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為大唐修條路》第4章 安身立命
  關上門窗,屋外的月色基本上隔絕,隻從縫隙中灑下斑駁的月光,透露出一片星星點點。

  真正的實木門窗,都是上好的杉木。

  厚重而潮濕,加上樹皮和斧痕留下的倒刺,摸上去很是扎手。

  屋內一片漆黑。

  現在這個年月是點不起油燈的。

  而且農戶們大都是使用動物油脂加麻線,燃燒起來刺鼻腥臭,甚是難聞。

  隻有有錢的富貴人家才會采購更為稀少的松脂加棉線做燃燈,無異味,還有淡淡的松香。

  寅生細聽四下無人才取出腰間內襯掛鉤上的小型LED手電,調至最低亮度,放置床前。

  打開手持GPS,調出離線地圖,不停的放大縮小,對照著近幾年在秦嶺周邊的踏勘工作日志。

  寅生仔細思索一下,結合這兩天觀察村子周邊地貌,心下有個大致推測。

  此地是周至縣南部邊緣,距周至縣直線距離約8公裡左右。

  按張伍德的曾經說以他腳力日出從葛陌村出發,中途停歇2次,接近日落才能到達周至縣城。

  加之負重毛皮和補給重量,那差不多接近30公裡左右。

  出門全靠走,馬車之類的不要想了。

  也就過年時節村長葛炎會套著他的估摸著快壽終正寢的老驢一次性采買一次。

  基本上靠老驢來背,有點類似雲貴地區老茶馬古道的鹽幫。

  單程耗時至少兩天。

  沒路啊!

  基本上都是河灘河谷,遇到雨季十天有七八天都是斷道,加之泥濘的山路根本沒法走。

  走出山谷才基本上有點平路。

  出周至縣前往長安城才有所謂的官道。

  但無論怎樣,長安肯定是得要去一次的。

  拋開陌生與恐懼的時代。

  骨子裡充滿著冒險精神的寅生還是有點興奮的。

  畢竟多年的踏勘經驗和處理許多未知的突發事件。還算是一個資深的探險家。

  畢竟沒路的地方才需要他們。

  但最大的問題和最為關鍵的在於三個:

  一是語言不通,這是非常蛋疼的一件事。

  經過1300多年的歷史,後世用的語言基本上隻有四個音調,平仄準確,發音什麽都比較標準。

  雖然各地方言居多,但除開江浙兩廣,大多數方言都略懂一二。

  但這裡當地語言發音簡直神奇,隻有兩個音調,還能那麽的抑揚頓挫。

  聽葛炎講當地官話居然真是有點類似閩南某地的方言。

  嘰裡咕嚕的。

  寅生頓時頭大如鬥。

  村長葛炎是馬邑縣人,是後世山西朔州市,祖上是河北雲州遷居。

  而寅生雖然自小蓉城長大,但祖上寅氏籍貫也是河北麻城。

  後來逐漸躲避戰亂,不少族人為消災將寅氏逐漸改成為演氏。

  寅生祖上後隨祖上遷居陝西城固,也算半個陝西人。但語言倒也夾雜著河北滄州的方言。

  故二人在語言上稍拉近了點距離,故而葛炎熱情不少,也將曾經陳年舊事講給寅生聽,也讓寅生側面了解到了當時的一些舊事。

  雖然表述各種盡可能不準確,但通過手勢和語調也能理會到十之八九。

  二是寅上身上沒有任何通關文書,更沒有證明自己出身的物品。

  雖然現已是貞觀七年,但東突厥和吐谷渾、回紇仍舊虎視眈眈,梁師都余黨還未清理乾淨,李世民依然不放棄邊關鎮守兵力,

謹防死灰複燃。  雖說開明的治國理念和廣納賢才的制度讓各地人民紛紛前來長安。

  但入關和去往戶籍地以外地區必須檢查通關文書和戶籍“公驗”,也就是檢查後世的護照以及戶口本或者身份證。

  給守城官兵讓他們“勘合”。

  倘若拿不出,那麽對不起!

