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宋恥》第75節 攔江之戰(四)
  調動十萬水軍,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這可不僅僅是行軍的問題。

  從高郵到瓜州,形成兩百多裡,沿途有上萬金軍騎兵,如果有必要,金軍還能增員,但這是最佳的機會,可以在最有利的位置上跟金兀術交鋒,值得拚盡全力。

  李慢侯出動全部騎兵,沿著運河分批護送,張榮水軍戰船的質量不錯,梁山泊有的是造船的手藝人,不然金軍也不會在哪裡打造戰船。但這些船普遍不大,形製跟漕船類似。一艘船十七八人操縱,沒有大型器具,就是一個載人的工具,作戰靠的是短兵相接,遠射用弩。

  一個批次一百搜戰船,至少需要五天才能到達,這還是以最快的速度,還趕上了現在淮河漲水,淮水流入長江,順流而下。李慢侯將四千精騎,分為四批,每批一千騎,沿著運河前行,不跟金軍正面交鋒,背靠運河,河上有水兵劫營,船騎配合,主要目的是防止金軍騎兵沿河設卡。

  可惜還是晚了一步。

  四月二十四日,隔著兩百裡都能看到西方衝天的煙氣,還是火攻,韓世忠還是敗了!

  江面上無風,他的戰船移動不暢,金軍小船卻十分靈便,用火箭射中了船帆。李慢侯提醒過韓世忠,可他依然沒有做好防火工作。當然這也很難,火攻作為水戰不二的法寶,許多水戰都是靠火攻決勝的,就是因為很難防。韓世忠的戰艦是海船,海船總不能不張帆,帆布又不可能防火。

  這都是命!

  狼狽的韓世忠跟梁紅玉一起乘坐小船逃到鎮江,被李慢侯請到瓜州水寨,韓世忠滿臉羞愧。梁紅玉一臉憤怒,已經不跟韓世忠說話了,還上書參了韓世忠一本。梁紅玉的國夫人不是虛名,她可以直接給皇帝上書言事。

  張榮已經帶兵直奔建康,李慢侯看到火光,心裡都已經放棄,但幾千艘財貨還有封侯、太尉的官銜,讓張榮想玩命。

  “韓少保。還能收拾嗎?”

  李慢侯詢問韓世忠。

  他本來的打算是,以韓世忠的大海船為依托,張榮的小船為機動,將金兀術繼續堵在南岸。沒有韓世忠的大海船,張榮這些小船,在長江裡非常不便,否則擁有數千艘小船的金兀術不至於被韓世忠逼的如此被動。

  臉上帶著焦黑的韓世忠搖搖頭,十分沮喪。梁紅玉也很狼狽,瞪著韓世忠。

  “十萬水兵還擋不住兀術?”

  李慢侯帶著一絲希望問道。

  韓世忠搖搖頭:“沒用。兩岸皆被金人把持,渡口太多。宣化鎮、長蘆鎮、瓜步鎮,不需要一兩日,金人就能全部渡江。”

  這也是李慢侯最擔心的,沒有韓世忠的戰艦,兩岸渡口全都被金軍控制,張榮水軍連一個可以依靠的錨點都沒有,靠人力逆流而上兩百多裡,然後跟金軍激戰,太難!

  金軍為了控制這些渡口,連進攻運河沿線的兵力都抽調了過去,一力要先護兀術渡江,打通運河的事情,都可以先放一放。

  午後,太陽落山前,張榮軍十余艘戰艦歸來,抓了三百俘虜。都是一些河北簽軍,願意投降。張榮傳來消息,說他錨於江灣,與金軍大戰四合,斬敵無算。

  張榮帶去的軍隊,數量不少,雖然是長途奔襲過去,可金軍也好不到哪裡去,跟韓世忠軍隊打了半天,雙方都很疲憊。

  聽到張榮的消息,不僅李慢侯,韓世忠都恢復了一些鬥志。

  “李統製。可願借我小船百艘,待某收攏散兵,在殺回去!”

  這當然好,

李慢侯滿口答應。  冷靜下來,李慢侯覺得自己該轉入輔助角色,他能掌控的資源,要開始全力為張榮水軍服務。

  張榮夠猛,他帶去建康的部隊,只有瓜州水寨的一萬水軍,他從高郵帶來的水軍極少,卻能連續逆水行舟兩百裡,擊敗金軍,這幾乎是一個軍事奇跡。

  “韓少保。我軍戰船都是小船。有桅無帆,水兵也不懂操帆。你軍中可有操帆好手?”

