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棟梁》第7章 原來是你,趙郡李氏!
夜,李笠在書房看資料,這份資料可不得了,給他定了個祖宗。

 若改朝換代,他可得給自己認一個顯赫的祖宗,一如劉宋的“劉”源自漢高祖劉邦之弟劉交,蕭齊、蕭梁的“蕭”源自漢初蕭何那樣。

 李笠姓李,那麽,如今最顯赫的李氏,郡望何處?

 趙郡李氏,隴西李氏。

 趙郡李氏的祖先,據說出自戰國時趙將武安君李牧;隴西李氏,據說出自前漢李廣。

 認這兩家之一為祖宗,理論上可以把李笠的出身瞬間提升到接近王、謝這一級別。

 但是,自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朝廷以來,南渡士族中,罕有趙郡李氏、隴西李氏子弟在朝為官者。

 如果李笠自認自己是趙郡李、隴西李,那麽要如何解釋晉、宋、齊乃至梁前期,自家並無人在朝為官的記錄?

 人所眾知,李笠是彭蠡湖邊白石村的漁家子,卻和鄱陽大姓李氏沒關系。

 李笠的“李”,並不被鄱陽李氏認為是宗親(之前不認,現在可不一樣)。

 李笠家祖輩似乎都是窮人,哪來的臉去認自己是趙郡李或隴西李?

 如果他厚著臉皮說自己是趙郡李、隴西李,那好,如何解釋自己祖輩從河北、隴西南下,數百年來默默無聞的遷移軌跡?

 李笠無法解釋,他其實不想認什麽不得了的祖宗,不想給自己臉上貼金。

 他不介意承認“鄱陽李三郎就是彭蠡湖邊漁家子,出身微寒”。

 但是,張鋌和左右佐官,還是強烈主張他好歹攀一個像樣的祖宗,別被人當成“野李”看待。

 這個工作,李笠當然交給張鋌負責,張鋌找人翻了無數典籍後,還真給他找了個祖宗。

 祖宗是誰?

 莫急,先看一段往事。

 那是晉永和九年(大概是兩百一十一年前)三月三日上巳節,這天,天氣格外清朗,王羲之邀請親朋好友會於會稽山陰蘭亭。

 朋友有:謝安、謝萬、孫綽、孫統、許詢、李充、庾蘊、袁嶠之、徐豐之、支遁等。

 親屬有:王獻之、郗曇等人。

 這天,王羲之寫下了有名的《蘭亭序》。

 而在場朋友中的那位李充,為江夏李氏,此人,就是張鋌給李笠這個“李”找的祖宗。

 也就是說,李笠的“李”,為江夏李氏的“李”,若在往上溯源,則為趙郡李氏。

 李笠覺得這種攀附法也太驚悚了:果然繞來繞去,繞到趙郡李氏那裡去了。

 後世許多小食店,經常給自己的招牌菜編歷史,和歷史名人搭上關系,以此彰顯歷史悠久。

 而這種故事裡經常出現的歷史人物,就是乾隆皇帝。

 反正就是乾隆皇帝在某處微服出巡,因為某種原因,吃到某種民間小食後便讚不絕口雲雲。

 現在,李笠感覺自己就是那開小食店的小老板,花錢請寫手編一段故事,也好把自己店裡的食品包裝得“歷史悠久”。

 那麽,張鋌是怎麽給他找祖宗,硬是扯到趙郡李氏的呢?

 一步步來,這得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簡而言之,是從趙郡到潁川,再到江夏,再到浙東(會稽郡地區),最後到鄱陽。

 第一階段,從趙郡到潁川。

 漢時,出身趙郡李氏的涿郡郡守李遐(字伯友),生嶽、德、文、班。

 李嶽字長卿,為諫議大夫,生秉、義。

 李秉字世范,任潁川太守,舉家在潁川居住,這就是潁川李氏的祖先。

 潁川李氏最著名的人物,為後漢後期的李膺,為當時名士,“八駿”之一,死於第二次黨錮之禍。

 第二階段,從潁川到江夏。

 潁川李氏始祖——潁川太守李秉,其六世孫李就,為後漢會稽太守,高陽侯,遷居江夏平春。

 李就,便是江夏李氏的始祖,源自潁川李氏,再往上溯源,就是趙郡李氏。

 第三階段,從江夏到浙東。

 李就之後,江夏李氏子弟在仕途上有些默默無聞,不過譜系還是大致明確的:

 李就子孫後代中,李通,字文達,江夏平春人,漢末時,為曹操手下將領,任汝南太守。

 李笠看到這裡,有些驚訝:後世,得益於三國演義的流行,以及對三國演義人物及其歷史原型的介紹,他知道李通這個人。

 演義裡的李通,是個“群演”,正史裡的李通,可是正面擊敗過呂布的。

 原來,李通是江夏李氏子弟呀。

 李笠感慨了一番,繼續看下去。

 李通曾孫李矩,在晉國永嘉之亂期間,為江州刺史,其妻,為有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

