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為大唐修條路》第45章 征糧舊事
  貞觀六年,關中大旱,欽天監袁天罡夜觀天象,佔卜卦象預測關中千裡大旱,連續近一百天未曾落雨。

  關中百姓流離失所,紛紛逃荒。

  為了緩解關中旱情,李世民下詔關中百姓懸賞銀錢打井,打一口價賞錢二十貫。

  可下令二十天,右衛匯報反饋道關中百姓壓根不知道有這回事情的存在。

  李世民將房玄齡、魏征、岑文本等人叫到承慶殿,一臉怒氣地罵道:

  “岑文本,打井的事情朕都說了快三十天了,為什麽關中的百姓還不知道打一口井可得賞錢二十貫?你們中書省是怎麽辦事的?”

  岑文本拱手回道:“臣也查過了,不光百姓不知道,縣裡也不知道,公文剛下到各州!”

  李世民氣憤地說道:“朕親自交辦的事情,公文卻在各官署間轉了三十天才下到州裡?等轉到縣裡,豈不是都道秋後了?那打出來的井還有什麽用?”

  岑文本等人不敢再說話,低著頭。

  就這樣,中書省林林總總的撤職幾十個臃腫的官員和部門,將其下放至各州縣內。

  李世民隨後又召集大臣商議實際應對旱情。

  如果各級官吏肯下力氣,動員關中百姓每十戶人家打井一口,撥款五萬貫組織百姓修建引涇渭河水灌溉工事,再將南方急調糧食過來,僅僅只能解決二十萬人的口糧度過難關。

  而關中卻有近三十五萬人口受災!

  那麽如何解決這剩下的十幾萬人糧食呢?

  後來李世民在承慶殿案前踱步,下令道:“征糧!”

  那麽問題來了,征糧,征誰的糧?

  關中大戶、封王、地方豪紳和貴族的糧!

  李世民便讓底下群臣推薦一個人負責征糧之事,朝廷給起便宜行勢之權,三月之內征十五萬石糧食,用糧食賑災和獎勵地方打井和修渠。

  底下眾官員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人回應,大家都知曉此事是得罪人的苦差,去這些個大戶鄉紳貴族和封王府上征糧?

  李世民望著底下眾臣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一個人吭聲,氣出不打一處來道:

  “你們一個個參議政事的重臣第一項職責不是舉薦人嗎?平日裡各個高居廟堂,拿著朝廷的俸祿,滿口忠孝仁義,怎麽到了為朕解憂的時候一個個都不吭聲啦?

  這話刺激的諸臣很難受,但都心裡明白這種差事舉薦誰就是害誰,會引來其瘋狂的報復。

  此時岑文本上前一步開口道:“臣舉薦一人擔當此職。”

  李世民問他舉薦誰,岑文本吐出兩個字:“蜀王。”

  ……

  當天下午,散朝回府的岑文本就被李恪堵在了家門口,李恪一臉憤怒地問道:

  “岑文本,岑侍郎,你為何要推薦本王來乾這個誰都不願攬的差事?”

  岑文本一本正經地說道:“我是為國舉賢,這事兒沒有些膽魄的人是辦不下來的,殿下英明果敢,是朝中最合適的人選!”

  “放屁,你當我不知道你那點小心思,沒人願意去接著差事,連舉薦人都不敢,這是為何?你當本王傻子嗎?”李恪罵道。

  “這倒是奇了,蜀王殿下您不是一直想尋一次出頭的機會麽,想壓過魏王殿下和太子殿下嗎?我這是成全你啊!”岑文本不慍不火地說道。

  “你少來,大唐立都長安十幾載,功臣勳戚遍布關中,要征關中大戶之糧,就根本繞不開這些封王貴族。

  如果本王行事謹慎隻圖自保,

根本征不來幾石糧食;如果動了真格,那就一定成為眾矢之的。你真是把本王往火坑裡推啊!”  李恪斜著眼睛瞅著岑文本說道。

  岑文本冷冷地說道:“隨殿下怎麽想,在下中書侍郎,據實向皇上舉才是我的職責。”

  這時一個下人過來對岑文本道:“老爺,魏王那邊派人稍信,邀您午後去品茗論詩呢。”

  岑文本故意大聲回道:“那我就直接去魏王府吧!”

