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歡喜農家科舉記》第四十五章 誰被收買
  驚天駭聞。

  安丘縣公堂內外,無不震驚。

  李帆還有些不信,“小兒不許騙人,公堂之上欺瞞,可是要罰板子的!本官再問你一回,可是有人指使你這般?是何人?!”

  當然沒有,魏銘否認。

  沒有人指使,這案子還怎麽進行下去,李知縣已是也有些懵。

  按著此兒所言,他隻不過是做了買賣,不論謀利與否,並沒有在鹽價上作文章,所謂私抬鹽價的罪名,根本就是莫須有。除了這十歲小兒能想出如此奇招並且施行,委實讓人震驚,若是論罪,確實論不上的。

  至於揚州糧商盛家和換鹽百姓,當中鹽糧交易,也算不上什麽罪責,那還有什麽好審的?

  李帆思索的時候,王複也想到了。

  如果這個小孩說的是真的,那這就成了一場鬧劇,告發的人糊塗,他這個接手案子的人更是不分青紅皂白。

  這樣打臉的事,他能做?

  王複沒有一絲猶豫,立時朝著堂下冷笑一聲,“你這小兒信口雌黃,公堂上不是聽你胡說八道。你說你與盛家換糧,你是如何知道的盛家,盛家又如何會被你哄騙?這些事不是你說便有的!”

  他口氣裡滿滿的質疑,且“哄騙”二字已經為魏銘定性,魏銘看了他一眼,“我以崔七爺侍從名義登門,假托崔七爺名聲交易,盛家見我交易有道,非是坑騙,這樁交易自然也就成了。盛家目前暫居本縣陶大老爺舊居,將盛家兄弟二人請來一問,便可對上。”

  他說得這話不錯,真真假假一問便知。

  還沒等知縣發話,堂外的人已經催道:“快將盛家人叫來!”

  李帆立時發令讓人去尋,魏銘在堂下,眼中掃見王複嘴角不經意露出的笑,不禁覺得不太妙。

  果然,不到一刻鍾的工夫,衙役就打了個來回,“縣尊,那陶大老爺的舊居,哪有盛家人?!一個人都沒有!”

  魏銘皺了眉頭,李帆訝然,堂外跟去跑了一趟的人都道,“半個人影都沒有!”

  王複終於忍不住翹起了嘴角,眯著眼睛盯著魏銘,“你如何說?!”

  戴崗和趙功雖然搞不清什麽盛家,但見王複質問,也曉得局勢對自家一方有利,兩人不約而同學著王複的口吻,問向魏銘,“你如何說?!”

  魏銘當然不會被他們一問就昏頭,當下沉了口氣。

  “盛家不在,無外乎兩種情形,一是聽聞以鹽換米之事鬧進了公堂,生怕危及自身,急急跑路。但以草民對盛家的了解,他們應知此事並不違法,便也不會急於逃遁。那麽便是第二種情形,有人危言聳聽,嚇走了盛家,妄圖使草民所言證據不合。”

  他說著,目光看向王複,“典史以為,是哪一種?”

  這番問話太過犀利,不要說李帆,便是公堂外的人,也齊刷刷看向了王複。

  他們可還記得剛才張捕快抓高矮生的時候,高呼著“奉命”二字!

  李知縣肯定不知道此事,愛和小吏勾結的是誰,大家心知肚明――定然是王複收了人家錢,使壞了!

  王複被魏銘的問話和群眾雪亮的眼睛,鬧的渾身不自在,再見李帆也瞧了過來,立時拱手道:“縣尊,此兒巧言善辯,哄騙盛家在先,汙蔑官差在後!實屬可惡!先打他二十大板!”

  他這麽一說,魏銘可就笑了。

  “典史先是質疑並無盛家一說,如今又說草民哄騙盛家在先,是何道理?豈不是前後矛盾?再者,

草民並未汙蔑官差,典史又何來此言?”  這話說得不卑不亢,下面聽審的人,不禁有暗暗道好的。

  李帆也暗自點頭,這孩子倒是有勇有謀,隻是證據不在,他倒也不好說什麽。他正要問一句,可還有其他證明,誰想那王複又開了口。

  王複剛才急急分辨,失了言,被那無知小兒一下抓住了小辮,氣得心肝一疼,當下不論那許多,目光掠過眾人,落到魏銘身上,“本官問你,你所言盛家人到底在何處?!沒有證據便是胡言!”

  他緊拽著這一點問,魏銘也不著急,“盛家乃是本縣陶大老爺請來的糧商。這兄弟二人一個叫盛齊賢,一個叫盛齊明,來自揚州,家中也開有酒樓,陶大老爺與二人之父乃是舊友,所以邀盛家前來易糧。”

  話到此處頓了一下,魏銘特特看了王複一眼,見他目露譏諷,要開口說話。

  魏銘根本不給他這個機會,道:“但是,陶大老爺與縣衙官員有姻親關系,如果盛家兄弟是被人暗中嚇走,那麽陶大老爺也極有可能被暗中收買,篡改供詞。”

  陶大老爺和誰有姻親?當然是王複!他家中續弦陶氏,正是陶大老爺親侄女!

  王複本想讓他大可以找了陶大老爺來問,這話就這麽被硬生生噎在了嗓子眼。

  魏銘自來做事低調,今日這番高調又強勢的說辭,讓他沒感到有任何不適,反而十分順暢。

  難怪那丫頭時常堵人懟人,經常扮成一副得理不讓的樣子,這行為真的讓人愉快。

  他堵完了王複,也不托大,又恭恭敬敬地給李知縣行禮,“縣尊在上,草民有法證明盛家兄弟二人的存在。因為事發突然,不至於所有認識盛家的本地人都沒收買。本縣書商郝家也曾與盛家結識,不若請來郝家大爺一問便知。”

  這個法子甚好。李帆欣慰於他的機敏,正要發令請人,卻聽堂外有人朗聲道了一句,“不用請了,在下可以作證。”

  眾人齊齊看去,說話的正是書商郝家的三爺郝修。

  郝修不僅是郝家人,還是秀才出身,有他作證再好不過。

  當下郝修走上堂來,不僅說確有盛家,還道:“那盛家兄弟名諱、情形,與魏生所言一分不差。”

  有了旁證,這事更清楚了幾分。

  但是王複如何能甘心,也不在意得罪人的事了,直接道:“郝三爺倒是說曹操曹操就到,本官以為,是不是過於巧合?此子說陶大老爺可能被收買,難道你郝家不會?總歸沒有盛家兄弟本人在此,說不清!”

  明眼人都曉得王複強詞奪理,但王複所說,確實不無可能。

  至少在李帆這個知縣的立場,秉公執法,不偏聽偏信,兩方所言都有道理。

  堂下又亂了起來,郝修也不滿地問候了王複,李帆見狀拍了驚堂木,“本案人證缺失,應尋到人證再審。”

  這番魏銘也沒有異議,王複再隻手遮天,不可能把盛家兄弟行蹤抹的一乾二淨,此事早晚水落石出。

  王複掃了魏銘一眼,滿眼輕蔑。開審前他能弄走盛家,如今更能讓盛家尋不見影!

  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就等著好看吧!

  王複袖子一甩,背過身露出了笑。

  堂外人唏唏噓噓,見沒法繼續審,便都準備鳥獸散了。

  正此時,有人高喊了一聲。

  “縣尊且等,盛家兄弟在此!”

  眾人皆是一愣,紛紛朝喊聲看去,只見兩馬四人齊齊到了門前。

  駕馬的兩人正是盛家兄弟,兩人身後各帶一人――白須老頭苗品、黑臉小丫崔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