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數風流人物》壬字卷 第114節 原來如此
最新網址: “王爺今日怎麽有暇來文淵閣了?這可太難得了。”見到義忠親王龍行虎步走進來,葉向高淡然一笑,拱手一禮。

 義忠親王回了一禮,正色道:“孤知道當下國事維艱,葉相你們幾位朝務繁忙,不敢叨擾,也只能幫著搖旗呐喊一番了。”

 葉向高心中哂笑,這一位話倒是說得很好,表面功夫也做得足,便是在京中的口碑也十分好,而且其子誠郡王也是和京中士人來往密切,加之文才不俗,屢屢在報紙上發表一些詩文,也頗有擁躉,而且深得太上皇的喜愛,比起皇上幾個成年的兒子強太多了,難怪皇上一直投鼠忌器。

 “今日怎麽王爺又有閑了呢?”葉向高懶得和對方多繞圈子,徑直問道。

 “孤聽聞皇上在鐵網山遇刺,昏迷不醒,可有此事?”義忠親王一臉焦急關心,“現下市面上雖然還沒有傳出來,但是這等事情無論真假,都需要早做準備,莫要等到人心動蕩再來計較,恐怕就晚了。”

 單槍匹馬打上門來挑明事情,葉向高都不得不佩服對方的勇氣和膽魄,看樣子對方這是不達目的誓不休了。。

 葉向高略一沉吟便坦然應道:“確有其事,不過太醫也說了,皇上眼下身體狀況還好,不過是服用丹藥的一時反應,很快就會恢復過來,當下他們已經準備返京,讓皇上靜養一段時間就好了。”

 義忠親王泰然自若地點點頭:“那就好,但孤也聽聞皇上因為積弱甚久,長期靠服食丹藥維系,透支精力過甚,靜養肯定是必要的,但是要想恢復精力神智,只怕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了,但當下國事艱難,孤得到消息,察哈爾人在邊牆外襲擾不斷, 又有揮兵南下的跡象, 遼東建奴亦是厲兵秣馬, 加之西北動蕩,播州之亂至今未見平息跡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北地今年大旱已成定局,山西、山西和北直隸的流民蜂擁跡象已現, 這等時候, 只怕容不得國事耽擱啊。”

 如此逼宮, 葉向高還是第一次見到,他也心中一凜, 莫非此人得到了太上皇的授意?

 如果是這樣,事情就麻煩了。

 太上皇一旦出面發話,朝中群臣只怕多不敢抗衡, 讓其監國只怕就是水到渠成之勢, 除非皇上醒來, 這易鼎之局就不可避免了。

 不過此時葉向高卻不敢流露出半點擔心, 一副輕描淡寫的樣子,

應答如流:“王爺擔心我也能理解, 不過察哈爾人癬疥之疾,不足為道,邊牆也不是他們能進來就進來的;至於遼東那邊, 馮唐離開時便早有安排,曹文詔會給努爾哈赤那邊一個教訓;西北動蕩局面早已經被馮唐安撫下來了, 倒讓王爺多費心了;播州之亂,楊應龍不過是強弩之末, 荊襄軍已經編練成形,最遲明年就能解決了;北地大旱麽, 戶部也有應對之策,不過都說王爺家中豐厚,若是王爺能支助一二,朝廷也感激不盡,……”

 葉向高的滴水不漏,義忠親王也早有預料,這不過是一個由頭, 只要對方承認當下局面的艱難,那便有自己切入的理由。

 “葉相,國不可一日無主,皇上需要靜養, 但朝中事務卻須得要有人主持,大周亦有定製,孤今日來也就是想要和葉相商計一番,大周江山乃是太祖皇帝一手打下來的,可不能在張氏子孫手中出問題,孤也是張氏子孫一份子,自然不能袖手旁觀,所以孤今日來也就是想要和葉相合計,孤要毛遂自薦,出任監國,替太祖皇帝將這江山守好,……”

 義忠親王目光如炬,一動不動注視著葉向高。

 饒是葉向高早有心理準備,也被對方這理直氣壯的要求給弄得一愣。

 不過葉向高畢竟也是多年閣臣,大風大浪也不知道見過多少,瞬即回味過來,笑了起來:“王爺一片赤誠之心可嘉,但這監國一職非同小可,按照慣例,非皇上嫡親不可授,何況皇上也剛剛昏迷不過二日,也許就這兩日就能清醒過來,哪裡就這麽急切需要監國了?不至於此,不至於此。”

 “葉相此言差矣,孤不過是心系國事,並非有其他意圖,若是張馳、張騏、張驥他們能堪重任,孤又何須背負這名頭來毛遂自薦?若是皇上醒過來,孤卸掉這監國一職便是,哪裡又有那麽多麻煩?”義忠親王見對方如此態度,心裡已經不抱太大希望,但是他還是試圖說服對方,“若是葉相覺得不妥,不妨請示一下太上皇,聽聽他的意見,也許太上皇能有更好的建議呢。”

