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還提了幾條計策,不但把宗室子弟拖進來,更將袁術袁紹等世家子給拉進了流言蜚語的漩渦中。
可以預見他的這番操作,必然使得洛陽亂上加亂。
甚至一旦劉宏死去,沒有了壓製,這些亂象就會像星火一樣,將燥熱的局勢給點燃。
魯肅遲疑道:“此舉可能讓天下動亂。是否要慎重?”
劉羲讚同道:“先將水攪渾吧,後面幾條計策暫時不用。”
程昱不在乎道:“天下動亂又與我們何乾?這天下本就亂了,我的計策不過是加一把火而已,卻是對主公最有利的。”
劉羲暗道,程昱果然不愧是能夠與賈詡媲美的毒士,人命都毫不放在眼裡。
果然第二日就有大臣彈劾劉羲的奏章,當然他得到光武皇帝的氣運之事不能拿到明面上來說,他們都找的是其他借口。
特別是有著袁術的支持,袁氏的默許,以及內宦趙忠一派的支持,還有本身忠於皇室的人,故而彈劾劉羲的大臣數量不少。
無數的奏章仿佛雪花片一般地飛來,數量之多,堆起來完全能夠將他淹沒。
幸好劉宏病重,臥在床榻上,已經不能理事,所以只能留中不發。
否則這麽多大臣彈劾,就是皇帝都保不住他。
而這時,關於潛龍的言論也傳了出去。
很多人覺得有理,劉羲未必就是潛龍,所以他們動搖了。
一部分跟他友善的人趁機為他辯解,使得他不再孤立無援。
畢竟若他真是潛龍的話,涉及到了皇權,哪怕跟他交情再好,那些大臣都不敢為他辯解的。
如今程昱放出了流言,甚至把矛頭對準了跟劉羲有過節的劉岱劉繇兩兄弟,把他們拖下了水。
所以盧植等人才能上書為他爭辯。
不過這些爭論沒過幾日就戛然而止,因為皇帝劉宏駕崩了。
劉宏駕崩,諡號為靈,又稱漢靈帝。
這是一個評價極為低下的諡號,就是昏君的意思。
可見世家大臣們對他有多不待見。
皇長子劉辯繼位,大將軍何進趁機收了軍權,掌控了西園軍,殺了西園軍的統帥蹇碩。
蹇碩乃是劉宏的心腹宦官,為他掌控兵權,地位跟分量更在趙忠張讓等十常侍之上。
但是何進得到了世家的支持,所以西園軍名義上是何進在掌控,但是其中大部分兵權已經被世家分走了。
他們甚至瞄上了關羽所統領的那一校兵馬,只是還沒來得及實施而已。
何進是外戚,本質上也是世家豪強的一員。
而宦官的權力,卻是皇權的延伸。
所以世家寧可與何進合作,也要鏟除了宦官集團。
原本漢靈帝是打算冊立劉協繼位的,而且劉辯的身後是大將軍何進跟世家的力量,宦官們只能聚集在劉協的身邊。
如今劉辯繼位,宦官們幾乎完全失勢。
於是他們投靠了何太后跟新皇帝劉辯,畢竟皇帝總是要用宦官的。
宦官是家奴,臣子們是外臣,一內一外,遠近分明。
所以何太后接受了宦官們的投靠。
何太后與大將軍何進一個代表皇權,一個代表權貴世家,身份立場轉變,因此跟二人逐漸有了嫌隙。
何進一直想鏟除太監,以此為投名狀,躋身第一流的世家大族當中。
奈何有著何太后的阻撓,他根本下不了手。
於是袁紹提了一個十分“鬼才”的建議,他提出調外兵進京,逼迫何太后斬殺以十常侍為首的太監。
曹操荀攸都極力反對,曹操說若要誅殺太監,只需大將軍帶一支少量的精銳人馬殺進宮去就是了。
顯然何進顧慮這樣做會惹惱太后跟皇帝,對他以後不利。
他胸無大志,根本沒想過當權臣,卻不知道他如今的權勢,已經坐到了權臣的位置上了。
最後他同意了袁紹的意見,調董卓進京來。
董卓早投靠了袁家,一直以來都以袁家門人自居。
因此他們認為畢竟令人放心。
袁家,袁逢、袁紹、袁術,以及袁家幾位族老高手都在。
袁逢道:“都辦妥了吧?”
袁紹道:“都辦妥了,何進那個匹夫根本沒什麽見識,我一說他就相信了。
不過曹阿瞞跟荀攸兩人實在可惡,屢屢壞我計策!
他們起初提議直接領一支精兵闖宮,誅殺眾太監,被何進拒絕後,又提議再召集一支人馬進京,用來平衡董卓的勢力。
何進答應了,給並州的丁原也下了詔書。”
袁逢沉吟了一陣,道:“無礙。丁原不必董卓早有準備,等他來京的時候,大局基本上塵埃落定了。”
他又看向袁術,袁術忙道:“我已經將何進的謀劃悄悄告訴了郭勝,郭勝必然會找其他九位常侍商議的。”
袁逢道:“如此一來,十常侍必然狗急跳牆,何進性命難保了。”
他又低聲吩咐了一陣袁術袁紹二人接下來的行動。
袁術袁紹二人一陣心驚膽顫,因為他們接下來要做的事,說是造反也毫不為過。
他們畢竟還是年輕人,一直以來心裡還是忠於朝廷的,這驀然間要做叛亂陰私之事,心裡難免不自在。
袁紹遲疑道:“叔父,真要走這一步嗎?
沒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
我們袁家四世三公,顯赫一時,卻要把一切押上去,爭龍賭運,是否代價太大了?”
他本是袁逢的庶子,但是過繼給了袁逢的兄長,進而有了嫡子的身份,否則他根本沒資格列席這個家族密會的。
袁逢歎道:“你以為我想這樣嗎?
只是這一次是最好的機會了。
劉氏蒼天似乎遭到了重創,沒有能力現身了。
若能改朝換代成功,未必不能以人道臨架天道,創造我袁家的袁氏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