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蘇廚》第218章 張天選
第二百一十八章張天選

 張方平生平第一次覺得自己腦子有點缺氧:“這是大道啊!大道至簡,還可以從此處解釋!研究術數的人這麽多,怎麽從來沒有人提及這處關竅?”

 蘇油笑道:“明公,這些以後再琢磨,我們先解決這道題,此處還要用到幾個定理。”

 “首先,我們還要證明垂徑定理和勾股定理……”

 “接下來,我們還要證明相似三角形定理……”

 “好了,我們連接弧的最高點和弧的起點,現在我們就得到了兩個相似三角形,這個,還有這個,對不對?接下來我們設頂到水面高度為拱,大圓直徑為徑,河面寬度為弦。”

 “現在我們的條件就多了很多,可以通過這些定理,列出這麽一個關系算式……”

 “這個算式可以變化成這樣……再這樣……好了,師爺你會開方術不?會?那你來計算。”

 師爺說道:“等我去取算籌!”

 一陣擺布之後,師爺哈哈大笑:“算出來了!明公,現在我們算得了大圓的直徑!”

 張方平大喜:“厲害!”

 想想又沒對:“等下,差點被帶歪了,知道這個有什麽用?我們不是要算那啥……弧長嗎?”

 師爺這才回過神來:“對哦……”

 蘇油笑道:“知道了直徑,可以通過周率得到周長。”

 師爺連連點頭:“對對對!”

 蘇油又摸出一本冊子:“這個是三角函數表,裡邊有不同長度直角邊和相應角度的換算關系。通過它,我們可以得到弧的夾角。”

 “圓周三百六十度,可以通過弧的夾角度數除以三百六十,再乘以圓周長度,就得到弧長了。”

 師爺筆下不停:“弧長再乘以橋寬,就得到橋面的面積!再除以單塊石料的面積,就能得到石料的塊數!”

 算完將筆一丟,長揖一禮:“公子實乃算學天才!倉舒不過也!”

 蘇油對張方平拱手道:“明公,在命題邏輯中,未經證明的敘述都稱為猜想,用推理的方法判斷為真的猜想,方可叫做定理。無數的定理構架成的體系,便是數學體系。幾何,乃數學之一分支,所有內容,歸根結底,都從這幾條簡單公理中所證而來。這,才是數學的本質。”

 張方平手拈胡須:“妙哉此論!明潤,你現在證出多少定理來了?”

 蘇油從書包裡取出一本書:“這是給薇兒帶來的新教材,孩子們力弱,要自食其力,須得機械輔助,而機械的基礎,就是數學。土地廟小學從實用出發,證得了一些,前後有兩本,每本三冊,叫《算術初步》和《幾何初步》。”

 張方平打開來,裡邊都是些圖形和符號:“薇兒,你也能看懂?”

 石薇就開始告狀:“我不如小油哥哥聰明,這書看起來倒是不難,但是題冊就稀奇古怪了。”

 “小油哥哥的好多題,要用很巧妙的方法才能解出來,我想不出來的就寄回給他,小油哥哥會用紅筆給我批改了,然後罰我做五遍!”

 張方平問道:“比如呢?”

 石薇說道:“比如加減乘除我都會,但是小油哥哥說用三個五一個一,加減乘除,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最後要得到二十四這個結果,就很難了。”

 師爺頓時恍然大悟:“這就是拓展題,好比剛剛剩余理論最後一題……”

 張方平對蘇油笑道:“我是計司出來的,如今還領著戶部侍郎,自然知道數學的重要,你所創的梵數,橫式,包括會計帳簿,的確簡便。今日試爾一試,看來果真是從簡到繁,自行穎悟出來的。”

 “老夫當年也是無人傳授,借書通讀而明事理。難得,明潤你很有老夫幼時的風范!”

