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宋恥》第311節 堅石(三)
韓剌注定不可能立下什麽蓋世功勳,他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二代遼寇,比第一代更凶殘,更狡詐,更貪婪,但也到此為止了。當撞上一萬大軍鎮守的奧裡米城,他毫無辦法。因為面對一萬大軍鎮守的黃龍府,東藩軍尚且毫無辦法。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前鋒大軍終於開進到了黃龍府,負責統軍的還是名將楊再興。

 楊再興是嶽家軍大將,嶽飛被殺後,他幾乎要起兵復仇,最後投靠了燕王,因為當時燕王正在領兵開進長江,為嶽飛伸冤。

 嶽飛之前,楊再興只是一個小人物,在河北一帶做兵將。他的出身破朔迷離,有人說他是楊家將後人,一心再興楊家,李慢侯一開始也以為是楊家子弟,後來才發現,只是普通家族子弟。

 他父親是楊邦乂,就是那個在建康府官員郊迎三十裡向兀術投降的時候,泣血怒罵兀術後,撞柱而死的建康府小官。

 有這樣的父親,有這樣的兒子,一點都不奇怪。

 楊再興本來不是一個有信仰的英雄,他只是一個小人物,甚至在金兵圍城,城裡斷糧的情況下,發動兵變投降,之後被流寇裹挾,一路南下打到了兩廣一帶。嶽飛剿滅流寇,戰鬥中,楊再興還打死了嶽飛的弟弟嶽翻,嶽飛愛才,沒有殺他,而是用計將他擒拿,他也沒什麽氣節,主動要求免死。嶽飛赦免了他,從此他跟著嶽飛繼續作戰。嶽飛被殺,他身上的反叛性格再次爆發。

 大概是性格使然,嶽飛手下有名將,韓世忠手下有名將,偏偏李慢侯手下只有庸將。所以他重用楊再興,將他帶來的一萬多嶽飛舊部,和幾萬家眷,全都安置在肥美的河套屯田。將楊再興和一群將領先送到府學學習一年兵法,接著讓楊再興統領嶽家軍舊部一萬騎兵,又給他派了兩萬步騎,一萬破金騎,一萬破金甲,都是能騎馬作戰的精銳。

 這次黃龍府之戰,楊再興請纓做先鋒,李慢侯準了。

 他想到嶽飛直搗黃龍府的志向,現在只能由嶽家軍舊部來完成。

 黃龍府卻不好啃,楊再興的戰鬥經驗,以及部下的精銳程度,已經可以在野戰中跟女真人不相上下,可面對女真人防守的堅城,他也打不下來。

 雲梯、撞車,用了一個遍,都無法破開兀術加固的黃龍府城。無奈之下,只能四面長圍起來,圍點打援。

 點是圍上了,援卻打不到。兀術也是明白人,知道守城最節省兵力,最能消耗進攻方。如今他消耗不起,就要用最高效的方式拖垮敵人,最終給敵人致命一擊。

 李慢侯也做好了長期圍困的準備,黃龍府周邊原本還有好幾座城池,遼國時候,為了控制生女真,從遼東一路修建了好幾座城池,信州往北是威州、威州北方是黃龍府,黃龍府北方是祥州,祥州北方是益州,益州北方是濱州,濱州濱水,過河之後是寧江州,這已經是完顏部的地界范圍。

 女真滅遼之後,大多城池都廢棄了,這幾年兀術才修繕起來,作為一道道屏障。東藩軍如果一路打過去,消耗另說,一座城耗時一年的話,他得用五六年才能打到寧江州。

 李慢侯也清楚這一點,他不打算耗時五六年,一年之內如果不能解決戰鬥,他就打算撤兵,真心跟兀術談談,勸他釋放奴隸,許他一個遼北自立的地位,當然大概率兀術是不會答應的。這一戰還帶有強烈的文明衝突色彩,是自由社會跟奴隸社會兩種生產關系的衝突。

 如果實在打不下黃龍府,李慢侯打算長期圍困,然後繞道前進。這很冒險,所以他這次才動員了四十萬大軍,否則根本不需要這麽多兵力。漢唐強權擊敗遊牧對手的時候,往往靠的不是堆兵力,同樣是以少勝多的正面決戰。衛青霍去病的兵力,並不比匈奴人多,李靖奇襲突厥王庭,更是只有三千人。戰爭,往往就是在最關鍵的點上,投入小規模的精銳部隊,最後決定勝負的。戰勝遊牧對手最好的方法,還是用他們擅長的方法戰勝他們。

