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棟梁》第37章 宏圖偉業
大年初十日,建康,鄱陽王府,鄱陽王蕭范看著一封信,喜上眉梢。

 這封信,共有幾頁紙,寫了許多字,另外又附有一張草圖,上面繪著饒州樂安附近某處形勢,並用朱筆描出了一個范圍。

 李笠稱,在這個范圍裡,淺淺的地下,靜靜躺著一片巨大的銅礦脈。

 這銅礦脈開采起來十分容易,且外運方便,因為礦區距離南鄱水不算遠,地勢起伏也不大,開路搭橋不會太難。

 樂安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冶煉水銅的規模越來越大,城裡及附近地區定居了大量的青壯及其家屬,當地就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去開采那個巨大銅礦。

 南鄱水航運的規模也不小,冶煉出來的銅,可以很方便的水運至鄱陽,再運往建康。

 簡而言之,一旦朝廷下決定,樂安那個巨大的銅礦馬上就能開采,只要在頭一年打好基礎,次年的開采量,樂觀估計能達到水銅產量的一半。

 若能按計劃擴大開采規模,第三年,銅礦年產量就能達到水銅的產量,之後,產量逐年遞增,數年內,能達到年產銅料千萬斤。

 這是李笠在信中給出的估算結果,若一切順利,十年內就能達到數千萬斤銅的年產量。

 因為礦脈巨大,所以只要確保開采規模逐年遞增,銅產量依舊會逐年增加,最後年產過億斤沒問題。

 而樂安水銅目前的年產量,是二百余萬斤。

 銅的年產量上億斤,這是個令人眩暈的數字,因為銅就等於錢,每年有了千萬斤乃至上億斤銅的收入,意味著朝廷手中有錢,意味著...

 意味著國家富強、兵強馬壯指日可待,意味著,統一天下不是夢想!

