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金字塔人入侵》第52節 世界是意識的
  哲學家始終有一個爭議,世界是意識的還是物質的,或者說世界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世界是因為人的認識作用才得以是世界,還是世界始終是世界人的意識的認識作用也只是世界客觀規律的一部分,人類認識不認識世界,世界都是世界,不會改變。

  可是始終有哲學家堅持,意識是主導的,客觀存在不過是人的意識對物質的認識作用的表象而已。

  其實他們爭議的核心,總結起來就是,物質對意識有沒有作用,如果有,意識多物質有沒有作用?

  由於人類技術水平的限制,這樣的問題提出後幾百年,始終都沒有答案,始終困擾著哲學家。最終物理學家,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方式,似乎將哲學的爭論稍稍影響了一下。

  自從1907年,物理學家托馬斯.揚實現光的雙縫干涉實驗後,引發了科學界關於光的本質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最終推動了量子力學的出現。但對於電子這種帶電粒子是否具有波粒二象性,依然存有疑慮。於是在1961年,蒂賓根大學的科學家克勞斯·約恩松決定用電子來進行雙縫干涉實驗,從此量子力學開始直觀的向人類展示他們神秘的一面,而不再僅僅局限於理論。

  在約恩松的試驗中,首先用電子流朝著並列的雙縫轟擊,如果電子是粒子,那麽電子流通過雙縫後應該在後面的屏幕上留下兩條與雙縫對應的亮紋。結果在屏幕上出現的並不是兩條亮紋,而是多條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這證明了電子同樣具有波動性,跟光子等其他微觀粒子一樣,具有波粒二象性。

  但疑惑依然有,猶如當時科學界更認可的是微觀粒子都是概率波的解釋!以此推論,電子的干涉作用應該是由於電子在電子流中互相擁擠碰撞,進而造成多條干涉條紋。可是約恩松決定繼續試驗驗證,他設計了這樣一個試驗方法,使用發射器將電子一個一個發出,這下就不會有碰撞,同時發射間隔保證前一個電子通過狹縫之後,再發射第二個電子,還避免了兩個電子如果同時具有波動性相互之間干涉的可能。

  當時以任何理論來解釋,這樣一個一個發射的電子,只能是粒子狀態通過狹縫,在背後的屏幕上留下兩道光線。然而結果神奇的是,一個個發射的單電子,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在雙縫後面的屏幕上仍然留下了一條條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至此,科學界才承認單個電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按照玻兒為代表的量子理論科學家的理論,管你能不能想象,一個光子就是能夠同時穿過兩個縫隙。

  這就是量子世界的法則,微觀量子具有不確定性,既可以是此也可以是彼,更可以即是此又是彼,這種微觀量子同時處於此和彼的狀態,就是量子疊加態。最經典的解釋就是薛定諤的貓,薛定諤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提出盒子裡裝著一隻貓,在打開盒子之前,沒人知道貓是死的還是活的,因此在打開盒子之前,貓既是死的也是活的。貓的生死狀態是疊加的,當然這只是為了類比量子狀態而已。

  但同時期的另一個科學巨擎愛因斯坦不這麽認為,他認為物質世界一定是客觀確定的,量子世界同樣如此。之所以在觀察量子狀態時,即便觀測的手段和條件相同,也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只是因為有隱變量的存在,這種隱變量指的是觀測的漏洞,只要能夠避免所有的觀測漏洞,填補這些隱變量,那麽量子世界也跟宇宙萬物一樣,都是確定的,

猶如相對論可以解釋所有的宇宙現象一樣。  結果愛因斯坦和玻兒開始了一場大論戰,兩者支持者都眾多,形成了現代物理的兩個科學派系。

  同時還有一批科學家,試圖結合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玻兒等人的量子力學理論,其中的典型是貝爾,提出了貝爾不等式試驗,試圖來驗證誰的理論正確。總之就是試圖填補所有的隱變量,從而解開量子力學的真相。

  事實上單電子試驗,也是為了解開這樣的真相而做的試驗,只是這個試驗,依然無法說服雙方。一方認為證實了量子力學的可靠性,一方認為實驗中依然存在隱變量。

  時間推進到1974年,米蘭大學的梅裡教授又做了一個單電子試驗,不過他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求證量子力學或者波粒二象性,他是想直接“觀察”到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想看看一個單電子到底是如何即從A狹縫通過,又從B狹縫通過的。為什麽是電子試驗,主要是因為相比於光子或者其他中性粒子,電子是帶電的,帶電粒子的流通可以形成電場,即電流引起電場,因此根據這一特性,電子更容易測量,根據微弱電場的變化或者采取外設電場的方式,可以間接的了解到電子的運動情況。

