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世棟梁》第3章 孔方兄與大師兄
寢宮外,簷下,黃姈默默站著,一動不動,聽著裡面的動靜。

 寢宮裡,外間,謝太后坐著,有些坐立不安,聽著內間的動靜。

 內間,皇后李平安正在喊著,一個小生命即將誕生。

 這個小生命是男是女?是許多人很關心的事情。

 但對於在寢宮外路過的李笠而言,無所謂。

 首先,忠臣的路是肯定走不通了,其次,他不會喪心病狂到對自己可能的外孫做什麽“斬草除根”。

 所以,是男是女,其實無所謂。

 不過,若生下來的是男孩,就有些麻煩。

 別的不說,這年頭嬰兒的夭折率很高,一旦小家夥出了意外,黑鍋搞不好就得由他這個外祖父來背。

 或者,有人故意會把汙水往他身上潑,說什麽“李笠為了篡位,害死自己親外孫”雲雲。

 所以,今天,李平安生下來的,必須是女孩。

 至於張貴人,今天也臨盆,生下男孩的話,就是皇位繼承人。

 若如此,張貴人的娘家范陽張氏,就會再次成為外戚,不過,這無關大局。

 李笠轉到一處宮殿群,這裡權做丞相府的官署——他直接在行宮裡辦公,不給潛在的敵人們以任何機會。

 祖珽已經等候多時,見李笠來了,低聲問:“明公,皇后那裡?”

 “還沒消息。”李笠走到位置坐下,隨後示意祖珽就座。

 祖珽坐下,向李笠匯報一件即將開始實施的政策。

 那就是向佛寺開刀:佛寺的田地必須向官府繳納田租,寺戶必須服從官府征調,服勞役。

 梁國佞佛,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光是建康城,就有佛寺數百座,佔據著大量良田,擁有大量依附民,卻不繳納一粒米,沒一個人服勞役。

 還吸納大量僧尼,成日裡念經誦佛,卻不事生產,造成大量勞動力的損失。

 與此同時,富有的寺廟還從事質押、放債業務,如同商賈一般經營產業,每天都有大額“現金流”,卻幾乎不用繳納什麽稅。

 所以,過度膨脹的寺廟,已經成了國家的毒瘤,這些坐擁大量田產的寺廟,也構成了莊園經濟的一部分——寺廟莊園經濟。

 一般的莊園,無論大小,是以宗族(血緣)為紐帶而凝聚起來的。

 而寺廟的莊園,是以宗教信仰為紐帶而凝聚起來的。

 無論哪種莊園,都是莊園經濟的基礎之一,而莊園經濟是當前時代主流,各地大小莊園佔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是導致王朝中樞經濟實力虛弱的罪魁禍首。

 要想重振皇權(君權),要想讓中樞掌握本該掌握的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就得對莊園經濟開刀。

