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宋恥》第221節 遼王(四)
()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宋恥 ()”查找最新章節!
 “李慢侯。你什麽意思?”

 剛剛送走李睿,問罪的人就來了。

 “趙輕卿。果然是你出的餿主意!”

 吳國公主一來,李慢侯就知道,讓他出擊遼東,打擊撻懶是吳國公主的意思。

 朝廷在撻懶哪裡傷了臉面,想要扳回來,卻夠不著,其實也不敢。就想讓李慢侯去意思一下,打贏了是朝廷的臉面,打輸了,削弱的是東藩的實力。

 “知道是我的意思,你為什麽不答應。”

 “你什麽時候愛上給你男人挖坑了?”

 李慢侯知道,這八成是想在別人面前證明自己影響力的毛病犯了,她越來越像一個唐朝公主了。

 “你去打擊一下跋扈的撻懶,為什麽不行?”

 “撻懶是我扶上位的,是有大功的。沒有撻懶,燕雲十六州現在大宋想都不要想。河間、中山這些重鎮,朝廷敢去碰嗎?”

 撻懶叛逃,給女真人帶去的,是崩潰性的後果,就像耶律余睹叛逃金國,讓阿骨打立刻就有了滅遼的機會。後來耶律余睹又反叛女真人,讓南宋小朝廷可以大舉北伐,一舉收復河南之地。這種機會是偶然的,比金子都寶貴,抓住了,能逆轉興亡,抓不住,就活該滅亡。

 “你說的有道理,可朝廷的臉面不能不顧吧?”

 “朝廷什麽時候要過臉?趙構的五個女兒死的那麽慘,他怎麽不想著找兀術要回臉面。撻懶打了使者,燒了冊表,他就知道要臉了?”

 “可是靖康之難畢竟已經過去了,如今大宋國勢日盛,撻懶公開羞辱國使,如果不加以責罰,國威何在?”

 “國威不在這虛無的臉面上。在敢於用熱血洗刷恥辱的勇氣上,在敢於拿刀對抗強敵的血性上。一個國家既沒有勇氣,又沒有血性,怎麽有臉說國威?”

 “那我總要臉啊!”

 “你一個破鞋要什麽臉?”

 李慢侯讓公主有些下不來台。

臉騰地就紅了,羞恥感燒起來。

 李慢侯見狀,趕在她發飆之前,一把抱在懷裡。

 “好了。我跟你說笑呢,你是破鞋,我是爛漢,天生一對。只是你這真是餿主意。是你自己想的,還是誰跟你說了什麽?”

 緊緊摟著,恨不能揉進懷裡,這才讓火山噴發邊緣的公主沒有爆發。

 “我自己想的。”

 “沒人跟你說什麽?”

 “我聽人說,丞相趙鼎感歎,如此國恥,非英雄難雪!”

 李慢侯大概猜到真相了,公主聽到英雄才能為國雪恥,於是希望李慢侯去當這個英雄。接著自己找皇帝提建議,皇帝以為公主跟李慢侯溝通好了,或者有把握能讓李慢侯出兵,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詔書,同時讓公主信裡鼓動一下。

 沒想到最後沒成,公主覺得自己丟了臉,戳破了她在朝廷中“很有能量”的假象。

 吳國公主也明白了,她被人算計了,利用了她心氣高的弱點,勾動她心裡的驕傲。

 “趙鼎也算計起了人心?”

 李慢侯皺眉。

 趙鼎有算計人心的能力,這毋庸置疑,但趙鼎相對秦檜是有操守的,算計一個公主,雖然沒品格。但趙鼎連太監群體也算計,算計公主也能理解,只是李慢侯有另外的擔憂。

 “虧趙鼎還是一國宰相!”

 “你還是別回去了。我聽了一些消息,臨安可能有些古怪。”

 趙鼎開始玩陰謀詭計,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他的處境不妙。為什麽要讓李慢侯打擊撻懶,真為了國威?趙鼎那種人在乎這個?

 當初兀術從臨安退走,呂頤浩建議皇帝打出親征的旗號張聲勢,哪怕只是虛張,趙鼎都反對,一定要確定兀術過江之後,才讓皇帝打出親征旗號。他會為了臉面,讓李慢侯去打擊撻懶?

 唯一的原因只能是出於打擊秦檜的目的,秦檜是撻懶的同盟,敵對國家之間的同盟。秦檜和撻懶試圖讓兩國和睦,最後的結果都不太好。撻懶因為被搜出了跟秦檜私通的信件,遭到誅殺,秦檜被史書罵了一千年。

 李慢侯倒不認為秦檜主和有什麽錯,政見這東西,沒有對錯,哪怕堅持認為投降是民族融合,都沒有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思想,表達自己的思想並沒有錯。甚至主和往往更需要勇氣,主和的人一定是理性的。後世兩個大國打個貿易戰,最後簽訂一個條約,雙方政要都要被罵。因為罵人的人,往往出於感性,任何的妥協讓步他們都無法接受,因為利益是有限的,感性傾向於獨佔,理性則要求人們學會妥協和合作。

 “你是說秦相和趙相之爭?”