 而漢民族的戰爭,才需要動輒數十萬大軍進行常年消耗,比如秦趙長平之戰。

 繞過黃龍府最大的儀仗是,這裡靠河。遼國之所以能在這一帶修建密集的城池,就是因為這是宋瓦江(松花江)支流,移燉河流域。在圍困黃龍府的時候,後勤部隊已經著手修複黃龍府上遊,被廢棄的一座土堡,這裡以前有一個奧吉猛安駐防,幾年前就投靠了撻懶,整族南遷到了遼河,躲過這場戰爭。

 以奧吉堡作為後方的話,可以方便河運物資。可以打通一條翻越東遼河和移燉河分水嶺的通道,這條分水嶺叫做締姆嶺,並不高峻,就是後來的公主嶺,有九座獨立的土峰,之間有不少山道溝通。

 以奧吉堡的水路,作為第二條補給線,可以將陸運距離縮減一半,只有一百多裡。

 李慢侯更看重的是第三個辦法,那就是勸降。他跟撻懶達成了協議,撻懶很重要,重要到他可以不派兵參戰,只是自己本人前往,就讓李慢侯答應,凡是他勸降的女真人,都歸他管轄,漢人和奴隸則歸燕王。

 可惜所有的辦法用盡,黃龍府就是死不投降,作為第一道屏障,這裡的守軍是兀術心腹中的心腹,是絕不會投降的死忠。

 這就沒辦法了,只能繞道。修了一個多月土城,目的不是為了圍堵敵人,僅僅是為了擋住城牆對河流的威脅,讓漕船可以通過河流運輸,因此土牆位於移燉河西岸,距離城牆只有三十步的位置。

 這是一個危險的位置,因此雙方反覆爭奪。當然勝利者始終是楊再興,他就怕敵人不肯出來。加上河流上可以布置火力強大的戰艦,因此搶奪土牆的黃龍府守軍很快就放棄了。開始在城牆上射箭,效果卻不大,投石機有效果,但距離太近,投石機擺不開。加上河對岸宋軍的投石機還不斷投擲震天雷,城牆上宛如地獄,許多金軍投石機被炸毀。

 一段百步的土牆不斷加高,甚至漸漸高過了城牆,土牆後面的情況,根本看不到。宋軍士兵已經可以登上土牆,用硬弩壓製黃龍府城頭的金軍。而且他們擺出了八牛弩,再堅硬的女真鎧甲也擋不住。女真人被壓製的簡直不敢探出頭,卻又不能放棄城牆。誰知道對方會不會前來搶奪。

 幸好他們沒有,於是雙方一直僵持。眼睜睜看著宋軍的船隊越過黃龍府,軍隊開始進攻下遊的祥州。但這裡依然重兵把守,撕咬不動。留下大軍盯防後,越過祥州進攻益州,遭遇到的同樣是女真人的死守。楊再興的用兵十分大膽,接連三座城池無法攻克,他竟然還敢繼續前行,派兵開進到了濱州。加上之前被女真人廢棄的威州,楊再興竟然同時對黃龍府五城展開行動。

 威州已經修複,作為黃龍府之戰的前沿基地,奪龍城陸運的物資和奧吉城水運的物資在這裡積聚,作為攻打黃龍府四城的前沿。

 這是女真人一個失誤,即便不失誤,其實也無所謂。女真人守威州,不過是多守一座城池而已,楊再興的前沿充其量後撤十裡,廢棄的威州城跟新建一座土堡難度相當。

 女真人當年廢棄的遼東城池多了,當年宋徽宗北遷的時候,一日行軍近百裡,女真人是按照他們的行軍速度作為駐扎條件的,因此之前除了黃龍府,其他城池基本上都廢棄了。 包括黃龍府以北的祥州、濱州、益州等地。

 松漠紀聞曰:“契丹自賓州混同江北八十余裡建寨以守。予嘗自賓州涉江,過其寨,守禦已廢,所存者數十家耳。”大量契丹人尚且需要的城池,女真人卻毫不猶豫的廢棄,要怪只能怪當時女真人的社會制度比契丹人還要落後的多。他們不習慣守城,廢棄城池後,在周邊設猛安謀克寨,半耕半牧,他們不需要城市文明,是極其原始的農業初級文明。

 如果不是為了戰爭,這些城池兀術也不會恢復起來,因為城池在他們手裡沒有價值。

 黃龍府圍城三月,始終不下。牽製了十萬大軍,以及十萬鄉兵。而守城的女真正兵,不過三萬,阿裡喜不過兩萬,以五萬牽製二十萬敵軍,兀術佔據優勢。可兀術卻並不感到輕松,因為他面對的進攻不止一處,而是四處。處處都要設防,處處都很緊張。

 聲勢最大的兩個方向,一個是宋軍從南方正面進攻,另一個是契丹人,從臨潢府北部撻魯古河順流而下。兀術也給契丹人準備了多道防線,正面契丹東北招討司的長春州,長春州下遊的肇州,肇州下遊的宜春,三城聯防,契丹人要進攻會寧府,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