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1章 問題
午時天氣晴朗,淮陰北,淮水畔,李笠正在釣魚,用的是直鉤。

 這當然釣不上魚,不過李笠不在乎,他只是借釣魚為名,出來透透氣,順便獨自想些事情,用釣魚來做掩飾。

 事到如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天要變了,無非是何時變。

 李笠不急,因為他不想當接盤俠。

 一座大宅,梁、柱腐朽,地基下沉,這樣的爛房子他是不會去住的,所以,要先建起一個新宅。

 不過,新宅沒建好前,必須維持舊宅,不然房客們沒地方住,全家老小沒了瓦片遮風擋雨,是要鬧事(造反)的。

 然而,維持舊宅的同時,搭建一座居住面積更大的新宅,開支太大了,大到財政承擔不起。

 折中的辦法,已有先例,就是先在舊宅旁邊,建一座小的“精舍”(霸府),讓舊宅的房客先湊合著住。

 然後慢慢將精舍擴建,最後擴建成一個大宅,於是,舊宅便可以拆掉了。

 這種做法比較省錢,但是,李笠認為,由精舍不斷擴建而成的大宅,必然存在結構重複、空間利用率低、戶型不合理等問題。

 所以,他想要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先在舊宅旁邊建一座精舍,再適當擴建,以便容納舊宅的主要房客。

 但擴建後的精舍依舊是精舍,而不是大宅。

 然後,拆掉舊宅,重新打地基,在新的地基上,修建一座更大、結構更合理的新宅。

 最後,精舍裡的人們再搬進新宅裡居住。

 所以,又回到了那個問題:如何避免換湯不換藥的死循環?

 新朝建立,以宗室出鎮要地,以世家高門裝點門面,以寒人掌機要,繼續實行九品中正製收買士族人心。

 乍看上去,局面很穩,但實際上,依舊危機四伏。

 皇帝不相信外姓,難道就相信宗室?恐怕防宗室更甚於防外人。

 以世家高門裝點門面,世家高門就冷眼旁觀,管你王朝更替如何,反正沒有不滅的王朝,卻有不滅的世家。

 以寒人掌機要,可有幸得皇帝青睞、掌機要的寒人,能有幾個?

 於是,許多人開始押注皇子,為諸皇子馬前卒,妄圖通過協助皇子奪儲君之位,實現自己掌機要的夢想。

 以九品中正製籠絡士族,但籠絡的卻是一群腐朽的紈絝子弟,更多的那些有才華、有抱負的寒庶子弟,被拒之門外。

 於是,這些連接近京城都辦不到的寒人,把目光投向出鎮本州的宗王身上。

 攛掇宗王奪權、篡位,以實現自己做人上人的夢想。

 所以,這種均衡局面,其實並不均衡。

 皇子、宗室蠢蠢欲動,導致皇太子或新君對弟弟們、宗室們舉起屠刀,內訌的結果,就是皇族凋零,大權旁落,為外人所趁。

 即便皇帝能掩蓋各種矛盾,但世家高門、強宗著姓把持著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導致朝廷稅收、可動用勞動力不足。

 根本就無法對外有所作為,對內無法緩和各類尖銳矛盾。

 於是,系統問題太多的“電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啟”,然而問題依舊,矛盾漸漸激化,最後再次“重啟”,反覆循環。

 梁武帝蕭衍看到了這個問題,選擇寬縱宗室,想借助大家族的集體力量,確保江山穩固,裱糊這個爛攤子。

 但是,被權力誘惑的人,不會念及親情,為了那個皇位,蕭家子孫已經紅了眼。

 所以,重用宗室不行,“圈養”宗室也不行,收買士族不行,不收買士族,更不行。

 李笠認為,按照南朝現有的體制,根本就無法解決國內的尖銳矛盾。

 “定期重啟”實屬必然,而南朝在一次次的“重啟”過程中,國力減弱,最後被北朝取而代之。

 李笠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實行起來很不容易:用新的制度,替換九品中正製。

 給寒庶子弟以穩定、通暢、寬闊(相對)的體制內上升途徑,就會減少這些人押注皇子、出鎮宗室的幾率。

 給寒族地主以接近中樞權力的體制保障,寒族地主就會成為皇權的擁護者。

 當寒族官員佔了多數,並且成為體制內最大的受益者,那麽,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就會下意識“忠君”,其忠誠跨越血緣,牢固異常。

