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棟梁》第47章 以毒攻毒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無法搜索到本站,請各位書友牢記本站域名(書海閣全拚)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亂世棟梁 ()”查找最新章節!
 建康,皇宮,蕭綱正在接見李笠,李笠從淮南趕回來,同行沒有鄱陽王的援軍,卻是鄱陽王、世子的兒女們及女眷。

 此舉未經許可,蕭綱事前也毫不知情,剛聽到時很吃驚,也有些擔心:這會讓人如何看他?

 逼迫鄱陽王父子表忠心,將兒女家眷送來建康為質?

 這讓其他藩王怎麽看他?

 先帝剛走,新君就開始逼迫宗室了?

 所以,鄱陽王這種未經請示就擅自行事的做法,讓蕭綱覺得十分不快,因為此舉會讓他被人詬病。

 按說,官員、宗室外任時,嫡子都該留在京城,也就是變相為質,但是先帝仁厚,這制度執行起來不是很嚴,對宗室尤其寬縱。

 譬如武陵王到益州上任,世子蕭圓照本該留在京城,卻得先帝允許,到益州去了。

 湘東王在荊州、江州任上,世子蕭方等及諸子也陪伴身邊,同樣不需要留在京城。

 鄱陽王到雍州、合州上任,世子蕭嗣及兒子們也跟在身邊。

 現在,新君繼位,就“逼”鄱陽王及世子將兒子們還有女眷送回京,這讓武陵王、湘東王等外鎮藩王知道了,作何感想?

 本來時局紛亂、宗室們矛盾激化,就已經讓蕭綱焦頭爛額,如今鄱陽王來這麽一手,想幹什麽?

 對此,李笠大咧咧攬責任:“陛下,這是末將出的主意。”

 “材官為何如此?”蕭綱有些不快,覺得李笠此舉太放肆了。

 本來,李笠速下壽陽、鍾離,蕭綱大喜過望之際,決定要給李笠升官,結果李笠現在來這麽一下,讓他如何處置?

 雖然心中不快,但蕭綱面上卻未表現出來,依舊一臉平靜。

 李笠是以材官將軍的身份接受蕭綱接見、問話,而不是東冶令,所以自稱“末將”,

天子以“材官”代稱李笠。

 機會和風險並存,李笠決定為了前途搏一把,面對天子的詢問,回答:“不僅如此,末將建言,陛下以邵陵王為荊州刺史,方能化解危局。”

 “什麽!”

 蕭綱先是一愣,以為自己聽錯了。

 見李笠複述一遍,蕭綱差點怒極而笑,心中咆哮:你是什麽身份,膽敢妄議政務!

 自古伴君如伴虎,膽敢參合皇權紛爭的人,要麽五鼎食,要麽五鼎烹。

 李笠知道自己此舉形同玩火,稍有不慎就會引火燒身,卻不怕,因為他是有把握才會如此行事。

 “陛下,邵陵王膽大妄為,如今在城裡,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李笠所說“走”,有三重意思,見天子沒有打斷,繼續說:“若邵陵王手上有一個兵,陛下想來要在城裡留兩個兵來防。”

 “若邵陵王手中有五千兵,陛下怕是要留一萬人在建康,專門盯著。”

 蕭綱冷冷看著李笠,心中極其不快,不過還是忍住,等對方把話說完。

 “邵陵王若到外地上任,陛下便能將盯防邵陵王的兵馬,用於抵禦侯逆,而邵陵王到荊州就任,雍州的嶽陽王、湘州的河東王必然會驚疑不定。”

 “因為,禦座只有一個。”

 李笠這麽一說,蕭綱愣住了,李笠便侃侃而談:

 “臣聽人說過,晉時,長江形勝,有荊、揚之爭,劉宋時,為防上遊荊州,便將其拆分,其長江以南地界為湘州,漢水及漢北為雍州。”

 “如今,若雍、荊、湘聯合,昔日荊州實力重現,起兵順流而下進攻建康,幾乎是勢不可擋、建康唾手可得,那好,叔侄之間,如何相處?”

 “邵陵王覬覦皇位,眾人皆知,難道河東王、嶽陽王不知?”

 “邵陵王辛苦一番,莫非就是扶侄子上位,那他圖什麽?圖做皇太叔?”

 “面對唾手可得的建康,叔侄三人恐怕在醞釀出兵時,就開始相互算計、提防。”

 “邵陵王難道不怕,自己傾巢而出後,有可能被雍州那邊的兵馬抄了江陵?襄陽距離江陵,不過四百余裡而已。”

 “或者,荊州船隊過了巴陵,被湘州水軍斷了後路?”

 “邵陵王擔心自己被侄兒暗算、吞並兵馬,侄兒難道不怕某日到叔叔大帳議事,被叔叔擲杯為號?”

 “叔防侄,侄也防叔,他們若是出兵,後方誰來守?”

 “叔叔守?侄兒守?誰留下來,都不放心,若傾巢而出,請問,武陵王自益州順流而下取荊州,很難麽?”

 “要是邵陵王、河東王、嶽陽王三人率軍和中下遊官軍拚得兩敗俱傷,結果被黃雀在後的武陵王佔了便宜...