  李恪聞言愈加憤怒,氣憤地說道:“哼!投靠的真快啊,這又是一宗邀功的好事吧!”

  岑文本回過頭來傲慢地說道:“投靠怎麽了?邀功又如何?殿下既不是嫡出,又沒有說什麽真材實學,你憑什麽在這裡指手畫腳?魏王的見識與謀略殿下你十年都趕不上,有這樣的皇子才是社稷之福!”

  說罷,岑文本扭身登上馬車揚長而去。

  李恪怔怔的站在門口,氣的渾身發抖!

  身後的權萬紀(李恪的老師)朝著遠去的馬車吐了口吐沫:

  “真是一個屬狗的,見誰對其好就搖尾巴!殿下,犯不著對其生氣,朝廷裡那麽多大臣,那麽多皇子,憑什麽讓殿下乾這種苦差事?跟陛下好好說說咱們不接不就完了!”

  李恪平複了下內心的憤怒,冷靜的說道:“這差事我還真接下了!”

  “殿下,這可是飛蛾撲火啊!會得罪很多人的!”權萬紀臉色一變,說道。

  “方才你都聽見了,此人是如何羞辱本王的,我李恪雖然不是嫡出,學識謀略不如魏王,身份不如東宮,要是連這點膽色都沒了,那本王就真的如他所言,一無是處了!”

  第二日,李恪就進宮向李世民請纓,將征糧打井修渠的事情攬到自己身上。

  李世民十分意外,本想著今日裡李恪來哭鬧推脫,反而主動請纓。

  “誰都知道這是得罪人的事兒,你還要出這個頭?”李世民不解地問道。

  “正因為沒人願意去做,是他們考慮顧忌太多。我是父皇的兒子,就應該為父皇分憂解難!”李恪正色道。

  李世民久久的看著李恪,半天才說:“你可要想清楚了,這可能是你與那些權貴王公貴族的較量,那些被你征了糧的人只怕近十年都會跟你記著這筆帳的!”

  李恪豪氣乾雲地說道:“兒臣知曉的,如果真的出現這樣一場較量,無論兒臣勝敗都無緣無悔!”

  “好!這才是我李世民的兒子!哈哈哈……”李世民看著這個三兒子,大笑著說道。

  李恪領旨後告退,李世民望著他的背影,對身旁的王德說道:

  “別說,平日了這個三小子喜好舞刀弄棒的, 跟著將士踢蹴鞠,整天不乾正事。倒是在關鍵時候還真能敢作敢當,還真有當年朕的模樣!”

  ……

  李恪上任後還真是雷厲風行,領著工部、戶部和京兆尹的一乾官員們一路走一路記錄,沿線需求的糧食和地方鄉紳、貴族的糧倉,背後的關系等。

  先跟那些鄉紳貴族先禮後兵,動用李世民給他的權利和,將沿線的幾個縣的農民和勞工組織起來。

  先好好跟你談,你不聽,那好!

  我是皇子,三皇子蜀王!

  帶著一群農民和勞工胡攪蠻纏,他那一根筋的橫勁、楞勁,還真籌集了幾萬石糧食……

  卻是李世民那裡也雪花般的飛來了幾百張奏折……

  承慶殿上,李世民望著厚厚的幾摞奏折哭笑不得!

  這個恪兒……

  看都不看,就讓王德抱去當柴火燒了!

  但是別人怕你蜀王李恪,魯王李元昌卻一點不虛,這個套路在李元昌身上根本行不通。

  無他,李元昌是李世民的親弟弟,魯王封地幾千畝地,護衛家丁五千多。

  根本不鳥李恪帶領的這些烏合之眾,最後差點刀槍相對鬧出人命。

  結果後來鬧到李世民禦前對峙……

  魯王李元昌帶頭,近百名官員一同參劾李恪,朝堂之上幾戶一邊倒的局面。

  李世民最後頭疼,也沒辦法,明面上罷免了李恪的職務,平息了朝堂上的聲音。

  私底下魯王李元昌也做了讓步,自己封地出了兩萬石糧食,解決了雍州關中平原去年的災情!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