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棟梁》第40章 搖錢樹
樂安,城外一處山澗,少府丞徐驎以及樂安縣令等幾個官員,聚集在一處藍色的水潭旁,看著一名道士折騰。

   外圍,兵丁把水潭圍起來,不許其他人接近。

   身著道袍的道士,年約三十,身材消瘦,留著八字胡,此刻獨自忙碌著,同時做兩件事。

   其一,觀察一筐浸入這汪潭水中的鐵片,這筐鐵片昨日就已經浸入潭中。

   其二,用一個鐵鑊煮潭水。

   徐驎等官員,仔細看著道士忙碌,不顧天氣炎熱,不顧蚊蟲叮咬。

   鐵鑊裡,淺藍色的水沸騰起來,而鐵鑊內壁,呈現紅色,但就在不久前,這鐵鑊內壁還是黑色。

   “顯色”效果,和之前在新平時,瓷盆裡鐵片的情況一樣,不過時間短了許多。

   想到這裡,徐驎的呼吸急促起來,心跳加速。

   這事看起來是真的,那麽,那麽..

   陛下知道以後,可不得了啊!!

   他看著滿頭大汗的道士,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一頭霧水的樂安縣令等人,雖然看不太懂道士所作所為,卻漸漸意識到,自己升遷的機會好像要來了。

   不久前,北鄱水畔新平那裡傳來消息,有人能夠燒出白瓷,這讓南鄱水畔的樂安官員有些羨慕。

   新平有好水土,自古就能燒陶器,後來又能燒瓷,如今能燒出白瓷,朝廷必然設官窯,那麽新平的官員就有了升遷的機會。

   南北鄱水在鄱陽匯集為鄱水,新平的瓷器可以很方便的走水路入彭蠡湖,入江,運往建康。

   樂安也有如此水路,卻沒有什麽好出產外運,和新平比,比不過。

   但現在不同了,樂安縣,也有不得了的出產!

   道士將竹筐拉上來,然後將筐裡鐵片拿出些許,放在簸箕上攤開。

   “諸位請看,鐵片已經附有銅了。”

   徐驎立刻拿起一塊鐵片,就著陽光仔細端詳,其他人也是如此。

   大夥看得清楚,原本磨得鋥亮的鐵片,如今已被染成赤紅,也就是變成了銅的模樣。

   一如道士之前所說。

   那道士講解著:“貧道所說膽銅法,可從膽水中提煉銅,樂安地界,群山之中多有膽水流淌,譬如此處...”

   “膽水晝夜流淌,源源不絕,只需用貧道的膽銅法,便可不斷從水中提煉出銅,無需開山掘地。”

   “貧道初步估計,僅此一處山林,只要布置得當,幾處泉水,一年出銅數千斤不在話下。”

   話音剛落,樂安官員激動萬分:僅此一處就能每年出銅數千斤,那麽多設幾處礦冶,豈不是...

   “好,很好!”

   徐驎大聲叫好,滿意的看著這個自己臨時找來演戲的道士:“道長且與本官去建康,把詳細情形,與陛下說說。”

   “當然。”徐驎看向樂安官員,“貴縣,也要派人與本官一道去建康,把樂安情形說清楚。”

   “是,是!”

   樂安縣令和幾位官員忙不迭點頭,一個個興高采烈。

   他們親眼看見了,水裡能提煉出銅來,而且這種‘膽銅法’很方便,根本就不像其他銅礦那樣,需要動用大量青壯挖礦、開采礦石。

   樂安山林間多有淺藍色的溪水,只要朝廷設官冶,調集人力物力,那麽樂安就會變成產銅之地,官員們升遷的機會就會瞬間增大。

   新平有白瓷,樂安有水銅礦脈,這真是意外之喜啊!

   遠處人群,官員的隨從之中,李笠看著水潭,又看看周圍山林,隻覺得蚊蟲真多。

   這地方要大規模開采,需要萬人級別的勞動隊伍,州一級的物資供應,以及大量軍隊現場坐鎮。

   所以小打小鬧是沒用的。

   以上說的是大規模開采銅礦,而不是用鐵從五水硫酸銅裡把銅還原出來。

   想到這裡,李笠有些走神。

   中學化學知識,鐵可以從硫酸銅溶液裡,把銅置換出來,具體表現就是浸沒在藍色硫酸銅溶液裡的鐵片,表面會變成赤紅色。

   那就是溶液裡的銅被置換出來後,附在鐵片上。

   置換需要時間,若溶液濃度大,或者對溶液加熱以加速濃縮,置換的時間會明顯縮短。

   這個化學現象,古代已經有人發現,那就是煉丹修仙的道士,卻將其視作能從膽水(硫酸銅溶液)中點銅的“點銅術”。

   到了唐宋年間,這種‘法術’逐步完善,於是膽銅法出現,進而出現了‘水法取銅’。

   宋代,膽銅法成為大量生產銅的主要方法,最出名的礦場之一,在後世江西德興地區。

   這是化學課上學到的小知識,而李笠還知道一件事。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江西德興地區勘探到了一個巨型銅礦,隨後大規模露天開采,此即曾經的亞洲第一銅礦——德興銅礦。

   後世的德興,應該就是這個時代的樂安,至少地區范圍應該是大致重合的。

   所以,正是因為有大銅礦礦脈藏在樂安地區,所以這裡的山林中,有些地方的溪流水體為淺藍色,意味著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硫酸銅。

   用膽銅法,可以輕松獲取大量的銅。

   李笠仔細詢問過一些樂安出身的小吏及商賈,多方印證了這一現象,才有把握獻膽銅法。

   銅,對於朝廷來說等同於錢,擁有一個開采成本低、產量大的銅礦,等同於擁有一座搖錢樹。

   這就是李笠獻給三蠹之一徐驎的大禮,哪怕只是膽銅法取銅而不是露天開采礦石冶煉,也足以讓這個佞臣為此瘋狂。

   也只有這樣的佞臣,才會賞他一口飯吃,若報給郡廨、鄱陽王府,效果沒那麽好,因為佞臣有強大的兌現能力,而郡廨、王府沒有。

   代價,就是明面上的功勞全歸徐驎,是徐驎從一名遊方道士口中,得知這個驚天秘密。

   不過,李笠要作為‘技術顧問,暗中協助樂安官冶的創辦。

   李笠收回視線,琢磨起來。

   這個地方要大規模開采,必須先找到真正的礦脈,便涉及大面積鑽探,需要很多人力物力。

   然後在和平年代,由朝廷來主持開采,並持續多年才能見成效。

   所以膽銅法獻出去沒關系,反正,他沒法自己來開采。

   侯景之亂大概沒幾年就要爆發,李笠要趕時間,所以必須走捷徑,原本打算投靠鄱陽王府,後來決定投靠皇帝佞臣。

   抱上皇帝佞臣這個大樹,必然事半功倍,為此,付出這樣的代價,並不可惜。

   畢竟,和珅這種級別的奸臣,不是你想討好,就能討好的。

   皇帝總需要一個白手套,承擔罵名的同時,暗地裡為自己撈錢、辦一些有損名聲的事,或者乾髒活。

   所以歷朝歷代,每個皇帝身邊都會有佞幸。

   李笠認為,一如和珅之於乾隆皇帝,這個時代的梁國,三蠹就是大梁天子的‘和珅’,侍中朱異是天子的筆杆子和傳聲筒,徐驎、陸驗則是天子的錢袋子。

   徐驎為天子找到一棵搖錢樹,那麽,我能從這個奸臣手中,得一口什麽樣的飯吃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