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棟梁》第111章 割韭菜
方山津,稅關一隅,印刷場內某小院,兩頭驢在轉盤邊繞圈,以此驅動印刷機運轉。

 畜力印刷機,是稅關一直在用的機器,分為雕版印刷機和活字印刷機,每日印刷大量空白表格、空白單據,應付巨大的需求。

 祖珽如今是大將軍李笠的幕府主簿,今日跟李笠來工作過的稅關巡視,現在在轉盤附近看著,看的卻是手中的書。

 手中的書是一本線裝書,製作精良,攜帶方便。

 雖然書的內容早已了然於心,但祖珽還是時常翻看,因為這讓他想起了許多事情。

 此書,為《華林遍略》的其中一卷,當然,這個卷是字面意義上的卷,而不是書的形式。

 近十年前,有書商販賣《華林遍略》至鄴城,齊帝高洋看中這套珍貴的書籍,卻耍了個心眼:托詞看一晚,將全套書籍從書商那裡借回來。

 隨即組織大量人手傭書(抄書),一夜之間,就把全套《華林遍略》抄完。

 次日,高洋將書還給書商,說看過後覺得不怎麽樣,此書名不副實,不買了。

 皇帝是買不起這書麽?

 不是,純粹是想佔便宜,戲弄書商而已。

 類似於光顧娼家後不給錢、別人還奈何不了,自己心中得意一般。

 巧了,時任秘書丞的祖珽也想佔便宜,於是從宮裡偷了幾卷《華林遍略》分卷出來,售賣獲利。

 後來事發,連帶其他一些事,定罪,論律當絞,後改作革職為民。

 又過了一段時間,再次起用。

 現在,祖珽看著手中《華林遍略》的分卷,感慨著當年往事,以及《華林遍略》的快速貶值。

 梁國朝廷開始推廣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華林遍略》等昔日極其珍貴/昂貴的書籍開始貶值,這是因為印刷術的出現,讓書籍的製作成本大幅下降。

 以前書的傳播只能靠手抄,現在,只要製版完畢,印刷機開動起來,可以大批量、低成本(相對而言)製作大量書籍。

 將庫房堆得滿滿的,但很快就銷售一空。

 因為這是商品,而且是熱銷商品。

 今年,在李笠的安排下,少府寺開辦印刷館,承接各種“業務”,對官,也對民。

 祖珽負責相關事宜,所以對“內幕”十分了解。

 印刷館的“對外業務”,就有主動聯系“書源”,即聯系各士族、文學大家,以有償借閱書籍的方式,將其謄抄,然後印刷出售。

 當然,此舉涉及書主的權益,所以印刷館得將銷售所得分一部分給書主,即“分成”。

 而印刷館對書籍製版,擁有雕版或活字排版成品的“版權”,並將這種成品雕版、活字排版作為商品,賣給其他書商。

 銷售所得,同樣要分給書主一部分。

 這一做法,引起巨大爭議。

 許多家族和個人拒絕將家中藏書“借”給少府寺印刷館,也不屑於和印刷館“合作”。

 但是,皇宮的藏書,已經向印刷館“開放”,印刷館對藏書進行謄抄、定版、印刷、銷售。

 當然,少府寺是為皇家經營產業,銷售所得,自然歸入內庫。

 這是月初發生的事,雖然只是剛開始付諸實施,卻引發輿論嘩然。

 隨後,又發生一件事:湘東王太妃做主,將故湘東王收藏的大量典籍,“授權”商務印刷館進行謄抄,然後定版、印刷、銷售。

 銷售所得,包括“版權”的售賣,同樣要有“分成”給湘東王府。

 據說故湘東王收藏的大量典籍,有很多是孤本,極其珍貴,許多人想借閱都無法如願。

 有小道消息稱,湘東王府靠著“版權”收入,一年至少能進帳數千貫。

 書主都能有這麽多收入,作為印刷方的少府寺印刷館,收入肯定更多。

 皇宮藏書、湘東王藏書的珍貴程度,是數一數二的,印刷館印出來的商品書籍,絕對不愁銷路。

 有人帶了頭,而且是皇帝和藩王,把珍貴的書籍拿出來“合作銷售”。

 於是,一開始還拒絕合作的士族以及文人,也開始遮遮掩掩和印刷館合作。

 大量珍貴的藏書,將經由少府寺印刷館謄抄、製版,然後大規模印刷銷售,銷售環節,也有商機。

 各地書商,拿到這些書籍的“專營許可”,就意味著拿到一棵搖錢樹。

 李笠一番運作,硬是把書籍做成了熱銷商品,讓祖珽佩服至極: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我當年是偷偷摸摸從宮裡弄幾卷書來賣,賺點小錢;你倒好,直接把宮中藏書大規模印刷,大大咧咧的賣,還賣出好價錢。