 葉向高面色不變,淡然道:“王爺此言差矣,壽王他們幾位不過是年紀太輕,未曾經歷過許多事情罷了,真要監國,他們多見識見識也就熟悉了,至於王爺要監國,不合規製,斷不可為。至於太上皇,就不問世事,何須去叨擾,若是擾了他老人家靜養清修的心境,那我等當臣子的吃罪不起。”

 輕描淡寫地便化解了義忠親王的這番攻勢,但葉向高內心也還是有些緊張的,主要還是不清楚義忠親王這番前來究竟和太上皇有無瓜葛。

 若是真的授意而來,此番悻悻而歸,那太上皇會不會親自出面呢?那有當如何?

 但此時他絕不能有半點拖泥帶水,定要斬釘截鐵地斷了對方念想,否則後患無窮。

 不過葉向高也清楚光憑一番話就想要斷了對方這麽多年處心積慮地準備和考量,那也是不切實際的,但至少在自己這裡不能讓對方有可乘之機。

 義忠親王深吸了一口氣,平靜地道:“看來葉相對孤誤解甚深啊,孤一番赤誠之心,卻沒想到葉相卻不肯理解,奈何?看看當下局面,難道葉相就這樣熟視無睹?縱然葉相熟視無睹,只怕也不能掩萬人耳目啊。”

 葉向高態度也格外坦然:“王爺言重了,此乃國朝規製,卻非哪一人能輕易破例,否則國將不國,還請王爺原諒則個,至於萬人耳目也不是哪一人能掩的,本相更做不到,其他人也一樣做不到。”

 葉向高甚至沒有給義忠親王其他遊說的機會,義忠親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沒有再啟口說。

 義忠親王走了,走得很瀟灑,似乎也沒有太介意,但葉向高卻知道肯定不會這麽簡單。

 等到與李三才和張懷昌二人談了方才和義忠親王的談話,李三才倒是有些擔心太上皇會不會介入,這也是葉向高最擔心的,但這種事情他們擔心也沒有用,又不能去仁壽宮那邊守著,更不可能去主動接觸太上皇,那弄不好會適得其反。

 “那現在我們該怎麽做?”張懷昌忍不住問道。

 “讓龍禁尉盯著義忠親王他們吧,我想他不會善罷甘休的,若是他還要去遊說朝中其他人,也由得他去,等到牛繼宗的宣府軍那邊沒了希望,他自然就死心了。現在我們千萬別去太過刺激對方,我估計他應該是去找過太上皇,太上皇應該沒有明確表態,若是我們將其軟禁幽居,弄不好就要讓太上皇擔心其他,說不定就要出手乾預了,那才是最糟糕的結果。”

 葉向高老謀深算,考慮更周全,李三才也讚同這種意見。

 “那等到方相他們回京,是不是該考慮監國一事,如果皇上始終不醒,這監國和儲君都缺位,也不是長久之計,難免讓其他人覬覦,……”張懷昌問道。

 張懷昌的這個提議,讓葉向高和李三才都陷入了沉思。

 究竟設立不設立監國,利弊皆有。選誰也是問題,也讓他們難以決斷,說實話張馳大家都不太看好,連皇上自己都是如此。

 此子輕佻無德,在幾個成年皇子中最是不堪,但禮王和福王也是庸碌之輩,一樣難堪大任。

 倒是祿王張驌在青檀書院讀書表現不俗,那恭王張驦亦是自幼聰穎,但兩人年齡又太小,而且亦違背了立長的本意,要說最合適的反而是義忠親王之子誠郡王,各方面都最優秀, 但是那又絕不可能,所以才會讓他們都是難以取舍。

 最終議定還是等到方從哲齊永泰他們回京之後再來商量,萬一回京之後皇上醒過來,那就一切迎刃而解了。

 義忠親王來,半句沒提宣府軍的事兒,葉向高也是一樣當做不知道,雙方都在心照不宣。

 不過接下來該做的卻是不能停了。

 一邊立即安排兵部出文讓薊鎮軍突襲四海治和永寧,由領兵大將自行確定戰機取舍,一邊也要發布公告宣布牛繼宗謀反叛逆,隻說宣府軍受牛繼宗蒙蔽,要求他們立即放下武器向薊鎮軍投誠。

 這個消息在邸報和京中報紙上都要大張旗鼓地予以公示。

 這個時候葉向高他們幾人才看到了《今日新聞》刊載的消息,也才反應過來為什麽義忠親王一下子就如此著急,迫不及待地要登門一搏了。

 原來如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