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著陳奇瑜不解的目光,崇禎皇帝悠然長歎,意境深遠。
是人就有毛病,陳奇瑜自然也不例外。
歷史上,李自成和張獻忠撫而複叛,驚壞了五省總督陳奇瑜。
他急忙趕到寶雞,一見遍地烽火,丟城失地,好不容易平靜的陝西又如同鼎沸。
他撫胸長歎,懊悔不及。然大錯已經鑄成,後悔無用。
急於找背鍋俠的陳奇瑜,立馬就把寶雞知縣李嘉應推了出去,說他不遵命令,擅自殺降激起叛變,下令將其逮捕。
後來又怕分量不夠,於是把陝西巡撫練國事也參了一本,說他處置降人不當,罪責難逃。
只是,陳奇瑜企圖移花接木,嫁禍於人,卻踢到鐵板上了。
陝西巡撫練國事是有後台有組織的人,魏公公的年代,他被人彈劾是趙南星的東林黨人,以至削去官籍。
崇禎元年,東林黨卷土重來,聲勢更炙。
陳奇瑜惹上東林黨人,還想讓人家背鍋,又豈有好果子吃?
於是,東林大佬紛紛跳出來,彈劾陳奇瑜溺職、玩寇、失機、助盜等七條大罪,並彈劾兵部尚書張鳳翼與陳奇瑜沆瀣一氣,欺君誤國。
玩這些陰人的小手段,崇禎朝又有誰能玩得過東林黨人?
群情洶洶之下,本尊下旨,陳奇瑜革職聽勘,隨即派錦衣衛往陝西鎖拿,發往邊塞充軍。
並且,因為東林黨的壓製,陳奇瑜直到大明涼涼,也始終沒有起複的機會。
否則,陳奇瑜的事情算什麽大罪?
在大明如此不堪的處境下,有人幫忙講話,自身又有如此驚豔的軍事才能,怎麽可能沒有出山的機會?
直到南明的時候,才有人想起這位軍事大拿,可惜一切都太遲了!
因為不剃發易服,陳奇瑜被建奴殺害了。
憶起這些,崇禎皇帝目視陳奇瑜,真誠地說道:“卿遣戍之事,並非剿匪不力,也非撫賊失敗所致。
朕是恨卿聽信讒言,意志不堅;諉罪他人,沒有擔當。
為帥者,腹裡有乾坤,胸中有溝壑,軍中一切事務,調度自有深意,豈容他人置喙操弄?
又豈有推諉下屬之理?
說起來,此皆文臣掌軍之弊,因善於謀斷,過於追求手段,無視本意。
故而朕讓卿戍邊,砥礪心志,磨煉意志,唯有經歷風雨,方能再見彩虹!”
陛下知我,憐我,懂我。
聽著崇禎皇帝的肺腑之言,陳奇瑜忍不住淚如雨下,陛下沒有說錯,更沒有冤枉他,自己的過往,可不正是如此?
“陛下,罪臣不體聖意,有負皇恩!”
淚水滑過臉頰,陳奇瑜捂著臉,哽咽著跪倒在地,朝崇禎皇帝請罪。
隨著無聲的哭泣,戍守邊疆時的不滿、委屈、迷茫等負面情緒,統統不翼而飛。
取而代之,唯有竭盡所能,報效陛下拳拳愛護之恩。
“愛卿請平身!”
陳奇瑜如此,倒弄得崇禎皇帝有些不好意思了。
同時感慨皇權對於這些身懷大明的忠臣,殺傷力還真不是一般大。
旁邊的李邦華見二人君臣情深,雙目中俱是豔羨。
“李愛卿別來無恙?”
安撫好陳奇瑜,崇禎皇帝龍眼轉向李邦華,微笑問道。
“托陛下洪福,微臣一切安好。”
陛下問好,李邦華不敢怠慢,起身一輯答道。
“你我君臣之間,無需多禮。
” 崇禎皇帝擺擺手,隨意說道。
如果說崇禎皇帝和陳奇瑜還有隔閡的話,可和李邦華,那真是君臣情深了。
李邦華是在崇禎元年起任為工部右侍郎,總督河道。不久改任兵部右侍郎,協理軍政。之後進入京營,整頓兵政。
因為有本尊的支持,對他的奏請無不答應,而李邦華也感激本尊對他的信任,所以大膽革新,不顧後患。
可以說,李邦華主持的京營整頓,是相當成功的。
他從改變操練方法、慎重選擇將吏、改造戰車、精製火藥、集中武器……等九件事入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如果能持之以恆數年,京營一定會脫胎換骨,重新成為大明勁旅。
可惜李邦華整頓京營,觸犯了大明勳貴子弟的利益,遭到抵製和誹謗。
同時,總督京營的襄城伯李守錡,恨李華邦壓過自己,也小動作不停。
最終,李邦華自感不安穩,請旨讓他回鄉閑住。
而從此接任的人都拿李邦華作為教訓,大都因循守舊,姑息養奸,京營整頓也就沒有繼續下去了。
但不管怎樣,本尊和李邦華的君臣情誼,一直延續到大明涼涼之後。
歷史上,李邦華得到起複,盡心盡力輔佐本尊。
十七年二月,快遞小哥攻下山西,李邦華秘密上書請求本尊固守京師,仿照永樂年間的舊例,讓太子到南都監國。
同時又請求把定王、永王分封到太平、寧國二府,讓他們拱護兩京。
這妥妥的是老成謀國之言,也是身為臣子的赤子之言,可惜被首輔魏德藻所阻。
待本尊自掛東南枝,他也投繯而絕。
連死法都一樣,由此可見,李邦華的赤膽忠心。
所以,崇禎皇帝對於李邦華的感情自然不一樣。
這可是有能力的死忠啊!
“謝陛下隆恩!”
崇禎皇帝的一句話,也讓李邦華想起過去君臣相宜的日子。
盡管如此,他還是中規中矩行禮謝恩。
崇禎皇帝微微一笑,沒去在意此事,如今二人收心也差不多了,是該給他們安排任務了。
“兩位愛卿,如今時局艱難,國事堪憂,朕想對二位委以重任!”
“請陛下吩咐,臣願供差遣!”
PS:諸卿,又開始推薦PK了,請多多支持,票票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