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棟梁》第97章 依葫蘆畫瓢
皇宮,一切如常,入宮的溧陽公主蕭妙淽,對這片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忽然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感覺,來自徐州寒山。

 因為徐州公廨和別處不同,實行十分特別的進出管理制度,兵卒在公廨外圍街道“前出布防”,對進入公廨的人實行身份的“提前核查”。

 而且進出通道不重複,如此管理制度下,能在很大程度避免突發事件造成公廨內外混亂,以至於讓別有用心之人渾水摸魚。

 現在,皇宮就實行這樣的制度,所以讓入宮的蕭妙淽覺得眼熟。

 和太后嫂子聊天時,特地提起寒山實行這種管理制度的緣故:“之所以如此,是為了防備齊國刺客。”

 “齊主深恨彭城公,許下重賞,要彭城公性命,所以寒山城裡齊國細作很多,刺客也很多,每月都能抓個十幾人。”

 “每月都能抓個十幾人?”太后驚訝不已,“怎麽沒聽人說?”

 蕭妙淽回答:“這些人大多是江湖遊俠,為名為利,來寒山碰碰運氣,所以彭城公不當一回事,公廨抓了人,就當尋常賊人處置。”

 “寒山南北二城,外來人口極多,街上到處都是外地人,天南地北的口音都有,想盤查,都要問許久,甚至還得比劃,所以盤查起來十分麻煩。”

 太后覺得好奇:“那要如何管?要如何保證公廨安全?”

 “這若細說起來,可就有得說了。”蕭妙淽想了想,給嫂子簡要介紹一下。

 防范措施,是在公廨外圍,設置數層“防禦圈”,兵卒們在各路口站崗、設置關卡,提前對可能接近公廨的人進行身份核查。

 分為路人、附近居民、到公廨公乾人員、運送物資入公廨的仆役等。

 然後根據身份不同,進行“分流”,越靠近公廨,對於人員進出的管理就越嚴格。

 雖然有些麻煩,但是有效避免身份不明人物接近公廨。

 “不過,刺客可不一定候在公廨附近,彭城公在府邸,在出行路上,時常會有身份可疑人物接近。”

 “但這些身份可疑之人都沒能接近,大老遠就被侍衛們發現,提前處置。”

 太后聽了愈發驚奇:“怎麽沒聽人說彭城公經常遇到刺客?”

 蕭妙淽搖搖頭:“都是些煩人的蠅蟲罷了,不值一提,彭城公定下一系列制度,並嚴格執行,寒山城裡來再多江湖遊俠和細作,也別想搞出大事。”

 想了想,又說:“想來有彭城公坐鎮宮城,那些魑魅魍魎就做不了亂。”

 這話說到太后心底,自從李笠坐鎮皇宮,她能睡好覺了。

 然而皇宮禁衛和之前沒什麽區別,反正一想到李笠這頭猛虎在守著皇宮,太后就覺得心安。

 按照李笠的說法,宮禁制度其實沒問題,之所以會出事,是因為“千日防賊”造成的人員疲憊、松懈,才為人所趁。

 解決之法,李笠提了很多建議,經她許可,立刻實施。

 其中之一,就是“張弛有度”,譬如縮短輪值禁軍將士、侍衛們的執勤時間,避免因為長時間值守導致精神恍惚、行事懈怠。

 現在,太后聽蕭妙淽說起徐州公廨的布防事宜,覺得李笠對於防刺客、防突發事件很有經驗,有他鎮守宮城,真是萬無一失。

 齊國細作、刺客時刻都在策劃刺殺,但彭城公安然無恙,如今把這套制度,依葫蘆畫瓢用在皇宮,那肯定是沒問題的。

 蕭妙淽見嫂子聊得興致勃勃,問起另一件事:“陛下大婚,可還好?”

 “好,好。”太后點點頭,對新婦很滿意。

 去年她提了一句後,彭城夫人便時常帶著女兒李平安入宮,太后得以仔細觀察,對李平安很滿意。

 兒子偷偷看過,也很喜歡。

 所以大婚之後,兒子索求無度,日日晚起。

 即便如此,新婦依舊堅持每日來她這裡請安,陪著說話,態度恭敬,不失禮數。

 “我在寒山時,就見過新婦許多次,確實很出眾,嫂子真是好眼光。”蕭妙淽誇起來,太后笑而不語。

 她給兒子立彭城公女為後,主要目的是給兒子找個遮風擋雨的大樹,即便李家女樣貌平平,也得娶。

 不過李平安確實長得漂亮,身材高挑,知書達理,又彈得一手鋼琴,確實是佳偶。

 兒子真是喜歡李平安,雖然她提醒,說李家門第不高,但兒子也沒什麽不滿。

 說到兒子,太后提議:“正好你回京,往後多入宮,陪我說說話,若方便把兒子也帶來。”

 蕭妙淽一口應承:“好,等他大些,便帶入宮,讓嫂子看看。”

