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落地一把AK47》第五百七十三章 取得1定成果,4個壞消息(2章合1)
一秒記住【34中文網】,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各大軍長帶著大軍已經出征,而擎蒼則在華夏城中指揮作戰。這種小戰爭,直接交給他們來就可以。

而在接下來的數月時間內,捷報不斷,可以說整個華夏軍團所向披靡,僅一段時間內就收服了數十座城池,特別是一些古代較大的城池就有漁陽、居庸、慶次、樂成、清河、館陶、黎陽、東平陵、高苑、土垠、壺關、濮陽等地。而且這個數字不在持續不斷的增加之中。可以說以華夏城為中心向外輻射開了。

同時也有大量的文職官員與武將帶著大隊前往接管各個城池。華夏國對於文職官員的需求依然還在上揚。華夏國不缺武將,缺的是可以治理城池,可以實施擎蒼的命令,可以進行改革的文人們。他們才是統治的關鍵,而軍隊僅作為攻擊保衛之用,大後方還是需要文人來幫。

擎蒼要做到的是軍政分離,就是軍隊與政治分離,而不是軍政合一。

說說兩種的優缺點,軍政合一的好處是地方治理的效率高,壞處是地方獨立性增強,不利於擎蒼集權控制。而軍政分離則是相反。

舉個軍政合一與軍政分離的兩例子,在安史之亂中,玄宗為了平叛給地方放權擴軍,導致藩鎮軍政統攬,尾大不掉,唐代因此亡國。到了宋代,趙匡胤吸取前代教訓,重用文官,以文治武,兵權分立。雖然徹底消除了地方擁兵自立的危險,但同時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但擎蒼的軍政分離是將所有權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並且在軍隊的戰鬥力上,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文武兼用,至少在一大段時間內,他依然還是會采用這種形式的集權,以利於統治。

……

這日,擎蒼於主城之中的議事堂中,其底下文武大概有十來人在場,而這時楊小妹進入議事堂之中,報道:“擎帝,我這裡有幾個消息要匯報。”

“請說!”

本來擎蒼是與郭嘉、荀彧還有諸葛亮四人在商議著一些大事的,三個智囊已經成為他治理整個華夏國的得力助手,現在已經不同於之前以城自稱的華夏城了,整個國家機器十分龐大而精密,一點差錯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現在看來,因為這些消息的到來,而不得不中斷商議。

楊小妹接著說道:“四個消息,但都不算是好消息。”

這話一出,讓所有人都開始交頭接耳起來了,他們十分好奇四個壞消息到底是什麽消息。因為能給華夏國帶來的威脅並不多。

“喔?”

擎蒼一聽,也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第一件事,是關於我軍的軍長的事。據我們情報部門得知,我軍之軍長鄒煒在延津城清理曹操余孽的時候,遇到了抵抗,最後不幸被司馬懿殺害!我軍損失嚴重,其余軍隊直接返回我華夏國。”

延津距離許都僅在一百多公裡處,在那裡遇到司馬懿抵抗,也在情理之中,因為他都要打到了人家的家門口了。

這時擎蒼反問道:“不是說好以華夏城為中心千裡范圍才可討伐嗎?許都已經距離我們超過一千二百裡了!他們有將我的話聽在耳中嗎?而且我還在出發前說過,許都二百裡范圍內千萬不要去碰!這些人是怎麽了!”

他的語氣有些暴躁,這明顯是不將他的話當話,才造成的損失!

他在那些軍長出發之前就有交待,距離曹操老巢許都二百裡范圍內切忌不要去打,因為那裡有司馬懿的原因,只等其他地方都收拾了,再去收拾司馬懿,而鄒煒明顯也沒有聽從擎蒼的命令,

直接打到了延津城,最後讓司馬懿給暗算了。楊小妹說道:“這……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麽鄒煒軍長會前往那裡。”

軍令是從她這裡下的,各大軍長去了哪裡,都會報備,但如果有人故意隱瞞的話,她也不知道。

擎蒼連忙說道:“楊軍長,我沒有責怪你的意思。”

