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連長!咱老焦絕對不給三連抹黑!”焦力田忙站直身子,向馮慕華敬了一個軍禮,一臉鄭重地說道。
早在前一天,張治中將軍被蔣委員長任命為第九集團軍總司令,統一指揮已經先期開赴上海的第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師、獨立第二十旅已經上海保安部隊和警察總隊進攻上海之敵。
張發奎將軍被任命為第八集團軍總司令,率部駐守杭州灣附近,防止日軍從杭州灣登陸,護住張治中將軍的側翼。
第八十八師的師長孫元良接到命令之後,直接沿著寶山路將部隊推進到了中日停戰線的八字橋一帶。
而日本方面,原本戰戰兢兢的海軍陸戰隊在得到了日本國內即將支援上海的消息之後,膽子也大了起來,不再像之前那位縮手縮腳,也派伊藤茂大尉將部隊開到了八字橋一帶,並且和中國守軍打了一場遭遇戰。
不過,由於雙方都沒有接到正式進攻的命令,所以打了幾下之後就各自撤走了。這一天,就是八月十三日。而這一戰就是淞滬會戰的開端。
卻說日本國內,在得到虹橋機場事件的消息之後,海軍首先不幹了,他們認為中國軍隊的那種舉動是對日本海軍的嚴重侮辱和挑釁,主張立即出兵上海,教訓中國軍隊。
但是,海軍的兵力畢竟有限,陸戰隊也沒有幾個人,想要對付在上海的幾萬中國精銳之師,還是需要依靠陸軍。
不過,熟悉日本歷史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海軍和陸軍一向尿不到一個壺裡,海軍那邊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陸軍這邊確實氣定神閑的說我們等等再看。
這一下子,直接將日本的海軍大臣氣得吹胡子瞪眼,拍著桌子哇哇大叫道:“陸軍不出兵,我們自己乾!”大有傾盡海軍精華,跟中國軍隊在上海大打出手之勢。
此時的日本國內陷入了一片狂熱,他們本來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明治維新之後,他們的國力日益強大,成為亞洲最強的國家,甚至可以和歐美列強一爭長短,這就是他們更加認不清自己了。
日本人現在眼裡已經沒有任何人了,尤其是中國,在他們看來,中國那麽弱,又四分五裂,喜歡自己打自己,怎麽可能跟日本相比。
現在見中國人居然敢主動進攻他們,這相當於在國際上狠狠地扇了他們一個耳光,使得一向驕傲的日本人無法接受,所以大部分人都叫囂著增兵上海,教訓中國軍隊。
當然,清醒的人也不是沒有,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石原莞爾,這貨被後來的日本人尊稱為日本第一兵家,到底還是有些東西的。
他主張即便在上海增兵,兵力也不能超過在華北的兵力,否則日本將會陷入中國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他還主張此時日本首相近衛文磨應該立即飛到南京跟蔣委員長談判,在談判桌上壓服中國,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然,這個時候的日本,已經沒有人聽他的了。
八月十三日上午九點,日本的海軍和陸軍的巨頭們進行了一次“懇談”,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增兵上海,並且在內閣會議上簽訂了合同。
海軍跟陸軍在大戰之前簽合同這也算是日本的老傳統了,因為這個國家的海軍和陸軍一向尿不到一個壺裡,為了防止他們在打仗的時候互相扯皮,互不相救,在戰前都會讓他們簽訂一份合同,上面寫明雙方的義務,以防止他們到了戰場上互相推諉。
決定出兵之後,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司令官的問題了,按照日本軍部的決定,此次增兵要先派出兩個師團的中國派遣軍。在日本,師團是戰略單位,如果放到外面的話是可以不用考慮日本軍部的命令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單獨行動的。
而若想統領兩個師團,那必須得讓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掛帥才行。按照日本的慣例,這個人可以是中將,也可以是大將。
不過,日本總參謀部新任參謀次長多田駿則力主派大將掛帥,他的理由也很充分,首先,這次行動是多師團的行動,司令官必須德高望重,派大將比派中將有分量。
其次,這次作戰的目的是要速戰速決,不能像上次淞滬之戰時那樣,一連換了四個司令官,直接將前線將士們的士氣都換沒有了,簡直如同兒戲。
所以,他主張派大將出任司令官,並且推薦了松井石根大將。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有資格拜為大將的只有二十六人,松井石根就是其中之一。松井石根年輕的時候參加過日俄戰爭,當時的職務是中隊長,他指揮靈活,勇猛善戰,打的很不錯,是當時日本國內家喻戶曉的軍界明星。威望絕對足夠。
另外,松井石根曾經擔任過駐華武官,在上海待了十幾年,在上海打仗根本不用看地圖,綜合所有因素,他成了最為合適的人選。
松井石根上任之後,覺得隻帶第三師團和第十一師團兩個師團的兵力太過單薄,直接找到了當時的陸軍大臣杉山元,開口就要五個師團。
松井石根的這一舉動,直接將杉山元嚇了一跳,後者一臉懵逼地問他:“怎麽要這麽多?”
松井石根反問道:“閣下以為派多少兵力就足夠了?”
坦白來說,如果松井石根真的一下子帶去了五個師團的話,淞滬會戰中國軍隊很難說能堅持三個月,這樣以來,留給中國政府轉移上海等沿海城市的工業、學校等戰略資源的時間就會少很多,對中國的長期抗戰是非常不利的。
可能是天佑中華,值得讓人慶幸的是,此時的日本陸軍大臣杉山元竟然犯了混,對松井石根說道:“當初永津課長說,只要我們的軍隊一出現在大沽口,中國軍隊就會立馬屈服。現在看來情況似乎沒有那麽樂觀。這樣,你先帶兩個師團過去,如果不夠的話,我再派給你。”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