 祖珽明白李笠想幹什麽:

 書籍成了熱銷商品,李笠以此為餌,釣起金鯉魚。

 就是以書籍專營許可為誘餌,吸納大量資金,部分解決兩淮實行新政所需大量資金問題。

 配合其他手段,讓北道行台的“開張”以及新政的實行,不再缺錢。

 就這麽簡單,就這麽輕松,祖珽覺得,賺錢對於李笠而言,根本就不是問題。

 祖珽把書交給隨從收好,轉到隔壁。

 隔壁,雕版印刷機正在運轉,前來巡視的李笠,看著工人操作。

 他看的操作,不是操作印刷機,而是將剛到的貨物開箱,進行檢查。

 貨物,是分量十足的鉛字模,數以萬計,所以分量十足。

 祖珽來到旁邊,看著一盒盒製作精良的字模被打開,放在平台上抽查,隻覺賞心悅目。

 這不是字模,是錢,是一串串黃澄澄的銅錢。

 每十枚字模的售價為二十文,不貴,但製做成本很低,據說不到十文,所以對於大規模銷售成套字模的鄱陽印刷工場而言,這就是暴利。

 不重複的字,有數千之多,分常用字、次常用字、非常用字和生僻字、罕見字,鄱陽工場銷售的一套活字字模,根據字的使用頻繁程度,有“一字二模”、“一字多模”等配備。

 所以一套字模,其數量有數萬之多,售價數萬貫。

 此為字模成套銷售,又有零售,以便各地開辦的印刷作場能夠及時更換磨損字模。

 同時,鄱陽印刷工場還出售字盤、活字印刷所用油墨,以及印刷機,還有人員培訓(有償)。

 再加上饒州出產的竹紙,想要開辦印刷作場賺大錢的人,可以在饒州鄱陽獲得所需的一切。

 如今少府寺帶頭做印刷書籍的買賣,其可預期的暴利,引得商賈們紛紛效仿,而饒州鄱陽,就出售全套設備,讓有意做這買賣的人可以如願。

 祖珽看著工人抽檢字模,見李笠一臉滿意的笑容,不由得想起李笠閑聊時談起的話題:

 “有一種賺錢的法子,喚作‘加盟連鎖’,套路很深...”

 “加盟連鎖,你可以看作是老店在各地開分店,譬如食肆,不過分店的東主,是花錢向老店東主買名號,買配方,買炊具設備。”

 “並花錢請老東主指點廚子、夥計如何做事。”

 “那麽,老店東主要如何賺錢呢?很簡單,收自家名號的使用費,賺一筆,賣設備賺一筆,人員培訓賺一筆。”

 “開分店的人,稱為創業者,這分店還沒開張,老店就從創業者身上賺了不少錢,而店一開張,各種原材料,必須得從老店這裡買,所以老店的收入源源不斷。”

 “分店開張,客人少,老店可以幫忙招攬生意,收一筆費用。”

 “分店運營,設備損耗、維修,得花錢請老店派人來弄,這是一筆源源不斷的收入。”

 “為了保證食物品質, 老店不定期派人來分店檢查,檢查不合格,罰,這也是一筆收入。”

 “若分店運營不下去,店主要轉賣設備、原材料,卻找不到賣家,好,老店回收,價格是骨折..三折。”

 “收回來的設備,修飾一下,作為新設備,全價賣給新來的創業者,又賺一筆...”

 “不停有創業者創業,但成功的能有多少?可無論這些創業者成功與否,穩穩賺大錢的,就是加盟連鎖商。”

 “源源不斷冒出來的創業者,就像不斷長出來的韭菜,加盟連鎖商,不斷地割韭菜,日子不要太好過...”

 “開食肆分店是這樣,開印刷場分場,同樣如此...”

 李笠的聲音帶著別樣的意味,祖珽隻覺得是人拐子在耳邊低語,引誘他上鉤,然後他被賣了之後,還笑眯眯幫對方數錢。

 這種奇才去割大莊園、大寺廟的韭菜,也不知能玩出什麽花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