 只要有了這樣的官僚集團,皇帝不需要宗室出鎮外地,也一樣能確保對地方的控制。

 當少帝即位,會有官僚集團保駕護航,而不需要依靠隨時都可能奪位的皇叔、宗室來輔政。

 那麽,宗王政治退場,清貴的宗室們對皇帝沒有威脅,自然就能相安無事。

 要想實現這樣的效果,必須實行北宋及之後的體制。

 關鍵在於:實行科舉。

 寒族地主以科舉入仕,形成新的官僚集團,讓門閥政治、宗王政治謝幕,寒族子弟有了穩定的上升途徑,當然就會擁護朝廷,擁護皇帝。

 然而,要在這個時代實行科舉,想要收到預想中的效果,很難。

 以目前的知識普及程度,論考試,寒族子弟比不上士族子弟,士族子弟,才是戰鬥力爆表的“做題家”。

 即便現在實行科舉,那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的人,必然是士族子弟居多,而這些人,又是九品中正製、舊體制的擁護者。

 意圖改革舊體制的皇帝,對這樣的人,用是不用?

 毫無疑問,士族依舊會在科舉中佔據優勢,官場上依舊是士族子弟把持著好位置,寒族們依舊無法出頭,怨氣依舊。

 所以,實行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大方向是沒錯,但並不能立刻解決問題。

 不知不覺,李笠已經在水邊呆了一個時辰,但左右見李笠想事情想得入神,不敢打斷,只能默默候著。

 設定好時間的鬧鍾忽然響起來,嚇了李笠一跳。

 他因為思路被打斷,有些惱火,下意識抓起鬧鍾就要往水裡扔。

 剛把鬧鍾舉過頭,動作停止,隨後李笠把鬧鍾放回原處,按下按鍵,鬧鍾便消停了。

 “走吧,回城。”李笠吩咐著,起身往遠處的牛車走去,左右趕緊收拾漁具。

 方法總比困難多,他雖然不是歷史專業出身,但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許多年,又看過許多影視劇,“適當借鑒”一些權力製衡的成功經驗,總是會的。

 。。。。。。

 “平安如今一切安好,張貴人亦是如此。”

 “太后也在做準備,宮裡都做好了準備。”

 入宮回來的黃姈,向李笠說起宮裡情況,皇后和張貴人的產期臨近,自然有許多人都在關注。

 按照明面上的說法,皇位之所以空缺,是因為要確定大行皇帝是否有遺腹子。

 如果有,皇位就是遺腹子的,如果沒有,就得另選宗室即位。

 而無論是誰來做皇帝,其實,都一樣。

 反正都要被取而代之。

 “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淡定。”李笠看著手中的書,“無論平安或者張貴人生男生女,都改變不了什麽。”

 “平安...很想生下男孩,妾看得出來。”黃姈認真的說,李笠聞言一愣,放下書,看著夫人:“你是說...”

 “她,恐怕想做梁國的太后,而不是新朝的公主。”黃姈苦笑,“不,應該說,她,想為夫家竭盡全力,生,是蕭家的婦,死,是蕭家的鬼。”

 “平安,希望我這個外祖父,給外孫保駕護航麽?”李笠喃喃著,黃姈回答:“她沒說,但恐怕有這個意思,不然為何想生男孩?”

 “她想給大行皇帝留後,不負夫妻一場。”李笠歎道,看著窗外夜色,“真生下男孩,我,終究不會對自己的親外孫下手,那還是繈褓中的嬰兒啊...”

 “你可以留外孫一命,卻不能不取而代之。”黃姈嚴肅起來,“事已至此,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我知道,知道,但不一定是馬上。”李笠把書放好,看著黃姈:“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我侄兒,將來怎麽辦?”

 “會不會,走上老路?”

 黃姈聞言覺得奇怪,但她很快想到李笠的言外之意。

 是啊,改朝換代後,李笠要如何安置侄兒李昕?

 李家如今成年的男丁就只有李笠和侄兒李昕,李昕這些年表現不錯,帶兵打仗立下不少功勞,等改朝換代,必然要出鎮...

 出鎮荊襄,也就是長江中遊要地, 穩住江沔地區,為叔叔分憂。

 李笠在時,李昕當然不會有什麽問題,那麽,當李笠去世,李昉即位,這對堂兄弟,該如何相處?

 毫無疑問,按照之前的“老路”,兩人恐怕遲早會刀兵相見,因為誰都不會放心對方。

 黃姈再想下去,想到更可怕的可能:李笠的兒子們,會不會走上宋、齊宗室內訌的舊路?

 或者,李笠先“走”,留下她這個“太后”,那麽,“黃太后”會不會走上齊國婁太后的老路,干涉皇位的傳承,弄什麽兄終弟及?

 導致叔殺侄,兄弟間如仇寇?

 李笠這一問,其實是在問,自家若走出那一步,會不會走上其他王朝的老路。

 “三郎的意思,不解決這問題,就不邁出那一步?”黃姈問,李笠沒有正面回答:“有的問題,不是裝作看不到,就不存在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