 吳國公主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之所以被算計,只是因為關心則亂,她認為她的男人是一個英雄,她也認為她的男人會聽她的,她有這種心結,就會被人算計,但她能看清跟她無關的紛亂的世界。

 “趙鼎怕是要完蛋了。他一個主戰派,燕雲都收復了,怎麽還內鬥?”

 這讓李慢侯有些不理解,如果說趙鼎和秦檜之爭,是主戰、主和兩條政治路線之爭,自然是勢不兩立,可現在大局已定,趙鼎對草原和森林又不感興趣,收回祖宗之地,就功德圓滿了,不知道為什麽還要爭鬥。

 宋人真是有病,壓製武將成綿羊,文官卻極為好鬥,而且喜內鬥。現在已經成為純粹的權力鬥爭,跟理念、政見沒什麽關系,完全是派系之爭。就好像趙鼎和呂頤浩之間,明明都主戰,也能鬥個你死我活。

 “應該是為了陝西的戰事。”

 “吳階兄弟收拾不了劉豫?”

 女真人撤出陝西,吳階的對手,就只有劉豫集團。劉豫現在還佔據著華州到潼關一線,北邊跟西夏人接壤的地方,都控制在劉豫手裡。但京兆府已經被吳階收復,嶽飛又攻佔了河東路,可以從潼關夾擊劉豫,劉豫已經躺進了棺材,怎麽還能為劉豫起內鬥。

 “可不死收拾不了嗎。趙相希望招降劉豫,秦相堅持剿滅劉豫。”

 秦檜變得主戰?趙鼎變得主和?

 事情就是這麽的詭異,但邏輯卻極其清晰。

 “哎。還是為了藩鎮的問題,吳階兄弟這是在跟朝廷博弈。趙鼎不想讓藩鎮做大,所以要詔安劉豫。秦檜這時候強硬,因為劉豫已經翻不了身。無非是讓藩鎮多拿一點,朝廷少拿一點的問題。這回趙鼎怕是要完!”

 李慢侯歎道。

 “為何?”

 “秦檜、趙鼎都是心思聰穎之人,所不同者,秦檜更願意附和皇帝,趙鼎有自己的操守。算是一個正經的文官。劉豫把你家祖墳都挖了,皇帝能容得了劉豫?趙鼎詔安劉豫,當然對朝廷有利。劉豫不管怎麽安置,都不會讓吳階兄弟得利。或者讓劉豫也成為藩鎮,留在陝西製衡吳階。或者讓劉豫成為文官,吳階兄弟不能擴藩。這都有利於朝廷,卻不利於皇帝!”

 趙構怎麽敢原諒劉豫這個挖了歷代趙氏皇帝祖墳的叛臣,本來威望就不足,他之前的三個皇帝還活著,文臣武將動輒嚷嚷要迎回三聖,未必文臣們都這麽執拗,可能也有敲打趙構的意圖。告訴趙構,他的地位並不穩,不要胡來。

 北宋建立的政治架構,是皇權、台諫和文官之間三足鼎立,皇帝在文官和言官之間搞平衡,言官監督文官和皇帝。一直到王安石變法之前,這一套制度都運行良好,沒有出現太大的昏君,也沒有太大的奸臣,王安石變法打亂了政治規則。由於司馬光等絕大多數文官都反對變法,王安石這種變法者往往擁有不顧一切的強硬性格,在變法之前,王安石已經是名聞天下的能臣,一直在地方上做官,堅持不入朝堂,因為他要變法,皇帝要讓他入朝,就要答應讓他變法,知道宋神宗登基,才將王安石調入朝中。

 變法者往往也是標新立異者,注定是孤臣,所以願意跟隨王安石的,很多都是政治投機分子,只因為跟王安石變法能夠快速上位,不需要死守規矩, 一步一步攀爬。這些渴望一步登天的人,迅速聚集在王安石周邊。他們沒什麽原則,都跟蔡京一樣,無條件向皇權退讓,不會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操守。王安石一死,當政的就成了這些人。宋徽宗剛剛繼位的時候,還比較謹慎,把自己當王爺時的一些荒唐愛好都壓抑起來,甚至還要裝出一副簡樸的樣子,否則就可能被台諫批評。

 結果蔡京上位,宋徽宗拿出自己的玉盞玉侐等用具讓蔡京看,說“朕此器久已,只怕人言,故未曾將用。”蔡京回奏:“事苟當於理,多言不足畏也。陛下當享太平之奉,區區玉器,又何畏哉?”

 皇帝不敢用奢侈品,蔡京鼓勵說人言不用擔心,鼓勵皇帝享太平。後來更是一味奉承,讓宋徽宗搞豐亨豫大,在蔡京的縱容和鼓勵下,宋徽宗膽子越來越大,最後要收盡天下奇石,花石綱搞的方臘起義。同時也無所畏懼,想用什麽人,就用什麽人。有蔡京這樣的奸臣附和,台諫已經完全起不到監督作用,因為台諫本身也是宰相和皇帝任命的,一旦皇帝和宰相聯手,台諫就只能變成一群馬屁精。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46章 遼王(4))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宋恥》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