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宋恥》第13節 內卷化危機(一)
波羅的海聯盟雖然退出了文蘭島的控制,可他們還在這裡保留了商棧,宋人對這裡並不是很感興趣,只是不願意給東藩製造東進的口實,宋海都護府控制這裡之後,統治中心依然在宋海區域,哪裡溫暖的氣候,更讓已經習慣了江南的宋朝官員喜歡。

 在文蘭島上,他們只是建立了一個百人規模的屯堡,許可宋商北上貿易,既不移民,也不開發,島上的主要人口,是一部原住民部族。

 波羅的海聯盟通過他們在文蘭北部的商棧,每年都會前往東洲內陸貿易。往南跟大湖區生番部族進行越來越大的貿易。

 貿易這種事情,誰也管不了他們,統治東洲的漢人,盡管蠻橫,也隻提出過不允許他們在東洲登陸建立據點這樣的要求,他們跟生番貿易,這是歐洲人意識中的自然權利,誰都不應該干涉。

 於是他們做起貿易來肆無忌憚,恰好這裡的貿易跟他們互補性很強。歐洲粗劣的手工產品此時還無法贏得東方人的認可,不止中國人、印度人這樣的手工業大國看不上他們的產品,就是中亞、西亞地區的手工業也比他們強的多。

 但歐洲的手工產品肯定是比東洲的生番強的多的,而廣袤的未經開發的東洲原始森林裡,也有歐洲人熱衷的商品,那就是毛皮。

 歐洲人對毛皮的熱衷,推動法國人殖民加拿大,建立了哈德遜灣公司從美洲東岸一路深入進入西部地區,他們在森林裡修建了無數的貨棧,囤積毛皮,並不需要常年貿易,每年只需要一個貿易季,就能消化這些商品,因為這些商品的生產,其實也是季節性的,動物當年常年活著,隨時都能捕殺,可是不同季節的毛皮質量差別很大。最好的毛皮,肯定都是入冬時節,動物毛皮生長最濃密的時候捕殺最好。

 所以歷史上,歐洲人是在最寒冷的季節,在加拿大的高寒森林中捕獵的。有一個得過奧斯卡的電影,叫做《荒野獵人》,描述的就是這樣的艱苦,危險程度相當高。歐洲人的冒險精神,還是很值得稱道的。

 不過現在歐洲人可不自己去捕獵,盡管那樣利潤更高,可他們不想冒著被漢人經濟製裁的風險去親自登陸東洲大陸,所以他們主要是從生番手中購買毛皮。告訴他們要什麽季節進行獵殺,然後根據毛皮的質量合理出價,運回歐洲可以獲得數十倍的利潤,暴利程度不下於香料、絲綢等貿易。

 由於波羅的海聯盟的介入,東洲北方生番部族擁有了一條穩定的鐵器收入通道,開始從石器時代跳躍式的進入鐵器時代,相當於革命性的進步,提高最快的,自然是軍事領域,他們相繼完成了軍事革命。帶給漢海都護府威脅的七火部,並不是唯一進行軍事革命的部族,也不是最早的,但是最強大的,他們強大主要不是武器,而是他們將戰馬和武器結合起來,於是擁有了比周邊森林山地部族更強大的機動性。

 因為機動性差,所以大量已經完成軍事革命的部族,實際上並沒有對漢海都護府產生影響,因為他們無法南下,但是互相之間爭鬥的越來越慘烈,因為擁有先進武器之後,他們捕獵的效率大大提高,獵物不在僅僅是食物來源,而且是一種商品,於是他們的捕獵行為開始幾何倍擴張,本部族的領地內,獵物很快就不夠用了。於是強大部族開始吞並弱小部族,將他們趕到更偏遠的地方,佔據他們的森林草場。

 生番之間的戰爭,目前還沒有影響到漢海都護府,他也不可能探查到幾千裡外森林深處的落後部族之間的情報,但假如他在大湖區建立據點,實際上很容易就能了解道這些情況,因為許多戰敗的部族南下,跟這裡的部族也在爭奪生存空間。

 但李靖的注意力早就不在北方,甚至都不在大平原南部,而是在祖國。

 李靖在東洲的經營,深層次的動機,還是為了奪取地位。這是他母親從小灌輸給他的信念,他是燕王長子,燕王沒有嫡子,他就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繼承燕王基業,他就有進一步逐鹿中原的資本,這是圍繞在他周圍的政治集團給他設計的未來。

 所以他身在東洲,心卻始終沒有離開中原。所有人都在等著一個人的生死,那個叫做李慢侯的家夥,怎麽還不死呢?