 對宗族莊園開刀,就要對莊園進行征稅,並清查隱戶,把勞動力從莊園主手中搶過來。

 對寺廟莊園開刀,就要控制寺廟數量,對寺廟田產進行征稅、並清查寺戶,控制僧尼數量,強製各寺廟“多余”的僧尼還俗。

 並且要控制剃度出家的僧尼人數。

 按照事情的難易程度,李笠決定先對寺廟開刀,向寺廟要田租、勞動力,但不會采取純粹的暴力滅佛。

 具體事宜,由祖珽來負責。

 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李笠來擬定,他的策略是“溫水煮蛙”,一步步來。

 簡而言之,就是用孔方兄和大師兄來軟硬兼施,分階段實現最終目的。

 第一,實行度牒製,度牒即出家人的身份證明,僧尼必須有度牒,才是“真和尚”、“真尼姑”。

 否則就是非法出家,要坐牢的。

 而度牒的發放,官府說了算。

 不過考慮到資格認定的“專業性”,官府會請有名寺廟的得道高僧,以“專家”身份組成“評審團”,對現有寺廟的和尚進行評定。

 各地官府根據“評審團”的評定結果,對相關寺廟的和尚發放度牒。

 度牒發放數量是有限的,評定之後無法獲得度牒的僧尼,立刻還俗。

 若還俗僧尼無家可歸,朝廷會有專門的機構,為其解決“就業問題”。

 李笠對此次度牒的發放數量進行了控制,具體實行“比例製”。

 譬如,某個寺廟有和尚兩百人,評審團評審後,認為其中一百八十人合格,但是,度牒數量,按百分之三十發放。

 於是,這合格的一百八十人當中,只有五十四人可以獲得度牒,其余一百二十六人,連同那二十個評定不合格的人,全都要還俗。

 剃度,也得經過官府許可,發放度牒後才能正式出家。

 如此一來,等度牒製實行後,梁國境內僧尼數量,第一階段會大幅減少。

 第二,實行佛學定期考核製,由高僧組成的幾個“評審團”,定期按范圍對各自范圍內寺廟的和尚進行考核。

 若這些和尚考試不及格,那就意味著“沒有慧根”,和佛祖無緣,必須還俗,免得擠佔寶貴的度牒名額。

 如此制度,就是解決佛寺“隻入不出”導致僧尼數量漸增的問題。

 第三,實行寺廟分級製,把幾個有名的大寺廟,立為各“派系”的頂級寺廟,其他寺廟依次分級。

 什麽級別的寺廟,可以擁有多少僧尼,都有規定。

 與此同時,各級別的寺廟,可以擁有多少免稅田也有規定,超過數量的田地,意味著超過僧尼自給自足的需要,必須向朝廷足額交稅。

 寺廟不可以有奴婢,但可以雇傭佃農種地,佃農的數量,不允許超過寺廟僧尼的數量,雇傭契約,必須在當地官府留檔。

 第四,寺廟不許經商,但可以經營逆旅(客棧),可以有償傭書、造像,但造像不許用銅。

 這是大體上的策略,具體實施起來,有許多“細則”

 不過最關鍵的就是建立“評審團”,用佛門子弟,來“清理門戶”,把多余的僧尼、不學無術的混子、偷雞摸狗的佛門敗類,清理出去。

 考慮到那些得道高僧大多年事已高,不太方便四處奔波,李笠特許這些得道高僧推薦其座下弟子,以“大師兄”的身份,替代師父,作為評審團“專家”。

 “大師兄”們組成的各個評審團,一如官僚體制裡的監察禦史或者考功郎中那樣,定期對各地佛寺的人員以及寺廟“資質”進行考核、評審。

 祖珽覺得李笠這種招數簡直是卑鄙...太有針對性了,讓佛門子弟自己“清理門戶”,引起的反彈,也會比直接暴力“滅佛”小很多。

 但是,強製對寺廟田產進行征稅,清理寺戶,禁止寺廟經商,這就是斷人財路,和殺人父母沒區別。

 所以,李笠給了另個出路:朝廷按照級別,定期向各級寺廟撥款,數額以級別來定,以滿足寺廟正常的日常開支。

 不過,地方官府要派員入駐寺廟,監督撥款的使用。

 寺廟可以繼續經營質押、放債業務,可以經營“有償儲蓄”,甚至可以憑借自身信用,參與“異地存取”業務,有一顆搖錢樹。

 但必須先獲得官府發放的“許可”。

 未獲許可,就不許從事相關業務,一旦發現非法經營,後果嚴重。

 想要獲取許可,當然要符合一些條件,並且承擔某些很關鍵的責任。

 譬如,放債利息要控制,不能過高。

 譬如,承接朝廷製錢的兌換,滿足當地百姓的兌換需求。

 具體實施,當然有很多細則,確保“聽話”的寺廟,能得“孔方兄”相助。

 有了“孔方兄”的幫助,寺廟每年都能有可觀的穩定收入,應付一些額外開支,或者可以存下積蓄,以便應急。

 當然,這只是開始,李笠的最終目的,因為過於那什麽,不便表露出來。

 祖珽向李笠匯報了相關事宜,下個月,這項政策就要正式施行,首先在建康開始,因為建康乃至三吳地區,佛寺真的太多了。

 目標是一年內,完成第一階段:

 全國僧尼數量減少六成,大部分寺廟的田產,六成以上要繳納田租,寺戶要清理至少六成。

 這個坎跨過去,就是第二階段。

 跨不過去,引得群情激奮的話....

 “責任我來扛,你們隻管做事。”李笠明確表態,當領導就必須有背鍋的覺悟,否則手下不敢放開手腳做大事。

 “真要亂得不可開交,就上軍隊,他們有銅鑄佛像,我有銅鑄大炮!”

 “現在,先拿寺廟開刀,獲得大量土地、勞動力,給國庫增收,養更多的兵。”

 “之後,就是江南的大地主!我不管他們是世家高門,還是三吳著姓,亦或是強宗、大戶,不交稅、不服勞役,可以,交人頭!”

 “只有軍功才可以減稅、限期免稅,他們憑什麽和為國浴血奮戰的將士,享受同等待遇!”

 “我都親自帶頭繳稅了!”

 李笠說話帶著殺氣,祖珽則摩拳擦掌,要讓大量僧尼還俗,讓寺廟給佔據的土地交稅,只有這樣,接下來,才好大有所為。

 當中樞掌握了足夠多的土地和人口,意味著能夠籌集更多糧草,養更多兵馬,進行更大規模的戰爭。

 那麽距離天下統一,為期不遠。

 數百年亂世,在自己手中結束(哪怕自己只是個幫手),如此感覺,怎能不讓人激動?

 正說話間,隨從入內稟報,說皇后生了。

 “生了?”李笠愣了一下,思緒轉回來,“是男是女?”

 那隨從遲疑了一下,回答:“是女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