  張榮的戰船是漕船形製,有一根可以放倒的桅杆,主要不是用來掛帆,而是用來綁纖繩的。不管是梁山泊還是運河,也都沒有張帆的機會,因此這些漁民都不會用帆。但漕船是可以掛帆的,否則也就不需要設計成可以臨時立起來,隨時放下去的結構,因為江南的漕船要過長江,拉不了纖繩,需要短暫的懸掛風帆。張榮的手下都是梁山泊漁民,以前別說長江,黃河都沒幾個人去過,因此根本不會使帆。但韓世忠帶到鎮江的是從浙江沿海招募的漁民,他們出海用的都是帆船。

  韓世忠點頭道:“有。有上千人都是操帆好手,我這裡還有工匠,可以幫你趕製一批船帆!”

  李慢侯道:“這樣最好。事不宜遲,少保先回去準備。我這裡有船來,即刻調去你處!”

  入夜前,張榮再次派來三十艘船回來,這次不是帶著俘虜,而是一批韓世忠部落水的士兵。

  李慢侯又攔截了一批從高郵過來的戰船,讓水手劃過江去鎮江韓世忠水寨大營。

  要韓世忠連夜趕製船帆,天亮前這批小船要能趕去張榮處支援。

  李慢侯不由感歎,張榮確實玩命,不但逆流而上兩百多裡,並且四次擊敗金軍水師,竟然還搶了一處錨地,也算是老天照顧,江寧府江面上,有一處江心洲,沙洲上無人定居,長滿了葦草,倒是跟梁山泊的地形有些相像,張榮一到就佔了這裡,搭建水寨,做長久準備。

  金軍也拚了命,李慢侯這邊連夜抽調戰船南下,他們開始拚命阻截,一夜連戰十余場,李慢侯損失一百多騎,金兵損失大致相當,代價很高,但很值得,一夜間從邵伯鎮南下十四波戰船,一千四百艘,兩萬多水軍。

  韓世忠的工匠,天亮之前趕製出了三十艘帆船,很粗糙,加固了漕船的桅杆,掛上用竹木和麻布縫製的船帆,效果如何還不知道。

  韓世忠有心雪恥,迫不及待的帶兵趕去建康城。

  這是一個少有的能在打敗後,迅速恢復勇氣的英雄。在淮陽軍被金軍擊潰,自己逃到海上,能夠很快恢復鬥志,登陸海鹽收攏潰兵,才有了後來的救駕之功,才有了如今的黃天蕩大戰。

  正午,韓世忠派回信使,說幸不辱命,再次堵住兀術。口氣又開始大起來,說要兀術匹馬不得過江。

  那些帆船看來用著合適,李慢侯立刻從韓世忠這裡借了十個工匠,派人送他們去揚州,揚州的工匠極多,讓張榮後續的戰船,在揚州進行臨時改造,然後在送到瓜州。揚州可是一個造船業中心,造船業是揚州少有的能拿得出手的手工業,其他只有白紵布和銅鏡。

  第二天經過一天苦戰,韓世忠他們算是站穩腳跟,韓世忠八千舊部,能收攏起來的只有三千。

  李慢侯則從揚州運來了一大批酒精,金軍不是會玩火攻嗎,看誰玩得好。上次金軍攻城的時候,李慢侯就苦惱過缺乏引火之物,燈油並不好使,柴火很難堆積,醫用酒精一出,什麽都解決了。

  果然酒精讓張榮和韓世忠在水戰中佔盡優勢,短兵相接,扔出一罐酒精,一支火箭過去,金兵只能跳江。

  大量俘虜送回來,有不少女真人,都是金軍中的小頭目,負責指揮監督漢軍、簽軍的。金軍水軍主要是遼國簽軍,是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即便這些遼國漢人也不可靠。因為金軍南下攻遼期間,俘虜了大量奴隸,許多燕雲漢人的家眷都被俘虜到了遼東。

  就在這次南下期間,金國皇帝兩次下詔,一次是準許以前不是在戰陣上俘虜的奴隸家屬給他們贖身,第二次乾脆官府幫助贖身。這一定程度上,就是為了安撫這些士兵的心,但仇恨是安撫不下去的。亡國之仇,喪親之痛,活著的親屬可以贖身,死了的卻不能複生。

  因此戰場上甚至出現簽軍士兵陣前綁了女真軍官倒戈的情況,不少金軍戰船都作為俘虜送到瓜州。

  這次金軍能打敗韓世忠,還在戰船上做了一些改進,在船艙裡填土,上面鋪蓋板,兩舷安船槳,這是臨時改造出來的槳船,金軍是沒有這種技能的,據說是完顏兀術重金懸賞,建康城裡一個姓王的福建人提供的辦法。船艙填土會壓低重心,變得更穩定,裝船槳提高了機動性。