 越來越多人確信,只要李慢侯這個活曹操一死,中原的天地一定會風雲變幻。

 就連趙宋集團內部都對此確信不疑。趙構也沒死,可是朝廷官僚集團真不希望他死。就好像李慢侯扶持起來的東藩官僚集團,也不希望李慢侯死,至少不希望他太早死一樣。

 趙構一死,大宋朝廷的淵聖集團和建炎集團必然爭位,內戰可能都會發生。趙構不死,朝廷就能保持一個核心,只要李慢侯先死,繼任者哪怕是曹丕,朝廷也有一戰之力。可趙構如果先死,朝廷內亂,東藩勢力南下,就擋不住了。

 趙構和李慢侯比拚壽命,似乎也成了一種政治鬥爭。

 東藩集團內部,也是分裂成幾大勢力。

 長子李靖經營東洲,次子李康無心權力,幼子李炎也逐漸長大,紹興十七年生的他,如今剛剛十歲。雖然自幼接受最良好的教育,可惜沒有表現出一絲雄主的氣質。李炎腦子很聰明,聰明到十來歲竟然能夠讀懂一些哲學著作,而且是最晦澀難懂的認識論類的哲學著作。趙家人的聰慧在他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可李慢侯的那一半血脈,他似乎沒繼承多少,他文氣過剩,剛強不足。盡管李慢侯安排了武師教他練武,可練不出一顆好膽,他從小膽小,聽到雷聲就睡不著覺,而且一直到十歲,他都不敢一個人睡覺,母親不陪著,就睡不著。

 這似乎是天性,李慢侯曾經也試著狠心磨煉他,不顧他哭,讓他一個人睡覺,可是他真的可以撕心裂肺的哭一夜,他哭,他母親也哭。一個丈夫,一個父親,李慢侯並不是一個殘酷的人,他也受不了這個。

 於是退休之後,他就放棄將幼子培養成雄主的念頭,放手讓李睿這樣的職業官僚接管東藩政權。

 諸子爭位,這點李慢侯並不是很擔心,一個穩定的政權,靠的從來不是個人克制野心,只能依靠制度,來規范傳承。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是什麽,誰也說不清楚,但最基本的,這個政權的傳承一定要穩定。一個政權,如果連穩定傳承都做不到,肯定不能說是一個好的制度。

 世界各國,各個種族都在嘗試,中國人歷史最久,經驗最豐富,而且都記載下來,供後人借鑒。

 中國人吸收前人經驗教訓,不但改進,打造出了各種各樣的奇葩制度。這些都是試錯,許多都產生過嚴重的後果。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由於出現過諸子爭位的內亂,晉國中後期實行公子流放制度,晉國君主所有的兒子都會被流放到國外,然後等老君主死後才能回來繼位。這產生了兩個後果,一個是流亡的晉國公子會借助外國勢力幫助爭位,比如晉文公就是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繼位的。另一個後果則是晉國公族勢力衰敗,最終導致趙魏韓三家分晉。

 還有因為擔心權臣篡位,五代十國時期,偏安廣東的南漢政權,甚至出現了奇葩的太監官僚集團,這個國家的所有官員必須是太監,想當官先自宮才行。

 當然宋朝的成功掩蓋了一些問題,實際上宋王朝的重文輕武,同樣是一種代價高昂的政治摸索。比南漢政權好不了多少,南漢政權閹割的是官僚的身體,趙宋政權閹割的則是官僚的精神罷了。

 而讓南漢政權、趙宋政權做出這樣的舉措的,則是五代十國時期嚴重的權臣篡位問題。趙家人自己都是通過黃袍加身篡位的,當然要防范了。於是造成權臣做大的唐末藩鎮制度,就被宋朝廢棄並嚴防死守,可沒想到他們最終還是遇到了這個難題。

 這個難題怎麽解,李慢侯都不知道。這超出了他的知識和經驗,他甚至無法阻擋一場他死後的兄弟相殘。因為李靖去東洲,他別無選擇。他需要一個子嗣為家族留一條後路,李靖是最合適的人選。

 他身體還很建康,再活十年不是問題,十年後,李睿那一代官僚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世子李炎也二十歲了,有官僚集團按照制度扶持新王,東藩集團就能渡過危機。 最多是一場李靖叛亂,鎮壓成功,東洲還是中國之地,鎮壓失敗,最多也就是世界上多了一個中華文明的國家而已,這個後果他可以接受。

 如果李炎在李睿這些野心勃勃的官僚扶持下,決定做曹丕,跟南宋爭皇位,成功了,不過是一次改朝換代,失敗了,東洲未必不是李炎的後路。

 他最無法接受,也不敢想象的是,兄弟相殘的結果是清洗,李世民殺兄弟那種事情都不是最殘酷的,最殘酷的是形成奧斯曼式的慘劇,奪權勝利的君主殺死所有兄弟。

 不敢想也就不去想了,但有一個情況,卻讓他擔憂不已,因為他發現,東藩集團也好,趙宋朝廷也好,他們的目光越來越往回收縮,這讓他站在民族、國家和文明的高度,產生了深層的焦慮。

 精英階層將目光看向內部,對外部的興趣開始減弱,這是一個巨大的危機。任何一個組織,當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出現這種競爭內部化的現象,稱之為內卷化。

 對於一個帝國來說,當內卷化開始之後,往往就會收縮,隨之而來的是,整個文明開始走下坡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