 蘇油都嚇壞了:“豈敢,蘇油愚鈍,明公則過目不忘,這是沒法比的……”

 張方平轉身對蘇洵道:“子瞻子由,筆力雄奇,學問扎實,無需我多說什麽了,你們父子三人,便好好準備明年的解試吧。”

 蘇洵躬身道:“明年春日,我們定當早來成都,準備運司貢試。”

 張方平擺手:“不,以你們的才華,必須去京華考解!”

 “歐陽內翰一代文宗,他門人曾鞏,與大蘇文章頗近,想來見到你們必定會心喜的。”

 “我雖與他政見不合,平日裡也無一絲往來,老夫做禦史的時候,甚至還批評過慶歷諸人舉措操切無畫,永叔對我也很不滿。”

 “不過如今朝堂風氣尚正,我們的爭執,是為了國事,各自有各自的堅持,無傷君子之道。說起與國舉才,想來都是一樣的心情,因此你們須得去汴京參加解試,交遊京中文人名宿,讓名聲得到傳揚。”

 “我和老雷,與朝堂遠隔,有些事情用不上力道,不過你放心,我一定將你們交托給永叔和聖俞他們。”

 蘇洵感佩莫名:“多謝明公提攜。”

 張方平笑道:“一封書信的事情,這不叫提攜。”

 拈須轉頭,對著蘇油上下打量:“不過這小子嘛,能否留在我身邊調教?”

 啥?蘇油瞪圓了眼睛,我就這麽有老頭緣分?

 “呃,明公你別見怪啊,我在眉山學宮……”

 張方平擺手:“龍山長那邊我自會去說,成都學宮可是有蜀刻《十三經》正本,益州整體不如眉山,不過成都教學水平還是不錯的,怎麽滴?看不起我三榜出身?”

 老頭你別瞎說啊,蘇油都要嚇尿了!你老人家是宋綬、蔡齊親許的“天下奇才”。兩次製科出身的天選之人,誰敢對你老人家不敬啊?!

 說起張方平的出身,就不得不提到當時的一種特殊考試制度——製科。

 製科考試的程序比科舉考試要繁瑣。參加製科考試的人員由朝廷中的大臣進行推薦,一般是底層地方小官員,也可以是地方聞名的大賢,然後參加一次預試,最後,由皇帝親自出考題。

 科舉考試每三年一次,而製科考試是不定期的。

 選拔非常嚴格,遠比進士試變態。

 首先,仁宗朝規定,參加製科者,須有二位大臣薦舉。

 拿到舉薦名額,還需向兩制——即掌內製、外製的翰林學士、知製誥、中書舍人,這些一般都是文章大家——呈送平時所作策、論五十道。

 兩制看了,覺得這娃詞理俱優,便可以送去參加閣試了。

 秘閣試六道題,道道都是攔路虎。

 首先,出題范圍就極其廣泛——九經、兼經、正史。

 別忙,那只是主要的,接下來,還要旁及武經七書,即北宋朝廷作為官書頒行的兵法叢書——《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

 沒完,還要包括《國語》,諸子百家。

 等等啊, 上面這些是正文,光有這些怎麽能體現出我們大宋製科考生的逼格呢?所以——歷朝歷代大儒們為這些經書所寫的注疏,也在考試范圍裡邊喲……

 用蘇軾參加過的那次製科來舉例,閣試六論如下:

 一,《王者不治夷狄》,出處:《春秋公羊傳》,何休的疏注;

 二,《劉愷丁鴻孰賢》,出處:《後漢書?劉愷傳》,《後漢書?丁鴻傳》;

 三,《禮義信足以成德》,出處:《論語?子路篇》,包鹹的注述;

 四,《形勢不如德》,出處:《史記?吳起列傳》;

 五,《禮以養人為本》,出處:《漢書?禮樂志》;

 六,《既醉備萬福》,出處《詩經?大雅?生民》,鄭玄箋注。

 六道題中,三經三史,三正文三注疏,范圍可以說是極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