  李慢侯也有樣學樣,讓軍隊加裝船槳,但並沒有填土,因為那樣會讓船身加重,不利於快速機動,金軍需要填土,是因為他們水性不好,船不穩連站都站不住,張榮的水匪和韓世忠的水軍沒有這種顧慮,都是習慣顛簸的漁民,因此加帆又加槳,只要夠靈活,船身搖晃大,他們不在乎。

  戰局持續擴大,雙方似乎都有拚命的架勢,韓世忠是為了一雪前恥,此時是跟金兀術杠上了。金軍則是急於逃生,都到五月了,天氣炎熱已經有許多人感染瘧疾,金兀術真的是著急了。現在不僅僅是能不能帶走那些財物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把人活著帶回去的問題。

  金兀術被堵在江南,江北接應的金軍也不敢撤走,要把守一處處渡口,兵力捉襟見肘,無力分兵他處。北邊傳來情報,完顏撻懶已經坐不住,從山東濰州南下到淮北宿遷,駐扎在駱馬湖,拚命督戰,希望盡快攻克楚州,大軍可以南下揚州。

  在江南,韓世忠駐扎在江心洲水寨,不斷招兵買馬,許多沿江活動的義兵投靠他,很多長江沿岸的漁民加入,增強了韓世忠水軍實力,這些漁民戰鬥不行,駕船卻是行家。

  上遊蕪湖一帶的宋軍也加入進來,這是邵青部水軍。邵青本是郭仲威手下,郭仲威渡江南逃之後,邵青在洪澤湖一帶活動,被杜充詔安去了建康。金兀術曾打算從馬家渡過江,邵青帶一艘船攔截,掌船的艄公叫做張青,也是一個梁山好漢,身中十七箭而不退。杜充投降後,邵青和張青堅持抵抗,聚眾在蕪湖一帶活動。

  還有宋軍知州郭偉部水軍也來匯合,郭偉是太平州知州,金兀術曾想從這裡過江,兩次敗於郭偉之手,最後才在馬家渡找到機會,投降的杜充為金兀術打開了南下通途。

  建康周邊的宋軍也在抵抗,並且開始向韓世忠部匯聚。這些大部分都是杜充投降後堅持抵抗的部隊,其中最大的兩只是嶽飛部和劉經部。杜充從開封帶回來的幾萬軍隊,是有戰鬥力的,是宗澤在河北聚集的精銳。杜充投降後,軍心大亂,有的跟著投降,有的則潰散在周邊打家劫舍。嶽飛就是這時候從一個小將脫穎而出,以前作為陳萃部下,帶兵最多不超過兩千,經常只有八九百,但他是騎兵將領,擅長機動作戰,在河北的時候,就經常帶兵出擊,不是剿匪就是偷襲金軍。

  這次杜充投降,陳萃戰死,無形中解放了嶽飛。他帶著自己的部下,沒有去打家劫舍,反而開始約束部隊,追著金兀術,也不跟兀術主力對決,就在側後伺機而動,時不時上去咬上一口,靠著繳獲,兵力越聚越多。

  金兀術南下杭州之後,嶽飛部在宜興一帶剿匪,日下一寨,打的當地水匪聞風喪膽,嶽飛還在這裡娶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嫌棄嶽飛窮困,對嶽飛母親不孝,兩人早就離婚了,如今音訊全無。嶽飛不好色,他一生就取了兩個妻子。

  在宜興剿匪之後,偵查到金兀術北返,嶽飛繼續在側面偷襲,一路追到建康,並在牛頭山屯兵。

  韓世忠和嶽飛此時已經盡顯名將之風,已經從一個猛打猛衝的將領,積累到了破繭成蝶的經驗。他們都精準的判斷出,金兀術北返一定會走運河,所以韓世忠水軍提前部署在長江口,而嶽飛之所以在太湖一帶剿匪,恐怕也是同樣的心思,都想攔截兀術部。

  李慢侯如果不是知道歷史,他判斷不出來金軍的動向。

  以前嶽飛跟韓世忠互不統屬,韓世忠投靠王淵,跟隨趙構,而嶽飛卻一直跟著宗澤,後來跟著杜充。杜充南下的時候,嶽飛還勸說,一旦現在放棄開封,將來想收回來,沒有幾十萬人不可能。

  現在陸地有嶽飛,江面韓世忠,還有張榮十萬水匪助戰,後方有李慢侯籌集巨額物資支撐,江南岸是金兀術的十萬大軍,江北還有三萬鐵騎,可以說這次金兀術帶到江南的主力全在這裡,在外的只有一部分分兵南下湖南、江西劫掠的偏師。雙方總兵力超過二十萬,全都聚集在狹小的長江兩岸渡口。

  誰也沒想到,戰局會發展到如此巨大的程度,最初只是因為李慢侯想搶收這一季糧食!

  現在夏糧終於熟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