楊小妹的臉色才稍有些緩和,但她確實有些責任存在。出了這種大事,誰都有些責任。

郭嘉直道:“或許是因為鄒軍長過於急功了,想盡早為擎帝分擔一些憂慮,才這麽乾的。”

大概只能這麽解釋了,因為鄒煒太過著急,才釀成大錯的。

現在每一兵一卒對於華夏國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損失都不能有,這一次軍長殉職,無疑會對軍心造成一影響。

對於這件事,擎蒼也不想再深究了。他說道:

“這種事,以後務必要避免,傳令下去,讓各大軍長聽著!不可與許都相距太近!至於鄒軍長,想辦法將他遺體取得,厚葬!還有做好歸來軍隊的撫慰工作!”

再怎麽說鄒煒也是陪著擎蒼征戰天下,他也是為了整個國家著急,他的死也讓大家十分傷心。再怎麽算,他也是為國捐軀,理應受到厚待,這些後勤部的自然也會去處理。

“是!”

這便有人下去安排了。

而擎蒼又問道:“楊軍長,這第二件事是何事?”

第一個壞消息已經讓人們十分悲傷,這第二個,恐怕也不是什麽好事。

“這第二件事,那便是曹丕已經被司馬懿給軟禁起來,而司馬懿以其巨大的權力,自封為帝,國號為晉!”

擎蒼也不解,為什麽司馬懿為封自己晉帝,國號為晉,於是便問說:“喔,為何為晉?”

荀彧的說話直接解決了擎蒼的疑惑,他說道:“司馬懿的老家河內溫縣原屬先秦晉地!所以是為晉!”

那就是不管是司馬懿或者他的孫子司馬炎,他們所建立的王朝都會叫晉,這也和歷史有些不謀而合,而只不過是一個是爺爺當皇帝,另一個是孫子當皇帝,期間還相差了36年。

“原來如此,多謝荀參謀解惑。”

“不敢不敢!”

擎蒼隨後又說道:“對於司馬懿這個不穩定的因素,之前有聽孔明說過,我也沒想到他會如此之快。”

司馬懿不好對付,這一點諸葛亮也曾經介紹過,此人用計策是無法改變的。而果然他也是等不住了,直接廢了曹操的兒子,自己來當皇帝,同時一定也接替了曹操的軍隊,那可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他大概也是為了抵禦來自華夏國的壓力吧。

郭嘉說道:“我看此人也要速速除去才行,否則將會成為我們統一的攔路虎。”

郭嘉主戰派,他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存在,但事實上卻不允許他們這麽乾。

擎蒼說道:“此時我們正處於恢復期內,而且附近諸侯對我們也是虎視眈眈,這個得從長計議才是!”

現在的華夏國戰力依然還處於重傷之中,所以還要恢復幾個月的時間,而且還有大量的力量已經派出出,此時華夏軍內可以說相對空虛,但他們也沒閑著,有大量的士兵被送了回來,因為他們全是各大軍長招募而來的,只是這些士兵的戰力還是不怎麽足夠,還需要操練才是。

加上諸侯各國對於華夏國的統一心生不滿,如果此時將大軍調回來去打司馬懿的話,華夏國的後方可能會起大火,到那時,那將得不償失。

諸葛亮這時也提出了他的意見。

“我也覺得這事急不得,我想此時以司馬懿的謹慎,他大概也不敢太過招搖前來攻擊我方城池,等我方準備完全的時候,便是收服他的時候。”

荀彧說道:“我讚同孔明的意見!”

郭嘉想了想之後,也不再說什麽了,因為絕大部分人不同意,特別是擎蒼。

擎蒼說道:“那這事就先這樣,楊軍長,到時候還得靠你好好關注一下司馬懿之動向。凡是有異變者,一定要準時回報!”

“遵命!”

楊小妹接著說道:“那我接著說第三件事,我們放出了情報之後,收到了一些小成效,其中孫翊直接在建業城(今江蘇南京)稱帝,國號為吳。而周瑜因為反對他稱帝而被貶出建業城。”

擎蒼一聽,這稱帝,真是一個接著一個啊!

從這個情報可以得知,諸葛亮的計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作用。

擎蒼說道:“那便是放出孫權,並派人護送他回去吳國,這一次定將整個吳國攪動得天翻地覆!”