 想到這裡,蕭范的呼吸急促起來,雖然這封信他看了許多遍,但每一次看時,都難掩激動。

 所以,這幾日來他徹夜難眠,亢奮不已。

 滿腦子都在想開采銅礦、朝廷不再缺錢後,要如何整頓吏治、編練新軍、壓製各地豪強、勵精圖治。

 國家的弊病,他很清楚,一艘千瘡百孔的大船,必須修補好,才能乘風破浪。

 奈何,蕭范已經年過六旬,或許活不到北伐的哪一天,但是,他還有世子蕭嗣。

 即便他等不到北伐、統一天下,但可以先花數年時間來肅清弊政,之後,由世子蕭嗣來完成這數百年來,無數人想完成卻無法做到的偉業。

 蕭范將信放下,再次端詳著草圖,腦海裡卻浮現出李笠的容貌。

 毫無疑問,李笠是棟梁之才,無論是打仗、治理地方,亦或是經營產業,都是罕見的人才。

 所以蕭范絲毫不懷疑李笠送來的這一份大禮,不懷疑信中所說那個儲量驚人的巨大銅礦是否存在。

 李笠是一匹千裡馬,奈何出身微寒,若無伯樂賞識,就只能當一頭拉車的馬,吃都吃不飽,遑論馳騁千裡。

 賞識他的伯樂,沒等到這千裡馬真正馳騁來,就不在人世了。

 本來,這份大禮,千裡馬是要上呈伯樂的。

 按李笠在信中所說,十余年前,樂安發現水銅,朝廷隨後以膽銅法提煉水銅,產量逐年增加,成為重要的財源。

 李笠判斷,樂安地區之所以有富含“水銅”的“藍水”,一定是附近地區有豐富的銅礦,礦石被水溶了些許,才會有水銅出現。

 水銅含量這麽多,可想而知真正的銅礦石多到何種地步。

 於是,李笠派出隊伍,在樂安地區不斷勘探,希望能夠找到真正的礦脈。

 這一找,將近十年。

 當勘探隊摸清楚礦脈的時候,先帝遇刺身亡,皇太子隨後也傷重去世。

 如此一來,李笠好不容易備下的大禮,不知該如何處置。

 朝廷財政捉襟見肘,如能開發這個巨大銅礦,可謂久旱逢甘霖,可李笠耗時近十年才備下的大禮,送出去,好歹要有像樣的回報。

 列位輔政大臣之中,唯有“錄尚書事”的鄱陽王蕭范,和李笠關系較近,之前也有過“合作”,所以,這份大禮,送到了蕭范手中。

 作為對應的回報,李笠希望自己能安心在徐州厲兵秣馬,擴編軍隊,為將來的北伐做準備。

 當那一天來臨,李笠希望自己能作為實際上的北伐軍主帥,率虎狼之師,統一天下,青史留名。

 至於掛名主帥,當然由朝廷來定,統一天下的第一大功,當然屬於掛名主帥。

 言外之意,就是李笠表明態度,若日後蕭范或蕭嗣作為主帥北伐,他願為馬前卒。

 很劃算的交易,蕭范沒有理由不答應,沒有理由懷疑什麽。

 李笠出身微寒,在朝中毫無根基,不得士族、官宦人心,除了他父子,不會有宗室重用李笠。

 而李笠在地方任上,想要有一番作為,須得朝中宰輔鼎力支持。

 能給予真正支持的宰輔,除了他,還有誰?

 李笠所受先帝之恩,已經還了,所以...

 所以當他父子邁出那一步時,對於李笠而言,並不是什麽不能接受的事,否則,也不會把這件大禮送來。

 幼帝是坐不住位置的,大權遲早要被人搶走,而手握大權者,必然會清除異己。

 蕭范知道如果自己成不了手握大權者,就會成為被清除的異己,所以,無論一開始有沒有想過,最後,也必然只有一個選擇。

 而現在,朝中還有誰能與我抗衡?

 蕭范越想越激動,現在,他距離那個位置近在咫尺,可越是這樣,越不能急。

 真要坐上去,還得想辦法解決這一團糟的局面,想辦法除去隱患,想辦法控制地方。

 而有了那個巨大的銅礦,這一切,都不是問題,有了錢,有了糧食,他可以編練軍隊,對內壓製任何意圖不軌之徒,對外開疆擴土。

 “真是一份大禮,不得了的大禮。”蕭范自言自語,將信收好,然後鎖進鐵匣,仔細放好。

 這個消息,現在得保密,因為涉及“佔位”:饒州刺史一職得變更。

 既然要開采銅礦,那麽饒州刺史一職,必須得“自己人”來做,然後做好鋪墊。

 在那之前,樂安銅礦的消息不能泄露。

 蕭范收好了信,坐回案前,構思著自己的宏圖偉業。

 如果,他能像伯父(蕭衍)那樣,活到八十多歲,那麽接下來,至少還有二十年時間有所作為。

 二十年,統一中原,君臨天下,還於舊都洛陽。

 煥然一新的皇宮裡,太極殿上,他著袞冕,坐北朝南,俯視階下文武百官,看著周、齊二國亡國之君,以及列國使者。

 旭日東升,光照大地,大梁天子的威名,傳播四方。

 千百年後,人們依舊能通過史書知道,是他結束了數百年亂世,再造神州!

 無上的榮耀,讓蕭范激動地呼吸急促,慢慢喝了一杯茶,穩住思緒。

 不一會有隨從來報,說宮中來使,已到王府。

 “中使來了?他可透露有何事宜?”蕭范問,如今是新年,各種應酬數不勝數。

 隨從回答:“大王,屬下聽中使說,元宵前一日,建平王要為陛下講佛經,太后請大王列席。”

 “講佛經?”蕭范想了想,笑笑:“知道了,你們好好招待中使,寡人稍後就過去。”

 隨從告退,蕭范思索起來。

 建平王蕭大球癡迷佛法,對佛經頗有研究,他來給侄兒(幼帝)講經,倒也說得過去。

 不過,若有人要動手,想來也不會等太久了,只是不知會選在何時。

 世子蕭嗣率軍討伐廣州蕭勃,戰事順利,年前就已經進入嶺表,在衡州刺史歐陽頠的協助下,兵馬乘船順流而下,直撲廣州番禺。

 或許,蕭勃現在已經拿下番禺,再過不久,便班師回朝。

 蕭范知道肯定有人在調虎離山後搞事,所以他來個將計就計、引蛇出洞,現在,留給對方動手的的時間不多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