 而衛夫人,是王羲之的書法老師。

 李矩與衛夫人有一子李充,李充年幼喪父,卻得母親教導,寫得一手好字,並愛好刑名之學。

 李充起家為丞相(王導)記室參軍,歷任中書令(褚裒)參軍,剡縣令。

 其堂兄李式,也是書法名家,擅長楷書、隸書,與王羲之過往甚密,任臨海縣令。

 剡縣、臨海,都在浙東會稽郡地區,於是,避禍南下的江夏李氏,其部分子弟定居在浙東地區。

 李充正是因為居住於會稽,加上母親是王羲之的書法老師,才會和王羲之成為朋友,見證了《蘭亭序》的誕生。

 李充後來任中書侍郎,整理典籍,開創了目錄學以經、史、子、集為序的四部分類法。

 當李充、李式這代人去世,寓居浙東的江夏李氏,子弟漸漸默默無聞。

 不過,將近兩百年後,李充的後代,在鄱陽打漁的李三郎,出人頭地了!

 所以,張鋌為李笠找的祖宗是李充,確切來說,是李充之子李顒。

 那麽,寓居浙東的江夏李氏,是怎麽和鄱陽扯上關系的?

 第四階段,從浙東到鄱陽。

 晉後期,李顒攜家人躲避孫恩之亂(亂軍攻打會稽山陰),從會稽走陸路經由鄱陽去江州尋陽,途中去世。

 於是其子之一攜家人在鄱陽定居。

 就此繁衍生息,雖然姓李,卻不是鄱陽李氏一脈。

 所以,李笠家祖輩的譜系,現在清楚了:

 趙郡李氏——潁川李氏(漢時)——江夏李氏(後漢時)——寓居浙東的江夏李氏(晉)——寓居鄱陽的江夏李氏(宋、齊、梁)。

 所以,將來新朝天子的郡望,為江夏李氏,源自趙郡李氏。

 李笠看完譜系,覺得有些尷尬:編,你們就可勁的編。

 隔了將近兩百年,彭蠡湖畔打漁的李家,怎麽就和江夏李氏扯上關系了?

 扯來扯去,真扯上趙郡李氏了!

 還“李顒攜家人躲避孫恩之亂,從會稽走陸路去江州避難,中途去世,兒子定居鄱陽,繁衍至今...”

 這不是牽強附會麽?

 經得起查證麽?

 晉時名臣、魚梁吏出身的陶侃,雖然後代在官場默默無聞,但好歹有陶淵明這個出名人物,到了梁時,還有身份無疑問的後代,被官府征辟。

 結果和陶侃同時期的李矩,其子李充有名,孫輩開始就漸漸泯然眾人,默默無名了將近兩百年,突然跳出個打漁的“鄱陽李笠”,聲稱是李充的後代。

 這不是扯談麽?

 李笠看著張鋌擬定的資料,總覺得不靠譜。

 李充之子李顒的經歷不顯,只知道作為郡孝廉入仕,似乎是個小官,沒有留下多少記載,也不知這位到底有多少個兒子。

 正是因為不知道李顒有多少個兒子,其事跡不顯,正好可以做手腳,畢竟那是將近兩百年前的事了。

 兩百年時間,許多家族都已經開枝散葉,後代分布各地,要渾水摸魚也不難。

 不然也不會有人收買官吏,篡改戶籍,把自己編做士族,或者冒稱祖上有軍功,享受各種特權。

 但李笠擔心,萬一哪個江夏李氏後代,仔細翻閱族譜,發現李顒並沒有孫子,或者並無兒子在鄱陽定居,那...

 總不能讓我面對滿朝文武的質疑眼光,放話:“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李笠合上資料,放到一邊,雙手抱頭躺下,陷入沉思。

 毫無疑問,禪讓是政治遊戲,而政治人物給自己找一個有名的祖宗,也是政治遊戲。

 他可以看不起禪讓這種遊戲,卻要遵守遊戲規則,所以,認祖宗、給自己臉上貼金,也是必須做的。

 至於他的出身到底是不是這樣,誰在乎?誰會戳破?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政治遊戲規則,用受禪稱帝,掩蓋權臣篡位之實,講的是個“體面”。

 權臣有了體面, 百官也有了體面:

 不是我們不盡忠哇,是皇帝順應天命,把江山讓給了德才兼備之人,那麽,我們做新朝的官,也是順應天意。

 受禪稱帝的新君,為名門之後,這不就正好印證了天命所歸?

 不然大夥以一個山野村夫為一國之君,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所以,即便人人都知道禪讓就是篡位,知道禪讓後的遜帝“暴斃”,其實就是被殺的,知道新君自稱的名門出身,多半是假的,卻沒人會戳破。

 這就是政治,就是這個時代的遊戲規則。

 想著想著,李笠摸摸自己的臉,自嘲的笑起來:

 “原來是你,趙郡李氏!”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