 “所以,乍一看,這三位湊一塊可不得了,然而三位真湊到一起,反倒會相互提防,相互掣肘,結果成不了事。”

 “此策略,末將稱為:以毒攻毒。”

 李笠仔細一說,蕭綱眼睛一亮:這、這計策有意思啊!

 宗室內訌,許多人的眼睛都盯著皇位,這是事實。

 也正是因為如此,宗室之間不太可能出現聯軍(河東王、嶽陽王兄弟或許例外),即便聯軍出現,也很容易破裂。

 因為誰都想要皇位,相互之間提防,反倒成了相互掣肘。

 河東王、嶽陽王兩兄弟,看來是有些蠢蠢欲動,若把邵陵王任命為荊州刺史,怎一看上去,會促成兩兄弟連同叔叔一起鋌而走險。

 卻是以毒攻毒,讓這兩兄弟連同邵陵王一起‘安靜’下來,哪怕只是一段時間。

 李笠見天子面有喜色,把話題轉到時局:“陛下,末將以為,眼下朝廷面臨的局面,末將以為仿佛‘三甕二蓋’。”

 “三甕二蓋?”蕭綱問道,心中不快已經消散。

 李笠回答:“對,三個甕,甕裡都有錢財,又有一隻猴子,在三個甕旁轉悠,試圖伸手進入拿錢財。”

 “為了防止這猴子偷錢財,需要給甕加蓋,然而本來該有三個蓋,卻意外碎了一個,是為三甕二蓋。”

 “為了不讓猴子伸手拿甕裡錢財,於是甕的主人只能不斷挪蓋子,確保當猴子伸手往一個甕裡掏時,這個甕有蓋子。”

 “淮南,建康,三吳地區,是三個甕,奈何,朝廷大軍只有兩支,也就是兩個蓋子。”

 “末將以為,侯逆就是盼著朝廷不斷挪蓋子的時候失手,於是滿盤皆輸。”

 這個比喻很貼切,把侯景比作猴子,也很有意思,蕭綱來了精神,問:“那材官有何妙計?”

 “當然是再加一個蓋子。”

 “蓋子何來?”

 “遠者,勤王軍,近者,邵陵王離京後陛下省出的兵馬,以及湘東王回京所部兵馬,所以,新蓋子就有了。”

 李笠所說,蕭綱想得明白:把邵陵王調離京城,確實能省下人手,用於討伐逆賊,而他也不需要分心在建康提防這個最大的隱患。

 等湘東王回京,兵馬又多了一些,說不定就能主動出擊,如此一來,三吳就有救了。

 蕭綱越想越高興,如今建康雖然有不少兵馬,但守有余,攻不足,正如李笠所說,缺了個蓋子。

 然後以毒攻毒,湊出蓋子來,哪怕只能掣肘侯逆、令其無法肆意攻打三吳各地,那也是不錯的。

 當然,也可能出現最壞的情況:邵陵王到荊州上任,立刻與河東王、嶽陽王勾結,起兵造反,三王佔據三州起兵,向建康進軍。

 這也有可能,不過當務之急,是先把侯景叛軍解決,確保建康不受威脅。

 而三王一旦要將造反付諸實施,還得提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李笠又請來紙、筆,畫示意圖,向天子分析什麽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他在紙上,大概畫了長江、漢水,蟬,指的是建康。

 螳螂,是可能造反的邵陵王、河東王、嶽陽王叔侄,而黃雀,則是位於長江、漢水上遊的兩位宗室。

 長江上遊,有坐鎮蜀地的益州(治成都)刺史、武陵王蕭紀盯著下遊荊州,漢水上遊,有梁州(治漢中)刺史、宜豐侯蕭循盯著下遊雍州,而蕭循是鄱陽王蕭范之弟。

 鄱陽王把家眷送到建康,已經表明忠於新君的態度,那麽宜豐侯也會知道,一旦雍州有事,該怎麽為朝廷解憂。

 而且雍州以東,有司州(治安陸)柳仲禮坐鎮,嶽陽王實際上是被東西夾擊。

 至於湘州,湘州和江州之間,有安成步道連接,一旦湘州軍走水路出擊,江州這邊從豫章郡出擊,就能走陸路抄其老巢。

 江州刺史、潯陽王蕭大心, 是天子次子,當然是心向建康,這一點毋庸置疑。

 所以,重重掣肘之下,邵陵王、河東王、嶽陽王想要合夥造反,下決心付諸實施可不容易,搞不好,幾個月就過去了。

 “幾個月時間,足夠勤王軍在建康集結,平寧侯逆,屆時,建康重兵雲集,三王又如何敢貿然起兵?”

 李笠說到這裡,開始規避風險:

 “陛下,末將不才,所獻計策必有疏漏,以及考慮不周之處,譬如,邵陵王和湘東王能否順利交接州務,嶽陽王會否趁著荊州交接、突然發難,等等。”

 “此事乾系重大,還請陛下三思,權衡利弊後再做決定。”

 “若陛下仍有疑慮,末將改日再向陛下分析利弊。”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37章 以毒攻毒)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亂世棟梁》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