后,看看蕭大款,又看看其他宰輔:“諸卿,彭城公的北伐方略,確實考慮周全,可還有疑問?”

 蕭大款問不出什麽,李笠的赫赫戰功,證明其人及徐州軍能攻能守,不是他們可以質疑的。

 皇帝禦駕親征,李笠隨行,負責實際軍務,協調諸軍作戰,不可能出什麽問題。

 而且兵貴神速,如果事情定下來,諸軍就要立刻動起來,而不是等禦駕過了淮水,才開始行動。

 太后環視眾人,見沒人質疑李笠的北伐方略,便看向兒子。

 見兒子一臉茫然看著自己,她低聲問:“既如此,陛下便禦駕親征,去淮北走一走?”

 “全聽母親安排。”蕭詢回答,他哪懂什麽國家大事,反正母親說什麽就是什麽。

 蕭大款見狀心中焦急,看看幾位宰輔,隻從宰輔眼中看到了無奈。

 僅就打仗而言,他們根本就辯不過李笠,李笠可是連鄴城都攻進去過,誰還能質疑李笠的能力?

 李笠明著說,要給皇帝輕松拿大功、立威,讓朝廷收復青州,又有誰能正面反駁?

 可,真就讓皇帝離開建康去淮北?

 “既然諸卿都無疑問,那麽,此事,就定下來吧。”太后做出了決定,蕭大款話到嘴邊,還是沒說出來。

 看著面色如常的太后,以及懵懵懂懂的皇帝侄兒,他心中一聲歎息。

 你到底在想什麽?是有把柄捏在李笠手中,還是被他威脅了?

 不把皇帝安危當回事,等出事了,自己承擔後果吧!

 。。。。。。

 下午,竹林堂,皇帝蕭詢正在教皇后李平安寫字,雖然李平安會寫字,但學的不是王羲之書法,所以,需要蕭詢手把手來教。

 其實蕭詢的書法並沒練出來,平日裡總是被母親督促練字,但李平安“勤學好問”,他便認真的教。

 當先生的感覺著實不錯,蕭詢很喜歡自己的“學生”,各種意義上的喜歡。

 因為只有在李平安面前,他才不是那個唯唯諾諾的學生,而是意氣飛揚的先生。

 每當自己“授課”、炫耀學識之際,李平安總會一臉崇敬的看著自己,這讓蕭詢獲得了極大地滿足感。

 只有在皇后這裡,他才感覺自己是個男子漢,不需要唯唯諾諾,不需要遮掩自己的心中所想。

 他喜歡讀書,卻不喜歡看什麽《老子》,而是喜歡看志怪小說,然而母親管得很嚴,不許他看。

 他喜歡問問題,問的問題千奇百怪,譬如為何雞有翅膀卻不能高飛,卻總是得不到答案。

 還好有了皇后,皇后會說許多志怪故事,讓他聽得入迷,最近聽的“蘭陵異聞錄”,就讓蕭詢如癡如醉。

 以至於夢到父親跟他說“蘭陵”。

 皇后還懂許多事情,蕭詢對宮外精彩世界的疑惑,皇后都能給出答案。

 答案對不對?不知道,但好歹有,聽起來也很有道理。

 所以,皇后是他的好學生,也是他的好先生,蕭詢每天都會和皇后說很多的話,一起研究很多問題。

 和皇后在一起,讓蕭詢的心情很輕松,母親總是說他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而皇后不一樣。

 眼見李平安認真寫字,蕭詢忽然心中一動,抬手去扯其手中筆。

 但李平安把筆捏得很穩,蕭詢一擊不中,見皇后一臉驕傲的看著自己,點點頭:“不錯,手勁不錯...”

 話音剛落,他又是一扯,把筆從李平安手中扯起,得意的說:“哎呀,你的筆還是拿不穩。”

 李平安一愣,隨後伸手來搶,蕭詢堪堪躲過,起身就跑,兩人追逐起來。

 歡聲笑語傳到外邊,在一旁暗中觀察的太后,笑了笑,緩緩離開。

 走著走著,眉頭微擰。

 皇帝去淮北巡視(禦駕親征), 有很大風險,一旦徐州軍有異動,就完了。

 這風險她當然懂,也聽得懂江夏王及宰輔們的暗示。

 但是,她無法抗拒李笠的暗示。

 因為李笠向她展示了一種兵器,那種兵器的威力,太可怕了。

 此刻,耳邊再次回響起那日李笠的低語:

 “太后,這新式兵器必須有效忠的主人,若陛下不給機會讓它效忠,怎麽辦?”

 這段話,是威脅,但從李笠口中說出來,讓太后無可奈何。

 蕭大器突然去世後,她母子的命運,就由不得自己了。

 兄終弟及,兒子活不了多久;父死子繼,至少,現在還活著。

 李笠真要造反,不需要這麽麻煩,所以,皇帝應該禦駕親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