  梅裡教授就是通過特殊的設備,進行觀測的。目的是看看單電子到底是怎樣通過雙縫,看看干涉條紋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誰知道他的試驗,非但沒能終結掉愛因斯坦和玻兒理論的分歧,反而引發了更大的爭論。也更進一步的發現了微觀世界的特殊,甚至驚悚。

  梅裡在雙縫的入口安裝了高精度的監視器,可以清晰地看清電子的出入,然後通過發射器將電子一個一個發出。結果原本經過無數科學家試驗過的,電子干涉試驗結果改變了,屏幕上的一條條干涉條紋不見了,只剩下了兩條亮紋,通過監視器可以清晰地看到電子如粒子般一個個通過左縫或右縫,在屏幕上形成兩條亮紋。

  在這一刻電子的波動性消失了,是波粒二象性失效了?還是說觀測,讓電子既是粒子,又是波動的疊加態塌縮了?

  梅裡教授也十分疑惑,理論上單個電子流在屏幕上應該形成多條干涉條紋,為什麽試圖觀察電子通過雙縫的行為時,干涉條紋就消失了呢?於是他將監控關閉,繼續進行試驗,可這一次驚悚的結果出現了,屏幕上又出現了干涉條紋;再將監控打開,條紋又消失了……如此往複。

  這個實驗頓時驚呆了全世界,不止是玻兒和愛因斯坦兩大科學派系,其他學科也卷了進來。甚至可以牽扯都神學,因為從實驗過程看,人類試圖看清電子干涉中通過雙縫的行為時,干涉條紋就消失了,此時電子變成了粒子,當人類不嘗試去了解電子的狀態時,干涉條紋就出現了,電子又有了波動性。電子就好像有意識一樣,故意隱藏自己,不讓人類看到他們的真實狀態。

  對科學家而言,這極其驚悚,如果無法解釋清楚,幾百年來建立起來的自然科學大廈,頃刻間就坍塌了,可對於哲學家來說,卻極其興奮。因為他們突然意識到,人類第一次證明了,人類的意識可以對物質世界產生改變,在所有試驗條件相同的條件下,隻引入人類觀察的意識,物質竟然就可以呈現出不同的結果!

  世界是意識的!

  當然,始終堅持世界是基於確定客觀的科學家是不可能接受這種哲學解釋的,他們一次次反覆求證。

  不過哲學這種間於神學和科學之間的學說,科學既不能證明也無法證偽,科學家也沒有辦法,況且他們也不會去刻意跟哲學過不去,畢竟許多大科學家都擁有極強的哲學素養,甚至他們的理論本身,往往都很哲學,比如相對論也是一種哲學。

  科學家最討厭的,其實是那些以此傳言電子這種微觀粒子具有自我意識,比如宗教中的所謂萬物有靈理論,如果不能證偽,那麽神學的邏輯在量子層面就無法擊破。

  終於在1979年,普林斯頓舉行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的活動上。愛因斯坦曾經的一個同事約翰·惠勒提出了一個實驗辦法,就是著名的延遲選擇實驗。目的為了證明電子是否真的有意識,是不是有意識的在隱藏自己的真實狀態,是不是人類一觀測,電子就故意表現出粒子形式運動,直線通過雙縫,人類不觀測,電子就以波的形式進行運動,以能量的形勢通過雙縫。

  惠勒教授提出根據電子的速度,當確定電子已經通過雙縫之後,迅速的在後面的板上放上攝像機(電子觀測設備),看看是什麽情況?此時人類觀測了,但電子已經通過了狹縫,它如果有意識的在逃避人類的觀測,那麽一定會在通過狹縫的瞬間,做出隱藏,或者是以粒子的形勢,或者是以波的形勢,而人類在電子做出選擇之後再進行觀察,不管電子有沒有意識,也來不及改變。那麽人類觀測到的結果,就是確定性的,電子是粒子就是粒子,是波就是波,電子的真實屬性也就確定了。

  很多科學家根據這個設想,設計了相關實驗,五年之後,馬裡蘭大學的卡羅爾教授和同事完成了這個試驗,結果依然令人驚悚,是卡羅爾團隊在確定電子已經通過雙縫後,迅速的在後面的板上放上攝像機,結果出現了兩道條紋,顯示粒子性!如果迅速的拿掉攝像機,又會出現干涉條紋,顯示波動性。即便他們在決定拿掉攝像機的時候,電子已經通過了雙縫!

  結果證明,電子並沒有自我意識,電子的狀態隻跟人類是否觀察他們有關,只要觀察,電子就是粒子的,只要不觀察電子就具有波動性。

  神學被擊破了,但哲學家認為的,意識可以影響物質的觀念,卻被加深了。

  這就是白立說,已經有人做過的實驗,不能說明粒子存在意識的原因。

  王真真不高興:“反正我贏了,粒子就是有意識的。他們知道我們!”