  拿不出來的話,不是逃奴就是浮浪戶,直接綁住了扭送府衙判刑流放。

  而門卒如果放了沒“公驗”的人過關,要被處以一年流放苦役,如果被放走的這人還犯有其他罪行,門卒還要加罪。

  比如打算去長安“西漂”,那就得辦理“過所”,也就是所謂的“公驗”。

  “過所”也要找鄉裡裡正辦理,首先呈上您自己寫的材料,材料上寫明出門人的籍貫、年貌、出門原因和目的地、還要找五個鄉鄰簽字作保。

  再找一個近親的男丁或者戶主,來承諾您走以後,如果在下次交稅服役前回不來,那麽您的賦稅由他來承擔。

  理應像寅生成年男丁,負有繳稅和服役的責任,是不能脫離籍貫責任田到處遊蕩的。當地官府也不應該為其開具“過所”,也不應該前往西域吐谷渾或是回紇。

  原本以為他是西域部族之人,但他又能夠說一口利索的河北滄州話,也讓葛炎納悶不已。

  當然葛炎也曾是劉武周舊部,對李淵父子也無太多好感,故而也就不多過問。

  這也讓寅生大感慶幸不已。

  誰說各大豬腳穿越過來盡顯王霸之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憑借開掛般後世的理念和科學知識,以三寸不爛之舌,將王公貴族盡踩腳下。

  公主迷妹紛紛拜倒。

  扯犢子呢!

  就光憑唐代這一苛刻森嚴的戶籍制度,就讓你寸步難行。

  你出個門試試!

  無他。

  隋末群雄割據,戰亂不斷,強征兵役,人口銳減。

  曾經歷史課上老師曾講過,隋煬帝期間,人口不完全統計,估計隻有近300萬人。

  什麽概念,還比不上後世一個縣城人口。

  經過貞觀之治,休養生息。才逐漸恢復元氣。

  但唐朝乃至後世,基本上都是農耕文明為主要發展治理路線。

  最大的收入也是來源於農田課稅。也就衍生出此嚴苛的戶籍管理制度。

  古代勞動人民是充滿智慧和想象的,而唐代的官員上至李世民,房玄齡魏征,下至縣令各個都是模范公務員典范。

  管理邏輯之嚴密緊湊,讓寅生怎舌不已。

  三是以寅生現在的情況,即使解決前兩條,那麽沒有營生的手段,仍舊必須納稅和服役,想走商路,賺錢做生意,沒門的。

  隋末唐初百廢待興。

  以“重本抑末”思想尤為嚴重,唐太宗吸取隋末教訓,正是複原農為本的重農抑商。

  商人的地位尤為底下,商賈曾被視為“賊類”、“雜類”,隻準穿白衣,不得商賈入仕,同樣也不準有官階的人入商。

  由此可見通過商品經濟迅速做大賺第一桶金的路子也被切斷。

  穿越網文害人不淺啊!

  寅生到來已是五天,開始的驚恐、慌亂和語無倫次。

  也同樣讓葛陌村的幾戶人家認為他遭遇了匪患,怕是失了魂兒。

  豐富的閱歷和人生經歷也讓葛炎放下心來。

  不是什麽殘黨余孽,不牽扯什麽政治風險。

  最起碼也是個讀書人,講話邏輯也較為嚴密,雖然時常冒些聽不懂的詞語。

  但也無傷大雅,畢竟也是遊學多年。

  試探過幾次也就不再過多的盤問。

  最起碼安身立命的地兒有了,但接下來呢?

  寅生這才細細回味這幾天在村裡的經歷,結合自身情況。

  不扯製霸天下,扭轉乾坤,促使讓大唐一統天下。

  起碼得立一個小目標,先活下去,安身立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