 提起年幼的兒子,蕭妙淽一臉幸福。

 舅公(公公)王衝自徐州長史任上離職回京,她和王?帶著兒子回到熟悉的建康,卻覺得有些不適應。

 無他,蕭妙淽習慣了在寒山的生活,回到建康,反倒有些“水土不服”。

 正說話間,湘東王太妃徐昭佩,攜孫子蕭莊在殿外候見。

 湘東王薨,徐昭佩立刻請求太后,以湘東王嫡孫蕭莊繼王位。

 一番折騰之後,太后做出決定,湘東王王位,由嫡孫蕭莊繼承,而世子蕭方諸,改封琅琊王。

 梁國之前並未有琅琊王封爵,改封琅琊王的蕭方諸,不算是“頂缺”或者過繼。

 朝廷給出的正式說法,是因為湘東王護駕有功,故而封其一子(蕭方諸)為王。

 蕭方諸封王,其母王氏,成為琅琊王太妃,身份由側室,升為正室,算是“轉正”,對其娘家人,也算是個交代。

 如願以償的徐昭佩,今日帶孫兒入宮謝恩,面帶笑容,步履輕快。

 蕭方等留在世間的唯一血脈,繼承了湘東王位,她可以告慰兒子在天之靈。

 蕭妙淽告退,去見見皇帝和皇后,走在宮殿之間,看到一個熟悉的背影。

 那背影高大魁梧,沐浴著陽光,遠遠看去,如同一根頂梁柱,讓人有安全感。

 正和幾名吏員交談的李笠,沒注意身經過的人是誰,蕭妙淽沒有打擾,靜靜在一旁站著。

 那幾吏員見狀,趕緊對李笠使眼色,李笠轉頭一看,隨後停止交談,上前打招呼。

 “彭城公,這幾位,我聽口音,是徐州那邊的吏員?”

 蕭妙淽問,李笠點點頭:“對,他們入京,處理徐州廂兵到京開展工作事宜。”

 “徐州的廂兵要來建康?”蕭妙淽來了興致,“莫不是要大興土木?”

 “公主猜對了,做工程,是其中之一,下官作為老上級,可得給老部下們找碗飯吃不是?”

 “那,莫非...”蕭妙淽想了想,想到一個可能:“不夜坊,也要在建康開分店了?”

 李笠回答:“公主說得是,不夜坊已經開始動工了,就在秦淮河口附近,工程進展順利。”

 “那得燒許多煤,煤怎麽辦?從寒山運來麽?千裡迢迢的,運費怕不少吧?”

 “公主有所不知,如今淮陰、廣陵稅關改革,寒山到建康,水路沿途運費會降,加上沿岸各城對煤炭的需求與日俱增,徐州煤炭入建康,價格不會高太多。”

 蕭妙淽很快想到一旦煤炭大量供應建康,到了冬天,就可以有充足且相對便宜的燃料來燒火炕,夜晚入睡,舒適許多。

 “公主所言甚是,不過,在建康大規模燒煤,怕是有麻煩,濃煙滾滾之下,弄得台城上空烏煙瘴氣,四周如同失火,言官必然彈劾,說有損朝廷臉面。”

 蕭妙淽不解:“那不夜坊呢?燒煤一樣會濃煙滾滾。”

 李笠哈哈一笑:“不夜坊在建康西側,無論南風、北風,都不會把濃煙吹向台城,言官也就抱怨幾句罷了。”

 這考慮很周到,蕭妙淽又聊了一會,結束交談,向前走去。

 彭城公回京述職,不忘給徐州的工商業主牽線搭橋,在建康開辟“新市場”,蕭妙淽覺得如此一來,徐州寒山風格的繁華情景,或許要在建康“安家落戶”。

 她聽王?說過,說徐州的廂兵,連同家眷,目前已經超過十萬人,從事著不同的工作,所以廂兵制度已經穩定下來。

 因為廂兵制度的名聲遠揚, 於是兩淮各地有更多無地農民攜家帶口,向寒山湧來,想要加入廂兵,養活自己和家人。

 但是,徐州本地的“業務量”有限,所以,徐州廂兵隊伍的“業務范圍”要向外擴張。

 接更多的“業務”,來養活越來越多的廂兵,及其家人。

 這其中,主要從事建築工程的廂兵隊伍,已經在兩淮地區的各大城池開展“業務”,參與各類官、民新式磚砌建築的修建。

 據說靠著“工程”一項的盈余,就能解決廂兵制度的大部分開支,徐州公廨只需要補貼一小部分錢財,就能讓廂兵制度正常維持下去。

 現在,彭城公讓徐州廂兵的“業務”拓展到建康,廂兵隊伍接下來,或許就能自負盈虧了。

 蕭妙淽覺得,彭城公是要來個依葫蘆畫瓢,讓建康,漸漸變得像寒山一樣。

 若真是那樣,頗讓人期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