  兩個高中生,他們爭論的可能是愛因斯坦和玻兒的爭論,也是神學和科學的爭論,是哲學和科學的爭論,可是倆人此時卻並沒有關心到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麽白立去觀察,光子會失去波動性。

  他們的心智並不成熟,白立認為自己有超能力,王真真則對這種超能力感到驚奇,卻沒有去深究超能力背後的秘密。

  他們也沒有意識到,他們第一次讓光子失去了波動性,而以前的科學家往往使用電子,因為相對光子,科學家們的技術能力,只能對電子進行觀察。

  而白立卻可以觀察光子!

  終於王真真想到了這裡:“哇!原來你真的可以看到光!”

  白立頓時有些得意:“不,不是看,是感覺!要很用力,很用力才能一瞬間感覺到。”

  王真真哦了一聲,也得意起來:“可你還是輸了。”

  白立再次懊惱了起來:“這說明不了說明,我沒有輸。是你賴皮。”

  王真真看他的樣子,突然有些嬌羞起來:“你真的想看我的意識?”

  白立嗯了一聲,看向王真真的眼神中帶著一絲祈求。

  這就是倆人做這個試驗的原因,他們在打一個賭。白立希望向上次那樣,進入王真真的意識中,而王真真不願意,同時為了驗證白立的超能力,提出了這個試驗,以試驗的結果論輸贏。

  王真真委屈道:“可是你只能看我的。我都不能看你的。”

  自從被白立看過自己的意識之後,王真真對白立的好感藏不住了,從一開始的嬌羞,生氣到後來自然而然的接受,必然經歷了一個十分粉紅色的過程,但之後,就再也沒讓白立看過她的意識。將自己的感覺直觀的讓對方窺視,給王真真的感覺如同脫掉全身的衣服,讓對方欣賞一樣,太過嬌羞。

  白立偏偏一再的糾纏,希望再次進入王真真的心靈,感受到王真真對自己的好感,對白立來說,是最大的享受。這如同女人明明知道老公的想法,卻一次一次的問對方“你愛我嗎”這樣的問題,其實不是疑問,而是對方說了女人會很享受。不過白立這種,通過閱讀對方的意識,直接從感受方面體會那種愛意,要比用語言表達要強烈無數倍,讓人難以自拔。

  白立並不理解王真真的嬌羞,如同男人不理解女人“你愛我嗎”的無聊發問一樣,但他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

  “我好像可以這樣!”

  說著,雙手伸向王真真的兩側太陽穴,同時他的額頭抵住了王真真的額頭,一瞬間,兩個意識溝通了,一道意識的橋梁,將兩個人的意識連接到了一起,好像李錦瑟向哲學教授高良明展示的那樣。

  不同的是,白立對王真真呈現的,更加的全面,沒有任何隱藏,兩個意識,在這個意識空間中,可以互相閱讀對方的一切,對方的記憶,對方的情感,對方的世界觀,他們同時感受到了對方跟自己迥然不同的對世界的認知,那種奇妙的感覺,讓人無法自拔!

  “哎呀,你們在幹什麽!”

  倆人的意識連接突然被打斷了。

  因為馬媛媛剛才在樓下聽到了一些動靜,王真真興奮的躲地板的聲音,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關切之下,跑上來看看,結果就看到了這一幕。

  倆人的額頭突然分開,他們其實隻連接了一瞬間,但交換的信息量,卻比他們學習一年學到的信息還要巨大,倆人同時紅著臉,不敢看對方。

  更不敢看馬媛媛,被馬媛媛撞見,他們的感覺中,好像男女正在做某種愉悅的運動,突然被家長撞破一樣,充滿了違反道德的愧疚感,但同時還有突破禁忌的那種愉悅感。

  馬媛媛當沒看見一樣轉身,臨走前喝罵道:“白立,我警告你,真真是好姑娘,你不準亂來,聽到沒有?”

  白立怯懦的哦了一聲,馬媛媛就要走開,她也很尷尬,但這時候她看到兩個黑衣人匆匆上樓。

  “馬女士。我們需要把您兒子、您前夫和那位女學生帶走!”

  “帶去哪裡?”

  馬媛媛驚問道!

  ————————————

  這一節寫了一些量子力學的有趣現象,也提到了愛因斯坦和玻兒的理論爭議,但沒有提他們之間爭論的焦點之一的量子糾纏現象,因為根據書的進展會在後面慢慢提出。這裡暫時不寫。這些試驗很有意思,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本書中之所以寫這些試驗,其實是為了提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人的意識,至少可以影響到微觀世界,那也意味著可以從量子層面架構世界,至少是改變世界。這就將超能力科學化了,畢竟本書是一本科幻!是要建立在科學,而不是玄學上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