諸葛亮主動說道:“這事就交由我來做即可!”

“那便辛苦孔明先生了!”

“是!”

郭嘉十分好奇的問道“那孔明先生要怎麽做?”

諸葛亮說道:

“郭參謀,我會提前放孫權釋放的消息放出,先給吳國一個大驚喜,隨後吳國境內定會出現兩大派系,一是支持孫權,二是支持孫翊。孫翊掌握兵權,但孫權更多的是人脈,整個吳國之內必然會有大亂。隨後,派出十支小隊偽裝成孫權進入吳國境風,如此做是為了保護孫權安全,讓我們的計策得以實施!”

諸葛亮的回復,讓所有人拍手叫好,他將未來可能發生的事,全部預算到了,並且提前做出應對之策,再往深處的細節,則要他一人把控,因為事情都是隨機在變化的,而一些細節也要隨著事態的變化而變化才是。

擎蒼示意大家安靜,又問道:“好了,這第四件事呢?”

楊小妹清了清喉嚨說道:“這第四件事,依然是稱帝之事。劉備與劉璋兩人爆發了大戰,此時劉備的實力更大一些,他打得劉璋是節節敗退,最後劉備也於成都稱帝,國號為蜀!”

這才短短的數月時間,就有三人稱了帝,大家都認為自己才是皇帝,他們的目的十分明顯,那就是想和華夏國分一杯羹,有時候,你和我或許可以相安無事。這大概是他們的真實想法,你做你的皇帝,我做我的,我們互相不干涉。

郭嘉說道:“這劉備少了曹操的控制,果然還是稱了皇帝!一切真如孔明所說那般,他與劉璋大戰,隨後便稱了皇帝。”

荀彧也道:“那劉璋現在如何?”

“回荀參謀,劉璋此時竟然割地求助於張魯。”

領土巨大而經濟發達的劉璋竟然會去求助於巴掌大領土的張魯,其實這要從張魯的背景說起。

張魯的漢中政權是一個的勢力,張魯在當地推行五鬥米道教,教民合一,社會安定,百姓覺悟高,張魯深得民心,特別是張魯的軍隊都是狂熱的宗教信徒,打起仗來悍不畏死,誰遇到誰頭疼。

劉璋會割地給他,並求援助,也情理之中。 他不想滅亡,只有這一條路子可以走。

這時諸葛亮卻道:“張魯本劉焉手下,後劉璋繼位,以張魯不順從他的調遣為由,殺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那張魯怎麽可能會答應?這一次劉璋恐怕要栽了!”

楊小妹接著道:“孔明先生果然料事如神,便是這樣,張魯拒絕了劉璋的請求!”

郭嘉這時擔憂道:“那如此一來,張魯必然會吃掉劉璋之領地,從而變得強大,我華夏國將多張魯一敵人。”

荀彧問道:

“郭參謀是在害怕張魯與劉備聯合一起?”

諸葛亮說道:“這倒不必擔心!張魯與劉備依然有仇!我們不管先取劉備還是張魯,他們雙方都會不互相幫忙,我們也不必擔心他們聯合一起。”

對於諸葛亮的回復,所有人都十分驚歎,原來這個不滿二十歲的小夥子竟然將整個天下的局勢研究得如此透徹,隱約之中有蓋過郭嘉和荀彧兩人的勢頭,其實是諸葛亮的才識深得兩人的讚賞,有時候,讓他表現一下,那又何妨。

郭嘉和荀彧他們處理事情起來,或許方法不同,但結果也不會差到哪裡,可以說和諸葛亮是不分伯仲。

而且他們的所擅長的方面也不盡相同,所接受的信息也有所差別。

單從諸葛亮的表現上看,眾人驚呼:“孔明先生果真神人也!”

諸葛亮謙虛的說道:“不敢當不敢當!”

而擎蒼則道:“這和勤奮是分不開的,我聽聞孔明夜以繼日的研究關於各地來的情報,我希望你們多和孔明多多學習才是。”

這一番話,讓眾人對諸葛亮直接肅然起敬。

“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